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改革人物

文章

賢良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

發稿時間:2020-09-09 14:15:12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董冰

  2020年6月29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體(ti) 學習(xi) 時指出:“古人說:‘賢良之士眾(zhong) ,則國家之治厚;賢良之士寡,則國家之治薄。’幹部工作也好,人才工作也好,本質上都是用人問題。我們(men) 要應變局、育新機、開新局、謀複興(xing) ,關(guan) 鍵是要把黨(dang) 的各級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好、建設強。”

  “賢良之士眾(zhong) ,則國家之治厚;賢良之士寡,則國家之治薄”出自《墨子·尚賢上》。墨子,名翟,春秋末年戰國初期著名思想家,墨家學派的創立者。墨家學說在先秦時期影響很大,曾與(yu) 儒家並稱“顯學”,“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用”等是墨子提出的重要思想觀點。尤其是“尚賢”的政治主張,順應了戰亂(luan) 紛繁、諸侯爭(zheng) 霸的春秋戰國時期各君主求賢若渴、得人才者得天下的迫切要求。墨子曰:“夫尚賢者,政之本也。”尊重、崇尚、任用賢良之士,是政治的根本。國家擁有的賢良之士多了,國家治理就會(hui) 堅實鞏固;賢良之士少了,國家治理就會(hui) 薄弱。

  認識到是否擁有賢良之士與(yu) 國家興(xing) 亡密切相關(guan) 以及賢才難得,是我國古代眾(zhong) 多政治思想流派的共識。《詩經·鹿鳴》歌曰:“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聚攏、招納品德高尚、聲名顯赫的賢士為(wei) 座上賓,事業(ye) 就會(hui) 大有作為(wei) 。孔子在《論語·泰伯》中講到“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他本人也以賢者為(wei) 榜樣,“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ei) 自省也”。因此,孔子主張通過舉(ju) 賢才實現治國安邦:“仲弓為(wei) 季氏宰,問政。子曰:‘先有司,赦小過,舉(ju) 賢才。’”到墨家,其思想與(yu) 儒家多有不同,但在選拔、任用賢才的政治用人觀上是一致的,將“尚賢”作為(wei) 政治的根本,主張尚賢使能要打破界限,不分社會(hui) 階層、職業(ye) 選拔真才實幹者是墨家賢人政治思想的突出特征。後世尊賢、納賢蔚然成風,甚至提出“野無遺賢”的思想,曆朝曆代君王尊奉賢才的典故層出不窮,都體(ti) 現出我國古代政治思想和政治家渴望賢才、珍惜賢才的小心翼翼和猶恐不及。

  既然賢良之士為(wei) 治世所倚重,那麽(me) ,何謂賢良?賢良之士的評價(jia) 標準是什麽(me) ?《說文解字》說:“賢,多才也。”《莊子》說:“以財分人謂之賢。”但從(cong) 中國文明伊始,很少以財物、財富論賢,大多以德能論賢,賢者被認為(wei) 是賢明有才德的人,或曰德才兼備的人。在儒家的王道信仰中,賢人是居於(yu) 聖人和君子之間的道德生命境界,這一界定和排序也被其他學派包括墨家所吸納。墨子曰:“況又有賢良之士,厚乎德行,辯乎言談,博乎道術者乎!”至唐,《貞觀政要》也講:“今所任用,必須以德行學識為(wei) 本。”所以,賢人雖遜於(yu) 聖人,但也是品德高尚、有超凡才智的人。可以說,賢者是“德”與(yu) “才”的高度統一體(ti) 。

  “德”為(wei) 德性。中國傳(chuan) 統倫(lun) 理思想認為(wei) ,有德性的君子不是遵從(cong) 外在的道德標準,而是主動涵養(yang) 德性為(wei) 自己的品質和內(nei) 在修為(wei) 。《論語》記載了孔子的德性觀,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為(wei) 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孟子認為(wei) :“仁義(yi) 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仁是賢者、君子最根本的品格,“仁者愛人”,並由仁統攝義(yi) 禮智信,所以“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yang) 民也惠,其使民也義(yi) ”。墨子崇尚古之聖王列德尚賢,更為(wei) 推崇“義(yi) ”,“至於(yu) 所謂賢,則以義(yi) 為(wei) 標準”。修身養(yang) 德、仁民愛物、克己律己、反躬內(nei) 省、自我提升,由內(nei) 聖走向外王是曆代賢者所追求之大德。

  “才”為(wei) 匡時濟世、經世致用的本領。孔子道“君子不器”,作為(wei) 君子,不能囿於(yu) 一技之長,君子應有淵博的學識,多才多藝,“遊於(yu) 藝”是一個(ge) 合格的儒者必備的才能。當然在儒家那裏,隻有領悟了大道,才能以不變應萬(wan) 變。墨子提出的賢者之“才”更為(wei) 廣泛,如博悟道術、言辭善辯、精通邏輯、多才多藝、上下調和、清正廉潔等,既是治理時弊、匡扶亂(luan) 世的利國利民的技能,也是發展生產(chan) 、從(cong) 事經濟管理的理財之能。富國富民、政治昌明、萬(wan) 民親(qin) 附、內(nei) 外歸順的安樂(le) 之世是賢人治世之“才”的完美呈現。

  人才成就事業(ye) ,偉(wei) 大的事業(ye) 需要優(you) 秀的人才。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把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wei) 先、任人唯賢作為(wei) 新時代黨(dang) 的組織路線的重要內(nei) 容,正是向優(you) 秀的賢良之才發出了“集結號”。正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曾指出的:“德才兼備,方堪重任。”“要把那些能力突出、業(ye) 績突出,有專(zhuan) 業(ye) 能力、專(zhuan) 業(ye) 素養(yang) 、專(zhuan) 業(ye) 精神的優(you) 秀幹部及時用起來。”用崇高的事業(ye) 感召人才、培養(yang) 人才、造就人才,為(wei) 優(you) 秀的人才提供施展才華的廣闊舞台,以此努力造就一支忠誠幹淨擔當的高素質幹部隊伍。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