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方經驗交流

文章

張熙奀: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體製機製,推進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

發稿時間:2020-10-28 14:22:21   來源:开云kaiyun  

  【編者按】:2020年10月25日,由中國經濟體(ti) 製改革雜誌社、中共濱州市委、濱州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深化市場化改革,激發內(nei) 生活力,提升整體(ti) 競爭(zheng) 力——新時代體(ti) 製機製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暨‘濱州實踐’高層研討會(hui) ”在山東(dong) 省濱州市隆重召開。本文為(wei) 吉林省延邊州委政研室主任、改革辦常務副主任、一級調研員張熙奀的經驗交流內(nei) 容。

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下午好!首先非常感謝中國經濟體(ti) 製改革雜誌社和濱州市給我們(men) 提供了這次交流學習(xi) 的機會(hui) 。我來自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根據組委會(hui) 安排,下麵就我州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改革情況向大家作簡要匯報,不足之處請多提寶貴意見。

  延邊州位於(yu) 吉林省東(dong) 部,中俄朝三國交界,幅員4.33萬(wan) 平方公裏,耕地39.7萬(wan) 公頃,轄8個(ge) 縣(市)、66個(ge) 鄉(xiang) 鎮、1051個(ge) 行政村,總人口207.2萬(wan) 人,其中朝鮮族占35.8%。近年來,延邊州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決(jue) 策部署,以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為(wei) 主線,聚焦、聚力地方特色改革,創新體(ti) 製機製,有力地促進了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高質量發展,《農(nong) 民日報》頭版和《改革內(nei) 參》刊發了延邊農(nong) 村改革案例。

  一、基本做法

  (一)聚焦農(nong) 村集體(ti) 產(chan) 權製度改革,完善土地資源資產(chan) 保護利用新機製。聚焦農(nong) 民群眾(zhong) 最關(guan) 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近五年出台《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實施意見》《關(guan) 於(yu) 深化農(nong) 村綜合改革的實施意見》《集中力量補齊全麵小康“三農(nong) ”領域短板,提高糧食安全保障能力,加快率先實現農(nong) 業(ye) 現代化的實施意見》等10餘(yu) 份文件,推動集體(ti) 產(chan) 權製度集成改革,破解難題,及時回應農(nong) 民群眾(zhong) 需求,切實增強“三農(nong) ”發展活力。