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德國疫情“軟著陸”的背後
發稿時間:2020-07-08 13:50:50 來源:新華網 作者:記者田穎 張毅榮
近兩(liang) 個(ge) 月來德國新冠單日新增病例數保持在低位,疫情似乎已“軟著陸”。德國總理默克爾在6月27日每周視頻講話中說,迄今為(wei) 止德國較為(wei) 平穩地渡過了危機。專(zhuan) 家認為(wei) 德國“平穩渡過危機”一方麵得益於(yu) 措施得力,另一方麵也有幸運成分。
德國疫情發展大致分為(wei) 三個(ge) 階段。第一階段從(cong) 1月27日至2月25日,這一階段德國僅(jin) 有零星病例, 傳(chuan) 染鏈清晰;第二階段,從(cong) 2月25日起,德國疫情大規模暴發直至邁出解封步伐;第三階段,從(cong) 4月20日至今,即800平方米以下零售商恢複營業(ye) 至今,德國在時不時出現聚集性疫情的情況下逐步解封。
|
與(yu) 其他歐洲重災國比起來,德國抗疫的確“較為(wei) 平穩”。據德國疾控機構羅伯特·科赫研究所7月7日數據,德國累計確診病例196944例,累計死亡9024例,病亡率約4.6%,遠低於(yu) 一些歐洲國家10%以上的新冠病亡率。即便在疫情高峰期,德國重症監護室始終未達飽和,甚至還有餘(yu) 力接診法國、意大利等國病患。
德國亥姆霍茲(zi) 傳(chuan) 染研究中心流行病學科負責人克勞澤對此結論則非常謹慎。他在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zhuan) 訪時說:“說德國比其他一些歐洲國家更好地處理了危機,現在恐怕為(wei) 時尚早。”克勞澤認為(wei) ,德國這一成績背後有多方麵複雜原因,不乏幸運成分。
克勞澤說,疫情首先在歐洲其他國家迅速蔓延,相當於(yu) 給德國拉響警報,使德國有較充足時間做防疫準備。此外德國的居住條件以及以小家庭為(wei) 主的居住習(xi) 慣也對防疫有幫助。此前也有分析人士認為(wei) ,德國疫情大規模暴發源自那些去意大利、奧地利等國滑雪歸來的人們(men) ,而這些人以青壯年為(wei) 主,德國家庭多代同堂現象較少,因此疫情沒有很快波及老年人等脆弱人群。
德國的抗疫成績也有必然因素。克勞澤認為(wei) ,德國的疫情監測體(ti) 係在新冠疫情暴發前已經相當完善;此外德國的檢測能力強,廣泛分布在全國各地的實驗室支撐起強大檢測體(ti) 係。
除這些硬件條件外,德國還采取了一係列防疫措施以及醫療保障措施:3月14日全麵停課;3月15日實施鄰國邊界管控;3月16日關(guan) 閉全國公共設施;3月22日,實施出行不得超過2人的“柔性禁足”;4月底實施乘公交和逛商場必須佩戴口罩的“口罩強製令”。
在醫療保障方麵,從(cong) 3月中旬起,各州便要求州內(nei) 醫院推遲不必要手術,騰出床位接收新冠患者。3月26日、27日全德共有超過1萬(wan) 張急救病床騰空,等待調用。整個(ge) 疫情期間,德國始終對全國重症醫療承載能力心中有數。重症床位剩餘(yu) 數量、呼吸機數量等統計數據每日更新、公布。看著重症床位和呼吸機綽綽有餘(yu) ,對普通人來說也是一劑定心丸。
解封以來,多項封禁措施漸次解除,但目前保持1.5米社交距離和“口罩強製令”仍然適用。此外,德國還推出了自願下載使用的感染者追蹤軟件。
德國聯邦政府及一些主要官員還時不時提醒民眾(zhong) :危機並沒有過去。默克爾6月27日說:“來自病毒的威脅依然嚴(yan) 峻。”巴伐利亞(ya) 州州長索德爾7月6日說:“為(wei) 政者不應釋放錯誤信號,讓人們(men) 誤以為(wei) 險情已過去。”聯邦政府則於(yu) 7月6日亮明立場,支持繼續實施“口罩強製令”,各州衛生官員也就此達成共識,結束了是否應取消“口罩強製令”之爭(zheng) 。
疫苗研發是抗疫的另一戰線。德國目前已有2款進入臨(lin) 床試驗的新冠病毒候選疫苗,一款由總部位於(yu) 德國的“生物新技術”公司開發,另一款由德國“痊愈”疫苗公司開發。
從(cong) 目前情況看,對疫情保持警醒和謹慎仍是德國主流共識。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