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紙麵”到“地麵”——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開局之年看進展
發稿時間:2020-12-28 13:52:11 來源:新華網 作者:記者王希
2020年,國資國企改革迎來標誌性節點:國企改革三年行動(2020-2022年)正式實施,明確了今後三年改革任務書(shu) 、施工圖。
從(cong) 製定方案壓實責任,到改革任務逐項落地,從(cong) 重點專(zhuan) 項有序推進,到開展專(zhuan) 項督導考核……行動開局之年,一係列舉(ju) 措有的放矢鋪展開來,一係列改革任務率先破題,為(wei) 疫情壓力下國資國企平穩健康運行注入動力,更為(wei) 今後兩(liang) 年持續深化改革,一步步把美好藍圖變為(wei) 現實打下堅實基礎。
改革跑出“加速度”
開局就要奔跑。行動啟動以來,各中央企業(ye) 和各地國資委緊鑼密鼓製定工作台賬、完善實施方案,有力推進各項改革任務落地。其中,各央企涉及改革任務4329項、改革舉(ju) 措10729項。
不少企業(ye) 以任務細化促改革落地——
東(dong) 風公司、中化集團、中國航油等企業(ye) ,將產(chan) 業(ye) 布局優(you) 化和結構調整具體(ti) 化為(wei) 優(you) 化經營布局、構建新市場版圖、打造新商業(ye) 模式等。
航天科技集團在提出73條改革舉(ju) 措基礎上,明確了165項標誌性成果,使實施方案更實更易落地。
國投集團、中國化學工程等企業(ye) 將相對控股混合所有製企業(ye) 差異化管控單獨作為(wei) 一項重要改革任務,國投集團近期已出台信息披露、監督管理和黨(dang) 建三項差異化管控製度。
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強調,國企改革是一項複雜的係統性工程,也是一個(ge) 不斷向前推進的過程。三年行動並不是“另起爐灶”,而是在新形勢下對改革任務、目標與(yu) 路徑的再聚焦。
“三年行動開局良好,改革成效逐步顯現。”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翁傑明表示。
優(you) 化國有經濟布局
12月23日,中國寶武鋼鐵集團宣布實現了年產(chan) 鋼超1億(yi) 噸的曆史性突破。這一年產(chan) 量相當於(yu) 1996年全國鋼產(chan) 量,引領行業(ye) 集中度提高、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力集聚。
從(cong) 全國1億(yi) 噸,到一家企業(ye) 1億(yi) 噸,這一變化背後不僅(jin) 是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更是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的推動。
近年來,中國寶武積極依靠市場化方式推進聯合重組、整合融合,吸納了馬鋼、太鋼等企業(ye) ,入主重慶鋼鐵,托管中鋼集團,形成了中國“鋼鐵航母編隊”。
中國寶武的實踐探索是一個(ge) 縮影。近年來,國資布局的調整優(you) 化始終是國企改革的“重頭戲”,成為(wei)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重點任務之一。
推進戰略性重組與(yu) 專(zhuan) 業(ye) 化整合,有效處置“僵屍”特困企業(ye) ,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完善科研創新支持政策,推動國有企業(ye) 數字化轉型……
國資國企不斷調整存量結構、優(you) 化增量投向,一方麵圍繞服務國家戰略,聚焦主業(ye) 實業(ye) 、發展實體(ti) 經濟,促進國有資本有序進退;另一方麵聚焦科技自立自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增強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zheng) 力,厚植發展優(you) 勢。
增強活力、提高效率
如何激發企業(ye) 活力?中央企業(ye) 國投集團一直在探索。
在前期試點基礎上,2020年國投集團在所屬企業(ye) 國投高新、國投電子工程院、國投聚力、國投羅鉀、中投保等更大範圍內(nei) 推行職業(ye) 經理人改革,全年市場化選聘職業(ye) 經理人20多名。
“原來的經營班子‘全體(ti) 起立’,從(cong) 700多名應聘者中選出5位職業(ye) 經理人,全部是新人,這在國投二級子公司經營班子調整中還是頭一遭,是動真格了!”國投高新的一位員工感慨地說。
企業(ye) 有活力,發展才有源頭活水。在三年行動中,不少企業(ye) 聚焦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ye) 製度、健全市場化經營機製等製度性、基礎性改革發力,取得了一係列新突破。
目前,中央企業(ye) 有621戶子企業(ye) 選聘職業(ye) 經理人近5000人,119戶控股上市公司實施了股權激勵;通過開展總部機關(guan) 化專(zhuan) 項整治和對標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動,央企集團總部部門數量平均壓縮超過17%,人員編製平均減少20%。
深化混改是激發國企活力的重要途徑。目前,央企混合所有製企業(ye) 戶數占比已提高到70%以上,上市公司已成為(wei) 混改的主要載體(ti) 。
提升國資監管係統性、有效性
伴隨國企改革步入“深水區”,國資監管改革的牽引作用更加凸顯。
近年來,各級國資委圍繞“放活”與(yu) “管好”相統一做文章,加大了自我革命與(yu) 授權放權力度,使得政府與(yu) 市場、監管與(yu) 企業(ye) 的邊界更加清晰。
不容忽視的是,一方麵國資監管仍存在越位、缺位、錯位現象,國企改革推進還不平衡;另一方麵,全球疫情仍在蔓延,我國企業(ye) 發展麵臨(lin) 一係列新的困難與(yu) 挑戰。
專(zhuan) 家對此表示,三年行動以及相關(guan) 政策文件,對加快形成以管資本為(wei) 主的國有資產(chan) 監管體(ti) 製提出了要求,未來應注重通過實現監管理念、重點、方式的轉變,進一步提升國資監管的係統性、有效性。
“明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攻堅之年、關(guan) 鍵之年,主要任務能否落地、是否見效,直接決(jue) 定著後年能否全麵實現預期目標。”國務院國資委黨(dang) 委書(shu) 記、主任郝鵬說。
他表示,下一步要強化企業(ye) 改革主體(ti) 責任,聚焦重點任務、注重激發活力、突出基層創新,將三年行動落實情況納入業(ye) 績考核,確保在重要領域、關(guan) 鍵環節取得實質性突破和進展。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