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東日:深化市場化改革,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
發稿時間:2020-10-29 11:15:08 來源:开云kaiyun
【編者按】:2020年10月25日,由中國經濟體(ti) 製改革雜誌社、中共濱州市委、濱州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深化市場化改革,激發內(nei) 生活力,提升整體(ti) 競爭(zheng) 力——新時代體(ti) 製機製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暨‘濱州實踐’高層研討會(hui) ”在山東(dong) 省濱州市隆重召開。本文為(wei) 中國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發展研究院企業(ye) 所所長楊東(dong) 日的演講內(nei) 容。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專(zhuan) 家,大家下午好!我匯報的主題是“深化市場化改革,助理企業(ye) 高質量發展”,四方麵內(nei) 容,請大家批評指正。
一、當前我國企業(ye) 發展的基本情況
當前我國市場主體(ti) 是1.25億(yi) 家,增量從(cong) 2020年時開始放緩,濱州與(yu) 全國的趨勢基本相同。這說明在疫情影響下,全國產(chan) 業(ye) 經濟出現整體(ti) 性、趨同性發展難題。比如,2019年,濱州與(yu) 全國企業(ye) 增量處於(yu) 非常快的上升趨勢,2020年就同步下來了。
從(cong) 注冊(ce) 資本來看,我們(men) 國家企業(ye) 注冊(ce) 資本在100萬(wan) 人民幣以內(nei) 有5900萬(wan) 家,相當於(yu) 全國企業(ye) 總量的1/2。從(cong) 存活時間來看,我國存活十年以上的企業(ye) 隻占企業(ye) 總量的13.43%,這個(ge) 可能要引起大家的重視。
從(cong) 信用情況來看,當前我國企業(ye) 經營異常占企業(ye) 總量的19.9%,但是失信企業(ye) 隻有0.33%,這說明我國企業(ye) 在失信問題方麵並不是很突出,促進企業(ye) 健康快速發展依然是非常必要而且緊迫。
當前我國企業(ye) 融資情況不容樂(le) 觀,2020年為(wei) 近五年最低。從(cong) 2015年融資規模和頻次開始步入上升趨勢,2018年到高值,2019年稍微下來一點,2020年企業(ye) 融資情況非常不樂(le) 觀,可見在疫情泛濫與(yu) 國際關(guan) 係複雜化等因素多重影響向下,投資者對未來經濟發展處於(yu) 觀望狀態,投資業(ye) 務全麵收縮。
從(cong) 金融領域分布來看,金融、汽車交通、企業(ye) 服務和生產(chan) 製造占據前四強。從(cong) 企業(ye) 發展情況來看,我國高新技術企業(ye) 25萬(wan) 家,在1.25億(yi) 體(ti) 量裏麵占比比較小,由此可見發展高新技術企業(ye) ,推行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刻不容緩。
二、濱州市企業(ye) 發展情況分析
下麵我用幾組數據來分析一下濱州市的企業(ye) 發展情況。濱州市企業(ye) 一共是39萬(wan) 多家,企業(ye) 在濱州行政區劃內(nei) 分布非常不均勻。濱州市高新技術企業(ye) 門類比較齊全,機器人企業(ye) 濱州有388家,人工智能企業(ye) 291家,無人機有167家,VR、AR虛擬現實企業(ye) 14家。
從(cong) 上市狀態和融資輪次來看,這幾年濱州企業(ye) 培育和金融服務工作卓有成效。濱州當前有上市公司、新四板24家,新三板19家,天使輪有4家,A輪有4家,IPO上市有4家。
