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第一場綜合型國際運動賽事
發稿時間:2020-09-01 13:47:09 來源:學習(xi) 時報 作者:魏堯
自1951年起,亞(ya) 運會(hui) 就成為(wei) 推動亞(ya) 洲體(ti) 育事業(ye) 發展,增強團結、增進友誼和了解的盛會(hui) ,各國紛紛把承辦亞(ya) 運會(hui) 作為(wei) 應盡的責任和義(yi) 務。緣於(yu) 各種原因,中國直到1990年才成功舉(ju) 辦第十一屆亞(ya) 運會(hui) ,這是新中國成立後自主舉(ju) 辦的第一場綜合型國際運動賽事,它不僅(jin) 增強了中國同亞(ya) 洲各國的密切聯係,還為(wei) 奧運會(hui) 的申請、籌辦積累了經驗,增強了國家凝聚力,同時也擴大了國際影響力。
(一)
1971年,毛澤東(dong) 和周恩來利用“小球轉動大球”的“乒乓外交”推動了中美兩(liang) 國關(guan) 係正常化,並在同年10月恢複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隨後,中國在1973年的亞(ya) 洲運動會(hui) 聯合會(hui) 全體(ti) 會(hui) 議上,成為(wei) 亞(ya) 洲運動會(hui) 聯合會(hui) 的正式成員,打開了國際體(ti) 育交往的新局麵。此後,中國相繼參加第七、八、九、十屆亞(ya) 運會(hui) ,並在第九屆新德裏和第十屆漢城亞(ya) 運會(hui) 上蟬聯金牌總數第一,撼動了日本作為(wei) 體(ti) 育強國的霸主地位。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綜合國力不斷增強,體(ti) 育運動水平也不斷上升。有鑒於(yu) 此,1982年10月28日,國家體(ti) 委、外交部經過長時間的醞釀,向中共中央、國務院提交了一份關(guan) 於(yu) 申請舉(ju) 辦1990年亞(ya) 運會(hui) 的報告,在長達9個(ge) 月的反複討論後,這一報告得到批準並於(yu) 8月23日正式向亞(ya) 奧理事會(hui) 提出第十一屆亞(ya) 運會(hui) 的舉(ju) 辦申請。值得一提的是,同台競爭(zheng) 的還有日本廣島市。1990年是日本廣島建城100周年,也是美國原子彈投放45周年。申辦前夕,廣島市長和議會(hui) 代表團都曾親(qin) 臨(lin) 北京,麵問有無放棄的可能。1984年,在亞(ya) 奧理事會(hui) 全體(ti) 會(hui) 議上,以無記名投票方式決(jue) 定了第十一屆亞(ya) 運會(hui) 由北京舉(ju) 辦,並將第十二屆亞(ya) 運會(hui) 交由日本廣島舉(ju) 辦。
這一決(jue) 定反映了亞(ya) 洲體(ti) 育界對中國的信任,也實現了中國人民對亞(ya) 洲體(ti) 育事業(ye) 發展作貢獻的願望。正如我國原奧委會(hui) 主席何振梁談到申請亞(ya) 運會(hui) 時所說:“作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國家,新中國成立40年還不舉(ju) 辦亞(ya) 運會(hui) ,與(yu) 中國在亞(ya) 洲的地位是不相稱的。占有亞(ya) 洲版圖2/5的中國再不舉(ju) 辦亞(ya) 運會(hui) ,也不好向亞(ya) 洲人民交代。”
(二)
1985年3月,亞(ya) 運會(hui) 組委會(hui) 成立後就緊鑼密鼓地開始了籌備工作。在各方的努力和宣傳(chuan) 下,越來越多地意識到亞(ya) 運會(hui) 舉(ju) 辦的意義(yi) 。亞(ya) 運會(hui) 的工程項目一路綠燈暢行,除了新建和改建的80多個(ge) 訓練場館外,還包括:50多萬(wan) 平方米的亞(ya) 運村、一大批新建的市政基礎設施、中央廣播電視塔擴建等亞(ya) 運會(hui) 配套工程和環境保護工程。亞(ya) 運會(hui) 的工程項目,從(cong) 設計到施工隻用了3年多的時間,成為(wei) 中國乃至世界上不多見的建築奇跡。其中,遊泳館建設難度大、要求高,按照工期至少需要4年左右的時間,而當時負責亞(ya) 運會(hui) 場館建設的設計師劉振秀和工程建設者隻用了29個(ge) 月就完成了。事後,國際泳聯的一位主要官員到此觀看後稱讚說:“這是東(dong) 方傳(chuan) 統建築和21世紀建築水平的完美結合。”
