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願蒼生俱飽暖
—— 民生保障製度如何惠及全體人民?
發稿時間:2020-08-11 14:26:48 來源:人民日報
“小康”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孜孜以求的社會(hui) 理想,表達了人們(men)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我們(men) 黨(dang) 用“小康”來詮釋“中國式現代化”,領導人民實現了從(cong) 貧困落後到繁榮富強的劃時代跨越。當曆史的指針劃向21世紀第20個(ge) 年頭,中國全麵建成惠及14億(yi) 多人的小康社會(hui) ,第一個(ge) 百年奮鬥目標即將成功實現。這是中華民族史、人類社會(hui) 進步史上新的裏程碑,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民生保障製度的偉(wei) 大勝利。
民生乃幸福之基、和諧之本。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men) 黨(dang) 矢誌不渝的奮鬥目標,是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區別於(yu) 一切舊製度的重要特征。黨(dang) 的十九屆四中全會(hui) 順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向往,提出堅持和完善統籌城鄉(xiang) 的民生保障製度,為(wei) 在更高水平上增強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提供重要保證。
一 民生保障的“中國智慧”
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百廢待興(xing) 、一貧如洗,人民生活困苦不堪,掙紮在饑寒交迫的生存線上。我國民生保障製度在零基礎上起步,從(cong) 小到大,從(cong) 城鎮到農(nong) 村,從(cong) 特定人群到全麵覆蓋,一步一步發展到今天,編織起一張世界上最大的民生保障網。經過幾十年時間,中國基本解決(jue) 了占世界1/5人口的民生保障問題,這在發展中國家是絕無僅(jin) 有的,即使在發達國家也是難以想象的,創造了世界社會(hui) 保障發展史上的罕見奇跡。
從(cong) 我國民生保障水平的曆史性跨越中,我們(men) 可以切身地感受到這一點。1949—2019年,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從(cong) 35歲到77.3歲,教育程度從(cong) 80%以上的文盲率到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0.7年,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麵積從(cong) 8.3平方米到39平方米……我國民生保障水平不斷提升,億(yi) 萬(wan) 中國人正享受著從(cong) 未有過的幸福生活。
“一枝一葉總關(guan) 情。”我們(men) 黨(dang) 和政府所做的一切,都是為(wei) 了讓人民過上富裕幸福的生活。但目前我國總體(ti) 上還是發展中國家,人口基數大,一個(ge) 再大的總量除以14億(yi) 多都會(hui) 變成一個(ge) 小數目,城鄉(xiang) 、區域發展不平衡的鴻溝依然存在,解決(jue) 民生問題有著非常現實的製約因素。中國立足自身國情,秉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充分吸取國外社會(hui) 保障製度的經驗教訓,把民生改善需求和我國發展階段結合起來,形成了一套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民生保障製度。
既盡力而為(wei) 又量力而行。經濟發展與(yu) 民生改善如同硬幣的兩(liang) 麵,在任何時候,民生保障都必須以經濟發展為(wei) 條件,經濟發展都必須以民生保障為(wei) 目的,兩(liang) 者相輔相成、不可偏廢。在我國民生保障的實踐中,我們(men) 科學把握民生和發展相互牽動、相互促進的關(guan) 係,實現經濟發展與(yu) 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環。一方麵做到盡力而為(wei) ,抓住人民最關(guan) 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一件接著一件辦,最大程度增進民生福祉;另一方麵做到量力而行,堅持從(cong) 實際出發,依據經濟發展和財力狀況,循序漸進提高民生水平,避免出現一些國家過度福利化造成的惡果。
既全麵普惠又兜住底線。社會(hui) 主義(yi) 條件下的民生保障製度,是惠及全體(ti) 人民的製度安排。經過長期努力,我國建成了包括養(yang) 老、醫療、教育、住房等在內(nei) 的世界最大的社會(hui) 保障網,基本養(yang) 老保險覆蓋9.67億(yi) 人,基本醫療保險覆蓋13.5億(yi) 多人,義(yi) 務教育入學率接近100%,基本實現了應保盡保。同時,我國把對特殊困難人群的幫扶和救助作為(wei) 重點,做好城市特困群體(ti) 的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打響農(nong) 村貧困人口脫貧攻堅戰,穩步實現“兩(liang) 不愁三保障”,兜住民生安全網的網底。
