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宋曉梧

文章

醫療養老應當合理納入新基建的大盤子

發稿時間:2020-03-19 12:44:50   來源:網易財經   作者:宋曉梧

  新基建是和老基建相比較的。前階段我們(men) 搞的“鐵公機”,即高鐵、高速公路、機場等一些重大的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很大成績。那時,我國還處在追求經濟高速發展的階段,重點要保GDP,基本建設的出發點也側(ce) 重在拉動GDP增長。高鐵、高速公路以及重化工業(ye) 項目,這些能拉動GDP的投資上得較多。在肯定老基建成績的同時,也要看到單純GDP掛帥造成的一係列問題,例如嚴(yan) 重的產(chan) 能過剩、生態汙染等。

  總結曆史經驗,中央提出了新的發展理念,強調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我們(men) 經濟工作的指導思想發生了變化,順應了我國的經濟發展從(cong) 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增長階段的需要。在這過程中,經濟處於(yu) 下行期,從(cong) 2012年至今,GDP增速平均每年大約下降0.5個(ge) 百分點。這時要不要繼續用刺激政策搞“鐵公基”這類能夠拉動GDP增長的基本建設呢?多數人認為(wei) 基本建設投資是需要的,但投資的理念不能再局限於(yu) 單純拉動GDP增長。

  為(wei) 此,中央明確提出了新基建的概念。新的基本建設投資和過去不同,首先在於(yu) 發展理念不同。要圍繞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共享發展的指導思想搞新基建。過去追求GDP、更加重資產(chan) ,因為(wei) 資產(chan) 投的多,GDP增長快。新的基礎設施建設則更加重視創新、綠色,從(cong) 而聚焦高科技。去年中央有關(guan) 文件就提出,要在城際交通、物流、市政建設、5G、人工智能、工業(ye) 互聯網、特高壓、新能源汽車等方麵加大投資力度。人工智能、5G、工業(ye) 互聯網都是高科技創新發展領域,新能源、電動汽車以及充電樁等建設都是高科技綠色發展領域。前階段我們(men) 做來料加工、

  世界加工廠,現在國際、國內(nei) 情況都發生了深刻改變,原來的那條路已經走到盡頭了,必須轉變發展方式,在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等方麵開拓新路,在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麵開拓新的基本建設項目。可以說,新基建和舊基建在指導思想和投資項目的側(ce) 重點上都有很大區別。

  3月4日,政治局常務會(hui) 議指出,要加快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要加大公共衛生服務,應急物資保障領域投入,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要注重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這次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疫情讓大家更加重視公共衛生體(ti) 係的建設,更加重視改善民生基本需求的建設。我認為(wei) ,新基建不要忽略了在公共服務均等化和民生基礎建設方麵的投資,而且這方麵的投資要和高科技創新發展有機結合。

  有三個(ge) 大的方麵可以納入新基建的內(nei) 容:

  一是公共衛生體(ti) 係建設。從(cong) 2003年抗擊SARS病毒以來,在公共衛生體(ti) 係建設取得的成績還是很大的,這次防疫,從(cong) 事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的醫生護士湧現出的先進人物和英雄事跡可歌可泣。但這次疫情也暴露出我國的公共衛生體(ti) 係還是社會(hui) 事業(ye) 中的一塊短板。據全國的統計數據,疾控機構的衛生人員占全國衛生人員的比重,從(cong) 2009年的2.53%下降到目前的1.53%。還有數據說明,不僅(jin) 比例下降,從(cong) 事公共衛生的人員絕對數也下降了。這也是應對新冠病毒重大公共衛生應急事件時,初期顯得十分被動的原因之一。總結這次防疫的經驗教訓,公共衛生體(ti) 係基礎設施建設應加大投資,公共衛生人才培養(yang) 應加大力度。與(yu) 公共衛生體(ti) 係緊密聯係的醫療服務體(ti) 係建設也應加大投資力度。從(cong) 協調發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理念出發,醫療服務體(ti) 係建設要強基層、強農(nong) 村。從(cong) 全國看,這方麵投資的空間是很大的。而且這方麵的投資可以也應該和5G、人工智能、大數據、遠程醫療診斷等結合起來,以補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方麵的短板。公共衛生體(ti) 係和醫療服務體(ti) 係建設應該在新基建裏占有一席之地。

  二是老年康養(yang) 體(ti) 係建設。我國目前處於(yu) 中級老齡化階段,大概再過五六年,將很快進入深度老齡化階段。過去實行一家一個(ge) 孩子的政策,使得銀發浪潮比其他國家來得更加洶湧。在這種情況下,養(yang) 老,特別是養(yang) 老和醫療相結合的康養(yang) 基礎設施遠遠不能滿足需要。現在高端的康養(yang) 機構有一些,但適用於(yu) 廣大普通工薪階層的很缺乏。發展康養(yang) 體(ti) 係,也不是簡單地建養(yang) 老院,也要應用高新技術成果。如人工智能機器人、5G遠程診療技術等。通過康養(yang) 體(ti) 係收集大數據,可以對不同年齡段、不同社會(hui) 階層老年人的不同需求特征加以分析,找出規律。老年康養(yang) 體(ti) 係建設,也應該在新基建中占有一席之地。

  三是義(yi) 務教育體(ti) 係建設。5G的發展對於(yu) 網絡遠程教育將會(hui) 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這對提高老少邊窮地區的義(yi) 務教育水平十分有利。近年來,隨著扶貧攻堅戰的進展,許多偏遠地區農(nong) 村的義(yi) 務教育基本建設有了較大改善,但與(yu) 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比較,差距還是很大的。按照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方向把農(nong) 村的義(yi) 務教育體(ti) 係建設好,需要的投資的量還相當大。

  醫療、養(yang) 老、教育這三方麵的投資,與(yu) 高新科技的應用結合起來,應當合理納入新基建的大盤子。這類投入,年度內(nei) 、短期內(nei) 的回報可能不明顯,但這將對全民的健康、社會(hui) 的穩定,人才的培養(yang) 具有長遠的影響,是現代國家治理的基礎性建設,功在千秋。

  此外,和民生直接相關(guan) 的基礎設施建設也應加大投資力度。例如北京等大城市,難道不能修一些高科技的停車場嗎?現在小區、馬路邊全停的是車,城市交通的效率高嗎?如果把停車場作為(wei) 新基建裏的一個(ge) 項目,全國大中城市的投資需求量也是相當大的。還有城市排水基礎設施建設、家庭裏的網絡設施建設等,盡管已經有很大發展,但都還不能滿足人們(men) 日益增長的需求。

  總的來說,對於(yu) 可以市場化的、企業(ye) 可以自己做的,比如5G、人工智能、互聯網等,政府不要越俎代庖,政府的投資,隻能起到引領作用。政府投資應當側(ce) 重在公共服務基礎設施方麵,補短板、補漏洞、強弱項。在競爭(zheng) 領域,在能夠直接創造市場價(jia) 值、能夠創造消費產(chan) 品的領域,要發揮企業(ye) 的主體(ti) 作用。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