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鄭新立

文章

到政府履行“養老靠國家”承諾的時候了

發稿時間:2021-03-04 14:10:41   來源:搜狐財經  

  2021年是我國“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規劃的開局之年。未來中國的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將會(hui) 有哪些特點?搜狐財經聯合《經濟》雜誌訪談了雙綠智庫谘詢委員會(hui) 顧問、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鄭新立。他說,保持經濟的健康、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時期工作的核心。

  從(cong) 1981年進入中共中央書(shu) 記處研究室工作以來,鄭新立開始長達40年的中國經濟政策研究與(yu) 經濟理論探索曆程。他曾多次參加五年規劃等中央一係列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在宏觀經濟調控、經濟發展政策等領域具有深入研究和獨到見解。

  鄭新立認為(wei) ,在“十四五”期間,我國人均GDP要由10000美元提高至12000美元。我國還有四大增長點有待激發,分別是城鄉(xiang) 融合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公共產(chan) 品和服務業(ye) 、戰略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新基建,分別對經濟增長貢獻2、2、1.5、1.5個(ge) 百分點。

  “在目前中國經濟結構中,剩下最難啃的硬骨頭便是城鄉(xiang) 結構。”鄭新立直言,城鄉(xiang) 融合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是未來中國經濟增長最大潛能,其中最大增長點在於(yu) 宅基地改革。

  目前我國宅基地規模是17萬(wan) 平方公裏,是城市建設用地的三倍之多。鄭新立強調,通過市場化改革,讓進城落戶的農(nong) 村居民有償(chang) 退出宅基地,退出的宅基地由村集體(ti) 統一利用,便可盤活農(nong) 村閑置的宅基地。同時,閑置宅基地入市轉讓變為(wei) 城市建設用地,也可降低城市高房價(jia) 。

  “這樣一來,中國經濟全盤皆活。”鄭新立指出,目前擴大宅基地試點範圍不存在什麽(me) 風險,應該在總結宅基地改革經驗的基礎上盡快進行推廣。農(nong) 村集體(ti) 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城鄉(xiang) 一體(ti) 化的房地產(chan) 市場是一個(ge) 必然趨勢。

  鄭新立還表示,農(nong) 村宅基地入市的政策障礙已經掃除。如果“十四五”期間改革到位,尤其是農(nong) 村土地製度改革邁出實質性進展,那麽(me) 該階段我國經濟增速可達到6%以上。

  以下為(wei) 訪談文字實錄:

  搜狐財經:“十三五”已經收官,應如何總結我國過去五年經濟運行的特征?

  鄭新立:“十三五”期間最大的成就是中國經濟保持了穩健、高質量發展。具體(ti) 而言,有三方麵的成績比較亮眼。

  第一,我們(men) 轉變了經濟發展方式,投資和消費的比例得到調整。中國經濟增長改變了過去過度依賴投資的格局,消費成為(wei) 經濟增長的最大動力。“十二五”末期時,我國投資率一度上升至49%,消費率下降至48%。投資率實現對消費率的趕超,這是中國70多年的曆史上沒有出現過的情況。

  盡管“十三五”期間經濟增速有所下降,但消費占GDP的比例提升,老百姓收入和生活水平穩步提高,說明宏觀經濟效益在提升。

  第二,通過改革稅製,我們(men) 調整一、二、三產(chan) 業(ye) 結構,尤其是為(wei) 第三產(chan) 業(ye) 的發展創造了好條件。過去第三產(chan) 業(ye) 征收營業(ye) 稅,第二產(chan) 業(ye) 征收增值稅,前者比後者的稅負重三分之一左右。

  第三產(chan) 業(ye) 營改增以後,稅負降低,第三產(chan) 業(ye) 成為(wei) 最快的增長點。第三產(chan) 業(ye) 增加值占GDP的比例已經達到60%,其從(cong) 業(ye) 人員占全社會(hui) 從(cong) 業(ye) 人員的比重達到了47.4%。

  當然,我國第三產(chan) 業(ye) 還有一定的增長空間。根據國外經驗,當人均GDP達到一萬(wan) 美元時,第三產(chan) 業(ye) 增加值占GDP的比例將達到70%左右。相應地,第三產(chan) 業(ye) 就業(ye) 比例也應達到70%左右,所以第三產(chan) 業(ye) 增加值和從(cong) 業(ye) 人員比重還有很大的增長的空間。

  第三,“十三五”期間,我國在環境保護方麵加大了執法力度,霧霾天氣大幅度減少,空氣質量也大幅度提高。我們(men) 改變了過去將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對立起來的觀點,將環保產(chan) 業(ye) 打造為(wei) 一大支柱產(chan) 業(ye) 是當下我們(men) 的目標。

  搜狐財經:您認為(wei) 我國消費率提升到什麽(me) 水平比較合適?

