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工資上漲數據曝光
發稿時間:2015-01-20 00:00:00
昨天上午,人社部副部長胡曉義(yi) 就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養(yang) 老保險製度改革回應記者提問。1月14日,國務院發布《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工作人員養(yang) 老保險製度改革的決(jue) 定》,決(jue) 定從(cong) 2014年10月1日起,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與(yu) 企業(ye) 職工養(yang) 老金製度實現並軌。發布會(hui) 上,胡曉義(yi) 明確,改革後絕大多數人繳費之後收入不降低,還可以略有增加。
昨天,有記者向人社部副部長胡曉義(yi) 求證,港媒報道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工資改革方案已經下發是否屬實?何時會(hui) 向社會(hui) 公布?
胡曉義(yi) 證實,改革方案已經下發。“配合這次養(yang) 老保險製度改革,確實要完善工資製度。”他介紹,國務院辦公廳為(wei) 此下發1個(ge) 文件、3個(ge) 具體(ti) 政策,3個(ge) 政策包括公務員基本工資調整、事業(ye) 單位基本工資調整、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離退休人員待遇的調整。
“這個(ge) 文件已經發到各單位,我也在網上看到了,但是我沒有進行對照,沒有辦法評價(jia) 是否發的文件。但我想說的是,各單位在執行時,是要按照正式印發的文件執行的。”
根據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目前已有部分中央部委公務員工資開始調整。一位部委正局級幹部告訴北青報記者,2015年1月份工資已下發,扣完稅9000餘(yu) 元,相比過去增加了1800元。上述正局級幹部透露,其所在部門部級幹部月工資上漲2400元,局級為(wei) 1800元,普通科員則在1000元左右。
另一中央機關(guan) 的主任科員介紹說,自己每個(ge) 月漲了1000多元。本月除了領到當月工資,還領到從(cong) 去年1月份算起的上漲部分的工資。
幾個(ge) 部委的公務員還表示,據他們(men) 了解,部委公務員工資將實行“同城同酬”,也就是說,中央部委機關(guan) 與(yu) 北京市直機關(guan) 公務員工資將持平。
釋疑
會(hui) 不會(hui) “吃”企業(ye) 養(yang) 老保險基金?
不和企業(ye) 混用財政提供資金
“我可以明確回答,不會(hui) 。”胡曉義(yi) 說,落實國務院《決(jue) 定》關(guan) 於(yu) “單獨建賬,基金分別管理使用”,就不會(hui) 出現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養(yang) 老保險製度改革之後“吃”企業(ye) 結存基金的情況,因此,大家不必有這種擔心。
國務院《決(jue) 定》第六條中明確規定:“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基本養(yang) 老保險基金單獨建賬,與(yu) 企業(ye) 職工養(yang) 老保險基金分別管理使用。”
胡曉義(yi) 解釋,依據規定,改革後,基本製度模式和基本規則是和企業(ye) 統一、一致的,這樣就實現規則公平、製度公平。之所以規定基金單獨統籌,不和企業(ye) 的養(yang) 老保險基金混用,考慮到,一是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養(yang) 老保險繳費、工資供款渠道明確,主要是財政資金供給;二是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的扶養(yang) 比(在職職工和退休人員的比例)比企業(ye) 高,不應該和企業(ye) 的養(yang) 老保險基金混用,還是要堅持以財政供款為(wei) 主的資金渠道。
據他介紹,企業(ye) 養(yang) 老保險製度改革從(cong) 上世紀90年代開始進行,改革範圍從(cong) 國有企業(ye) 逐步擴展到其他所有製企業(ye) ,到去年底已經覆蓋約3.4億(yi) 人,總基金積累已有3萬(wan) 多億(yi) 。
財政繳納職業(ye) 年金是否不公平?
