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改革人物

文章

談談領導幹部學曆史

發稿時間:2020-07-04 16:09:31   來源: 北京日報   作者:卜憲群

  曆史學不像自然科學那樣能夠直接解決(jue) 人與(yu) 自然的問題,解決(jue) 人自身的生存問題,那麽(me) 為(wei) 什麽(me) 還要學習(xi) 曆史呢?因為(wei) 人類文明的進程並不僅(jin) 僅(jin) 是人與(yu) 自然的問題,也不僅(jin) 僅(jin) 是人自身的生存問題,人類文明演進的重要特點是社會(hui) 組織的形成與(yu) 演進。曆史學正是在探求人類社會(hui) 組織的演進方式、人與(yu) 自然的關(guan) 係、人自身發展的曆程這些普遍性與(yu) 特殊性問題中產(chan) 生發展起來的。曆史學研究內(nei) 涵的豐(feng) 富性,研究對象的廣博性,研究意義(yi) 的獨特性,決(jue) 定了它在人類社會(hui) 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決(jue) 定了曆史學習(xi) 的重要性。馬克思和恩格斯說:“我們(men) 僅(jin) 僅(jin) 知道一門唯一的科學,即曆史科學。”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說:“曆史是最好的教科書(shu) 。”龔自珍說:“欲知大道,必先為(wei) 史。” 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古今中外偉(wei) 大的政治家、思想家都給曆史研究、曆史學習(xi) 、曆史認識賦予了崇高地位,這給我們(men) 各級領導幹部加強曆史學習(xi) 提供了思想指引。

  科學認識人類社會(hui) 發展規律

  領導幹部學曆史,首先是要學習(xi) 唯物史觀,認識人類社會(hui) 的發展規律。自古以來,曆史學就承擔著“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職責。求“變”,就是探究曆史事實,尋求曆史規律,更好地掌握曆史發展方向,順應曆史發展潮流。但人類社會(hui) 發展有沒有規律,有什麽(me) 樣的規律,曆史上的史學家、思想家也從(cong) 來都有不同的答案,其中有樸素的唯物思想,也有唯心思想。但既往的一切曆史學研究都還缺乏科學的理論指導,自從(cong) 馬克思、恩格斯創立唯物史觀以後,關(guan) 於(yu) 人類社會(hui) 發展規律的研究才有了自覺的科學理論。唯物史觀從(cong) 物質生活的生產(chan) 方式製約著整個(ge) 社會(hui) 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出發,強調社會(hui) 存在決(jue) 定社會(hui) 意識,強調生產(chan) 力與(yu) 生產(chan) 關(guan) 係、經濟基礎與(yu) 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決(jue) 定著曆史發展的方向。與(yu) 一定生產(chan) 力發展階段相適應的經濟基礎與(yu) 上層建築統一體(ti) ,構成特定時期的社會(hui) 形態。人類社會(hui) 正是在不同的社會(hui) 形態中從(cong) 低級向高級演進。唯物史觀當然不能替代具體(ti) 的曆史研究,各國家各民族的社會(hui) 形態演進也不可能千篇一律。但對領導幹部來說,掌握唯物史觀原理很重要,這不僅(jin) 對不同國家和民族曆史發展的階段性與(yu) 特殊性可以有科學認識,更可以使我們(men) 對中國曆史發展道路,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形成的必然性有充分認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說“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不是從(cong) 天上掉下來的”,正是從(cong) 唯物史觀角度闡明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符合中國國情,符合中國實際,是近代以來中國曆史發展的必然結果。

  掌握曆史中蘊含的治國理政智慧

  領導幹部學曆史,可以從(cong) 曆史中學習(xi) 治國理政的智慧。中華民族是一個(ge) 重視曆史學習(xi) 、曆史認識、曆史借鑒的民族。數千年來,史學家用豐(feng) 富的史學體(ti) 裁與(yu) 經世致用的精神,記錄傳(chuan) 承了我們(men) 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其中包含著極為(wei) 豐(feng) 富的治國理政經驗。