既通盤謀劃又因地製宜。我國地域廣闊,人口基數大,各地經濟社會(hui) 發展狀況不盡相同。無論是養(yang) 老保險還是醫療保障,無論是最低生活保障標準還是特困人員救助供養(yang) ,無論是實行免費義(yi) 務教育還是建立住房公積金製度,都注重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兼顧。同時,各地可在落實好國家統一要求的基礎上,製定符合本地實際的相應政策。比如2019年,北京人均GDP為(wei) 164220元、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為(wei) 家庭月人均1100元,甘肅人均GDP為(wei) 32995元、城市低保指導標準為(wei) 月人均524元。
既政府主導又多方參與(yu) 。“天地之大,黎元為(wei) 先。”在社會(hui) 主義(yi) 中國,無論什麽(me) 時候,無論什麽(me) 情況下,解決(jue) 民生問題、補齊民生短板,都必須發揮黨(dang) 和政府的主導作用。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大幅提升,我們(men) 實施更多“硬核”政策改善民生,拿出更多的財政資金用於(yu) 提高保障水平,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ti) 人民。同時,注重動員社會(hui) 各方麵的力量,鼓勵各類企業(ye) 、社會(hui) 組織、個(ge) 人積極參與(yu) 民生事業(ye) ,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
這些改善民生的有效做法,是我國在長期實踐和借鑒比較中總結出的寶貴經驗,是一個(ge) 社會(hui) 主義(yi) 發展中大國解決(jue) 民生問題的獨特創造。它所蘊含的科學方法和取得的巨大成就,顯示出我國民生保障製度的優(you) 越性,越來越為(wei) 世人所矚目和認可。
二 扶貧減貧的“中國奇跡”
貧困是社會(hui) 發展的最大短板,扶貧減貧是補齊民生保障短板的重要途徑。看一個(ge) 國家的民生保障網是否牢固嚴(yan) 密,一個(ge) 關(guan) 鍵指標就是看貧困發生率的高低,看扶貧托底的力度和成效。我國民生保障水平的不斷提高,與(yu) 堅持不懈地扶貧減貧是分不開的。
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men) 黨(dang) 帶領人民持續向貧困宣戰,實施大規模扶貧開發行動,使貧困人口大幅減少,貧困群眾(zhong) 生活水平顯著提高,貧困地區麵貌發生根本變化。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決(jue) 打響脫貧攻堅戰,持續加大扶貧投入,不斷攻克貧困堡壘,到2020年年底將曆史性地解決(jue) 絕對貧困問題。我國成為(wei) 世界上減貧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國家。這個(ge) 成就,足以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寫(xie) 下濃墨重彩的一筆,足以載入人類社會(hui) 發展史冊(ce) 。
回顧新中國70多年扶貧開發曆程,我們(men) 在經濟發展和扶貧減貧的良性互動中,成功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鑒於(yu) 我國在扶貧減貧方麵取得的巨大成就,第73屆聯合國大會(hui) 通過決(jue) 議,以中國扶貧減貧實踐為(wei) 基礎,構建了消除農(nong) 村貧困問題基本政策框架,提出了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新思路。聯合國秘書(shu) 長古特雷斯表示,精準扶貧方略是幫助貧困人口、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設定的宏偉(wei) 目標的唯一途徑,中國的經驗可以為(wei) 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有益借鑒。
為(wei) 什麽(me) 世界如此看重中國?歸根結底,就是因為(wei) 中國在扶貧減貧上交出了一份冠絕全球的成績單。
體(ti) 量之大獨一無二。改革開放以來,按照世界銀行每人每天1.9美元的國際貧困標準,我國已有8億(yi) 多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占同期全球減貧人口的70%以上,超過歐洲44個(ge) 國家的人口總和。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帶領人民實施精準扶貧戰略,連續7年每年減貧規模都在1000萬(wan) 人以上,農(nong) 村貧困人口減少了9000多萬(wan) ,脫貧攻堅完成後將有1億(yi) 左右人口脫貧、832個(ge) 貧困縣全部摘帽,區域性整體(ti) 貧困得到解決(jue) 。可以說,這種大體(ti) 量的脫貧規模,不僅(jin) 我國曆史上前所未見,別的國家也沒有出現過,創造了世界減貧史上的偉(wei) 大奇跡。