一是推動土地規模經營。針對農(nong) 村勞動力資源弱化的實際,在全省率先出台了《關(guan) 於(yu) 發展專(zhuan) 業(ye) 農(nong) 場促進土地流轉加快推進城鎮化的若幹意見》等文件,對“離土離鄉(xiang) ”農(nong) 民,製定收益權、承包權和土地使用權“三不變”的固化利益政策,以及農(nong) 民進城定居配套政策等。對承接土地流轉戶按照新型規模經營主體(ti) 管理,支持以股份合作、土地入股保底分紅等方式流轉土地。對注冊(ce) 經營水田、蔬菜、經濟作物30公頃以上,旱田50公頃以上的家庭農(nong) 場,重點在貸款貼息、支農(nong) 政策資金、農(nong) 機購置補貼、農(nong) 作物“前三年”保險等方麵加大扶持力度。目前,全州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達到11439家,規模經營土地麵積占64%,居全國前列,在農(nong) 業(ye) 部召開的培育新型經營主體(ti) 發展農(nong) 業(ye) 適度規模經營座談會(hui) 上做了交流推廣。二是推動“冊(ce) 外地”規範化管理。為(wei) 解決(jue) 農(nong) 戶開墾集體(ti) 荒地,以及其他原因未納入承包地範圍的“冊(ce) 外地”無序管理問題,我州率先探索出台了《關(guan) 於(yu) 農(nong) 村“冊(ce) 外地”規範化管理指導意見(試行)》,推動“冊(ce) 外地”有償(chang) 使用,規範管理,“冊(ce) 外地”基本享受“冊(ce) 內(nei) 地”的補助和金融扶持等政策。具體(ti) 做到全麵“三清”:分清範圍、劃清屬性、厘清主體(ti) ;嚴(yan) 格約法“三章”:重點建立有償(chang) 使用、收入管理、發包管理製度;堅持把好“三關(guan) ”:把好政策關(guan) 、落實關(guan) 和穩定關(guan) ,及時解答、督辦和調解、仲裁有關(guan) 事項。對未納入管理的“冊(ce) 外地”不享受糧食作物生產(chan) 和輪作試點補貼等政策。2018年和2019年有447個(ge) 村、832個(ge) 村簽訂了“冊(ce) 外地”有償(chang) 使用合同,平均每個(ge) 村分別獲得18萬(wan) 元、11萬(wan) 元的收益,全州村集體(ti) 兩(liang) 年累計收入1.73億(yi) 元。同時入統耕地17.7萬(wan) 公頃,占全州耕地總麵積的45%,確保了村集體(ti) 利益,服務了全體(ti) 村民。三是推動閑置宅基地穩慎盤活利用。針對宅基地大量閑置的實際,作為(wei) 非試點地區,2019年5月率先出台了《開展農(nong) 村閑置宅基地盤活利用工作的指導意見(試行)》,在充分尊重民意,保障農(nong) 戶宅基地資格權和農(nong) 民房屋財產(chan) 權前提下,引導農(nong) 民和經營主體(ti) 依法依規發展農(nong) 家樂(le) 、鄉(xiang) 村旅遊、產(chan) 業(ye) 開發等項目,兩(liang) 年安排28個(ge) 村開展試點,盤活利用閑置宅基地401套。截至2019年,全州自發自主有償(chang) 出租轉讓閑置宅基地2119宗、2733畝(mu) ,美化了人居環境,也為(wei) 增加農(nong) 民收入和壯大村級集體(ti) 經濟開辟了新路。

