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改革人物

文章

“青天”段光清

發稿時間:2020-07-23 14:47:32   來源:學習(xi) 時報   作者: 陳良

  清鹹豐(feng) 九年(1859年)三月,鹹豐(feng) 帝召見浙江按察使段光清,詳細問詢了浙江政事,繼而好奇地問:朕聽說浙江人皆呼你為(wei) “青天”,天下做官的那麽(me) 多,何以獨呼你為(wei) “青天”,你到底做了什麽(me) 事?段光清答:臣平日為(wei) 官,並沒有做過異於(yu) 常人之事,隻是知曉為(wei) 官本分,盡心做應做之事。民間有一聯,“有工夫皆為(wei) 赤子,無雲(yun) 翳便是青天”。我受命保境安民,能通達聖意,毫無抑塞,所以被百姓呼為(wei) “青天”。鹹豐(feng) 又問:百姓如此愛戴你,對你有所饋贈嗎?段光清答:有萬(wan) 民衣、萬(wan) 民傘(san) ,有德政匾、德政碑,還有在我所治地方建生祠。鹹豐(feng) 含笑點頭。此間數日,鹹豐(feng) 連續五次召見段光清,向他谘詢國事,並賜以“平易近民”金色禦匾。

  通達民情

  段光清(1798—1878),字明俊,號鏡湖,安徽宿鬆人。他雖出生於(yu) 富裕家庭,但體(ti) 恤民間疾苦,少有大誌,勤學好問。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段光清進士及第,用為(wei) 知縣,分發浙江。

  初入仕途,段光清已經47歲,年紀似乎偏大,卻不減雄心壯誌。赴任途中,段光清投宿南陵鄉(xiang) 村旅店,看到附近有一書(shu) 館,便與(yu) 其塾師敘談,說起往昔水災,官府照舊征糧,幾致激起民變,詢問官家有何法不致民變。塾師笑道,村野儒生,不敢輕言時務;不過,在下看來,官若通達民情,就不至於(yu) 生變。段光清回到旅店,夜不能寐,仔細回味,禁不住感歎:通達民情,最為(wei) 扼要。

  在省城候補一段時間,段光清正式出任建德知縣。按照慣例,凡新官到任,一切轎傘(san) 儀(yi) 仗,無不新製。段光清一概從(cong) 簡,沒有重新添置。還有,縣官新上任,省府上司通常要推薦一些人到縣官身邊做幕友(師爺)或書(shu) 吏。新官為(wei) 了討好或不忤上司,往往順水推舟,照單全收。可是,當知府向段光清推薦幕友的時候,他卻婉言謝絕,知府頗不悅。

  任建德知縣期間,段光清秉持通達民情的理念,順應民意,興(xing) 利除弊。他不畏豪強,果斷查封煙館,禁止賭博;他賑濟有方,使眾(zhong) 多窮人度過災荒;他處理民間糾紛與(yu) 案件,依事實,講情理,明斷曲直,公平裁決(jue) 。在建德為(wei) 官二年,段光清貼近百姓,抑惡揚善,扶貧濟困,贏得百姓欽敬。有一位鄉(xiang) 間長者感歎:段太爺在我建德,民間情形,無不知曉。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以後,段光清轉任慈溪、江山、鄞縣等地知縣。每到一個(ge) 地方,他始終保持親(qin) 民務實作風,勵精圖治,政績突出,“段青天”美譽在民間漸次傳(chuan) 揚。與(yu) 此同時,他以精明能幹聞名浙江官場。不管多麽(me) 艱巨棘手之事,隻要經他承手,無不迎刃而解。

  當時,太平天國轟轟烈烈,席卷半個(ge) 中國。浙江也處在多事之秋,不少地方官民關(guan) 係惡劣,勢如水火,動轍激起事變。很多時候,段光清被用為(wei) 救火隊長,哪裏“著火”了,就讓他去撲滅。

  平息民變

  鹹豐(feng) 二年(1852年)春天,寧波鄞縣發生了群體(ti) 性事件,鄉(xiang) 民聚眾(zhong) 請願,焚燒府縣署衙,縣官倉(cang) 皇逃遁。鄉(xiang) 民鬧事,震驚省城。餘(yu) 百裏文書(shu) 飛馳江山,段光清調任鄞縣知縣。

  臨(lin) 危受命,段光清沉著應對。先拜見寧波知府,再與(yu) 鄞縣高縣丞會(hui) 麵,仔細詢問具體(ti) 情況,得知起事的主謀是監生周祥千,領頭的是張潮青、俞能貴。

  不日,段光清隻帶一名書(shu) 吏、一名差役,舉(ju) 著“鄞縣正堂段”的紙牌子,前往東(dong) 鄉(xiang) 實地走訪。老百姓見新知縣來了,並不驚慌。段光清問鄉(xiang) 民:“事情鬧到這地步,你們(men) 真打算在全縣造反?”鄉(xiang) 民說:“哪裏敢造反?以前不過聽周祥千說,完糧有紅白兩(liang) 封名目,這樣太不均平。所以,我們(men) 聯絡鄉(xiang) 親(qin) 進城,要求平均糧價(jia) ,但官府不予理睬。”

  所謂“紅白兩(liang) 封”,就是當地征糧實行“雙軌製”,士紳大戶納糧(可以錢代替)用紅封,2000多錢折銀1兩(liang) ,而小民用白封,3000多錢才折銀1兩(liang) 。雙重標準,的確顯失公平。

