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改革人物

文章

張謇的現代價值

發稿時間:2020-11-30 14:57:59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嚴(yan) 明瑗

    張謇(1853—1926年)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風雲(yun) 人物,清末狀元,著名實業(ye) 家、教育家。對張謇先生雖早有所知,不過,讀到《張謇與(yu) 近代新式教育》一書(shu) 時,仍為(wei) 張謇一生事業(ye) 而深深震撼,並且更加深刻感受到張謇一些思想理念的現代價(jia) 值。

張謇一生事業(ye) 給人帶來的震撼

一是對張謇先生多方麵的建樹、所創造的奇跡感到震撼。在科舉(ju) 之途,他攀登到最高峰,成為(wei) 狀元。

在政治領域,他是國內(nei) 立憲派領袖,曾主導了3次請開國會(hui) 的請願運動,迫使清政府不得不同意將開國會(hui) 的時間提前3年。他當農(nong) 商總長,掀起了中國近代史上的立法高潮,發以法治國之先聲。

在經濟領域,他創造了一個(ge) 個(ge) 傳(chuan) 奇:短短30年中,創辦實業(ye) 數十個(ge) ,涉及工業(ye) 、農(nong) 業(ye) 、商業(ye) 、林業(ye) 、漁業(ye) 、鹽業(ye) 、墾牧、水利、交通運輸、通訊、金融、服務業(ye) 等等,形成近代史上著名的大生資本集團,其所辦企業(ye) 形成環環相扣的產(chan) 業(ye) 鏈,開循環經濟之先河。

在教育領域,他先後創辦或參與(yu) 、支持創辦各級各類學校數百所,構建了近代新式教育體(ti) 係。

在文化領域,他不僅(jin) 開創了各項文化事業(ye) ,還創辦了各項文化產(chan) 業(ye) ,創造了多個(ge) 全國第一。在城建方麵,他構建了一城三鎮的田園城市模式。

在慈善公益方麵,他在南通建構了一個(ge) 特殊的地方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這些奇跡的實現,僅(jin) 僅(jin) 是在短短30年之中。

另外,張謇的詩文成就也很高,有近千萬(wan) 字著作存世,主要有《張季子九錄》《張謇全集》《張謇存稿》等,張謇在世時詩文被編入《當代八家文抄》《張南通詩文抄》《續古文觀止》等;存詩2000多首、對聯800多副,是清末民初的著名詩人。

書(shu) 法方麵,張謇楷書(shu) 、行書(shu) 、草書(shu) 、隸書(shu) 、篆書(shu) 各體(ti) 兼長,有同光第一之美譽。張謇被稱為(wei) 清末四大才子之一。他甚至還寫(xie) 過國歌,還是中國世博第一人,在海權方麵亦頗有見地。

二是對張謇先生的教育事業(ye) 之龐大、教育思想之前瞻感到震撼。從(cong) 1902年創辦近代第一所師範學校——通州民立師範學校開始到1926年去世,這20多年中,他幾乎每年都在辦學校,甚至一年內(nei) 創辦多個(ge) ,先後創辦、參與(yu) 創辦或支持創辦的各級各類學校有300多所,包括師範教育、普通教育、職業(ye) 教育、特殊教育、慈善教育、社會(hui) 教育,其中普通教育涵蓋了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女子教育也具有示範效應。張謇所辦學校為(wei) 國家培養(yang) 了大量人才,這些人才在各個(ge) 領域作出了重要貢獻。

同時,張謇有豐(feng) 富的教育思想,一些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如:教育強國教育開民智民智兮國牢父教育而母實業(ye) 實業(ye) 教育迭相為(wei) 用學求致用學必期於(yu) 用,用必適於(yu) 地道德優(you) 美,學術純粹首重道德,次則學術德智體(ti) 群全麵發展,培養(yang) 學生知實踐,務合群,增閱曆,練能力凡教之道,以嚴(yan) 為(wei) 軌;學之道,以靜為(wei) 軌,他勉勵師生要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等等)在百年後的今天仍沒過時,這些理念仍有值得借鑒的地方。