  (二)聚焦生態文明製度改革,構建產(chan) 業(ye) 綠色轉型發展新體(ti) 係。延邊森林覆蓋率達到81.4%,高於(yu) 全國59.7個(ge) 百分點,全年空氣質量優(you) 良天數達到340天,是“天然氧吧”和“生態公園”。域內(nei) 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7個(ge) 、國家級森林公園7個(ge) 、國家級濕地公園5個(ge) ,國家批準建設的東(dong) 北虎豹公園69.4%的麵積在延邊。我州始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持續深化生態文明製度改革,著力加快農(nong) 林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一是完善生態綠色發展製度體(ti) 係。全麵落實國家全麵停止天然林商業(ye) 性采伐政策,鞏固農(nong) 村集體(ti) 林權製度改革成果,在全省率先完成國有林場改革,積極踐行建設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國有林區改革及東(dong) 北虎豹國家公園試點改革實踐。發揮民族區域自治優(you) 勢,先後出台《土地資產(chan) 管理條例》《人參產(chan) 業(ye) 發展條例》《蜂業(ye) 條例》《黃牛管理條例》《鹿業(ye) 發展條例》《專(zhuan) 業(ye) 農(nong) 場發展條例》等地方法規,為(wei) 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綠色轉型發展保駕護航。二是打造三產(chan) 融合綠色發展載體(ti) 。依托延邊綠色資源發展以林下經濟為(wei) 重點的特色產(chan) 業(ye) ,打造以“四區二基地一產(chan) 業(ye) ”為(wei) 依托的一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新載體(ti) ,推動農(nong) 產(chan) 品精深加工全產(chan) 業(ye) 鏈發展。2019年,州級以上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龍頭企業(ye) 發展到355家,全州特產(chan) 業(ye) 總產(chan) 值達到315億(yi) 元,占農(nong) 業(ye) 產(chan) 值的50%以上。“四區”:打造全省黑木耳種植加工示範園區,種植規模達到15.1億(yi) 袋,占全省的50%;打造中國延邊人參產(chan) 業(ye) 園區,人參留存麵積2447公頃,產(chan) 量占全省的30%以上;打造以泡菜、米糕、鱈魚等深加工為(wei) 主的中國延邊朝鮮族民族食品加工園區,延吉市被命名為(wei) “中國(延吉)朝鮮族食品、用品基地;打造長白山桑黃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優(you) 勢區,我州已成為(wei) 長白山桑黃主產(chan) 區,被評為(wei) 中國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優(you) 勢產(chan) 區。“兩(liang) 基地”:發揮“海蘭(lan) 江畔稻花香”的區位優(you) 勢,製定水田保護生態紅線,培育延邊綠色大米品牌基地,生態水稻占水稻種植總麵積的95.7%,年產(chan) 優(you) 質大米17萬(wan) 噸;發揮延邊黃牛是中國五大地方良種牛之一的優(you) 勢,培育高端延邊黃牛生產(chan) 基地,全州肉牛存欄30.4萬(wan) 頭。“一產(chan) 業(ye) ”:大力發展休閑農(nong) 業(ye) 和鄉(xiang) 村旅遊產(chan) 業(ye) ,實施旅遊興(xing) 州“七個(ge) 一工程”。敦化市上榜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被評為(wei) 全國休閑農(nong) 業(ye) 和鄉(xiang) 村旅遊示範縣(市)的有4個(ge) 。創建國家級休閑農(nong) 業(ye) 鄉(xiang) 村旅遊星級企業(ye) 12個(ge) ,爭(zheng) 創中國美麗(li) 休閑鄉(xiang) 村9個(ge) 。2019年全州休閑農(nong) 業(ye) 營業(ye) 收入實現20.4億(yi) 元,接待人次322.7萬(wan) 人,帶動就業(ye) 1.9萬(wan) 人。三是推進農(nong) 業(ye) 綠色標準化體(ti) 係建設。國家參茸產(chan) 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全國參茸產(chan) 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hui) 落戶延邊。製定延邊大米、汪清黑木耳、延邊黃牛等3個(ge) 係列地方標準。實行食用農(nong) 產(chan) 品合格證製度,建立監管名錄。健全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龍頭企業(ye) 品牌名錄,“三品一標”總數達到208個(ge) 。創建國家農(nong) 業(ye) 標準化示範縣(區)6個(ge) 、省級農(nong) 業(ye) 標準化示範區5個(ge) 、國家級綠色食品標準化生產(chan) 基地3個(ge) ,“延邊黑木耳”通過國家地理標誌認證。

