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改革人物

文章

用人有道則人才濟濟

發稿時間:2019-12-30 16:20:06   來源:人民論壇網   作者:陳詩琦

  “用人有道,則人才濟濟、人盡其才;用人無謀,則盡無可用之人,或是無人可用。”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實現第一個(ge) 百年奮鬥目標的關(guan) 鍵之年,做好我國人才事業(ye) ,要真誠關(guan) 心人才、愛護人才,更要用人有道成就人才。

  用人有道在於(yu) 堅持正確用人導向。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發揮好風向標的作用,把信念堅定、為(wei) 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yu) 擔當、清正廉潔的好幹部選好用好”。古人亦雲(yun) :“用一賢人則群賢畢至,見賢思齊就蔚然成風。”選好用好人才,能夠樹立起標杆典範,激發眾(zhong) 人見賢思齊、攜手共進的積極向上正能量,形成“用好一人,帶動一片”的示範效應。反之,若是不能堅持正確用人導向,導致“劣幣驅逐良幣”,必然破壞地區政治生態,影響擔當作為(wei) 者的創業(ye) 激情和幹事熱情。堅持正確用人導向,分清良莠,把是否牢固樹立“四個(ge) 意識”、堅定“四個(ge) 自信”、做到“兩(liang) 個(ge) 維護”作為(wei) 檢驗黨(dang) 員幹部政治忠誠的“試金石”,確保把忠誠幹淨擔當的幹部選出來、用起來。

  用人有道在於(yu) 用人所長避其所短。據史書(shu) 記載,劉邦登上皇位後,在述其戰勝項羽的經驗時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jue) 勝千裏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扶百性,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wan) 之軍(jun) ,戰必勝,攻必克,吾不如韓信。”劉邦之所以能打敗西楚霸王項羽,很大功勞得於(yu) 他知人善任。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清朝詩人顧嗣協有詩雲(yun) ,“駿馬能曆險,犁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舍長以就短,智者難為(wei) 謀。生材貴適用,慎勿多苛求。”任用人才,要揚長避短,那麽(me) 如何用好人才,發揮人才長處?必須堅持人崗相適原則,最大限度發揮人才作用,讓其在工作中揚長避短,使其“英雄有用武之地”,充分調動人才腳踏實地幹工作的積極性。

  用人有道在於(yu) 任人唯賢不拘一格。唐太宗用人之法獨特之處在於(yu) ,用人不論出身和地位,貧寒人士、後進之人一樣得到重用,他得以開創盛世,不拘一格招攬人才的策略是至關(guan) 重要的。少數領導幹部存在“年齡大、資曆老的人才等於(yu) 人才”的錯誤思想,因而在人才選拔任用時將一些特別優(you) 秀的年輕幹部拒之門外。實際上,人才選拔更要看實績、看水平、看能力,而不是論資曆、看年限、排輩分。選用人才必須從(cong) 才出發,大膽改革創新,打破戶籍、地域、身份、人事關(guan) 係等限製,分類分層明確科技、教育、醫療衛生、技術技能等重點領域人才評價(jia) 的核心要素,建立符合不同人才成長發展規律和實際特點的評價(jia) 機製,更加科學客觀公正評價(jia) 人才,最大限度激發和釋放各類人才活力。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是治國的基礎,是事業(ye) 成敗的關(guan) 鍵。要想實現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目標,形成天下人才聚神州、萬(wan) 類霜天競自由的嶄新局麵,必須廣開進賢之路、廣納天下英才,識才聚才同時更要用才得道,才能凝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的強大力量。■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