從(cong) 企業(ye) 吊銷數據來看,濱州2019年到2020年吊銷企業(ye) 數量銳減,說明產(chan) 業(ye) 生態環境改善顯著,企業(ye) 生命力顯著增強。從(cong) 企業(ye) 失信情況來看,2019年到2020年濱州市企業(ye) 信用情況明顯好轉,在疫情當下,企業(ye) 經營狀態逆勢向好。
從(cong) 行政處罰情況來看,政府治理效果顯著。行政處罰案件從(cong) 2018年474家逐年遞減,截止到當前行政處罰為(wei) 260家。從(cong) 創新能力來看,濱州企業(ye) 最近兩(liang) 年提升較快,特別是作品著作權,2019年迅速躍升為(wei) 2518件,高於(yu) 以往5年數量總和。
三、當前企業(ye) 遇到的主要困難
困難之一,市場需求側(ce) 按下暫停鍵,化解庫存難:1、市場訂單量大幅減少。根據有關(guan) 機構2月份的調查統計,在被調查企業(ye) 中,有30.5%和27.09%的企業(ye) 反映市場訂單減少,同時存在客戶流失現象;受國內(nei) 供應商供貨不足和全球疫情防控影響,超過半數的企業(ye) 已經斷貨,疊加中美經貿關(guan) 係不確定性的影響,同期發貨量僅(jin) 為(wei) 去年的25%,出口訂單同比下降70%;2、產(chan) 品的區域同質化現象嚴(yan) 重,靠價(jia) 格競爭(zheng) 難以為(wei) 繼。中小企業(ye) 大多處於(yu) 產(chan) 業(ye) 價(jia) 值鏈低端環節,行業(ye) 準入門檻不高,某一產(chan) 業(ye) 鏈環節往往集中了多家中小製造企業(ye) ,主營業(ye) 務重合、產(chan) 品同質化問題嚴(yan) 重,致使相關(guan) 產(chan) 能嚴(yan) 重過剩,庫存壓力和價(jia) 格戰激烈程度加劇。
困難之二:業(ye) 務衝(chong) 擊疊加,有效融資缺乏,維持現金流難。庫存擠壓和市場需求暴減,導致企業(ye) 現金流受到嚴(yan) 重衝(chong) 擊。據有關(guan) 機構調查顯示,在被調查企業(ye) 中,有近67.69%的企業(ye) 營業(ye) 收入減少,有21.61%的企業(ye) 很可能出現債(zhai) 務違約。同時,疫情期間企業(ye) 的人工、折舊、利息等成本及各項費用支出未減,防疫成本增加,資金鏈斷裂風險很大。
困難之三:中小企業(ye) 有效融資額度無法滿足經營所需。雖然國家出台了有針對性的緊急救助政策和資金支持,但考慮到政策資金有限且行業(ye) 上有所側(ce) 重,支持門檻較高;加之中小企業(ye) 抵押物少、信貸額度低,銀行為(wei) 控製不良資產(chan) 率而審批條件苛刻。另外,民間投資出於(yu) 逐利避險考慮,也在加速從(cong) 中小企業(ye) 流出,製造領域尤為(wei) 明顯。這些因素導致當下中小企業(ye) 有效融資缺乏,亟待下大氣力解決(jue) 。
困難之四:克服阻力有效應對疫情影響負重發展難。中小企業(ye) 受財力、物力、人力和判斷力影響,在應對疫情方麵顯得相對脆弱。在很大程度上,中小企業(ye) 受經營者知識結構、認知能力和管理方式的直接影響,大多缺乏完備的治理結構和科學的管理體(ti) 係。比如,在應對疫情過程中,很多中小企業(ye) 缺乏必要的抗疫物資和專(zhuan) 業(ye) 人員,高度依賴社區公共管理。
困難之五:過度依賴傳(chuan) 統生產(chan) 方式,轉型升級難。在疫情嚴(yan) 峻的形勢下,大部分企業(ye) 缺設備、缺渠道、缺物資、缺資金、缺人員,而行業(ye) 發展瞬息萬(wan) 變,商業(ye) 機會(hui) 稍縱即逝,疫情中很多中小企業(ye) 被“淘汰”出局,比如2020年一季度倒閉的企業(ye) 中絕大多數是中小企業(ye) 。
四、幾點建議與(yu) 思考
