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改革絮語

文章

今天怎麽研究國學?

發稿時間:2020-09-11 13:47:48   來源:學習(xi) 時報   作者:郝英明

  國學是先輩傳(chuan) 承下來的豐(feng) 厚遺產(chan) ,是中華文明的根脈所在。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國學、研究國學,並予以其現代詮釋,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對重塑中華民族價(jia) 值觀,凝聚民族力量意義(yi) 非凡。

  國學研究者夏海,長期在中央機關(guan) 工作,結合工作實踐的感悟與(yu) 對國學的深入研究和思考,著述頗豐(feng) ,如《君子——〈論語〉與(yu) 人生》《老子與(yu) 哲學》《品讀國學經典》《孟子與(yu) 政治》《國學要義(yi) 》等等,皆以探本溯源的創新研究方式對國學展開深入研究。夏海的近作《國學溯源》,更是以獨特的研究範式、典雅通俗的文風,重釋先秦經典,探尋國學起源,體(ti) 現了當代學者在堅定文化自信道路上的責任擔當。

  夏海以先秦儒道法墨為(wei) 主體(ti) ,從(cong) 原點探究國學,立意高遠。國學發展曆經千年,各家思想流派在不同曆史時期相互爭(zheng) 辯、相互融合,不斷豐(feng) 富國學的思想內(nei) 涵,促進國學發展演化。從(cong) 橫向看,以儒學為(wei) 主體(ti) ,儒法道並存,互為(wei) 表裏,相互影響,構成了國學的主體(ti) 框架。霸王道雜之、外儒內(nei) 法,是傳(chuan) 統政治的真實寫(xie) 照;孔老並生、儒道互補,是學術思想發展的一條主線;“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是士大夫的價(jia) 值追求和處世原則,這些無不表明儒道法三家思想對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深遠影響。從(cong) 縱向看,將國學研究溯源於(yu) 先秦時期,更有撥雲(yun) 見日之效。雅斯貝斯曾指出,“人類一直靠軸心時代所產(chan) 生的思考和創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飛躍都回顧這一時期,並被它重燃火焰”。當今時代,國學的研究要回到原點,返本溯源,窮究本末,從(cong) 先秦諸家原始經典中主要是儒道法墨中了解傳(chuan) 統文化的真麵貌。先秦是原點,離開了原點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這種創新研究方式聚焦國學源頭,先是重點通過主要經典和主要概念,總結歸納了對傳(chuan) 統社會(hui) 產(chan) 生巨大影響的儒道兩(liang) 家思想精華,並勾勒出先秦時期諸子百家概貌;再分篇章以孔子之仁、孟子之義(yi) 、荀子之禮、老子之道、莊子之遊、韓非之法、墨子之謙為(wei) 主旨,建構儒道法墨四家思想體(ti) 係,既為(wei) 學術上進一步研究國學流變打下了堅實的“溯源”基礎,也為(wei) 現代社會(hui) 和現實人生貢獻傳(chuan) 統智慧和力量,其學術價(jia) 值和現實意義(yi) 不言而喻。

  夏海的創新研究方式遵循學術性和通俗性相統一的寫(xie) 作理念,秉持一貫的解構建構寫(xie) 作方法,重在闡釋義(yi) 理,在學術與(yu) 普及之間實現平衡。學術普及是學術傳(chuan) 承發展的基礎工作,夏海長期從(cong) 事國學研究,致力於(yu) 國學普及,在品讀經典、研究國學、普及國學方麵,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研究範式和寫(xie) 作風格,為(wei) 非專(zhuan) 業(ye) 讀者提供了打開國學大門的鑰匙。他所寫(xie) 的國學論著給人的感覺是,外行人看了不覺得深,專(zhuan) 業(ye) 研究者看了不覺得淺,講清楚了為(wei) 什麽(me) 學國學,怎樣學國學,怎樣把國學蘊含的信念、智慧內(nei) 化於(yu) 心等基本問題。普及國學並非易事,從(cong) 事學術研究的人都有過這樣的感受,寫(xie) 學術論文較為(wei) 容易,因為(wei) 它有一定的可遵循的寫(xie) 作模式和表達形式,而將學術成果轉化為(wei) 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普及讀物需要真正做到研究的深入、方法的創新、文筆的優(you) 美。從(cong) 方法上,夏海注重經典的係統性、解讀的現實性和語言的通俗性,他將散見在儒道法墨經典中的觀點梳理歸納,建構了以仁為(wei) 核心,仁、義(yi) 、禮相輔相成的儒家思想大廈;建構了以道為(wei) 邏輯預設,本體(ti) 哲學、政治哲學和人生哲學相互映照的道家思想體(ti) 係;建構了以“法”為(wei) 前提,法術勢三位一體(ti) 的中央集權和君主專(zhuan) 製的法家思想基礎;建構了以“兼愛”為(wei) 主旨,兼與(yu) 別相對立,愛與(yu) 利相結合,體(ti) 現平民百姓訴求的墨家思想體(ti) 係。這些思想體(ti) 係的建構,避免了注釋體(ti) 解經對單個(ge) 詞句的孤立理解,有利於(yu) 讀者從(cong) 宏觀上整體(ti) 把握儒道法墨思想精髓。由此,讀者可以觀照社會(hui) 長期存在的重要問題,卻不拘泥於(yu) 當下和眼前,在適應社會(hui) 發展的總趨勢下讀懂國學的現代詮釋。同時,行文流暢、文字典雅,運用詩詞、名言、典故等也至關(guan) 重要,這樣可以把原本古澀艱深的國學經典轉化為(wei) 生動易懂的表述。

  夏海的創新研究方式嚴(yan) 守原典文本,注重推敲,旁征博引,體(ti) 現了嚴(yan) 謹的治學態度、精益求精的寫(xie) 作精神和寬廣的學術視角。他懷著對學術的敬畏之心,在建構儒道法墨各家思想體(ti) 係時,始終秉持嚴(yan) 謹的學術態度,以文注文、以人注人,不憑空想象,不隨意發揮,不任性議論,大到標題的擬定,小到文字的打磨都凝聚著作者深入的考量。夏海具備西方哲學學術功底,學術視野開闊,善於(yu) 將中國傳(chuan) 統文化放在世界文化大背景中進行考察,在中西文化對比中尋找異同。比如,將《韓非子》與(yu) 《君主論》這兩(liang) 部關(guan) 於(yu) 君王統治術的中西名著進行對比分析,幫助讀者感悟中西文化的差異與(yu) 同一;深入分析先秦法家法治思想與(yu) 現代法治思想本質差異,指出絕不能將二者混淆;引用西方哲學家對道家思辨哲學的評價(jia) ,對比中西哲學傳(chuan) 統的差異,指出中國哲學側(ce) 重探究“人與(yu) 人”的關(guan) 係,以“有知探索未知”方式歸納提煉政治道理和倫(lun) 理準則,西方哲學側(ce) 重探究“人與(yu) 物”的關(guan) 係,以“有知驗證未知”方式提煉升華科學道理和自然法則。

  司馬遷說:“居今之世,誌古之道,所以自鏡者,未必盡同。”中華民族正處在實現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夢的關(guan) 鍵階段,必須對中國文化有一個(ge) 自覺的認識,堅定文化自信。夏海的國學創新研究方式闡發先秦聖賢思想,賦予它以現代的詮釋和新的思想內(nei) 涵,展現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文化魅力和思想智慧,必將嘉惠學林,進一步推進國學研究和普及。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