我國養老金體係改革空間依然較大
發稿時間:2021-04-01 14:59:05 來源:經濟參考報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健全多層次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其中在改革完善社會(hui) 保險製度方麵,強調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yang) 老保險體(ti) 係,提高企業(ye) 年金覆蓋率,規範發展第三支柱養(yang) 老保險。如何看待我國目前的養(yang) 老金體(ti) 係?推動完善多層次、多支柱養(yang) 老保險體(ti) 係,要從(cong) 哪裏重點發力?如何看待養(yang) 老金體(ti) 係與(yu) 資本市場的關(guan) 係?對此,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接受了《經濟參考報》記者專(zhuan) 訪。
鄭秉文指出,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的養(yang) 老金體(ti) 係主要集中在發展第一支柱基本養(yang) 老金製度上。1991年,國務院發布了《關(guan) 於(yu) 企業(ye) 職工養(yang) 老保險製度改革的決(jue) 定》。30年來,我國養(yang) 老金製度從(cong) 無到有、從(cong) 小到大、發展迅速,目前已建成在世界上覆蓋人群最大的養(yang) 老金製度,在國企改革、經濟體(ti) 製改革、保障民生等方麵都發揮了巨大作用。不過,與(yu) 歐美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養(yang) 老金體(ti) 係改革空間依然較大。
“我國養(yang) 老金體(ti) 係發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最突出表現,就是在多層次和多支柱方麵嚴(yan) 重失衡。”鄭秉文認為(wei) ,不論從(cong) 覆蓋麵還是支出規模,不論是基金結餘(yu) 和社會(hui) 影響力,基本養(yang) 老金的作用毋庸置疑,但其存在的突出問題是“一柱獨大”。我國第二層次或支柱發展很不充分,甚至第三層次或支柱始終缺位。
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6日下午就完善覆蓋全民的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進行第二十八次集體(ti) 學習(xi) 。強調要加快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yang) 老保險體(ti) 係,更好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多樣化需求。這在鄭秉文看來,是十分及時的。“十四五”期間是發展我國多層次養(yang) 老保障體(ti) 係的重要曆史性的機會(hui) 窗口期,要高度重視。
他指出,當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建立多層次和多支柱養(yang) 老金體(ti) 係是社會(hui) 體(ti) 製改革的必然要求,養(yang) 老金製度的升級迭代也是必然。此外,“十四五”期末我國有可能進入世界銀行劃分的高收入國家行列。養(yang) 老金體(ti) 係不僅(jin) 是一個(ge) 民生製度安排,可以提高退休人員養(yang) 老金水平。它也是經濟製度安排的一個(ge) 組成部分。養(yang) 老金作為(wei) 長期資本是國家創新體(ti) 係的一個(ge) 組成部分,是可創造社會(hui) 財富的長期資本,是可推動技術創新的長期股權資金。
我國的第二支柱企業(ye) 年金建立於(yu) 2004年,職業(ye) 年金建立於(yu) 2015年,目前都有了一定積累,但第三支柱進展有些曲折。2018年5月份試點的個(ge) 人稅收遞延型商業(ye) 養(yang) 老保險效果不好,這是我國第三支柱養(yang) 老金的1.0版本。這個(ge) 版本的個(ge) 人養(yang) 老金從(cong) 金融產(chan) 品上看隻覆蓋商業(ye) 保險,稅優(you) 比例較低,製度設計複雜。
近段時間,中央和有關(guan) 部門連續提出“規範”發展第三支柱養(yang) 老保險。即將公布的第三支柱養(yang) 老金也被業(ye) 內(nei) 視為(wei) 2.0版本。鄭秉文認為(wei) ,這將超越1.0版本的商業(ye) 養(yang) 老保險,覆蓋金融行業(ye) 橫跨銀行理財產(chan) 品和公募基金,賬戶持有人的產(chan) 品選擇範圍放寬了,可滿足不同風險偏好。另外,稅優(you) 載體(ti) 是個(ge) 人賬戶,不管如何配置資產(chan) ,稅優(you) 都是通過個(ge) 人賬戶實現的,對“上架”的合格產(chan) 品,隻要進入個(ge) 人賬戶就可實現稅延的目的。
“‘十四五’期間最關(guan) 鍵的是要把2.0版本的第三支柱養(yang) 老金製度啟動起來,按照正確的製度設計讓它運行起來,在運行過程中‘邊幹邊學、邊幹邊改’,盡快發現問題,盡快解決(jue) 問題。”鄭秉文說。
鄭秉文還指出,能否將第三支柱發展起來,稅收政策的運用與(yu) 設計問題是關(guan) 鍵因素。從(cong) 稅收政策的“運用”來看,要提高激勵性。比如,稅延比例要比1.0版本提高一些為(wei) 好,否則,稅延比例太低,作用就大打折扣了。
鄭秉文舉(ju) 例稱,能建立第三支柱的群體(ti) 一般都是收入較好的群體(ti) ,如果收入十分有限,繳納完五險一金就低於(yu) 5000元的個(ge) 稅起征點,個(ge) 人就沒有動力建立第三支柱了,沒有享受到稅延的政策紅利,個(ge) 人怎會(hui) 有積極性?對收入好的群體(ti) 來說,稅延比例如果太低,這個(ge) 群體(ti) 又不太在乎這個(ge) 製度了,所以,稅延比例要高一些,給不同群體(ti) 更廣闊的選擇範圍,讓那些收入高的群體(ti) 有參與(yu) 積極性。這是稅收政策的運用問題。
另外,鄭秉文還指出,多層次、多支柱養(yang) 老金體(ti) 係與(yu) 資本市場的關(guan) 係是互動的關(guan) 係。凡是沒有養(yang) 老金的資本市場,肯定是不成熟不穩定的資本市場,凡是養(yang) 老金大國,必定是資本市場十分成熟的國家。這就是為(wei) 什麽(me) 銀保監會(hui) 主席郭樹清提出“加快養(yang) 老保險第二和第三支柱建設,推動養(yang) 老基金在資本市場上的占比達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主要原因。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