財政供款是唯一渠道不許機關(guan) 搞小金庫
根據《決(jue) 定》,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在參加基本養(yang) 老保險的基礎上,還要為(wei) 其工作人員建立職業(ye) 年金,工作人員退休後,可按月領取職業(ye) 年金待遇。有專(zhuan) 家將職業(ye) 年金稱為(wei) 確保改革後待遇不降低的“第二保險”。
昨天,胡曉義(yi) 明確,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工作人員職業(ye) 年金的供款渠道為(wei) 公共財政。“因為(wei) 公務員的供款渠道隻有財政,沒有其他渠道。所以要建立這個(ge) 製度,這是唯一的供款渠道,不允許機關(guan) 自籌自支搞小金庫。”
這樣是否在製度上不公平?胡曉義(yi) 說,“至於(yu) 說到製度公平的問題,問題的實質在於(yu) 如何引導企業(ye) 年金更快地發展,使更多的企業(ye) 職工能夠不但有基本養(yang) 老保險保障,而且有補充養(yang) 老保險的補充保障,這樣有利於(yu) 整個(ge) 社會(hui) 公平。”他介紹,為(wei) 此政府已出台係列政策,如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規,企業(ye) 年金個(ge) 人繳費部分延交個(ge) 人所得稅,即是積極的信號。
胡曉義(yi) 介紹,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現在在職職工3000多萬(wan) 人,退休人員1500多萬(wan) 。改革後,既要為(wei) 在職職工養(yang) 老保險繳費籌資,又要保證已經退休人員的基本生活,資金的需求量確實很大。他同時還表示,就現實財政能力而言,目前財務安排好在職職工繳費和退休人員養(yang) 老金發放上不存在問題。
改革後待遇是否會(hui) 降低?
絕大多數收入不會(hui) 降低還可略有增加
胡曉義(yi) 昨天明確,根據前期大量測算、論證,改革推行後,絕大多數人繳費之後收入不降低,還可以略有增加。他指出,這待遇水平不會(hui) 降低,包括兩(liang) 點,一是退休待遇不會(hui) 降低,二是在職機關(guan) 人員繳納養(yang) 老保險費後,現時收入不會(hui) 減少。
“改革後大家的待遇水平不降低,而且能隨著經濟發展不斷地有所提升,這是政策考慮的基點。”胡曉義(yi) 介紹,此次改革主要涉及製度模式和待遇確定機製兩(liang) 方麵的改變。
製度模式改革,由單位保障模式即單位自己管自己的退休人員,改為(wei) 社會(hui) 養(yang) 老保險製度,每個(ge) 單位不管人多人少,都按照同樣標準交錢,然後形成一個(ge) 基金用於(yu) 支付退休人員待遇;待遇確定機製,原有辦法以退休前一月的工資作為(wei) 計發基數,同時考慮按工作年限分檔,十年一檔進行區分,分檔較粗,21年和29年沒有區別。改革後,按照繳費年限和繳費的工資計算,繳費越長待遇越高,繳費水平越高,待遇越高。
《決(jue) 定》明確“老人老辦法”,胡曉義(yi) 解釋,即改革前退休的人以前發多少錢以後還發多少錢,不會(hui) 改變,同時“執行基本養(yang) 老金調整辦法”,將來養(yang) 老金調整的時候,改革前的“老人”養(yang) 老金也會(hui) 跟著調整。另外,自收自支的事業(ye) 單位的老人,不再由本單位自己來直接發養(yang) 老金,而改成社會(hui) 化發放。
他指出,過渡期內(nei) 實行原來的計發辦法和現在的計發辦法比照,保低限高,可以保障待遇水平總體(ti) 不降低。另外,過去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退休人員的退休金隨在職職工漲工資相應增長,以後不管工資是否漲,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企業(ye) 都要統籌考慮養(yang) 老金的調整。
鏈接
為(wei) 什麽(me) 會(hui) 有“雙軌製”?
人社部社會(hui) 保障研究所所長金維剛在接受中國網訪談時介紹,“雙軌製”是一個(ge) 通俗的說法,過去我們(men) 長期實行的,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工作人員是按照計劃經濟時期一直延續下來的退休保障製度來享受相應的退休費待遇,也就是說他(她)退休時,根據他(她)在退休時的工資水平,按照在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工作的年限來確定退休費標準,通常是按照他(她)過去工資的70%—90%左右來發放的,所以它的保障水平是比較高的。
企業(ye) 職工是改革開放之後逐步建立的社會(hui) 保障製度,是按照基本養(yang) 老保險原則建立的保險製度,需要單位和個(ge) 人繳費的,在他退休時按照養(yang) 老保險計發辦法來計發待遇。而這種待遇的計發,按照製度設計,不會(hui) 超過過去本人工資的60%,所以它的替代率水平,就是基本養(yang) 老保險製度和過去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退休費保障製度之間存在著顯著的待遇差,雖然一直在發展,但兩(liang) 者之間的差距會(hui) 越來越大,導致企業(ye) 職工和員工的不滿。■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