1990年7月3日,鄧小平來到亞(ya) 運村視察亞(ya) 運會(hui) 場館建設,他對隨行人員說:“這麽(me) 多亞(ya) 運會(hui) 建築,是集中力量在短時間搞出來的,而且搞得這麽(me) 好,證明社會(hui) 主義(yi) 好。社會(hui) 主義(yi) 能夠集中力量,什麽(me) 困難的事都能搞成。”“我這次看亞(ya) 運會(hui) 體(ti) 育設施,就是來看看到底是中國的月亮圓,還是外國的月亮圓。看來中國的月亮也是圓的,比外國圓。現在有些青年人總以為(wei) 外國的月亮圓,對他們(men) 要進行教育。”鄧小平的話簡短有力,眼前短時間內(nei) 崛起的高聳建築,正是對“中國月亮”的最好說明。
(三)
作為(wei) 新中國成立後首次舉(ju) 辦的大規模體(ti) 育盛會(hui) ,從(cong) 國內(nei) 到海外的諸多同胞都紛紛為(wei) 亞(ya) 運會(hui) 貢獻力量,相繼捐款捐物,成為(wei) 一時佳話。有的農(nong) 民步行千裏捐款,有的合家集資,大家紛紛支持亞(ya) 運會(hui) ,感人的事情不勝枚舉(ju) 。1989年3月2日,江蘇省建湖縣三年級女學生顏海霞寄來1元6角成為(wei) 注冊(ce) 的第一筆捐款。香港愛國人士霍英東(dong) 捐款1億(yi) 元,為(wei) 亞(ya) 運會(hui) 打造一座現代化遊泳館,為(wei) 表示紀念,組委會(hui) 特別將其命名為(wei) “英東(dong) 體(ti) 育館”。
除了捐款集資之外,亞(ya) 運會(hui) 的各項籌備工作無不體(ti) 現著細致嚴(yan) 謹。亞(ya) 運會(hui) 的舉(ju) 辦時間定於(yu) 9月22日至10月7日,這個(ge) 日期是由亞(ya) 運氣象服務中心的科研人員研究分析近百年北京的氣象資料後選定的。這段時間,北京市秋高氣爽,溫度、濕度、風力最有宜運動員發揮出最佳的競技水平。賽場之外,北京市政府完善了環境整治和交通服務工作,堅持“不冒黑煙、不揚塵、不出異味”,開展對多條道路的改建、擴建,以及場館周圍地區的樹木種植和草坪鋪墊等綠化工程,這些都切切實實地為(wei) 亞(ya) 運會(hui) 的成功舉(ju) 辦,營造出了一個(ge) 宜人的環境。與(yu) 此同時,北京各行各業(ye) 相繼開展“微笑迎亞(ya) 運”“滿意在北京”等活動,並分批次招募誌願者進行培訓。高素質的服務效果,成為(wei) 了亞(ya) 運會(hui) 期間光彩耀人的另一番景象。
(四)
1990年9月22日下午,來自37個(ge) 國家和地區的運動員參加了在北京工人體(ti) 育場舉(ju) 行的開幕式。中國共派出838人(其中運動員670人)組成體(ti) 育代表團。亞(ya) 運會(hui) 期間,中國共斬獲183枚金牌、107枚銀牌和51枚銅牌,金牌總數位居榜首。在“團結、友誼、進步”的亞(ya) 運宗旨下,為(wei) 期半個(ge) 月的亞(ya) 運會(hui) 在10月7日閉幕。作為(wei) 新中國成立後首次舉(ju) 辦的大型綜合國際運動賽事,獲得了國內(nei) 外一致好評,“中國人熱情友好,素質挺高”等讚美話語不絕於(yu) 耳。
與(yu) 此同時,在籌辦亞(ya) 運會(hui) 期間,中國就開始準備申請主辦2000年的第27屆奧運會(hui) 。在進行亞(ya) 運會(hui) 工程總體(ti) 規劃時,已經開始考慮舉(ju) 辦奧運會(hui) 的因素。從(cong) 場館運動場到觀眾(zhong) 看台,亞(ya) 運會(hui) 的設計都為(wei) 奧運會(hui) 留下改造空間。鄧小平在視察亞(ya) 運會(hui) 場館建設情況時就關(guan) 切的提出:“中國辦奧運會(hui) 下決(jue) 心了沒有?為(wei) 什麽(me) 不敢幹這件事呢?建設了這樣的體(ti) 育設施,如果不辦奧運會(hui) ,就等於(yu) 浪費了一半。”“辦了亞(ya) 運會(hui) ,還要辦奧運會(hui) ”。
亞(ya) 運會(hui) 的成功舉(ju) 辦,也為(wei) 中國成功舉(ju) 辦奧運會(hui) 奠定了堅實基礎,推動中國融入世界體(ti) 育大國的行列。經過8年艱苦的申辦和一次挫敗,2001年7月國際奧委會(hui) 宣布北京奪得2008年奧運會(hui) 的主辦權。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