  鄭新立:我國消費率無需提高到和發達國家同一個(ge) 水平,因為(wei) 發達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已經飽和,我們(men) 在該方麵還處於(yu) 趕超階段。

  保持一定強度的投資率是實現經濟趕超的需要,因為(wei) 如果投資少了,經濟增長速度又將下行。因此,在發展階段,特別是在跨過中等收入陷阱的階段,我們(men) 仍應保持較高的投資率,為(wei) 經濟增長增添後勁。

  搜狐財經:您多次參與(yu) 五年規劃的製定工作。在“十四五”期間,中國經濟的發展目標和工作重點是什麽(me) ?

  鄭新立:我這次沒有參加“十四五”規劃的起草。根據多年的經驗,我認為(wei) 在“十四五”期間,保持經濟秩序的健康、高質量發展,應當是我們(men) 工作的核心。“十四五”時期,我國人均GDP要由10000美元提高至12000美元,那麽(me) 該時期內(nei) 保證經濟持續增長尤其重要。

  搜狐財經:您認為(wei) “十四五”期間我國還有四大增長點有待激發。其中為(wei) 何說農(nong) 村土地製度改革是最大的結構性增長動能?

  鄭新立:經過40多年的改革發展,中國經濟在不同時期解決(jue) 了不同的結構問題。在目前中國經濟結構中,剩下最難啃的硬骨頭便是城鄉(xiang) 結構。

  我國農(nong) 村、農(nong) 業(ye) 發展滯後,基尼係數為(wei) 0.47,主要體(ti) 現在城鄉(xiang) 收入的差距上。我國城鄉(xiang) 居民收入差距比例為(wei) 2.6:1。所以,十九大提出,我國主要矛盾轉變為(wei)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其中提及的“不平衡發展”,則主要體(ti) 現在城鄉(xiang) 間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發展”,則主要體(ti) 現在農(nong) 村發展的不充分。

  “十四五”期間,我們(men) 要通過實施城鄉(xiang) 融合發展戰略實現鄉(xiang) 村振興(xing) 。目前農(nong) 村人口還有5億(yi) 多,如果他們(men) 的收入水平接近於(yu) 城市人口生活水平,那麽(me) 我國消費市場規模會(hui) 進一步擴大,因而形成“十四五”期間拉動經濟增長的最大功能。

  通過城鄉(xiang) 融合發展戰略實現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我們(men) 主要做四件事。第一、農(nong) 業(ye) 現代化;第二、鄉(xiang) 村建設;第三、農(nong) 民工市民化;第四、特色小鎮建設。啟動以上四項工作,將形成巨大的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但前提是要進行農(nong) 村土地製度改革。

  農(nong) 村最大的增長點是宅基地。目前城鄉(xiang) 建設用地共計22萬(wan) 平方公裏,其中城市建成區麵積隻有5萬(wan) 平方公裏,宅基地麵積達17萬(wan) 平方公裏。同時,改革開放以來,農(nong) 村人口減少了好幾億(yi) ,宅基地不但沒有隨之減少,反而還增長了。目前農(nong) 村人口所占的建設用地(即宅基地)是城市建設用地的三倍多,這造成了很大的土地資源浪費。

  通過市場化改革,讓進城落戶的人有償(chang) 退出宅基地,退出的宅基地由村集體(ti) 統一利用,比如吸引社會(hui) 資金進入,經營農(nong) 家樂(le) 、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等,可盤活閑置用地。

  堅持“房住不炒”後,城市也有大量閑置資金找不到出路,如果流到農(nong) 村去,也可盤活農(nong) 村閑置的宅基地。這樣一來,中國經濟全盤皆活,因此農(nong) 村土地製度改革是激活農(nong) 村蜇伏發展潛能的關(guan) 鍵。

  搜狐財經:目前全國各地開展的宅基地的試點中,您認為(wei) 哪地的試點經驗較好?

