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改革人物

文章

張瀾與周恩來的相互約定

發稿時間:2020-06-02 14:10:38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呂雪萱

  周恩來與(yu) 張瀾相識在1938年。

  這年4月,國民黨(dang) 政府為(wei) 抗日設立一民意谘詢機構叫國民參政會(hui) 。7月,第一次會(hui) 議在漢口開幕。張瀾、周恩來都是參政員。會(hui) 議期間,周恩來經吳玉章引介與(yu) 張瀾認識。第一麵周恩來即對這位清肅剛正、威而不猛、德高望重的前輩肅然起敬。張瀾時年六十有六,周恩來正屆不惑之年,結成忘年交。

  那次會(hui) 麵時,周恩來鑒於(yu) 張瀾在西南之威望,殷切期望他廣為(wei) 團結西南軍(jun) 政各界人士於(yu)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大旗下,協助中共在大後方開展統戰工作。張瀾一口答應。周恩來隨即告訴張瀾,指定八路軍(jun) 駐渝辦事處主任周怡(後周怡病故,由徐冰接替)和中共川康特委書(shu) 記羅世文與(yu) 他聯係。

  1941年皖南事變期間,周恩來差不多天天去“特園”(張瀾老友鮮英公館,張瀾應邀住此)。他有時在張瀾臥室內(nei) 商談良久,有時跟張瀾說幾句話就走了。兩(liang) 人在交往中建立了深厚感情,互相關(guan) 切。有一次,周恩來去特園時張瀾還在午睡,周恩來對張瀾通訊員張楣光頻頻搖手,不讓去叫醒,自己則獨自一人在大客廳裏坐等。張瀾醒來聽說周恩來來了,責備張楣光道:“周先生來了為(wei) 什麽(me) 不叫醒我?”這期間,兩(liang) 人書(shu) 信往來亦密,張瀾常叫張楣光送信到曾家岩50號“周公館”(八路軍(jun) 駐渝辦事處,也是周恩來住所)。有時,周恩來當即取信箋寫(xie) 幾句叫張楣光帶回。周公館和特園周圍均有特務監視,但兩(liang) 人都處之泰然。

  當時國民黨(dang) 方麵嚴(yan) 密封鎖皖南事變消息,新華日報印了一批《新四軍(jun) 皖南部隊慘被圍殲真相》等類傳(chuan) 單和小冊(ce) 子。周恩來派人送來特園,張瀾照單全收,並即分發開去,影響擴大到四麵八方。

  1941年民盟成立之初,主席是黃炎培,黃不久即辭職。張瀾是在梁漱溟力薦和周恩來協助商請下才出任主席的。張瀾擔任主席直至1955年83歲逝世為(wei) 止,凡14年。

  1942年初,周恩來與(yu) 四川軍(jun) 界首腦人物劉文輝的頭次會(hui) 麵是在重慶機房街吳晉航(四川和成銀行董事長,張瀾好友)家。這次會(hui) 麵是張瀾撮合的。

  重慶談判期間,周恩來經常將談判情況傳(chuan) 達給張瀾等民盟人士。此時閻錫山秉承蔣介石旨意,發動了上黨(dang) 戰役。周恩來將消息告訴了張瀾等人。張瀾憤然大怒,立即出麵邀約國共雙方談判代表到特園。他當麵質問國民黨(dang) 代表張群說:“閻錫山為(wei) 啥不給蔣先生(蔣介石)留一點麵子?重慶在談,山西在打,這不貽笑於(yu) 天下嗎?蔣先生不感到難堪嗎?”張群聞後,久不能對,賠著笑臉說道:“表老(張瀾字表方,人鹹以此尊稱之),這件事是閻錫山的個(ge) 人行動,我們(men) 事先都未有所聞。”張瀾勸責道:“補牢未晚,切不可再!今後務必保證不再發生類似事件!”張群素來敬重這位鄉(xiang) 裏前輩,默然未再作聲。接著,語及和談近況。周恩來表示:“我們(men) 是苟能求全,不惜委屈!”氣度恢宏,神情懇切。張瀾聽後很動感情,要張群在蔣介石麵前著力進諫。張群諾諾連聲而退。

  舊政協期間,周恩來與(yu) 張瀾相互約定:凡遇重大問題,事先交換意見,統一認識,采取同一步調。

  1946年10月蔣介石悍然下令定於(yu) 11月在南京召開“國大”。蔣欲孤立中共,竭力拉攏民盟參加。時民盟內(nei) 部對參加與(yu) 否亦有分歧,在此緊要關(guan) 頭,是月12日清晨周恩來趕到蘭(lan) 家莊民盟總部,提醒黃炎培和周新民(民盟中央委員,民盟原秘書(shu) 長梁漱溟辭職後實際擔負秘書(shu) 長工作)等民盟領導人說:“民盟是否參加國大的問題,你們(men) 最好向張瀾主席(時在重慶)請示一下。”周新民當即打長途電話到重慶向張瀾請示。張瀾答話隻一句:“決(jue) 不能交名單啊!”簡短有力,堅定幹脆。張瀾聲若洪鍾,電話筒裏傳(chuan) 出的音量也大,周恩來在旁聽見了,不禁臉上漾出一絲(si) 微笑。民盟總部立即作出了不參加“國大”的最終決(jue) 定。這樣,倒過來反孤立了蔣介石。事後周恩來說:“民盟不參加‘國大’,‘國大’就臭了!”張瀾遇大事,能當機立斷,不然,民盟參加了“國大”,政治生命也就完了。

  1949年5月,張瀾、羅隆基被蔣介石下令逮捕,羈押於(yu) 上海虹橋療養(yang) 院(今徐匯區中心醫院)。周恩來得悉後指示上海地下黨(dang) 全力營救。地下黨(dang) 曆經曲折艱險終於(yu) 在人民解放軍(jun) 攻進上海的同一天夜裏將他倆(lia) 救出。不久,中共中央召請張、羅兩(liang) 位北上。周恩來在北平火車站迎接張瀾時,緊握著張瀾的手,頻頻搖動,熱誠慰問道:“表老,您好,您為(wei) 我們(men) 擔了風險,感謝您!”第二天,周恩來又去北京飯店看望張瀾。7月下旬,周恩來安排張瀾住進頤和園聽鸝館旁一所房屋調養(yang) 、避暑。

  1950年年底,四川南充解放,胡耀邦派專(zhuan) 人去南充慰問張瀾夫人劉慧征並動員她遷來北京。張瀾一見夫人就告訴她:“周總理聽說你要來,吩咐政府安排好的宿舍,找了幾處很大、很闊綽的房子,我都嫌寬了,沒要,要了現在這幢屋子——複興(xing) 門內(nei) 嘉祥裏一有現代化設備的中式四合院。我看也夠住了。另外,分配來的保姆我退回去了。你過去在家勞動,現在還要勞動,家務事自己做。”劉氏夫人點頭微笑,隻連說了兩(liang) 個(ge) “好”字。

  張瀾在北京的最後幾年裏,周恩來是經常來看望他的。每遇國家有大事,周恩來必來與(yu) 他商談。

  張瀾80大壽時,周恩來親(qin) 臨(lin) 上壽。1955年1月,張瀾患重度動脈硬化症和肺炎住進北京醫院。病危期間,周恩來親(qin) 來探望。張瀾此時說話已很困難,掙紮著對周恩來說:“希望早日解放台灣。”張瀾逝世,周恩來等親(qin) 自執紼送達八寶山革命公墓隆重安葬。

  慎始慎終,此之謂革命友誼!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