一是信心為(wei) 要,深化市場化改革,多措並舉(ju) 幫助中小企業(ye) 恢複信心,激活其發展動力。維護中小企業(ye) 主預期是疫情防控新常態下的當務之急:1、各級政府可通過信息平台發布供求對接信息,線上舉(ju) 辦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對接展會(hui) 等,全麵啟動新一輪內(nei) 需市場,穩定經營信心和預期;2、政府可組織相關(guan) 智庫力量發揮專(zhuan) 長,開展行業(ye) 問題研究和趨勢分析,對中小企業(ye) 經營戰略和商業(ye) 模式調整等具體(ti) 問題,及時提供建設性意見;3、及時開展分行業(ye) 典型案例推廣,選取疫情期間經營業(ye) 績優(you) 秀的中小企業(ye) ,總結推廣其經驗;4、鼓勵中小企業(ye) 堅持“專(zhuan) 精特新”發展路徑,並通過變革壯大向“小巨人”企業(ye) 和“單項冠軍(jun) ”企業(ye) 發展。
二是長短期措施配合,通過改革促發展,探索企業(ye) 轉型升級新機製,引導企業(ye) 業(ye) 務改造提升。既要有效應對疫情的負麵影響,又要負重維持經營持續,讓中小企業(ye) 在疫情中活下來是第一要務,也要幫助其未來有更好發展。建議利用疫情契機推動中小企業(ye) 廣泛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改造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提升業(ye) 務流程,提升管理效率,增強核心競爭(zheng) 力。1、綜合利用已有減稅降費、信貸支持、資助企業(ye) 研發創新中心建設,以及產(chan) 業(ye) 鏈應急救援等惠企援企政策,短期內(nei) 緩解疫情造成的劇烈動蕩。2、二是鼓勵企業(ye) 研發網絡化、智能化的產(chan) 品和技術,建立互聯、智能、數據驅動的雲(yun) 支撐企業(ye) 業(ye) 務平台,根據自身優(you) 勢創新相關(guan) 服務和線上業(ye) 務。3、打造中國質量品牌標杆,加強企業(ye) “專(zhuan) 精特新”、“獨角獸(shou) ”、“中小企業(ye) 名牌產(chan) 品”認定方麵的政策培訓和宣貫。
三是加強區域經濟在國際國內(nei) 雙循環中的運轉效能,刺激消費,積極拓展國外市場:1、商務部門和對外商會(hui) 組織可幫扶出口依賴型企業(ye) ,使其充分運用多種途徑拓展國際市場;2各類跨境電商平台、社交平台和自媒體(ti) 、新媒體(ti) 渠道,以及有豐(feng) 富外貿會(hui) 展經驗的公司等,要力促其開展線上展銷和線上洽談交易;3、可由銀保監部門協調相關(guan) 機構擴展疫情期間出運前保險責任,對受疫情影響的重點外貿企業(ye) ,要加強出運前的風險保障;4、特別要重點關(guan) 注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布局,延伸產(chan) 業(ye) 鏈條,增強產(chan) 業(ye) 鏈把控能力,全麵提升產(chan) 業(ye) 國際競爭(zheng) 力和影響力。
四是加快完善企業(ye) 出口轉內(nei) 銷體(ti) 製機製,破解出口困境:1、麵對國際市場的不確定性,通過激活國內(nei) 市場,推動出口轉內(nei) 銷,在一定程度上破解外向型企業(ye) 的困境;2、但出口轉內(nei) 銷會(hui) 麵臨(lin) 生產(chan) 標準、市場需求等方麵的差異,一些企業(ye) 需轉變產(chan) 品設計、調整生產(chan) 線,短期內(nei) 可能會(hui) 增加成本;為(wei) 此,一是要盡早出台必要的支持政策,包括國內(nei) 國際標準轉換銜接、減稅降費、信貸支持等。二是要加快搭建出口轉內(nei) 銷供需對接平台,梳理整合產(chan) 品信息,推動相關(guan) 產(chan) 品的銷售。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