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新巨頭出水:傳國航南航正醞釀合並
發稿時間:2015-10-22 00:00:00
繼國航東(dong) 航南航貨運板塊擬合並成立新公司的消息流傳(chuan) 數月後,近日又有傳(chuan) 聞稱國航與(yu) 南航正在醞釀合並重組,挑動著市場神經。此事雖待證實,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央企的整合高峰期已至。有資深國企改革專(zhuan) 家告訴上證報記者:“在國企改革頂層方案出台後,相比於(yu) 混改、國企分類等細則,目前有關(guan) 部門最為(wei) 關(guan) 注的還是重組的問題。”
實際上,央企的重組整合是曆次國企改革的主要體(ti) 現,不過,這輪的“分分合合”顯示出了改革新邏輯。根據頂層方案中“三個(ge) 一批”的精神,將存量資產(chan) 中優(you) 質的或者具有發展前景的板塊單拿出來作為(wei) “創新發展”增量的做法,成為(wei) 本輪央企改革的新趨勢。
截至目前,從(cong) 南北車合並到中遠中海重組,再到中航工業(ye) 的航空發動機板塊拆分,以及昨日宣布核電領域擬成立“華龍公司”,央企“新巨頭”接連出水,國家新一輪的戰略布局也逐漸明晰。據記者了解,目前,核電、航空、航運、軍(jun) 工、鐵路等五大行業(ye) 的重組預期最高。
多領域整合彰顯國家戰略
繼國核技和中電投合並後,核電領域又將出現新的合並。這一次合並的主角是中國核工業(ye) 集團(簡稱“中核”)和中國廣核集團(簡稱“中廣核”)的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
據央廣網21日消息,在跟隨國家主席習(xi) 近平訪問英國之際,中核集團副總經理俞培根對外表示,國家要準備成立“華龍公司”,將中核和中廣核目前各自研發的“華龍一號”技術都整合到該公司中,負責將來“華龍一號”技術在海外的推廣、開發工作。有業(ye) 內(nei) 人士告訴記者:“目前,中廣核和中核都有第三代核電技術,都叫‘華龍一號’,但版本有所不同,在海外投標時各自為(wei) 政相互競爭(zheng) 。成立新公司後,在對外競爭(zheng) 其他國家訂單的時候會(hui) 比較方便。”
如此邏輯與(yu) 南北車合並初衷如出一轍,即都是為(wei) 了配合央企“走出去”的戰略規劃。申萬(wan) 宏源分析師認為(wei) :“在‘走出去’戰略的指導下,處於(yu) 競爭(zheng) 性行業(ye) 、產(chan) 品同質化高、國際競爭(zheng) 激烈的央企最有可能發生集團層麵的合並。另一方麵,‘中國製造2025’上升為(wei) 國家戰略也為(wei) 我們(men) 提供了另一個(ge) 視角。從(cong) 2014年世界500強排行榜來看,央企上榜43家,主要分布在軍(jun) 工、石油石化、電力電網、鋼鐵、有色等行業(ye) ,而在核工業(ye) 、航天、航空運輸、文化傳(chuan) 媒、旅遊、紡織輕工方麵至今都是空缺。政府可能從(cong) 國家層麵推進這些領域核心力量的合並。”
其中,前三大板塊都已得到了驗證。近期,核電領域兩(liang) 起合並,為(wei) 做大做強核電央企創造了條件。中航工業(ye) 則宣布擬拆分航空發動機板塊成立新央企,被業(ye) 界解讀為(wei) 瞄準三大國際航空發動機巨頭羅羅、GE和普惠,打造中國的航空發動機龍頭。
而在航空運輸方麵,近日有消息稱有關(guan) 部門正在討論國航與(yu) 南航的合並。年報數據顯示,國航和南航2014年的營業(ye) 收入分別為(wei) 1048.26億(yi) 元和1083.13億(yi) 元。根據Flightglobal的機隊數據庫,2014年底國航與(yu) 南航分別有322架和472架飛機,機隊規模分別在全球排名第十和第五,世界排名第一的美國航空公司共有967架飛機,第二名達美航空共有785架飛機。也就是說,如果國航和南航的合並成行,也將躋身世界前三名。
優(you) 質存量變創新增量
相比於(yu) 國航與(yu) 南航整體(ti) 合並的消息,將三大航的貨運板塊抽出來單獨成立航空貨運公司的消息流傳(chuan) 已久。最早是今年6月新華社報道,在中國民航發展論壇席間,中國民航局副局長周來振透露:中國三大貨運航空公司將合並,打造成為(wei) 亞(ya) 洲最大的貨運航空公司,目前此項工作正在積極推進中,合並之後的新公司將成為(wei) 全球第四大、亞(ya) 洲最大的貨運航空公司。雖然此後,官方均否認了這一說法。但據記者了解,該事項仍在推進中。