進程之快前所未有。從(cong) 人類發展史來看,大規模的減貧往往伴隨著工業(ye) 化現代化的進程。西方發達國家的工業(ye) 化進行了幾百年,擺脫大規模的貧困也花了幾百年時間,至今仍沒有完全消除絕對貧困。而我國在短短幾十年間,通過快速的現代化進程,依靠黨(dang) 和政府強力推進脫貧攻堅,走完了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的脫貧曆程,人民生活即將實現從(cong) 貧窮到溫飽再到全麵小康的曆史性跨越。
質量之高有目共睹。質量是脫貧的生命,沒有質量的脫貧就是假脫貧、被脫貧。在我國這場脫貧攻堅戰中,對脫貧質量的要求和措施貫穿始終。在扶貧思路上,改變過去“大水漫灌”的做法,采取精準扶貧,真正做到底數清、目標準、效果佳;在扶貧手段上,把資金扶貧與(yu) 產(chan) 業(ye) 扶貧、教育扶貧、文化扶貧等結合起來,變純粹“輸血”為(wei) 重在“造血”;在扶貧質量保障上,嚴(yan) 格脫貧標準和程序,加強常態化督促指導,確保脫真貧、真脫貧;在鞏固扶貧成果上,建立解決(jue) 相對貧困的長效機製,防止摘帽人口再返貧。通過紮紮實實的脫貧攻堅,貧困地區基本生產(chan) 生活條件明顯改善,貧困群眾(zhong) 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兩(liang) 不愁”質量水平明顯提升,“三保障”突出問題總體(ti) 解決(jue) 。這些實實在在的成效,貧困群眾(zhong) 感受最明顯,也是脫貧攻堅經得起曆史和人民檢驗的最鮮活體(ti) 現。
製度之優(you) 充分彰顯。我國脫貧攻堅之所以能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根本就在於(yu)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優(you) 越性。我們(men) 有黨(dang) 的堅強領導,通過製定科學有效的路線方針政策,確保扶貧脫貧工作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我們(men) 有係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工作體(ti) 係,堅持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管理體(ti) 製,層層壓實責任,確保各項任務落實落地;我們(men) 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組織動員能力,最大限度地調動社會(hui) 各方麵力量向貧困宣戰。據統計,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共有25.5萬(wan) 個(ge) 駐村工作隊、290多萬(wan) 名縣級以上黨(dang) 政機關(guan) 和國有企事業(ye) 單位幹部戰鬥在扶貧一線,帶領群眾(zhong) 攻破一個(ge) 個(ge) 貧困堡壘,築起一道道防返貧堤壩,書(shu) 寫(xie) 了新時代最動人的脫貧故事。
現在,脫貧攻堅已經到了最後衝(chong) 刺階段,滿打滿算也就半年時間,一晃就過去了。“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越到最後越要咬緊牙關(guan) ,不能有絲(si) 毫鬆勁懈怠,不能有半點麻痹大意。必須以不獲全勝決(jue) 不收兵的頑強意誌、一鼓作氣乘勢而上的奮勇姿態,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麵勝利,堅決(jue) 完成這項對中華民族、對人類都具有重大意義(yi) 的曆史偉(wei) 業(ye) 。
三 增進福祉的“中國方案”
農(nong) 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超過60%,城鎮新增就業(ye) 人口1352萬(wan) ,社保卡持卡人數超13億(yi) ,完成普惠幼兒(er) 園整改1.7萬(wan) 所,個(ge) 人所得稅起征點提高了,老百姓常用的許多藥品降價(jia) 了,網絡提速降費使刷屏更快了……2019年推出的這一個(ge) 個(ge) 民生“大禮包”,進一步增強了老百姓的獲得感,反映了我們(men) 黨(dang) 為(wei) 提升人民生活質量所作的不懈努力。
民生改善沒有終點,隻有連續不斷的起點。黨(dang) 的十九屆四中全會(hui) 立足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更高期待,抓住同老百姓切身利益密切相關(guan) 的痛點難點問題,堅持和完善各項民生保障製度,進一步健全國家基本公共服務製度體(ti) 係,讓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紅利為(wei) 全體(ti) 人民共享。
