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社會(hui)

文章

“垃圾分類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
—— 韓國多舉措推行垃圾分類製度

發稿時間:2019-12-24 13:59:30   來源: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韓國從(cong) 1995年1月開始實施垃圾分類製度。此後韓國的垃圾回收率不斷提高。2017年,垃圾回收再利用率達到87%。韓國民眾(zhong) 的垃圾分類習(xi) 慣和環保意識不斷增強。近日,本報記者前往首爾、世宗等地采訪,對韓國的垃圾分類製度作了近距離觀察。

  推出收費專(zhuan) 用垃圾袋

  韓國首都首爾,是一座擁有千萬(wan) 人口的大城市,每天僅(jin) 產(chan) 生的廚餘(yu) 垃圾就有2800多噸。如何實現對人口密集地區的垃圾分類和處理?

  從(cong) 1995年起,韓國開始實施垃圾分類製度,並根據居民的排放量收費。根據這一垃圾計量收費製度,垃圾大體(ti) 分為(wei) 4個(ge) 大類:一般生活垃圾、食物垃圾、可回收垃圾和特殊大件垃圾。無法進行回收利用的垃圾都屬於(yu) 一般生活垃圾,必須放入專(zhuan) 用的垃圾袋中。

  在首爾,下轄的各個(ge) 區分別使用不同顏色的專(zhuan) 用垃圾袋,不同轄區的垃圾袋不能跨區使用。人們(men) 需要到附近超市或便利店購買(mai) 專(zhuan) 用垃圾袋,容量越大的垃圾袋越貴。20升容量的垃圾袋售價(jia) 約為(wei) 490韓元(1元人民幣約合167韓元)。垃圾運輸和處理費用都包含在購買(mai) 垃圾袋的費用中。

  垃圾袋價(jia) 格不便宜,促使人們(men) 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垃圾排放,並對垃圾進行精細的分類。垃圾袋的收入,也為(wei) 政府的資源循環部門提供了財源。首爾市資源循環科科長崔圭東(dong) 說,2018年首爾市出售專(zhuan) 用垃圾袋的收入約為(wei) 1586億(yi) 韓元,占到首爾市一般生活垃圾處理費用的七成。垃圾袋的售價(jia) 由政府統一調控,因而價(jia) 格有可能調整變化。

  對於(yu) 無法裝進垃圾袋的大型廢棄物,比如電冰箱、電視等大件舊家電,市民需要預約無償(chang) 回收,再交由民間企業(ye) 回收利用;中小型廢舊家電,如電飯鍋、電腦等,可交由區政府回收;廢舊衣櫃、沙發等大件家具,則需額外交納垃圾處理費,費用為(wei) 2000至3萬(wan) 韓元不等。

  實行計量收費後,韓國垃圾的排放量大幅減少。據統計,垃圾計量收費製度推出3個(ge) 月後,全國垃圾平均減少約38%,可回收垃圾量增加約90%。

  “垃圾計量收費製度按照誰排放誰付費的原則,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公平性,增強了個(ge) 人的責任意識,能夠促使民眾(zhong) 自覺減少垃圾排放量。”崔圭東(dong) 告訴本報記者,除了嚴(yan) 格執行垃圾分類製度外,首爾市還通過運營綜合體(ti) 驗空間“新活用廣場”,向市民宣傳(chuan) 垃圾回收再利用的理念,不斷提升人們(men) 的環保意識。

  沒有垃圾桶的城市

  從(cong) 首爾驅車,約兩(liang) 個(ge) 小時到達韓國行政首都世宗市。走進一座兩(liang) 層建築,大廳內(nei) 窗明幾淨,空氣中散發著柔和的香草味。

  這裏是世宗市第一家垃圾自動轉運站。類似的轉運站全市共有12座。作為(wei) 2012年才開始啟用的新城,世宗市建設了一套垃圾自動收集係統。在每一個(ge) 社區都設有垃圾收集終端。這個(ge) 終端外形像個(ge) 大垃圾箱,深灰色、半人高,頂部呈坡形斜麵設計。居民投放的垃圾,會(hui) 通過終端底部的管道,借助管道內(nei) 的強壓,被即時“吸”走,送至垃圾轉運中心進行處理。

  據介紹,終端的箱蓋上裝有感應磁條、觸感按鈕,必須使用特製的卡片才能開啟。每戶居民都有一張卡片。這樣可以對居民垃圾投放量作更好的量化計算。

  垃圾輸送管道縱橫交錯,怎樣防止垃圾堵塞呢?垃圾自動轉運站運營所所長房棋洙,帶著記者來到二樓的中控室。隻見牆上裝有10多麵顯示屏,實時顯示著各個(ge) 社區垃圾收集情況。顯示屏上不時閃過的一道道黑影,是正在投放的垃圾。“如果管道堵塞,係統將立即發現並報警,然後我們(men) 派技術人員前去清理。不過這種情況並不多。”

  房棋洙說,使用這套垃圾收集係統的好處是,垃圾被即時運走,不受天氣和運輸條件的影響,可以有效解決(jue) 人力或汽車搬運垃圾所產(chan) 生的氣味和汙染等問題。由於(yu) 使用了新的垃圾自助收集係統,世宗市成為(wei) “一座沒有垃圾桶的城市”,垃圾回收效率和民眾(zhong) 生活環境都得以顯著改善。

  建立嚴(yan) 格監管體(ti) 係

  在實施垃圾計量收費製度之初,韓國一些市民亂(luan) 扔垃圾、不用垃圾袋的情況時有發生。針對這些問題,韓國政府製定並實施了嚴(yan) 格的監管製度。如果不在規定時間或不按分類規則亂(luan) 扔垃圾,將麵臨(lin) 10萬(wan) 至100萬(wan) 韓元不等的罰款。

  除了需要嚴(yan) 格分類,不同轄區以及各個(ge) 小區對於(yu) 垃圾投放的場所也有不同規定。有的小區有固定的垃圾投放場所,有的小區則規定了垃圾投放的具體(ti) 時間段以及臨(lin) 時投放場所。

  金碩俊是首爾市一處居民小區的物業(ye) 管理員。每到小區的垃圾投放日,他都會(hui) 去幫助和指導居民投放垃圾。“垃圾分類雖然看起來有些麻煩,但這是一種責任和義(yi) 務。現在,垃圾分類已經成為(wei) 人們(men) 生活的一部分。居民們(men) 基本能按照分類要求進行垃圾投放。現在,垃圾分類的要求越來越細化和嚴(yan) 格。例如,隻有沒有汙漬的垃圾袋才能作為(wei) 塑料類垃圾進行回收,有汙漬的塑料袋則歸入一般垃圾,需要放入專(zhuan) 用垃圾袋。”

  從(cong) 2000年開始,韓國補充實施了“垃圾違法投放舉(ju) 報獎金製度”,獎勵額度最高可達處罰金額的80%。首爾市還推出了垃圾分類監管體(ti) 係,由警察、環衛工人等參與(yu) 管理監管,並在小區垃圾投放處設置攝像頭。這對隨意亂(luan) 扔垃圾的行為(wei) 起到監督作用。垃圾分類逐漸變為(wei) 人們(men) 的自覺行為(wei) 。

  實施垃圾分類製度以來,韓國的垃圾回收率不斷提高。韓國統計廳的數據顯示,2017年,韓國的垃圾回收再利用率達到87%。(記者 劉 歌 馬 菲)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