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雲的糧食安全思想和主張
發稿時間:2020-10-10 11:07:31 來源:學習(xi) 時報 作者:趙紀萍
新中國成立後,主管財政經濟工作的陳雲(yun) 高度重視糧食工作,形成了一係列有關(guan) 糧食安全的思想,顯示出戰略家的遠見卓識,對於(yu) 今天保障糧食安全、提高糧食安全治理能力仍然具有重要借鑒意義(yi) 。
“全黨(dang) 重視糧食工作”
對於(yu) 一個(ge) 人口眾(zhong) 多的農(nong) 業(ye) 大國,糧食問題至關(guan) 重要。作為(wei) 國家經濟工作的主要領導者,陳雲(yun) 曆來重視糧食工作,提出“糧食問題已成為(wei) 農(nong) 村工作和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的中心問題”,要求“全黨(dang) 重視糧食工作”。
陳雲(yun) 十分注重從(cong) 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的重要地位強調糧食安全的重要性。他提出“糧食問題也就是農(nong) 業(ye) 問題,是一個(ge) 最大的問題”,認為(wei) 重視糧食工作就必須重視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不僅(jin) 是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而且是保證工業(ye) 發展和全部經濟計劃完成的基本條件。1955年3月,他在《關(guan) 於(yu) 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ge) 五年計劃的報告》中客觀分析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用農(nong) 產(chan) 品作原料的工業(ye) 產(chan) 品又占目前國家工業(ye) 總產(chan) 值的百分之五十以上,而且進口工業(ye) 設備和建設器材所需要的外匯,絕大部分也是農(nong) 產(chan) 品出口換來的。因此,發展農(nong) 業(ye) 是保證工業(ye) 發展和全部經濟計劃完成的基本條件。”
另外,陳雲(yun) 從(cong) 民生的角度強調糧食安全的重要性,提出“改善生活,吃還是第一位”,在“吃的方麵,先糧食後副食品”,把解決(jue) 人民吃飯問題當作首要責任,予以高度重視。早在1949年8月上海財經會(hui) 議上,陳雲(yun) 就指出,“現在是我們(men) 管理國家,人民有無飯吃就成了我們(men) 的責任”。1956年11月,他在商業(ye) 部擴大的部務會(hui) 議上作出具體(ti) 部署,要求商業(ye) 部必須高度重視解決(jue) 人民吃飯問題。他站在人民群眾(zhong) 切身利益的高度強調糧食安全的重要性,要求必須保障人民吃飯問題。
陳雲(yun) 還從(cong) 政治方麵強調糧食安全的重要性。早在20世紀50年代初,陳雲(yun) 在黨(dang) 的七屆三中全會(hui) 上立足國情提出實現國家政治上和經濟上的穩定必須首先解決(jue) 糧食問題。1957年9月,陳雲(yun) 在全國糧食工作會(hui) 議上針對全國糧食供給緊張的情況進一步強調“糧食工作是一項關(guan) 係全國人民切身利益的重要的工作”。他指出,糧食是穩定市場、保證建設的最重要的物資,市場是否穩定取決(jue) 於(yu) 糧食局勢和糧食價(jia) 格是否穩定。如果市場物價(jia) 不穩定,國家建設就無法進行。因此,“糧食工作極為(wei) 重要,它決(jue) 不僅(jin) 僅(jin) 是一項單純的經濟工作,而且也是一項重大的政治工作”。1985年9月,陳雲(yun) 再次強調,“十億(yi) 人口吃飯穿衣,是我國一大經濟問題,也是一大政治問題。”糧食安全事關(guan) 政治穩定、國家安危,陳雲(yun) 一再提醒全黨(dang) 必須高度重視糧食安全。
“沒有糧食是最危險的”
陳雲(yun) 領導解決(jue) 了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幾次糧食危機,深刻了解糧食儲(chu) 備對於(yu) 糧食安全的重要意義(yi) 。他提出“沒有糧食是最危險的”,強調“國家必須有一定的糧食儲(chu) 備,沒有糧食儲(chu) 備的情形是很危險的”。
一方麵,陳雲(yun) 高度關(guan) 注中國糧食安全形勢。新中國成立後,大規模的經濟建設對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尤其是糧食生產(chan) 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我國人多地少、糧食生產(chan) 率不高,再加上自然災害的影響,糧食缺口增大,糧食緊張問題突出,成為(wei) 經濟建設的製約因素。對此,陳雲(yun) 始終保持著清醒的認識,隨時關(guan) 注國家糧食安全形勢,居安思危謀劃糧食安全。1955年2月,陳雲(yun) 在全國財經會(hui) 議上指出“糧食形勢從(cong) 現在開始起,至少還要緊張十年”,客觀分析糧食緊張對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工作的不利影響,進一步強調糧食安全的重要意義(yi) 。1959年4月,陳雲(yun) 在給中央財經小組各同誌的信中再次提醒,“我國糧食問題還沒有過關(guan) 。糧食定,天下定;糧食緊,市場緊。”1961年1月,陳雲(yun) 在中共八屆九中全會(hui) 上明確指出:“現在,糧食供應是緊張的”,從(cong) 三個(ge) 方麵詳細分析了糧食供應緊張的原因,並提出必須集中力量加強農(nong) 業(ye) 戰線,按照農(nong) 、輕、重的次序來安排經濟生活。
另一方麵,陳雲(yun) 強調糧食儲(chu) 備對於(yu) 糧食安全乃至國家安全的重要意義(yi) 。他客觀分析中國在糧食儲(chu) 備方麵的缺口,指出“我們(men) 沒有任何糧食儲(chu) 備,這種情況是非常危險的”。1951年5月,陳雲(yun) 在第一次全國宣傳(chuan) 工作會(hui) 議上提出儲(chu) 糧備荒備戰的思想:“我常常想,我們(men) 在糧食方麵要做一點保險工作”“為(wei) 了應付水旱災害,要注意儲(chu) 備糧食”。1961年5月,他在外貿專(zhuan) 業(ye) 會(hui) 議上進一步強調,“沒有糧食是最危險的”,從(cong) 外貿工作的角度強調糧食儲(chu) 備對於(yu) 糧食安全乃至國家安全的戰略意義(yi) 。
“用什麽(me) 辦法使農(nong) 業(ye) 增產(chan) 呢?”
