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新基建遇上銀發浪潮
發稿時間:2020-04-02 13:03:34 來源:網易研究局 作者:宋曉梧
己亥庚子之間,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疫情給我國社會(hui) 經濟發展的方方麵麵都造成了重大衝(chong) 擊,其中養(yang) 老產(chan) 業(ye) 也受到重創。本來麵臨(lin) 洶湧而來的銀發浪潮,養(yang) 老產(chan) 業(ye) 發展就相對滯後,這次疫情更加凸顯了這一問題。統計數據表明,新冠病毒疫情中,老年人的死亡率最高。為(wei) 防止病毒侵入養(yang) 老機構,我國采取了十分嚴(yan) 厲的管控措施,如在一個(ge) 階段內(nei) 不允許包括直係親(qin) 屬在內(nei) 的任何人進入養(yang) 老機構等。春節期間不許親(qin) 人探望,這一平日不可理喻的舉(ju) 措,在疫情期間得到民眾(zhong) 的理解,並取得明顯效果。應當看到,在這一戰疫過程中,前階段我國養(yang) 老體(ti) 係建設以及養(yang) 老產(chan) 業(ye) 發展取得的成果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其漏洞、短板和弱項也明顯暴露。
近10多年來,針對我國“未富先老”、“快速老化”的特點,國家出台了一係列應對措施,明確建立“以居家養(yang) 老為(wei) 主、社區養(yang) 老為(wei) 依托、機構為(wei) 補充、醫養(yang) 相結合”的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不斷加大政府對養(yang) 老事業(ye) 投入。同時,以“放管服”改革促進社會(hui) 資本進入養(yang) 老服務市場,例如,取消舉(ju) 辦養(yang) 老機構的資金規模限製、驗資報告等前置要求,向境外投資者開放養(yang) 老服務市場投資,並提供國民待遇,將養(yang) 老機構內(nei) 設醫療機構的行政審批製改為(wei) 備案製,盈利性養(yang) 老機構改為(wei) “先照後證”管理等,優(you) 化了養(yang) 老產(chan) 業(ye) 的營商環境,促進了養(yang) 老產(chan) 業(ye) 的發展,但這還遠不能適應我國老齡化的挑戰。
一是截止2018年底,我國60歲以上的人口約2.5億(yi) ,占總人口的17.9%,其中65歲以上人口約1.7億(yi) 人,占總人口比重達到11.9%。截止2017年城鄉(xiang) 養(yang) 老服務機構一共24624個(ge) ,城鄉(xiang) 養(yang) 老服務床位數320.6萬(wan) 張,每千人擁有床位數30.9張,沒有達到“十三五”規劃35-40張的目標,更低於(yu) 發達國家每千人60-100張的水平。
二是養(yang) 老服務內(nei) 容單一、服務質量較低,主要停留在基本的經濟供養(yang) 和生活照料上,如醫療護理、文化娛樂(le) 、老年人法律援助等,這些服務在養(yang) 老市場供給上仍然發展十分遲緩。
三是缺乏專(zhuan) 業(ye) 的養(yang) 老服務人才,據調研顯示,被訪的養(yang) 老服務機構工作人員主要由下崗職工和農(nong) 村務工人員組成,有中級職稱的僅(jin) 占1%,79%的人員無任何職稱。全國提供住宿的養(yang) 老機構持證的社會(hui) 工作師不足萬(wan) 人,而據測算缺口達180萬(wan) 。
四是對失能、半失能老人需要的特殊護理嚴(yan) 重不足,2015年我國養(yang) 老機構接收失能、半失能老人63.7萬(wan) 人,僅(jin) 占全部失能、半失能人口的1.6%。
五是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和養(yang) 老產(chan) 業(ye) 發展的不平衡性很大,其中城鄉(xiang) 差距、區域差距過大,有待“十四五”時期著力改進。
此外,社區和機構養(yang) 老運營成本與(yu) 普通退休人員的養(yang) 老金負擔水平不匹配,也是需要高度重視的問題。目前,我國城鎮職工基本養(yang) 老金待遇處於(yu) 1667—3267元/月區間,而機構養(yang) 老收費平均約為(wei) 6000-7000元/月,致使近年來快速增長的養(yang) 老機構遭遇瓶頸。據民政部2019年一季度統計報表及相關(guan) 研究資料顯示,有近20%的養(yang) 老機構入住率不到20%,有50%的養(yang) 老機構入住率不到50%,2019年第一季度,全國養(yang) 老服務總床位數減少約14萬(wan) 張,其中養(yang) 老機構床位數減少了4.3萬(wan) 張,社區養(yang) 老床位數減少了9.7萬(wan) 張。
針對上述問題,建議把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和養(yang) 老產(chan) 業(ye) 發展所需的基礎設施建設納入新基建的大盤子,統籌考慮,大力推進。
一是在財政政策方麵,應加大對民辦養(yang) 老機構的保費補貼,進一步加強用於(yu) 養(yang) 老產(chan) 業(ye) ,特別是老年福利的財政支持,將補貼方式由按床位補貼養(yang) 老機構改為(wei) 按入住老人補貼,促進養(yang) 老機構改進服務。
二是在融資方麵,創新金融扶持手段,推進養(yang) 老機構市場化改革,逐步放開養(yang) 老機構固定資產(chan) 抵押處置限製。
三是在土地政策方麵,出台增加養(yang) 老服務土地配比指導意見,落實養(yang) 老土地劃撥和配比指標,在土地規劃方麵專(zhuan) 列年度養(yang) 老用地需求。
四是在發展規劃方麵,針對各地的實際養(yang) 老需求與(yu) 供給能力,明確近期與(yu) 中長期發展目標,避免一床難求與(yu) 養(yang) 老床位空置率高並存的現象。
五是明確康養(yang) 結合的養(yang) 老運作方式,統籌醫療服務、養(yang) 老服務協同發展,打通醫療機構、社保機構、養(yang) 老機構等信息渠道,整合養(yang) 老醫療服務資源。
六是大力發展居家養(yang) 老、社區養(yang) 老、機構養(yang) 老的遠程醫療診斷技術,構建養(yang) 老大數據服務平台,以高科技達到低成本。
七是引入社會(hui) 資本運營公辦養(yang) 老機構,實行養(yang) 老機構公辦民營或者共建民營,政府可采取場地租金減免或按人補貼的方式,拉動社會(hui) 資本參與(yu) 養(yang) 老服務供給,提高養(yang) 老機構運營效率。
老有所養(yang) ,是古仁人之所盼。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高速發展,我國具備迎接銀發浪潮挑戰的經濟社會(hui) 基礎,在已經初步建立的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和養(yang) 老產(chan) 業(ye) 發展基礎上,把短板、漏洞、弱項補上,並與(yu) 日新月異的高科技相結合,我國的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和養(yang) 老產(chan) 業(ye) 發展一定會(hui) 再上一個(ge) 新台階。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