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手機行業要變天工廠頻現倒閉
發稿時間:2015-10-16 00:00:00
如今代工廠生產(chan) 一部手機的利潤已十分微薄,甚至除去人工和設備成本外,幾乎難以獲得利潤。
過完了國慶節,中國人接下來期盼的就是新年。25歲的張武(化名)卻在這時候犯了愁,“這年還怎麽(me) 過啊?工廠此前一直都在生產(chan) ,國慶節前還進了一批機器回來,怎麽(me) 突然就倒閉了?”
10月8日上午,華為(wei) 中興(xing) 的一級供應商,深圳市的明星企業(ye) 福昌電子宣布破產(chan) ,張武正是廠裏的配料工人,他和女友一起在這家工廠打工了不到2年多。工廠倒閉的消息讓他措手不及,公司被賬款拖垮了、老板想去做房地產(chan) 、3年內(nei) 的員工賠償(chang) 隻有一個(ge) 月……各種消息在那一刻鋪天蓋地傳(chuan) 來。
時至10月14日,張武才緩了口氣,“昨天下午我們(men) 的賠款到賬了,但超過3年的員工還在等消息。”
而在福昌電子宣布倒閉的同時,當日下午,從(cong) 事手機模具和外殼生產(chan) 的東(dong) 莞京馳塑膠也宣布破產(chan) 。
事實上,自去年年底開始,國內(nei) 手機配件和代工等產(chan) 業(ye) 鏈企業(ye) 的壞消息就不絕於(yu) 耳。
2014年12月5日,台灣勝華科技在東(dong) 莞東(dong) 城和鬆山湖的兩(liang) 家子公司——萬(wan) 士達、聯勝科技停產(chan) ;12月9日,勝華科技旗下蘇州子公司聯建科技也陷入停產(chan) ,3家子公司相繼解散近萬(wan) 名員工;12月下旬,位於(yu) 東(dong) 莞望牛墩的奧思睿德世浦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老板跑路,外界稱公司欠債(zhai) 1.35億(yi) 元。
2015年年初,東(dong) 莞兆信通訊傳(chuan) 出了企業(ye) 倒閉遭到供應商圍堵的消息,兆信董事長高民自殺;9月8日,深圳鴻楷興(xing) 塑膠製品發布了一個(ge) 不足50字的公告,宣布倒閉。鴻楷興(xing) 結清了員工薪酬,但留下214家供應商接近3500萬(wan) 元拖欠貨款,目前沒有任何解決(jue) 途徑。
在每一次倒閉破產(chan) 消息傳(chuan) 出後,外界都充斥著對中國手機產(chan) 業(ye) 鏈低水平競爭(zheng) 、行業(ye) 環境惡劣的擔憂。如今的製造業(ye) 已不再是10年前黃金時期——在成本大增,單價(jia) 卻相比10年前還低很多。
競爭(zheng) 激烈的市場環境下,中國手機代工廠麵臨(lin) 利潤微薄和生產(chan) 經營模式暗藏風險等多重困境,很多過度依賴國外市場的中小型代工廠,正麵臨(lin) 一輪殘酷的行業(ye) 洗牌,產(chan) 業(ye) 寒冬已提前到來。
整體(ti) 市場下滑廠商下單日趨謹慎
今年初,作為(wei) 手機產(chan) 業(ye) 的主管單位工信部發出警告。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手機市場累計出貨量為(wei) 4.52億(yi) 部,同比下降21.9%。整個(ge) 手機行業(ye) 風聲鶴唳,銷量的下滑導致廠商對上遊的投入日趨謹慎。
整個(ge) 產(chan) 業(ye) 的大生產(chan) 熱潮正在逐漸冷卻,但是2013年智能手機井噴的後遺症卻仍然籠罩市場。對2014年繼續增長的錯誤判斷導致多數手機品牌庫存增高,手機銷量不及預期。作為(wei) 上遊的手機代工廠的發展逐漸停滯,因為(wei) 手機廠商已無法消化每日從(cong) 產(chan) 線下來的新機器。
深圳的製造業(ye) 哺育了華為(wei) 、中興(xing) 這樣的品牌手機廠商,也締造了諸多白牌手機廠商。後者的主要市場此前從(cong) 中國大陸拓展至東(dong) 南亞(ya) 等新興(xing) 市場。然而,當品牌手機廠商殺入海外市場,希望傾(qing) 銷剩餘(yu) 庫存時,這些白牌廠商的市場空間也進一步擠壓,這使得這些廠商合作緊密的代工廠處境也日趨艱難。
中國廠商早已經習(xi) 慣了血拚價(jia) 格戰的模式,原本如三星、蘋果應當在售價(jia) 中加入品牌溢價(jia) ,也被以各種性價(jia) 比的理由“抹去”,甚至出現了壓榨上遊供應鏈的現象。為(wei) 了使用最新的可以宣傳(chuan) 的元器件,對那些普通消費者難以接觸到的配件,手機廠商則選擇了降低標準。