  從(cong) 製度與(yu) 治理體(ti) 係層麵看,中華民族向重彝倫(lun) 攸敘的製度與(yu) 治理體(ti) 係安排,構建順應社會(hui) 發展需要的製度與(yu) 治理體(ti) 係,始終是政治家、思想家的不懈追求。中國曆史上的製度體(ti) 係博大精深,從(cong) 宏觀上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郡縣體(ti) 製從(cong) 秦漢開始就已經形成。這一製度維護了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長期凝聚不散,並在近代成功轉型為(wei) 現代國家,實現了中華文明的長期延續不斷。“要在中央”的中央集權製度,就是一條符合中國實際的成功經驗。圍繞大一統中央集權發展出的朝廷製度、郡縣製度、土地製度、稅賦製度、科舉(ju) 製度、監察製度、軍(jun) 事製度等各方麵製度在內(nei) 的國家製度和國家治理體(ti) 係等,在人類發展史上曾經長期處於(yu) 領先地位,為(wei) 周邊國家和民族所學習(xi) 和模仿。比如,朝廷製度中就形成了在皇權和中央集權架構下的一套權責分明、互相製約的中央行政體(ti) 製。這套體(ti) 製中的廷議製度、封駁製度、諫議製度、奏報製度、文書(shu) 製度等,對中央集權有效運行,保障決(jue) 策的合理性發揮出積極作用。不能把整個(ge) 古代的政治體(ti) 製完全視為(wei) 君主專(zhuan) 製。又如,由秦漢魏晉南北朝曆史演化而來的科舉(ju) 製度,是人才選拔上的一項重大創造。它從(cong) 鞏固國家主流意識形態的角度出發,以考試的方法擴大人才選拔範圍,極大穩固了政治基礎,在一千三百多年間選拔了很多優(you) 秀人才。再如,從(cong) 秦漢開始創設的中央和地方監察製度,是維護中央集權,保障官吏廉潔從(cong) 政的重要手段。其中的許多具體(ti) 措施,如采用巡視監察、設立監察條規、注重監察官的選任等,就包含著很多政治智慧。還如,漢代中期以後注重援禮入法,德主刑輔的法律製度建設,也較好適應了社會(hui) 需要,體(ti) 現出中華法係的獨特風貌,影響深遠。完善的製度體(ti) 係是治理能力發揮的前提,曆代重視民本、德主刑輔、選賢任能、嚴(yan) 格吏治、通曉民情、天下一家、天人合一等治理思想體(ti) 係,也都是曆史留給我們(men) 的寶貴財富,領導幹部可以從(cong) 中獲得寶貴的為(wei) 政經驗。

  從(cong) 精神文化層麵看,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精神文化中包含著諸多傳(chuan) 承久遠,具有永恒時空價(jia) 值的理念。這些精神文化與(yu)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之間有著緊密的內(nei) 在聯係。如“民惟邦本”與(yu) 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大道之行,天下為(wei) 公”與(yu)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義(yi) 必公正”與(yu)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公平正義(yi) ,“選賢任能”與(yu) 堅持德才兼備、選賢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天下興(xing) 亡,匹夫有責”與(yu) 當代愛國主義(yi) 精神,“燮和天下”與(yu)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等等。領導幹部學習(xi) 掌握這些精神文化,不僅(jin) 可以陶冶情操,樹立遠大理想,而且對具體(ti) 工作也是十分有益的。

  治理好今天的中國,需要對我國曆史和傳(chuan) 統文化有深入了解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十分重視領導幹部曆史學習(xi) ,例如十八、十九屆中央政治局曆次政治局集體(ti) 學習(xi) 中,有多次就是學習(xi) 曆史。總書(shu) 記有關(guan) 曆史學習(xi) 的重要講話內(nei) 涵十分豐(feng) 富。他多次強調曆史認識的重要性,指出曆史、現實、未來是相通的。曆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未來的曆史。他十分強調汲取曆史經驗的必要性,指出治理國家和社會(hui) ,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曆史上找到影子,曆史上發生過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為(wei) 今天的鏡鑒。中國的今天是從(cong) 中國的昨天和前天發展而來的。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國,需要對我國曆史和傳(chuan) 統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對我國古代治國理政的探索和智慧進行積極總結。他還指出:“馬克思主義(yi) 傳(chuan) 入中國後,科學社會(hui) 主義(yi) 的主張受到中國人民歡迎,紮根中國大地、開花結果,絕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國傳(chuan) 承了幾千年的優(you) 秀曆史文化和廣大人民日用而不覺的價(jia) 值觀念融通的。”總書(shu) 記的這些重要講話,深刻指出了新時代廣大幹部曆史學習(xi) 的重要意義(yi) 。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