  段光清認為(wei) 鄉(xiang) 民的訴求合理,同時又責問:“縣衙都被你們(men) 燒了,還說沒造反?”鄉(xiang) 民有些惶恐:“那怎麽(me) 辦?”段光清告訴他們(men) ,每戶人家寫(xie) 保證書(shu) 不參與(yu) 鬧事,並答應照常納糧,將來抓捕周祥千,不追究你們(men) 。有的鄉(xiang) 民將信將疑,有的鄉(xiang) 民對“段青天”早有耳聞,相信他是不會(hui) 欺騙老百姓的,於(yu) 是同意依照他的要求行事。

  穩住了老百姓,段光清向省城下來的臬、運二憲(按察使、鹽運使)建議,不要對老百姓用兵。但是,前來平亂(luan) 的將領希圖邀功,寧波知府急於(yu) 一雪前恥,按察使性情剛愎,最終決(jue) 定出兵鎮壓。官兵前往南鄉(xiang) 捉拿周祥千,周祥千逃走了;官兵又往東(dong) 鄉(xiang) 石山衕捉拿張潮青、俞能貴,也撲了空,就燒毀2間民房,搶掠一些財物,抓了13人回城。老百姓非常憤怒,決(jue) 意聯手抗爭(zheng) 到底。三月二十六日,數千名官兵在東(dong) 鄉(xiang) 羊廟與(yu) 鄉(xiang) 民交戰,20餘(yu) 名文武官員、200多名士兵被打死,領軍(jun) 張協台戰死,薛參將被俘。

  官兵慘敗,鄉(xiang) 民士氣大振,揚言要捉拿臬、運二憲。臬台不知所措,隻好讓段光清收拾局麵。段光清不帶一兵一卒,花錢雇兩(liang) 名轎夫,讓一名衙役舉(ju) 著知縣招牌開路,前往東(dong) 鄉(xiang) 石山衕。李芝英是張潮青、俞能貴的“軍(jun) 師”,段光清任慈溪縣令時就與(yu) 他熟識。這一次,兩(liang) 人相會(hui) 石山衕,開誠布公,相互溝通,相互諒解。雙方談判商定,官方釋放13人,鄉(xiang) 民交出薛參將。段光清答應平糧價(jia) 、定鹽界,民眾(zhong) 心氣平順了,表示不再起事。不久,周祥千投案自首,張、俞兩(liang) 人也落網。除這三人擔罪被處死外,其他人不予追究。

  段光清不動一兵一卒就化解了矛盾,避免官逼民反的悲劇再次上演。

  善斷民案

  段光清任鄞縣知縣時,一次帶著兩(liang) 個(ge) 衙役微服出行,望見一家米店門前聚集多人,嘈雜喧鬧,就叫衙役過去看看。衙役隨即帶來兩(liang) 個(ge) 人,一個(ge) 是鄉(xiang) 下人,一個(ge) 是米店老板。鄉(xiang) 下人愁眉苦臉地訴說,他父親(qin) 生病臥床,今日他起早進城請醫,路過米店時不小心踩死一隻毛雞兒(er) ,店老板索要900錢賠償(chang) ,但他口袋僅(jin) 有二三百錢,不夠償(chang) 還,因此兩(liang) 人便爭(zheng) 吵起來。

  聽了鄉(xiang) 下人的陳述,段光清便問:“一隻毛雞兒(er) 能值多少,為(wei) 何索賠900錢?”鄉(xiang) 下人回答:“店老板說,這隻毛雞兒(er) 是特種雞,隻要幾個(ge) 月,就能長到斤。按市價(jia) 計算,1斤雞可賣100文,9斤的雞值賣900文。他要索賠900文錢,小人難以償(chang) 還。”段光清不動聲色,問店老板:“此話當真?”“真的,”店老板回答,“這小雞的確是一特種雞。”段光清笑了笑,對鄉(xiang) 下人說:“這個(ge) 索賠數額不過分。你走路不慎,踩死人家雞,沒什麽(me) 好說的,照店老板的要求賠償(chang) 就是。”鄉(xiang) 下人歎息:“不是我不賠償(chang) ,實在是沒那麽(me) 多錢!”段光清說:“錢不夠,可以把衣服當了;還不夠,縣太爺我與(yu) 你湊足。”

  圍觀者頓時驚愕,真是耳聽為(wei) 虛,原來“段青天”也是昏官,竟然如此斷案;他們(men) 雖不敢大聲詰問,但竊竊私語,罵縣官昏聵。既然縣官發話了,鄉(xiang) 下人隻好含淚脫去上衣,把它當了300錢,連同已有300錢,一並付給店老板,還差300錢,段光清替他補足。

  店老板拿了錢,眉開眼笑,謝了段光清,轉身就走。“且慢”,段光清叫住店老板,說案子還沒有斷完。鄉(xiang) 下人與(yu) 圍觀者又圍了過來,把目光投向段光清,隻見他慢條斯理對店老板說:

  “你說毛雞兒(er) 飼養(yang) 數月可至9斤,餓肚子是長不到9斤的。俗話說,鬥米斤雞。雞生長1斤,需食1鬥米。現在毛雞兒(er) 已死,不再吃食了,不是替你省下9鬥米嗎?今天人家賠了你9斤雞的雞錢,你也得把省下的9鬥米還給人家,才算公平合理吧。”圍觀者跟著附和,蹺起拇指為(wei) 段光清點讚。店老板一時語塞,隻好遵從(cong) 判決(jue) ,取來9鬥米,賠給鄉(xiang) 下人。

  這個(ge) 小小案例,隻是段光清斷案的縮影。在《鏡湖自撰年譜》裏,記述了許多段光清的斷案故事。他辦理案子,首先從(cong) 查明真相入手,依據事實作出判決(jue) ;在審理過程中,展現出能言善辯的才能與(yu) 恩威並重的手段,也體(ti) 現出同情弱者、抑強懲惡的情懷。老百姓稱呼段光清為(wei) “青天”,在很大程度上歸因於(yu) 他親(qin) 民清正、斷案如神。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