  (三)聚力政策集成高效,建立特殊貧困群體(ti) 兜底保障長效機製。延邊是吉林省脫貧攻堅兩(liang) 大主戰場之一,全州8縣(市)中有4個(ge) 國貧縣、1個(ge) 省貧縣,304個(ge) 貧困村,貧困人口48070人,其中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63.5%,這一群體(ti) 是脫貧攻堅的重點和難點,是脫貧攻堅的堅中之堅。為(wei) 深入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小康路上一個(ge) 也不能掉隊”和關(guan) 於(yu) 做好兜底扶貧的重要指示精神,2017年,延邊州集成財政、保險、銀行、社保、民政、扶貧等政策資源,創新實施了“一張網”兜底扶貧保障政策,采取政府引入金融機構,銀行為(wei) 適齡貧困人口提供低息貸款繳納參保費用,保險公司為(wei) 其辦理人身意外身故、疾病身故保險,縣(市)財政為(wei) 其提供保費補貼和貸款貼息,並實現養(yang) 老金和低保金雙享雙兜底的方式,使全州建檔立卡中女滿60周歲及以上、男滿65周歲及以上的特殊貧困群體(ti) 不用拿一分錢,享受城鎮職工基本養(yang) 老保險待遇,貧困戶不僅(jin) 有了“工資卡”,還可以“漲工資”,基本實現永久穩定脫貧。2020年,年人均淨領養(yang) 老金6240元,養(yang) 老金收入占貧困戶年人均純收入的44%。目前全州已有29214人享受“一張網”待遇,占貧困人口總數的60.8%。此項改革得到中央改革辦的充分肯定。一是“三突破”實現政策集成創新。“雙享雙兜底”突破:貧困戶領取的養(yang) 老金償(chang) 還貸款本息後的剩餘(yu) 部分,不計入民政低保戶家庭收入統計範圍,豁免政策直至還貸期結束,全額領到養(yang) 老金為(wei) 止,實現養(yang) 老金和低保金雙享雙兜底。2019年,養(yang) 老金(5016元)和低保金(3288元)兩(liang) 項收入占貧困戶年人均純收入(11380元)的73%。金融機構讓利突破:經辦銀行提供低息貸款,按現行基準利率標準下浮40%,執行年貸款利率2.94%,目前已累計發放貸款23.73億(yi) 元。人保財險為(wei) 銀行貸款風險兜底,下調費率至5‰,並取消免責期。財政資金撬動突破:各縣(市)政府負責“一張網”參保人員意外和疾病身故保險費100%的補貼和20%的貸款貼息,貸款貼息分年度一次性補貼給貧困戶,以較少的財政資金撬動了特殊貧困群體(ti) 收入大幅提高。二是“三有力”保障政策有序推進。做到部門協同推進有力:州委政研室牽頭抓總,研究、梳理、落實、健全完善政策,解決(jue) 運行中的各方麵問題,做好上報下連工作,統籌協同高效推進;人民銀行支持社保、財政部門在經辦銀行增設賬戶;銀保監局支持經辦銀行在風險可控下簡化養(yang) 老金貸款手續;稅務部門將“一張網”貸款列為(wei) 經辦銀行涉農(nong) 貸款稅收優(you) 惠範圍;各縣市財政按時繳納保費和發放貸款貼息。工作組同步推進有力:創新“四同步”工作法,即:銀行、保險、社保同步入村,鄉(xiang) 鎮、村幹部與(yu) 數據采集工作隊同步入村,數據采集與(yu) 社保開立賬戶同步推進,社保征集單與(yu) 銀行數據采集同步完成。社會(hui) 保障推進有力:醫保、民政、殘聯等部門加大醫療保障和殘疾人保障力度。2018年以來,累計發放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2億(yi) 元,醫保扶貧支出約2.7億(yi) 元。三是“三體(ti) 係”確保政策持續實施。建立完善工作領導體(ti) 係: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並給予大力支持。州、縣(市)黨(dang) 委、政府全力推動,政府主要領導擔任領導小組組長,形成州、縣(市)、鄉(xiang) (鎮)、村四級聯動的工作格局。建立完善的工作製度體(ti) 係:推動形成《實施意見》和補充意見及州政府專(zhuan) 題會(hui) 議紀要的“2+N”政策體(ti) 係、《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和各年度工作方案“1+X”工作體(ti) 係,細化信息采集、貸款發放、待遇享受、死亡賠付等環節,推動後續管理、保險續保、保費繳納、保險理賠等方麵工作製度化常態化,形成較為(wei) 完備的工作製度體(ti) 係。建立完善的問題導向工作機製:讓數據多跑路、群眾(zhong) 少跑腿,政研室帶隊,與(yu) 銀行、社保、保險等部門深入一線現場辦公,讓貧困群眾(zhong) 不出村、特殊家庭不出戶辦理參保手續。針對推進落實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問題,累計召開各種大小會(hui) 議50餘(yu) 次,及時研究,推動問題解決(jue) 。

