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死灰複燃到智謀名臣
發稿時間:2020-09-07 14:15:41 來源:學習(xi) 時報 作者:丁萬(wan) 英
死灰複燃
漢景帝時期的名臣韓安國,在一次入獄之後備受獄卒田甲的折磨,韓安國實在忍無可忍,對田甲說:“死灰獨不複燃乎?”貌似已經燃燒完了的死灰風一吹沒準就會(hui) 再次燃燒起來,這是生活常識。韓安國的意思是:你覺得我已經過氣了,但你可要想好了,萬(wan) 一有一天我東(dong) 山再起,你想過這麽(me) 對我的後果嗎?田甲是小人心性,也看扁了韓安國,他當時就說:“然即溺之。”言外之意是諒你再也無出頭之日了。然而,事情就是這麽(me) 具有戲劇性。不久,梁國內(nei) 史一職出現空缺,內(nei) 史在西漢初執掌諸侯國國中民政事宜,相當於(yu) 中央王朝各地的郡守,地位相當重要。韓安國補了這個(ge) 空缺,驟然由階下囚東(dong) 山再起,升任為(wei) 二千石俸祿之梁國內(nei) 史。獄吏田甲覺得大禍臨(lin) 頭,扔下全家棄職而逃。韓安國放出話來:“田甲如不回來複就獄吏之職,我就滅你整個(ge) 家族!”田甲隻得回來肉袒謝罪。韓安國笑著說:“你現在倒是撒泡尿溺死我呀!你們(men) 這些勢利小人還值得我收拾嗎?”終究沒有為(wei) 難田甲。這就體(ti) 現了韓安國的胸襟和度量。
這個(ge) 故事體(ti) 現了人性的陰暗與(yu) 豁達,很符合太史公關(guan) 注人性長短得失的旨趣,司馬遷把其記載在《史記·韓長孺列傳(chuan) 》之中。如今,死灰複燃成為(wei) 韓安國留給後人最閃光的典故。後世又把死灰複燃稱為(wei) “死灰相懼”“長孺然灰”“漢圄寒灰”“內(nei) 史之灰”“然灰被溺”等等。宋代大詩人陸遊有詩雲(yun) “盛衰君勿歎,已有複燃灰”。意思就是告誡人們(men) 禍福運勢變幻莫測,不要妄下結論。
左右逢源
韓安國是平定吳楚七國之亂(luan) 的有功之臣,而且功勞巨大。梁王劉武憑什麽(me) 能夠抵擋住吳王劉濞的大軍(jun) ?《資治通鑒》記載:“梁使中大夫韓安國及楚相張尚弟羽為(wei) 將軍(jun) ;羽力戰,安國持重,乃得頗敗吳兵。”張羽善於(yu) 力戰,韓安國老成持重,善於(yu) 謀劃,他們(men) 兩(liang) 人配合得相得益彰,這才阻擋住了吳軍(jun) 進攻長安的兵鋒。韓安國由此得到梁王劉武的看重。這個(ge) 功勞也奠定了韓安國在竇太後和漢景帝心目中的分量。
因為(wei) 竇太後的寵愛,再加上依仗著平定七國之亂(luan) 的功勳,梁王劉武越來越飛揚跋扈。漢景帝特許劉武自行委任梁國的相和二千石級別的高官,梁王出來進去的排場已經僭越天子。漢景帝聽說之後心裏很不痛快。竇太後知道漢景帝為(wei) 什麽(me) 不痛快,於(yu) 是她就遷怒於(yu) 梁國的使者,拒絕接見劉武的使節,希望以此表明自己的態度,讓梁王收斂一些。梁王的使者總是見不到竇太後,這可不行。萬(wan) 般無奈之下,劉武隻得派韓安國為(wei) 使者,希望他能為(wei) 自己周旋溝通,協調與(yu) 朝廷的關(guan) 係。韓安國的能力絕不僅(jin) 僅(jin) 體(ti) 現為(wei) 軍(jun) 事上的才華。韓安國一出馬,就讓竇太後轉怒為(wei) 喜,進而讓梁王與(yu) 漢景帝冰釋前嫌。韓安國協調漢景帝與(yu) 梁王的關(guan) 係有功,竇太後和長公主也都給予韓安國千金的重賞。韓安國的美名越發顯現,他和朝中權貴的關(guan) 係也越來越深了。
正是因為(wei) 既有曆史功勳,又給竇太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在梁王的內(nei) 史出現空缺的時候,韓安國才由竇太後親(qin) 自選定,做了梁國的內(nei) 史。所以,天上不會(hui) 憑空掉餡餅的,世界上哪有什麽(me) 僥(jiao) 幸之事。死灰複燃,也是有必然的原因的。
身後之名
後來,漢武帝“素聞安國賢”,於(yu) 是委任他為(wei) 北地都尉,後來又升遷為(wei) 大司農(nong) 。閩和東(dong) 越互相攻打之時,漢武帝派遣大農(nong) 令韓安國和大行令王恢將兵前去平亂(luan) 。沒等大軍(jun) 壓境,叛亂(luan) 就平息了。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韓安國做了禦史大夫,正式成為(wei) 朝廷重臣。
韓安國一直主張與(yu) 匈奴和親(qin) 。馬邑之謀失敗之後,漢武帝改變了和親(qin) 匈奴的國策,開啟了對匈奴作戰的漫長曆程。韓安國與(yu) 漢武帝的國策理念相悖,地位越來越邊緣化。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匈奴襲擾漁陽,韓安國被任命為(wei) 材官將軍(jun) ,屯守漁陽。與(yu) 匈奴作戰不力,漢武帝非常生氣,派使者問責。韓安國的地位每況愈下,最後下遷右北平郡守,郡治在今天內(nei) 蒙古寧城一帶。一邊是衛青等年輕新貴紅得發紫,一邊是韓安國越來越被斥疏遠,又打了敗仗,韓安國感覺非常羞愧,心情悶悶不樂(le) ,幾個(ge) 月之後,因病吐血而亡。
司馬遷對韓安國高度推崇,說:“安國為(wei) 人多大略,智足以當世取合,而出於(yu) 忠厚焉。貪嗜於(yu) 財。所推舉(ju) 皆廉士,賢於(yu) 己者也。於(yu) 梁舉(ju) 壺遂、臧固、郅他,皆天下名士,士亦以此稱慕之,唯天子以為(wei) 國器。”司馬遷說韓安國為(wei) 人有大智慧,能看清楚大局,順應潮流,但又不媚俗苟且,而能保持忠誠厚道的底線。韓安國喜歡錢財,但他往來並為(wei) 國舉(ju) 薦的卻是廉潔有節操比自己賢達的人。在梁國的時候舉(ju) 薦了壺遂、臧固、郅他。司馬遷因為(wei) 與(yu) 壺遂一起修訂漢朝律曆,相知很深。壺遂為(wei) 篤行君子,與(yu) 韓安國有交情,人以類聚,可以想見韓安國也有壺遂欣賞的地方。
後世有史家認為(wei) ,智謀多的人容易失之於(yu) 輕薄浮華,而韓安國卻為(wei) 人忠厚;貪財的人容易枉法,近墨者黑,所舉(ju) 薦的人往往都是貪墨之人,看韓安國所舉(ju) 薦的卻都是清廉之士,這就非常難能可貴,這也是司馬遷非常推崇韓安國的原因。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