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社會(hui)

文章

應對風險挑戰完善全球衛生治理

發稿時間:2020-08-21 14:00:23   來源:學習(xi) 時報   作者:曲鵬飛

  所謂全球衛生治理,是指多元主體(ti) 以多種方式在健康領域進行協作,共同製定並實施國際規製,以便更好地應對全球健康危機,實現全人類健康的綜合治理過程。與(yu) 傳(chuan) 統的國際衛生合作相比,全球衛生治理明確了國際組織、社會(hui) 團體(ti) 及重要人物等非國家行為(wei) 體(ti) 在全球衛生事業(ye) 中的重要作用,主張通過跨社會(hui) 、跨部門、跨學科的多元主體(ti) 和多邊合作共同製定有約束力的國際規製,更好地應對全球衛生危機。

  新冠肺炎疫情進入全球大流行階段以後,公共衛生安全已經由傳(chuan) 統國際關(guan) 係中“低政治”議題躍升為(wei) 重點焦點議題。國際關(guan) 係行為(wei) 體(ti) 以各種方式和行為(wei) 參與(yu) 到全球衛生治理過程中,全球衛生治理話語權的重要性空前凸出,衛生治理效果成為(wei) 展示“軟實力”的重要舞台。此次疫情暴發後,世界各地人民攜手合作,積極尋求應對疫情的解決(jue) 方案,豐(feng) 富和完善了全球治理的實踐,但在這一過程中也暴露出了全球衛生治理麵臨(lin) 的困境。當前,全球衛生治理麵臨(lin) 的主要挑戰包括。

  第一,全球公共衛生能力的欠缺。2003年,我國在聯合國大會(hui) 上首次發出提升全球公共衛生能力建設的倡議,得到了聯合國成員國的普遍支持。21世紀前兩(liang) 個(ge) 十年,世界各國普遍加強了國家衛生體(ti) 係建設、重視醫療人員培訓、認真執行《國際衛生條例》。然而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證明,世界各國現有的公共衛生能力仍然亟待加強。迄今為(wei) 止,新冠肺炎疫情擴散的速度並未得到遏製,人類對新冠病毒的認識仍在不斷摸索中,特效藥和疫苗的研發仍需時日。發展中國家公共衛生係統在疫情麵前疲於(yu) 應對,發達國家自詡強大的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在疫情麵前也顯得羸弱不堪。事實再一次證明,麵對全球性公共衛生挑戰,沒有任何國家能獨善其身。各國隻有開展有效務實合作,優(you) 勢互補,共建平台才能為(wei) 戰勝疫情提供有力支撐。

  第二,全球衛生治理機製的缺陷。二戰以來,世界衛生組織因其在全球公共衛生領域無可比擬的技術水準和覆蓋能力,一直在全球衛生治理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中心協調作用。但是世界衛生組織對其成員缺乏明確的領導權和約束機製,對成員國報送統計數據的方式、是否采取了適度的旅行或貿易限製措施、是否對遏製疫情跨境傳(chuan) 播采取了有效的應對舉(ju) 措均不能實施約束性和強製性措施,這使得全球衛生治理的效率和效果大打折扣。此外,現有的全球衛生治理機製具有鮮明的國家中心特征,非國家行為(wei) 體(ti) 難以融入這一機製的框架之中。事實上,跨國公司、慈善基金會(hui) 、科研機構、智庫、非政府組織等非政府行為(wei) 體(ti) 在全球健康治理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非政府行為(wei) 體(ti) 參與(yu) 全球衛生治理缺乏製度設計和法律基礎,難以反映全球衛生治理發展的最新維度。上述事實表明,當前全球衛生治理機製的基本框架尚未成熟,呈現鬆散化和碎片化的特征。為(wei) 了更好地迎接全球公共衛生挑戰,現有的治理機製必須更加一體(ti) 化、網絡化,使國家、政府間組織、非國家行為(wei) 體(ti) 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又相互聯係、彼此協調,形成有力有序的全球衛生治理體(ti) 係。

  第三,國際衛生合作的困境。當前國家依然是全球衛生治理最重要的行為(wei) 主體(ti) ,政府間的國際衛生合作在全球衛生治理中發揮著舉(ju) 足輕重的作用。然而,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有的國家由於(yu) 防疫措施失當,釀成國內(nei) 經濟衰退、社會(hui) 動蕩,一些政客開始煽動孤立主義(yi) 和民粹主義(yi) ,將防疫工作高度政治化,把“甩鍋”“抹黑”國際組織和其他國家當作政治武器。在疫情最嚴(yan) 重的時刻退出國際衛生合作機製,為(wei) 疫苗、特效藥等全球衛生公共產(chan) 品的研發設置壁壘。這些都表明全球衛生治理中的國家合作困境。全球衛生治理關(guan) 注全人類共同健康,這是超越主權的人類共同問題。然而少數國家單方麵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給人類健康整體(ti) 利益帶來了重大損失。

  麵對來勢凶猛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國不僅(jin) 為(wei) 保護本國人民的生命健康作出艱苦卓絕的努力,也為(wei) 維護全球公共衛生安全、推動全球衛生治理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我國始終強調,在疫情麵前人類是休戚與(yu) 共的命運共同體(ti) ,唯有團結協作、攜手應對才能戰勝疫情。2020年3月26日,習(xi) 近平主席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特別峰會(hui) 上為(wei) 增進全人類公共衛生安全提出4點倡議,直擊全球衛生治理麵臨(lin) 的主要挑戰。堅決(jue) 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阻擊戰,立足於(yu) 完善世界各國,尤其是廣大發展中國家公共衛生體(ti) 係,提升應對疫情能力。有效開展國際聯防聯控,強調加強國際合作,共同建立公共衛生應急聯絡機製,合力進行藥物與(yu) 疫苗攻關(guan) ,早日取得惠及全人類的衛生公共產(chan) 品。積極支持國際組織發揮作用,表明我國認可世界衛生組織在全球公共衛生領域的權威地位,支持其發揮協調與(yu) 引領作用,通過多邊主義(yi) 原則促進全球衛生治理事業(ye) 。加強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說明我國已經著眼於(yu) 應對“後疫情時代”世界經濟下行壓力,推動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為(wei) 全球衛生治理提供源源不斷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支持。

  疫情發生以來,我國彰顯負責任大國的擔當,為(wei) 全球公共衛生事業(ye) 作出了巨大貢獻。在全球抗疫關(guan) 鍵時刻,我國堅定維護聯合國和世界衛生組織的地位和作用,維護多邊主義(yi) 的理念和原則,維護國際社會(hui) 的團結和合作。恩格斯指出,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曆史災難不是以曆史的進步為(wei) 補償(chang) 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給人類的生命和財產(chan) 帶來了巨大損失,暴露了全球衛生治理中的短板。我國提出的新理念新倡議為(wei) 提升全球衛生治理能力、增強國際合作抗疫水平指明了正確的方向。各國人民共同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ti) 是全球抗疫的人間正道。在應對挑戰中加強合作,全球衛生治理體(ti) 係也會(hui) 在回應時代需求的過程中日臻完善。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