  鄭新立: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後,國務院在全國14個(ge) 縣啟動了宅基地製度改革試點,那麽(me) 取得了明顯的效益。

  人民日報前幾年刊登了一篇通訊,介紹了安徽金寨縣農(nong) 村宅基地改革的經驗,標題是《“沉睡”的資源這樣被喚醒》。安徽金寨試點經驗是,農(nong) 民退出宅基地後可獲得幾十萬(wan) 元的補償(chang) ,用於(yu) 進城購房。

  福建晉江市宅基地改革的試點情況更好。福建人將退出的宅基地作為(wei) 資本,和城市、社會(hui) 資本合資共同開發利用宅基地。晉江當地的民營經濟比較發達,宅基地退出後用以修建工廠、經營商店,農(nong) 村就活了,農(nong) 民很快也富起來了。人民日報對該試點也寫(xie) 了一篇報道,題目就叫《“沉睡”的資本這樣被激活》。

  全國總共2000多個(ge) 縣,目前宅基地改革試點縣太少了。而且,從(cong) 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到現在已經八年了,也不能老是試點下去。我覺得擴大宅基地試點範圍不存在什麽(me) 風險,應該盡快地進行推廣。宅基地試點推廣的目標,是建立起城鄉(xiang) 一體(ti) 化的房地產(chan) 市場。

  國際上也有可供參考的案例。在製定“十一五”規劃時,我曾帶隊考察韓國的新農(nong) 村建設,之後新農(nong) 村建設就寫(xie) 入了“十一五”規劃中。目前,韓國的城鄉(xiang) 收入差距基本上已經消滅。

  韓國的政策正好和我國相反,鼓勵城市高收入群體(ti) 到農(nong) 村購買(mai) 房產(chan) ,因此提高了農(nong) 村的房價(jia) 。農(nong) 民出售房子,可獲得更高的收入。最終,城鄉(xiang) 的差距得到縮小,逐漸消失。中國也要走條路。

  我認為(wei) ,14個(ge) 宅基地試點縣的經驗已經總結出來了,應當盡快地在全國推廣。如此“十四五”時期的經濟增長動能就具備了,也可大幅提高農(nong) 業(ye) 的勞動生產(chan) 率,縮小城鄉(xiang) 差距,完成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戰略目標。

  搜狐財經:您認為(wei) 宅基地改革將在“十四五”期間得以迅速推進嗎?

  鄭新立:這取決(jue) 於(yu) 政府的政策,取決(jue) 於(yu) 我們(men) 在改革上能否邁開步子。80年代初,土地聯產(chan) 承包責任製也是少數地方先行,後來改革效果非常好,全麵改革才得以迅速鋪開。目前推廣宅基地製度改革,應當像當年家庭聯產(chan) 承包製時一樣。

  搜狐財經:宅基地改革有利於(yu) 建成城鄉(xiang) 一體(ti) 化的房地產(chan) 市場,其是否有利於(yu) 增加城市房源供給,降低城市房價(jia) ?

  鄭新立:你的理解是對的。2019年5月,中央發布了《關(guan) 於(yu) 建立健全城鄉(xiang) 融合發展體(ti) 製機製和政策體(ti) 係的意見》,提出了三個(ge) “允許入市”:

  第一,允許農(nong) 村集體(ti) 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第二,允許就地入市或異地調整入市;第三,允許村集體(ti) 在農(nong) 民自願前提下,依法把有償(chang) 收回的閑置宅基地、廢棄的集體(ti) 公益性建設用地轉變為(wei) 集體(ti) 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

  根據我的經驗,河南新鄉(xiang) 本縣的一畝(mu) 宅基地,到地級市裏能賣到20萬(wan) ,異地到省會(hui) 城市能賣到30萬(wan) ,要異地賣給浙江和江蘇,就能賣到80-100萬(wan) 。農(nong) 村集體(ti) 經營性建設用地異地買(mai) 賣的市場範圍越大,其價(jia) 格就會(hui) 愈發提高,農(nong) 民通過轉讓農(nong) 地指標就可獲得更高的收益。在我看來,農(nong) 村集體(ti) 經營性建設用地的市場化是一個(ge) 必然趨勢。