陳雲(yun) 不僅(jin) 高度重視糧食安全,而且注重探索保障糧食安全的辦法,提出“用什麽(me) 辦法使農(nong) 業(ye) 增產(chan) 呢?”這一重大命題,參與(yu) 製定一係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保障了糧食安全,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經濟建設順利進行夯實了基礎。
陳雲(yun) 主張,確保糧食安全必須堅持自力更生的原則,立足國內(nei) 、輔以進口。在應對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幾次糧食危機中,陳雲(yun) 曾提出進口糧食緩解國內(nei) 糧食緊張狀況。但是,他也清醒地認識到確保糧食安全最根本的還是要立足國內(nei) 、自力更生。1953年11月,他在給中央的報告中指出,解決(jue) 城市食油供應緊張的問題,最根本的還是要立足國內(nei) ,擴大播種麵積,提高單位麵積產(chan) 量,增加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1961年11月,陳雲(yun) 在中共各中央局第一書(shu) 記會(hui) 議上提出,“在糧食問題上,應該有這樣的目標:一是要過得下去,二是不依靠外國。”他強調解決(jue) 糧食問題要以糧食自給為(wei) 立足點,進口糧食隻是臨(lin) 時性辦法,不能過於(yu) 依賴。
陳雲(yun) 從(cong) 人多地少這一基本國情出發,提出保護增加耕地、提高單位麵積產(chan) 量等糧食增產(chan) 辦法,保障糧食安全。1961年9月,陳雲(yun) 主持中央工業(ye) 支援農(nong) 業(ye) 小組會(hui) 議時提出,“解決(jue) 吃飯問題,一是開荒,二是提高單位麵積產(chan) 量”。一方麵,他認為(wei) 耕地不足是導致糧食困難的重要原因,提出保護增加耕地以保障糧食供給,明確提出“開墾宜於(yu) 耕種的荒地,是農(nong) 業(ye) 增產(chan) 一種重要的辦法”。1962年2月,陳雲(yun) 進一步分析由於(yu) 水利、工業(ye) 、交通的基本建設占用的耕地的大量增加而導致糧食耕種麵積的大量減少,從(cong) 而引起糧食產(chan) 量減少,並提出保護耕地、開墾荒地以增加糧食產(chan) 量。另一方麵,他認為(wei) 要立足於(yu) 人多地少這一基本國情,提高單位麵積產(chan) 量實現糧食增產(chan) 。1957年9月黨(dang) 的八屆三中全會(hui) 上,陳雲(yun) 分析對比了我國和蘇聯、美國、德國、日本等國的基本國情及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方式,指出增產(chan) 要靠提高單位麵積產(chan) 量的辦法。實際上,陳雲(yun) 此時關(guan) 於(yu) 農(nong) 業(ye) 發展的考慮已經蘊含了轉變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增長方式、走高質量農(nong) 業(ye) 發展道路的思想,預見性地指出了中國農(nong) 業(ye) 發展的正確方向。
陳雲(yun) 勇於(yu) 破舊立新,與(yu) 時俱進地探索實現農(nong) 業(ye) 增產(chan) 、保障糧食安全的辦法。20世紀60年代初,陳雲(yun) 提出把調整農(nong) 村政策、放寬農(nong) 民自由作為(wei) 解決(jue) 糧食緊張問題的基礎性對策,開始探索農(nong) 業(ye) 包產(chan) 到戶的做法,成為(wei) 十一屆三中全會(hui) 以來改革尤其是農(nong) 村改革的重要思想源頭。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