無論是成立航空貨運公司,還是中航工業(ye) 拆分航空發動機板塊,抑或中廣核與(yu) 中核集團合資成立華龍公司等,其重組的模式都頗為(wei) 類似:即將央企存量資產(chan) 中優(you) 質或者具有發展前景的板塊單拿出來作為(wei) “創新發展”的增量。“將優(you) 質存量變為(wei) 創新增量,是實現頂層方案‘三個(ge) 一批’精神中‘創新發展一批國有企業(ye) ’最有效、成本最低的一種途徑,也是本輪央企整合的一種新趨勢。”中國企業(ye) 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對上證報記者表示,“這種重組最大的問題就是,凡是賺錢的優(you) 勢板塊企業(ye) 通常舍不得放,所以這種重組往往是來自於(yu) 上層推動,根據國家的需要推動。”
實際上,這樣的模式此前已有先例。由三大運營商共同出資組建的鐵塔公司就是如此,由鐵塔公司統一籌建設通信鐵塔設施後,避免了重複建設,提高了我國電信基礎設施的共建共享水平。還有中遠、中海集團正在停牌籌劃的重組,據悉,雙方談判的焦點就是合並兩(liang) 家集團的集裝箱航運業(ye) 務。若交易達成,將締造出運力全球第四大的集裝箱航運公司,該交易也可能助推(外界期待已久的)中國企業(ye) 高度分散的境外集裝箱航運業(ye) 務的整合大潮。
央企集團內(nei) 部板塊梳理提速
在央企外部重組案例與(yu) 日俱增的同時,央企集團內(nei) 部的板塊梳理也在加速進行,而且在業(ye) 內(nei) 人士看來,有些內(nei) 部梳理或是在為(wei) 外部重組做鋪墊。例如中鐵二局與(yu) 中國中鐵的重組,進一步打開了中國中鐵與(yu) 中國鐵建的重組預期
昨日,中鐵二局發布停牌進展公告稱,初步確定本次重大資產(chan) 重組的交易對方為(wei) 中鐵二局間接控股股東(dong) 中國中鐵,交易方式初步確定涉及重大資產(chan) 置換及發行股份購買(mai) 資產(chan) ,重組的標的資產(chan) 為(wei) 中國中鐵工業(ye) 製造板塊相關(guan) 子公司股權,但涉及資產(chan) 範圍尚未最終確定。此前,中國中鐵也於(yu) 9月份的公告中披露了與(yu) 中鐵二局的重組計劃。
有分析人士稱,中國中鐵注給中鐵二局的工業(ye) 製造板塊在其自身2015年中報中僅(jin) 占營收的2.33%,屬邊緣業(ye) 務,卻對中鐵二局構成重大資產(chan) 重組。從(cong) 中國中鐵來看,雖然工業(ye) 製造板塊是優(you) 質業(ye) 務,但是在其龐大的集團內(nei) ,相對於(yu) 基建建設、房地產(chan) 等主業(ye) 來說,營收貢獻度很小。此次中國中鐵剝離邊緣的工業(ye) 製造板塊的同時吸收中鐵二局與(yu) 之相重合的業(ye) 務,有利於(yu) 中國中鐵做大做強鐵路基建,與(yu) 中國鐵建形成內(nei) 外分明的雙龍頭行業(ye) 格局。更有分析人士預測,在中國中鐵與(yu) 中鐵二局資產(chan) 整合之後,中國中鐵的海外業(ye) 務將進一步做大做強,未來可能再整合中鐵建,或者與(yu) 中鐵建共同出資成立一個(ge) 國際高鐵基建公司。
與(yu) 此同時,國藥集團旗下兩(liang) 大上市公司國藥一致和現代製藥也自10月21日起停牌籌劃重大事項。其中,國藥一致公告稱,實控人中國醫藥集團和控股股東(dong) 國藥控股正在籌劃涉及公司經營業(ye) 務的重大事項。現代製藥則稱,間接控股股東(dong) 中國醫藥集團總公司正在籌劃涉及公司經營業(ye) 務的重大事項,可能涉及重大資產(chan) 重組。有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這應該是為(wei) 解決(jue) 同業(ye) 競爭(zheng) 的資產(chan) 整合。此前國藥集團曾有過承諾,在2016年前完成同業(ye) 競爭(zheng) 問題,國藥集團旗下醫藥商業(ye) 和工業(ye) 企業(ye) 都可能做整合。”■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