健全就業(ye) 促進機製。就業(ye) 關(guan) 係億(yi) 萬(wan) 人民的飯碗,是天大的事。當前和今後一個(ge) 時期,我國就業(ye) 總量壓力依然存在,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新的影響因素不斷增加。2020年我國城鎮新增就業(ye) 人口將超過1400萬(wan) ,應屆高校畢業(ye) 生有874萬(wan) ,達到近年來的一個(ge) 峰值。尤其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衝(chong) 擊,部分企業(ye) 生產(chan) 經營困難,就業(ye) 形勢更加嚴(yan) 峻。實現更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ye) ,必須大力實施就業(ye) 優(you) 先政策,特別是要完善重點群體(ti) 就業(ye) 支持體(ti) 係,加大對高校畢業(ye) 生、貧困勞動者、去產(chan) 能職工的就業(ye) 幫扶力度,做好進城務工人員的就業(ye) 指導服務工作,讓這一民生之本紮得更深、立得更穩。
構建全民教育體(ti) 係。百年大計,教育為(wei) 本。教育乃民生之基,教育製度安排牽動著千家萬(wan) 戶。目前,我國教育發展還不平衡不充分,“有學上”已經實現,“上好學”的問題仍然亟待解決(jue) ,教育公平和質量與(yu) 人民群眾(zhong) 的期望還有一定差距。全會(hui) 提出了堅持和完善教育製度的總體(ti) 目標,即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xi) 的教育體(ti) 係。實現這一總體(ti) 目標,就是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推動城鄉(xiang) 義(yi) 務教育一體(ti) 化發展,健全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和普及高中階段教育保障機製,完善職業(ye) 技術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統籌協調發展機製。同時,著力建設學習(xi) 型社會(hui) ,發揮網絡教育和人工智能優(you) 勢,創新教育和學習(xi) 方式,加快發展麵向每個(ge) 人、適合每個(ge) 人的更加開放靈活的教育體(ti) 係。
完善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社會(hui) 保障是民生“安全網”、社會(hui) “穩定器”、發展“調節閥”。近些年來,我國社會(hui) 保障事業(ye) 快速發展,但社會(hui) 保障製度的質量和可持續性還有待提高。全會(hui) 提出完善覆蓋全民的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強調要把更多的群眾(zhong) 納入保障範圍,實施全民基本養(yang) 老參保計劃,全麵建成統一的城鄉(xiang) 居民醫保製度和大病保險製度,努力做到法定人員全覆蓋。此外,全會(hui) 還在加快落實社保轉移接續和異地就醫結算製度、構建多層次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以及加快建立多主體(ti) 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ju) 的住房製度等方麵,提出一係列具體(ti) 要求,為(wei) 建立更高水平的社會(hui) 保障製度指明了方向。
強化健康中國保障。人民的健康水平,是一個(ge) 現代國家發展狀況的“晴雨表”。隨著我國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顯著改善,人們(men) 對自身健康的關(guan) 注和追求越來越強烈。新冠肺炎疫情就是對我國公共衛生體(ti) 係的一次檢驗,其中也暴露出不少問題和短板,亟待加以解決(jue) 和完善。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麵小康。”全會(hui) 提出強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製度保障,對完善國民健康政策、深化醫藥衛生體(ti) 製改革、優(you) 化生育政策等方麵,作出了明確具體(ti) 的部署,為(wei) 建設健康中國提供了全方位的製度支撐。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全麵小康,這個(ge) 縱貫千年的美好理想、激蕩百年的奮鬥目標,如一輪朝日已見東(dong) 方既白,噴薄欲出。中國人民從(cong) 來沒有像今天一樣,穩穩地享受殷實豐(feng) 裕的民生福祉,盡情地沐浴幸福生活的燦爛陽光。
深度閱讀
1.習(xi) 近平:《在決(jue) 戰決(jue) 勝脫貧攻堅座談會(hui) 上的講話》,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
2.《習(xi) 近平主持專(zhuan) 家學者座談會(hui) 強調 構建起強大的公共衛生體(ti) 係 為(wei) 維護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人民日報》2020年6月3日。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