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社會組織中的人力資本難題
發稿時間:2015-09-21 00:00:00
黨(dang) 的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明確提出要充分激發社會(hui) 組織活力,隨後,中央出台了一係列扶持培育社會(hui) 組織政策,社會(hui) 組織發展很快。但是,很多社會(hui) 組織仍難以跳出“缺資源—缺人才—缺項目—更缺資源”的惡性循環,這其中,人力資本的匱乏成為(wei) 製約社會(hui) 組織發展的突出難題。
當前我國社會(hui) 組織人力資本的基本狀況突出呈現出總量低、待遇低、專(zhuan) 業(ye) 度低、工作強度高、流動性高的“三低兩(liang) 高”現象。這種現象長期存在的根本原因在於(yu) “四個(ge) 缺乏”。一是缺乏認同的社會(hui) 環境。社會(hui) 組織是社會(hui) 治理以及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抓手,雖然國家已將社會(hui) 工作的人才隊伍建設納入了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並出台了《社會(hui) 工作專(zhuan) 業(ye) 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2010—2020年)》,但在社工人才引進、聘用、培養(yang) 、流動、評估的實踐中,依然缺乏統一、可操作的執行標準和能作為(wei) 法律依憑的政策法規,不僅(jin) 部分從(cong) 業(ye) 者的基本權益長期得不到保障,甚至工作經驗都難以得到其他行業(ye) 的認可。二是缺乏合理的職業(ye) 認知。我國高校尚未普及社會(hui) 工作課,在絕大多數人的認知中,社會(hui) 工作等同於(yu) 慈善募捐、救濟慰問、高端互動,是活動性的,但實際上社會(hui) 組織的日常工作是在一線、在基層做具體(ti) 的、重複性的小事,是服務性的,僅(jin) 憑理想和熱情,難以持續。三是缺乏完善的激勵機製。與(yu) 國外非政府組織用年薪製、獎金、津貼等多種福利充分調動員工積極性不同,我國社會(hui) 組織強調精神激勵,平均主義(yi) 分配傾(qing) 向較為(wei) 嚴(yan) 重,從(cong) 業(ye) 人員不僅(jin) 起薪低、福利少、增幅小,且大部分機構獎懲不透明,不是以能力、產(chan) 出和績效為(wei) 標準衡量責任、工作強度和貢獻,而是依照工作年限升職級、漲工資。四是缺乏專(zhuan) 業(ye) 的職業(ye) 規劃。我國社會(hui) 組織普遍缺乏職業(ye) 化、專(zhuan) 業(ye) 化的人力資本培育意識,大多由行政部門代理人力資源管理職能,既沒有建立常態化的培訓機製,也沒有明確專(zhuan) 業(ye) 化的職業(ye) 素質標準,更不用說為(wei) 員工做好明晰的職業(ye) 生涯規劃。有些社會(hui) 組織把人力資源管理等同於(yu) 招聘,招進來就是使用,從(cong) 不考慮培訓和提升員工的職業(ye) 技能;有些社會(hui) 組織雖然有人才培養(yang) 計劃,但多限於(yu) 中高層,未能考慮普通員工的發展訴求。
人才是國家和社會(hui) 發展的第一資源,開發人力資源、建設人才隊伍、培育人力資本是社會(hui) 組織突破發展瓶頸的關(guan) 鍵。當前,破解社會(hui) 組織發展實踐中的人力資本難題可以從(cong) “三個(ge) 層麵”入手。
國家層麵。充分認識國家和地方人才總體(ti) 戰略在社會(hui) 組織人力資本培育中的導向作用,積極營造有利於(yu) 社會(hui) 組織人才發展的製度環境。健全和規範社工人才隊伍建設法規體(ti) 係,細化社工人才培養(yang) 規劃,盡快出台全國統一的社工人才評價(jia) 標準;利用財政資助、政府購買(mai) 、專(zhuan) 項資金、稅收優(you) 惠等多元化的財稅杠杆加大對社會(hui) 組織的扶持力度,引導人才向社區、養(yang) 老、救助等領域流動;將從(cong) 業(ye) 人員的五險一金納入公共部門的社會(hui) 保障管理,並在戶籍、檔案、職稱等方麵給予政策傾(qing) 斜,保障從(cong) 業(ye) 者的基本權益。
社會(hui) 層麵。充分認識人民及各部門在社會(hui) 組織人力資本培育中的支持作用,積極營造有利於(yu) 社會(hui) 組織人才發展的輿論環境。通過社會(hui) 宣傳(chuan) 、公益講座、財務公開等多種形式正麵宣傳(chuan) 、引導,提升公眾(zhong) 對社會(hui) 組織的認同和信任,激發全社會(hui) 的互助誌願精神和廣泛參與(yu) ;順應社會(hui) 需求調整教育結構,不僅(jin) 可以讓社會(hui) 組織相關(guan) 知識進入通識教育,還可以選擇部分社會(hui) 組織成為(wei) 學生的課外實習(xi) 基地,切實增強學生的理性認識和實際社會(hui) 工作能力;打通社會(hui) 組織與(yu) 市場、行業(ye) 間的溝通渠道,充分調動社會(hui) 力量,拓寬籌資渠道,通過各方協調配合、整體(ti) 推進,形成社會(hui) 協同和多元合作的格局。
組織層麵。充分認識社會(hui) 組織自身在人力資本培育中的基礎作用,積極營造有利於(yu) 社會(hui) 組織人才發展的文化環境。充分開發社會(hui) 組織對社會(hui) 的教育和引領作用,提煉出組織特有的價(jia) 值觀,圍繞宗旨和使命開展工作,充分滿足員工和社會(hui) 的期待;完善薪酬福利體(ti) 係,遵循按勞分配、按需激勵的基本規律,正確定位不同崗位的不同激勵目標,通過事業(ye) 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建立以人為(wei) 本的組織文化,讓員工有獲得感;根據員工職業(ye) 的不同發展階段進行分層培訓,綜合運用多種培訓方式學習(xi) 先進的工作手段和專(zhuan) 業(ye) 的工作方法,實現員工發展需要的遞進性滿足。■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