張謇留給後人的思考和啟發

張謇一生留給我們(men) 諸多思考,他緣何有如此豐(feng) 富的思想並成就了如此龐大的事業(ye) ?從(cong) 他身上我們(men) 可以得到哪些啟發?我認為(wei) ,至少有以下幾點:

國家思想。國家思想是張謇100多年前提出的。1902年,張謇在南通創辦了第一所師範學校即通州民立師範學校。

他在師範學校章程改訂說明中闡述:國家思想、實業(ye) 知識、武備精神三者,為(wei) 教育之大綱。這裏的國家思想,就是要熱愛祖國,心中時刻裝著國家,理解國家意誌、國家需求、國家利益,要關(guan) 注國家發展、國家命運、國家前途。

張謇要求師生有國家思想,他自己更是這樣做的。在經過半生拚搏,終於(yu) 戴上狀元桂冠之時,由於(yu) 國難當頭,外敵入侵,他毅然放棄高官厚祿,走實業(ye) 救國教育救國的道路。國家思想支撐著他、激勵著他成就了輝煌的事業(ye) 。張謇作為(wei) 我國傳(chuan) 統文人,也是第一代民營企業(ye) 家,竟有如此見識、胸襟和情懷,這不能不使人感佩。今天,國家思想仍應鐫刻於(yu) 我們(men) 每位公民的腦海中。

世界眼光。100多年前,張謇在《致各省教育總會(hui) 發起詞》中說:謀一國之事,須有世界眼光,謀一省之事,須有全國眼光,謀一縣之事,須有一省眼光。

他在《中央教育會(hui) 開會(hui) 詞》中又說,處於(yu) 列強競爭(zheng) 時代,製定任何政策,均須具有世界眼光,如無世界眼光,也就不可能有救亡圖強之教育政策。

他甚至認為(wei) ,一個(ge) 人無論做什麽(me) ,均須具有世界眼光,如若不然,終究會(hui) 產(chan) 生不利影響。張謇之所以有那麽(me) 多的創新,之所以許多理念在今天仍未過時,正是由於(yu) 他的世界眼光。他所說的世界眼光,說到底就是:無論什麽(me) 人,無論做什麽(me) ,都必須有全局意識、大局意識,心胸要開闊,要站得高,看得遠,格局要大,眼界要寬,思路要闊,想問題要長遠。

今天,我們(men) 已進入互聯網時代,信息化、智能化、大數據撲麵而來,社會(hui) 環境的深刻變化,更需要我們(men) 具有世界眼光,否則,就會(hui) 被時代所淘汰。

 

規則意識。張謇生活在製度缺失的時代,因此,他強烈呼喚規則、製度。

他在就任農(nong) 商總長時發表《實業(ye) 政見宣言書(shu) 》,闡明自己發展實業(ye) 的主張及如何當農(nong) 商總長的思想:第一計劃即為(wei) 立法,因為(wei) 政治能趨於(yu) 軌道,則百事可為(wei) ;不入正軌,則自今以後,可憂方大。他希望官民都有軌道,用製度了進行約束,以製度辦事,用製度管人。他當農(nong) 商總長2年左右的時間會(hui) 同有關(guan) 方麵製定了各種規章條例數十個(ge) ,掀起了中國近代史上的立法高潮。

同時,他自己每辦一企業(ye) 、學校或其他文化、社會(hui) 事業(ye) ,都力求合乎程序規範,都會(hui) 先進行可行性論證,然後才向官方申請。開辦時,必有《章程》《規劃書(shu) 》。