正因為(wei) 這樣的原因,如今代工廠生產(chan) 一部手機的利潤已十分微薄,甚至除去人工和設備成本外,幾乎難以獲得利潤。更為(wei) 惡劣的是,代工廠為(wei) 了獲得訂單,也開始了惡性競爭(zheng) ,甚至犧牲了良品率,這有時候會(hui) 導致代工廠最終失去品牌手機廠商的訂單。
上遊產(chan) 業(ye) 融合競爭(zheng) 日趨激烈
在性價(jia) 比成為(wei) 常態之下,手機廠商開始把工藝和設計製造做為(wei) 噱頭,所以對於(yu) 代工廠商的要求也比以往更苛刻,隻會(hui) 單一製造的必將被淘汰,那些隨著手機品牌一起轉型的代工廠才能更好生存下去。
此次倒閉的福昌電子就主要生產(chan) 塑膠磨具,然而當前手機廠商大規模開始使用金屬外殼,而福昌電子並沒有金屬外殼的生產(chan) 線,無法接到相關(guan) 訂單。
一般來說,某個(ge) 產(chan) 業(ye) 成熟的標誌就是分工專(zhuan) 業(ye) 化。在手機行業(ye) ,除了為(wei) 消費者所知道的品牌商之外,整個(ge) 產(chan) 業(ye) 還包括方案設計公司(通稱“IDH”)、代工生產(chan) 企業(ye) (通稱“EMS”)和原始設計製造企業(ye) (通稱“ODM”)。
然而,隨著中國成為(wei) 全球最大的手機製造基地,龐大的手機終端製造能力也推升了上遊手機設計行業(ye) 的發展,產(chan) 業(ye) 鏈上各個(ge) 角色已不滿足現有的規模,希望向其他領域拓展。當然,這背後的推動力很難與(yu) 中國互聯網手機品牌的興(xing) 起分開。
這些互聯網手機品牌在互聯網“輕資產(chan) ”思維的指導下,往往習(xi) 慣將手機設計、供應鏈管理、製造等業(ye) 務紛紛外包給“IDH”來操作,諸如紅米、魅藍、樂(le) 檬背後的聞泰,華為(wei) 榮耀背後的華勤,格力背後的卓翼、錘子背後的希姆通。
而ODM也開始向上遊方案設計進行產(chan) 業(ye) 鏈的整合,他們(men) 不僅(jin) 能提供傳(chuan) 統的業(ye) 務,還可以滿足客戶更為(wei) 廣泛的需求,如產(chan) 品定義(yi) 、元器件生產(chan) 、ROM優(you) 化、雲(yun) 服務等等。事實上,小米、華為(wei) 、聯想、魅族等手機廠商都在接受類似的產(chan) 品定義(yi) 、方案設計、生產(chan) 製造、軟件開發服務。
產(chan) 業(ye) 正從(cong) 有序的分工合作,轉變為(wei) 混亂(luan) 的紅海競爭(zheng) 。代工廠一方麵需要應對整個(ge) 產(chan) 業(ye) 的變化,另一方麵為(wei) 了滿足品牌商的種種需求,犧牲利潤獲得訂單的局麵已十分普遍。
技術升級催動產(chan) 業(ye) 呈現馬太效應
數年前,騰訊科技曾參觀小米代工廠英華達,僅(jin) 手機裝配一條產(chan) 品線,就需要30多名工人的流水線操作,但如今在西安高新區的中興(xing) 工廠,25條全自動化生產(chan) 線,將生產(chan) 一部手機對人工和時間的成本急劇縮減。
在這家工廠內(nei) ,生產(chan) 線從(cong) 單板測試加載、全自動化分板點膠、整機音頻測試、整機軟件加載等使用的都是全流程自動化生產(chan) 。
與(yu) 服飾等傳(chuan) 統製造業(ye) 不同,電子科技產(chan) 業(ye) 是最容易以機器代替人工的。機器聯網後,以前人工進行的生產(chan) 規劃和排期可以用機器實現,而以前需要人工檢查的生產(chan) 環節漏洞,也通過機器可以識別。雖然機器大多使用英文界麵加大操作難度,但有工廠負責人員告訴騰訊科技,已經開始著手進行軟件翻譯,到時候會(hui) 更進一步降低用人成本。
據騰訊科技了解,一些代工廠對員工的需求已經簡化到僅(jin) 需搬運填裝物料和收整產(chan) 品。也就是說,即使那些因為(wei) 產(chan) 線升級而不被淘汰的代工廠,其在自身產(chan) 業(ye) 升級中,逐漸對行業(ye) 進行“瘦身”。隨著技術的更新、生產(chan) 質量的可控性提高,那些具有優(you) 質良品率的代工廠會(hui) 從(cong) 中勝出,失敗者則會(hui) 逐漸被產(chan) 業(ye) 所淘汰。
對目前代工廠等國內(nei) 手機產(chan) 業(ye) 鏈的倒閉潮,IHS中國研究總監王陽表示,這並不就意味著中國手機產(chan) 業(ye) 鏈在走下坡路,隻是市場經濟下自然經曆的優(you) 勝劣汰過程。■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