  另外,2020年4月開始實施的新《土地法》又規定,隻要經過村民大會(hui) 以70%以上的舉(ju) 手表決(jue) 同意,那麽(me) 村集體(ti) 可自行決(jue) 定農(nong) 村集體(ti) 經營性建設用地的用途,其使用權屬於(yu) 村民委員會(hui) 自治的權利之一,上級政府不得幹預。

  以上兩(liang) 條規定已在政策上為(wei) 農(nong) 村宅基地改革掃清了障礙。關(guan) 鍵是幹部要理解中央的這些部署,積極主動地進行改革,把農(nong) 村蜇伏的潛力喚醒,這樣一來,鄉(xiang) 村振興(xing) 才有希望。

  搜狐財經:今年出台了房企融資的“三條紅線”,是為(wei) 了城鄉(xiang) 一體(ti) 化房地產(chan) 市場的後續的建設做鋪墊嗎?

  鄭新立:對房企融資進行限製,是為(wei) 了城市房地產(chan) 健康發展的需要。目前城鄉(xiang) 房地產(chan) 市場是兩(liang) 個(ge) 市場,相互間是隔離的。按照改革的方向,建設城鄉(xiang) 一體(ti) 化的房地產(chan) 市場是難以回避的。

  目前我國宅基地規模是17萬(wan) 平方公裏,合計2.5億(yi) 畝(mu) 。按社科院研究所黨(dang) 國英的研究結果,一畝(mu) 地可蓋3棟連排別墅,一棟別墅住3人,一畝(mu) 地可住9人。那麽(me) ,6000萬(wan) 畝(mu) 宅基地就能夠容納5.4億(yi) 人居住。如果6000萬(wan) 畝(mu) 還不能滿足,2.5億(yi) 畝(mu) 宅基地減去6000萬(wan) 畝(mu) 還有1.9億(yi) 畝(mu) ,相當於(yu) 農(nong) 村宅基地還有1.9億(yi) 畝(mu) 的置換空間。

  將這1.9億(yi) 畝(mu) 宅基地拿出來,一方麵能滿足農(nong) 村居民改善居住條件的需要,另一方麵還可以轉讓給城市,滿足作為(wei) 城市新增建設用地的需要,那麽(me) 城市建設用地的價(jia) 格馬上就降下來了。剩下還有一部分宅基地,可以用來增加耕地,至少增加幾千萬(wan) 畝(mu) 耕地是完全有可能的。

  全世界隻有中國采取城鄉(xiang) 房地產(chan) 市場分離的政策。城鄉(xiang) 一體(ti) 化的房地產(chan) 市場是一個(ge) 必然趨勢。

  搜狐財經:除了城鄉(xiang) 融合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外,您認為(wei) “十四五”期間我國還有三大增長點,包括公共產(chan) 品和服務業(ye) 、戰略新型產(chan) 業(ye) 和新基建。您認為(wei) “十四五”期間進展最快的可能是哪一領域?

  鄭新立:我講的四大增長點,第一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第二是公共產(chan) 品和公共服務,第三是戰略性新型產(chan) 業(ye) ,第四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我是按照最終拉動經濟增長的潛力來排行的,因而最大的潛力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新基建潛力最小。但要實施起來,有可能新基建是最快的。

  搜狐財經:您認為(wei) 戰略新型產(chan) 業(ye) 可拉動中國經濟每年增長1.5%的百分點,但目前我國科研產(chan) 業(ye) 化的效果並不佳,甚至中科院的科研投入還不如一個(ge) 華為(wei) 公司。對此您怎麽(me) 看?

  鄭新立:華為(wei) 的出現有其體(ti) 製上的因素,我們(men) 需要更多的華為(wei) 公司。華為(wei) 現象的核心在於(yu) 其每年技術研發的投入占銷售收入高達15%,這在國內(nei) 企業(ye) 中是很少見的,特別是在國有企業(ye) 中是很少見的。

  在芯片行業(ye) ,我們(men) 就沒有出現像華為(wei) 這樣的公司。關(guan) 鍵在於(yu) 通過混合所有製改革,建立現代企業(ye) 製度。而且,要允許混改後的國有企業(ye) 實行股權激勵,但又不能人人有股,搞平均主義(yi) 。華為(wei) 每年都會(hui) 評選優(you) 秀員工,隻有優(you) 秀員工才有資格買(mai) 華為(wei) 股份,這是華為(wei) 成功的重要的訣竅之一。

