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社會(hui)

文章

新加坡社區治理的特點與經驗

發稿時間:2021-03-19 14:22:04   來源:學習(xi) 時報   作者:李海龍

  城市治理的“最後一公裏”在社區,打通“最後一公裏”,不僅(jin) 有利於(yu) 提升人民的幸福感,也有利於(yu) 提升社會(hui) 的凝聚力與(yu) 向心力。新加坡政府遵循“務實、求新、民本”的核心理念,建立了較為(wei) 完善的社區治理體(ti) 係,積累了豐(feng) 富的社區治理經驗。

  明確重點 務實重行

  新加坡在建國初期麵臨(lin) 著嚴(yan) 峻的住宅問題,每戶居民平均不足一間居室,居住條件惡劣,民眾(zhong) 住房難的問題亟待解決(jue) ,成為(wei) 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為(wei) 改善民眾(zhong) 住房條件,新加坡秉承“居者有其屋”的理念,推行了組屋製度,即由政府出資建造房屋,通過補貼和優(you) 惠貸款政策,使老百姓能買(mai) 得起房。組屋社區大量湧現,民眾(zhong) 受益匪淺,滿足了民眾(zhong) 最為(wei) 緊迫的住房需求,這也構成了新加坡的社區治理基礎。

  不僅(jin) 如此,新加坡政府務實求進,以前瞻性眼光對社區進行科學規劃,完善社區的服務功能。組屋所在的市鎮就像一個(ge) 大棋盤,嚴(yan) 絲(si) 合縫,社區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便捷可達。棋盤中心是鎮中心,緊緊圍繞居民的衣食住行、醫療、教育等民生焦點,配建商業(ye) 網點和“小販中心”、文化娛樂(le) 、體(ti) 育鍛煉、醫院等設施,公共交通網絡四通八達。考慮到新加坡高溫多雨的氣候特點,所有的組屋、商場和公共建築物之間都是用無障礙有頂棚的長廊相連,每一個(ge) 樓群都有公交線路抵達,實現了居民區與(yu) 公共區的無縫對接,極大地方便了居民的出行。

  積極探索 求新求效

  首先,治理理念及時更新。一方麵,針對可能出現的貧富分界線,新加坡采取混合居住的理念。每一個(ge) 片區既有政府組屋,也有私人公寓,二者交錯分布在同一個(ge) 區塊中,有效避免了同收入層次居民的紮堆居住,防止富人區和貧民窟的形成。同時,又可以發揮組屋住宅區公共設施的空間溢出效應,方便私人公寓的居民使用組屋區各類服務,提高了公共基礎設施的利用率。另一方麵,為(wei) 打破族群間的隔閡,新加坡推行多元種族與(yu) 宗教的和諧理念。按照不同民族人口比例嵌入式居住,建立種族與(yu) 宗教的和諧互信圈,有效打破了族群之間的隔閡,為(wei) 族群之間的溝通和了解創造了條件,降低了發生族群衝(chong) 突的可能性,使組屋區成為(wei) 社會(hui) 融合與(yu) 民族融合的平台。

  其次,治理手段不斷創新。智慧治理是社區治理的有效手段,通過建設智慧社區,新加坡政府為(wei) 居民提供了安全、舒適、便捷、現代化的社區環境,以滿足社區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實現社區信息的共享,這其中包括硬件和軟件兩(liang) 個(ge) 方麵。例如硬件方麵,在組屋區修建裝有電子車位監控係統的智慧停車場;在鄰裏中心安裝智慧電風扇,根據環境溫度、人流量和自然風勢自行啟動或者調節風速等等。再例如軟件方麵,居民通過智能服務端口,隻需輸入一個(ge) 密碼就可以享受到電子政務服務,包括住房申請、稅務申報、工作許可、對政府服務的反饋意見和建議等,每個(ge) 居民都能便捷智慧地參與(yu) 到社區治理中。另外,新加坡的社區服務設施由政府規劃,然後交由公司經營、管理和維護,政府隻負責檢查驗收,實現了政府購買(mai) 社區服務,工作效率與(yu) 服務水平大大提高。

  以民為(wei) 本 多元治理

  治理理念是人們(men) 進行治理活動的行動指南,有什麽(me) 樣的治理理念,就會(hui) 產(chan) 生什麽(me) 樣的治理行為(wei) 。在新加坡的社區治理過程中,為(wei) 人民而行動的理念貫穿始終,人人參與(yu) 其中,共享發展紅利。例如,在組屋用地的規劃及利用科學便民方麵,約1/3的土地用於(yu) 居住或建設與(yu) 居住相關(guan) 的設施,1/3的土地用於(yu) 工業(ye) 與(yu) 商業(ye) 發展,其餘(yu) 的則用作建設道路、學校、體(ti) 育場館等與(yu) 居民生活息息相關(guan) 的配套公共設施。在組屋的結構設計方麵,為(wei) 防止居民產(chan) 生隔離感、鼓勵居民互動,組屋的一樓設計為(wei) 架空層,作為(wei) 居民公共活動的場地,也有的設計成提供便民服務的商鋪;還有連通同樓層各戶的走廊,除了起到連接樓層各戶樓梯、電梯的通道之外,還可作為(wei) 兒(er) 童遊戲及鄰居日常會(hui) 麵的場所。在組屋的建設及維護方麵,組屋的翻新、環境衛生、綠化美化等公共設施建設重大事項,都由社區居民投票表決(jue) ,隻有達到75%以上支持率才能通過實施,滿足了民眾(zhong) 多層次的需求,切實提高了民眾(zhong) 的歸屬感。

  新加坡的社區治理呈現出政府主導下的治理主體(ti) 多元化模式,民意反映渠道暢通,充分調動了社會(hui) 團體(ti) 與(yu) 公民的積極性,發揮著促進社會(hui) 和諧、提升社會(hui) 凝聚力、鞏固執政黨(dang) 基礎的重要作用。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