  二、幾點體(ti) 會(hui)

  幾年來農(nong) 村改革實踐,我們(men) 有以下幾點體(ti) 會(hui) 和大家分享。

  體(ti) 會(hui) 之一:農(nong) 村綜合改革要靠黨(dang) 委政府主要領導親(qin) 力親(qin) 為(wei) 強力推動,高位謀劃統籌,也要靠農(nong) 村基層組織紮實細致耐心的工作和廣大農(nong) 民群眾(zhong) 的真心擁護、踐行改革實踐。“雙動力”必須上下呼應,協同攻堅,方向一致,價(jia) 值取向一致,改革障礙才能得到根除,改革的效能才能得到充分釋放,改革潮流才能勢如破竹,滾滾向前。

  體(ti) 會(hui) 之二:農(nong) 村綜合改革必須統籌兼顧,突出改革的係統性、整體(ti) 性,聚焦重大問題、重點領域和重要任務,蹄疾步穩,多點突破,才能取得預期成效。五年來,先後出台土地、金融、農(nong) 墾、水利、林業(ye) 、產(chan) 權製度、盤活閑置宅基地、冊(ce) 外地規範化管理等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改革文件20餘(yu) 個(ge) ,注重各項改革協調推進,相得益彰,把製度優(you) 勢轉化為(wei) 治理效能,構建了完善的政策框架支撐體(ti) 係。

  體(ti) 會(hui) 之三:農(nong) 村改革要堅持以人為(wei) 本,切實維護好群眾(zhong) 的根本利益。特別要以解決(jue) 農(nong) 村特殊弱勢貧困群體(ti) 的利益為(wei) 重點,兜牢弱勢群體(ti) 的生活保障線,就能更好地保一方平安和社會(hui) 和諧穩定。我州推出“一張網”兜底扶貧保障改革重大舉(ju) 措,以較少的財政投入,解決(jue) 了農(nong) 村弱勢困難群體(ti) 穩定永久脫貧的大難題,使3萬(wan) 人弱勢困難群眾(zhong) 分享到改革紅利,老百姓的獲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體(ti) 會(hui) 之四:推進農(nong) 村改革,要完善法治保障體(ti) 係。延邊作為(wei) 少數民族自治州,享有地方立法權。目前全州涉及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領域立法10項,出台了牧業(ye) 用地管理、土地資產(chan) 管理、土地監察、水政漁政監察、氣象災害防禦、氣候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以及人參產(chan) 業(ye) 、蜂業(ye) 、鹿業(ye) 、延邊黃牛管理等條例,為(wei) 農(nong) 村綜合改革的有效推進提供了重要法治保障。

  體(ti) 會(hui) 之五:堅持各項改革既要對接中省改革部署,又要緊密聯係延邊實際,試點先行,穩妥審慎推進特色改革,久久為(wei) 功。我州在農(nong) 村金融改革、盤活閑置宅基地、農(nong) 村“冊(ce) 外地”規範管理等方麵積極探索,尊重民意,以點帶麵,循序漸進,邊督察、邊總結、邊推進,有的在全國、全省推廣,切實增強了“三農(nong) ”發展活力。

  體(ti) 會(hui) 之六:推動農(nong) 村改革,要著力優(you) 化創業(ye) 環境,培養(yang) 新型致富帶頭人隊伍。針對近年來大量農(nong) 村勞動力外流等新挑戰,我州不僅(jin) 通過引導土地規模經營、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培養(yang) 新型經營主體(ti) ,還建立了人才優(you) 先發展保障機製,啟動培養(yang) 新型職業(ye) 農(nong) 民“千人計劃”、實施返鄉(xiang) 創業(ye) “萬(wan) 人計劃”和邊境村返鄉(xiang) 創業(ye) 工程,先後回引3.2萬(wan) 人返鄉(xiang) ,1.96萬(wan) 人實現創業(ye) ,1227名返鄉(xiang) 創業(ye) 人員當選新一屆村“兩(liang) 委”班子成員,176人當選各級“兩(liang) 代表一委員”,為(wei) 推進農(nong) 業(ye) 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力人才支撐。

  謝謝大家!歡迎與(yu) 會(hui) 人員到延邊做客,考察指導工作!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