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情與憎
發稿時間:2020-08-14 11:09:35 來源:學習(xi) 時報 作者:徐新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le) 天,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被譽為(wei) “詩魔”和“詩王”,他與(yu) 元稹共同倡導了唐代中期的“新樂(le) 府運動”,世稱“元白”,又與(yu) 劉禹錫並稱“劉白”,是唐代偉(wei) 大的現實主義(yi) 詩人之一,官至翰林學士、左讚善大夫。他不論仕途如何,都堅守著知識分子的一份良知,關(guan) 注平民的苦難生活,始終胸懷憂國憂民之心和兼濟天下的政治抱負。
對黎民百姓的憐憫之情。唐憲宗元和元年四月,35歲的詩人白居易首次走上仕途,任盩厔(今西安市周至縣)縣尉。上任不久,正值五月農(nong) 耕忙碌之季,白居易看到了農(nong) 民割麥的繁忙景象和貧婦抱其子拾麥穗充饑的場景,於(yu) 是寫(xie) 下了《觀刈麥》“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道出了農(nong) 民的心酸。縣令看了不高興(xing) 了,遂強令白居易抓人,鞭打不交糧的農(nong) 民。白居易不願昧著良心去執行命令,就裝病躲著。縣令見他一直裝病,也就不管他了。後來,白居易受到重用任左拾遺,負責進諫薦舉(ju) 。元和三年冬到元和四年春,天大旱無雨,憲宗因此欲降德音。白居易與(yu) 大臣李絳上書(shu) 建議“蠲租稅,出宮人,絕進奉,禁掠賣”等一係列利民政策,來賑救離散貧瘠的百姓,憲宗都采納了。元和十三年,白居易由江州司馬升為(wei) 忠州刺史,他在忠州勸農(nong) 、均賦租、省事寬刑書(shu) ,廢除苛捐雜稅、獎勵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鼓勵開荒種糧、發展蠶桑農(nong) 業(ye) 、新修道路石橋,勤政為(wei) 民,立身廉清,忠州呈現出政通人和、欣欣向榮的新景象,白居易因此深受人們(men) 的擁護。
對詩詞創作的滿腔真情。隻有傾(qing) 注真情的詩詞才有生命力,白居易一生中把全部精力都傾(qing) 注在詩歌創作上,寫(xie) 了2800多首詩,多首詩歌成為(wei) 千古名篇。白居易16歲時到長安幹謁大詩人顧況。顧況笑著說:“長安百物皆貴,居大不易!”白居易拿出一首詩呈上。顧況一看驚道:“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難!”那首詩就是《賦得古原草送別》,詩歌通過對古原上野草的描繪,抒發送別友人時的依依惜別之情,此詩讓白居易一舉(ju) 成名。後來他寫(xie) 詩更起勁,但好詩不易得。於(yu) 是,他回家用功,“夜課賦,晝課書(shu) ,間又課詩,不遑寢息也。以至於(yu) 口舌生瘡,手肘成胝。”元和元年的冬天,白居易、陳鴻、王質夫在仙遊寺小聚,王質夫懇求白居易將玄宗和楊貴妃的故事記錄下來。於(yu) 是,白居易創作了千古絕唱《長恨歌》。10年後,白居易被貶江州。一個(ge) 深秋的夜晚,漂泊江湖的長安歌妓動人心弦的琵琶聲和悲慘身世的傾(qing) 訴令白居易頓生同情,也引起了他的情感共鳴,於(yu) 是另一首膾炙人口的敘事詩《琵琶行》麵世了。詩歌用一連串的新穎精妙的比喻,把音樂(le) 旋律形象化了:“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充分表現了白居易高超的藝術才能。
對錯誤決(jue) 策,犯顏直諫不顧情麵。白居易在朝廷上,凡遇有害國計民生的事,無不議論激切,犯顏直諫。有一年,有個(ge) 叫王承過的節度使不聽朝廷的調遣,唐憲宗決(jue) 定派宦官吐突承璀領兵去討伐。諫官們(men) 知道,讓宦官領兵打仗是不行的,於(yu) 是紛紛上表阻攔。白居易見事情緊急,就和唐憲宗當麵爭(zheng) 論起來,他對憲宗說:陛下錯了!憲宗聽了很生氣,下朝以後,對宰相李絳說:白居易是朕拔擢致名位,而無禮於(yu) 朕,朕實在難以忍受。李絳是個(ge) 正直的大臣,對唐憲宗勸慰了一番,憲宗才沒給他定罪。
對貪官汙吏,直言不諱毫不容情。他忠貞正直,遇到皇帝做不妥的事,別人不敢說,他卻敢勸諫。元和三年,淮南節度使王鍔以巨款重賄宦官,欲求官位,唐憲宗準備任命王鍔為(wei) 宰相。白居易認為(wei) 王鍔既無“清望”,又無“大功”,德不配位。於(yu) 是他進諫說:宰相是陛下的輔臣,不是賢良的人不能擔任這個(ge) 職務。王鍔魚肉鄉(xiang) 民,搶掠財物,進奉給陛下來討取您的歡心。讓這種人當宰相,會(hui) 對國家造成損害。憲宗聽了,不得不收回成命。
對強權威脅,毫無畏懼大義(yi) 凜然。元和十年春,淄青節度使李師道不滿宰相武元衡提出的用強硬手段消滅藩鎮勢力的提議,於(yu) 是派出刺客殺了武元衡,刺傷(shang) 禦史中丞裴度。此事一出,朝野嘩然,宰相在京城被殺,是藩鎮對朝廷的莫大蔑視,更是朝廷的奇恥大辱。但滿朝文武憚於(yu) 藩鎮威勢,竟無一人敢上疏提出對策。而白居易認為(wei) 默不作聲隻會(hui) 助長地方節度使的囂張氣焰,朝廷應該把李師道殺人的凶殘行為(wei) 公布天下,聯合全國的力量群起而攻之,不能放任這些人為(wei) 所欲為(wei) 。他出於(yu) 義(yi) 憤,不顧不能先於(yu) 諫官奏事的朝規,首先上疏請求追捕凶手,為(wei) 宰相報仇雪恨。此舉(ju) 激怒了朝中與(yu) 藩鎮勾結的官吏,他們(men) 給白居易安上一個(ge) “越職言事”的罪名,將白居易貶為(wei) 江州司馬。
白居易一生信奉“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哲學。為(wei) 官四十載,以天下為(wei) 己任的風骨、耿直正義(yi) 的節操、犯顏直諫的膽識和親(qin) 民愛民的個(ge) 性在他身上融為(wei) 一體(ti) 。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