在企業(ye) 內(nei) 部,實行製度管理,如大生紗廠,有總章程(《廠約》),17個(ge) 職能部門都有分章程,讓每個(ge) 人都按章辦事。企業(ye) 每年都公布說略、賬略,說略是企業(ye) 的年度總結,賬略是年度財務報告。他所辦企業(ye) 大多為(wei) 那個(ge) 時代最進步的股份製企業(ye) ,以公司製組織運行。

張謇的規則意識其實就是製度思想,也是一種契約精神,在當下,這尤其值得我們(men) 感悟並借鑒。

誠信品格。誠信是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傳(chuan) 統文化熏陶頗深的張謇視誠信為(wei) 立身之本。

他說:國可以弱,可以小,不可無信。無良,不人;無信,不國。事實上,他的成功離不開誠信。他辦第一個(ge) 紗廠即大生紗廠時,由於(yu) 人們(men) 對他了解甚少,因此,集資邀股極為(wei) 困難,辦了四五年,紗廠才正式開車。而後來辦其他企業(ye) ,長則一兩(liang) 年,短則幾個(ge) 月,有錢人紛紛慷慨投資。個(ge) 中原因固然很多,但根本原因是張謇的誠信。

他創辦大生紗廠的四五年中,雖未盈利,股東(dong) 官利如數付給,即使資金極度缺乏也從(cong) 不拖欠。他講究知行合一,規定魁星牌棉紗須由最優(you) 質棉花作原料,如有人違反規矩,必然受到嚴(yan) 懲。有違誠信者,張謇決(jue) 不姑息。今天,誠信缺失時有所見,這令人痛心。

其實,無論從(cong) 事何種職業(ye) ,我們(men) 都真該學學張謇,恪守誠信,真誠待人,誠實做事。誠信缺失,不僅(jin) 影響個(ge) 人聲譽,而且影響社會(hui) 風氣和國民形象,甚至影響國家競爭(zheng) 力。

實幹精神。張謇一生在眾(zhong) 多領域有重大建樹,成就了龐大的事業(ye) ,這與(yu) 他的實幹精神也是分不開的。

他在《第三養(yang) 老院開幕演說》中吐露心聲:天之生人也,與(yu) 草木無異。若遺留一二有用事業(ye) ,與(yu) 草木同生,即不與(yu) 草木同腐。故踴躍從(cong) 公者,做一分便是一分,做一寸便是一寸。鄙人之辦事,亦本此意。在那無望的時代,張謇不隨波逐流,不怨天尤人,上不依賴政府,下不依賴社會(hui) ,全憑自己良心做去。從(cong) 自身做起,從(cong) 一點一滴做起,立足於(yu) 村落主義(yi) ,將社會(hui) 當作自己的家來建設,並且取得了巨大成績,當時就引起強烈反響。孫中山對張謇之子張孝若說:我是空忙,你父親(qin) 在南通取得了實際的成績。

近代著名教育家、社會(hui) 活動家馬相伯評論說:一千七百縣中僅(jin) 有一南通,四萬(wan) 萬(wan) 人僅(jin) 有一張嗇老。對於(yu) 一切學術事業(ye) ,努力做去,使人人皆為(wei) 張嗇老,縣縣皆為(wei) 南通。

張謇的實幹精神來自於(yu) 他的精神境界,他曾在《墾牧公司第一次股東(dong) 會(hui) 演說公司成立之曆史》中說:借各股東(dong) 資本之力,以成鄙人建設一新世界雛形之誌,以雪中國地方不能自治之恥,雖牛馬於(yu) 社會(hui) 而不辭也。

張謇既有遠大抱負,又腳踏實地去做,為(wei) 建設新世界雛形,他不惜屈狀元之尊,甘為(wei) 社會(hui) 當牛做馬。張謇等仁人誌士用實幹挺起了那個(ge) 時代的脊梁。當今時代,仍然需要實幹家,空談誤國,實幹興(xing) 邦,先賢的實幹精神對我們(men) 今天仍有重要的啟迪意義(yi) 。

(作者為(wei) 江蘇教育出版社編審)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