  通過企業(ye) 骨幹持股,給員工戴上一個(ge) “金手銬”,形成利益共同體(ti) ,企業(ye) 才能舍得在研發上增加投入,注重企業(ye) 的長遠發展。

  美國有《拜杜法案》。該法案規定,財政支持的科研基金的研究成果轉化後,其獲得的三分之二收益歸研發人員,剩下三分之一收益歸研發機構。該法案實行後,美國科研成果的轉化率大幅提高。

  目前我國科研成果轉化率隻有15%左右,美國則高達80%。但在《拜杜法案》實行之前,美國科研成果轉化率和我國也差不多,因此將科技轉化的收益和科研人員利益緊密掛鉤,就激發了科研成果產(chan) 業(ye) 化的積極性。我希望我國應當適時出台類似《拜杜法案》的法律。

  搜狐財經:不算今年的話,整個(ge) “十三五”期間中國經濟增速平均是6.5%。您認為(wei) “十四五”期間中國經濟增速可以保持在什麽(me) 水平?

  鄭新立:我認為(wei) “十四五”期間經濟增速達到6%以上是有條件的,關(guan) 鍵是改革,尤其是農(nong) 村土地製度改革能否邁開步子。

  另外,戰略新型產(chan) 業(ye) 也很重要。在新材料、量子計算、生物工程,人工智能、先進製造業(ye) 等領域,如果我們(men) 將市場機製和政府政策更好地結合在一起,那麽(me) 我們(men) 在戰略性新型產(chan) 業(ye) 上就能發展成為(wei) 一批新的增長點。

  公共產(chan) 品和公共服務仍然是短板,尤其是教育。雖然這幾年教育得到了極大發展,但是還是好多人上不了學。我覺得教育應當滿足人民的需求,所以教育領域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芬蘭(lan) 成功的教育經驗非常值得我國學習(xi) 。芬蘭(lan) 人口隻有500多萬(wan) ,但其在200多種工業(ye) 技術上領先全球。在中國進口技術中,芬蘭(lan) 曾經一度居於(yu) 首位。為(wei) 何芬蘭(lan) 人口稀少,卻擁有這麽(me) 多技術成果呢?答案就是教育。

  我曾經到芬蘭(lan) 考察過多次,其科技部長、教育部長結合芬蘭(lan) 經驗是:第一是教育,第二是教育,第三還是教育。在教育領域,中國必須要通過人均公共財政支出的均等化,實現人均公共服務的均等化,讓國內(nei) 任何一個(ge) 地方都能享受到公平的基礎教育。在這方麵,我們(men) 還有很大的投入的空間。

  社會(hui) 保障方麵,我國也有很大的增長空間。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迅速。從(cong) 2000年開始,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hui) 。預計2023年我國將進入深度老齡化階段,到2035年左右將進入超高齡階段。

  當年號召計劃生育,口號是“隻生一個(ge) 娃,養(yang) 老靠國家”,現在人老了,是履行政府承諾的時候了。因此,目前我國需要建立社會(hui) 化的養(yang) 老體(ti) 係,包括機構養(yang) 老、社區養(yang) 老和居家養(yang) 老體(ti) 係。在北歐等國,社區從(cong) 業(ye) 人員占比高達50%以上。

  總之,社會(hui) 保障是“十四五”時期應當重點發展的產(chan) 業(ye) ,提供了大量的就業(ye) 機會(hui) ,也有利於(yu) 縮小城鄉(xiang) 收入差距。如果“十四五”時期可以牢牢抓住上述四大增長點,去增加投入,去開動腦筋,那麽(me) “十四五”期間實現經濟健康和高質量發展是完全有條件的。

  搜狐財經:受疫情影響,我國2020年未設定經濟增速目標。您認為(wei) 在“十四五”期間,是否還有設立經濟增速目標的必要?

  鄭新立:我認為(wei) 經濟增長速度至今仍是不可替代的指標。因為(wei) 隻有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才能衡量出來一個(ge) 國家的經濟社會(hui) 發展水平。現在我國要想跨過中等收入陷阱,這個(ge) 指標是不可回避的。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為(wei) 了GDP而GDP,為(wei) 了速度而速度。

  我國人均GDP隻有美國的六分之一,差距仍然很大。在“十四五”期間,如果我們(men) 放棄經濟增速指標,那並不是一個(ge) 好的選擇。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