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改革人物

文章

陳來:孟子與廉政建設

發稿時間:2019-12-17 14:41:39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陳來

  怎樣從(cong) 孟子思想出發談廉政建設?在我看來,孟子思想是從(cong) 完整人格的追求來切入的,雖然孟子直接講到廉政的並不多,但是他的大部分思想都與(yu) 廉政教育有關(guan) 。其中最重要的是孟子對理想人格的推崇、倡導。

  “無恒產(chan) 而有恒心者,惟士為(wei) 能”,恒心就是指穩定的價(jia) 值觀體(ti) 係,有沒有穩定的價(jia) 值觀是“士”與(yu) 庶民的不同。庶民無恒產(chan) 則無恒心,所以一定要為(wei) 老百姓置民之產(chan) ,讓其有穩定的產(chan) 業(ye) 和生計,才能使他們(men) 有穩定的價(jia) 值觀。所以庶民的首要問題不是思想教育問題,而是保證其產(chan) 業(ye) 和生活溫飽,使其道德觀念有物質和生活的基礎。士的恒心和價(jia) 值觀則不因產(chan) 業(ye) 有無而有無,不是直接依賴於(yu) 生產(chan) 生活質量,也不是直接依賴於(yu) 環境變化。這樣理解的“士”及其價(jia) 值觀特點,既描述了當時的社會(hui) 現實,也寄托了孟子的理想。

  孟子又講,“故士窮不失義(yi) ,達不離道。”“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士”和其堅持的道義(yi) ,在今天來講,就是強調黨(dang) 員領導幹部的基本覺悟。這是孟子對“士”的一般性強調。

  孟子還講,“士何事?”士到底是幹什麽(me) 的,“窮”時無事做,“達”時事情做不過來,但孟子回答是“尚誌”。何為(wei) “尚誌”?《盡心上》有曰:“仁義(yi) 而已矣”。“誌”代表主觀思想狀態和動機。“尚誌”就周易所說的“高尚其誌”,追求心誌高尚。用今天的話說,就是不斷提升我們(men) 的思想境界,這就是尚誌。“士”的特點不同於(yu) 百姓,其恒心不依賴於(yu) 產(chan) 業(ye) 和環境,而且是以尚誌為(wei) 目的,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所以,我們(men) 今天講孟子與(yu) 黨(dang) 風廉政建設的關(guan) 係,我覺得重要的一點就是把孟子關(guan) 於(yu) 對士的人格的尊崇和修養(yang) ,轉變為(wei) 我們(men) 今天一種自覺的政德和修養(yang) 。

  孟子除了講“士”,還講“君子”。“士”有時與(yu) “君子”相通,可以說,“君子”就是達到高度自覺的士。

  一般講,黨(dang) 風廉政建設往往強調在一個(ge) 基本的教育層次,就是讓他不敢腐,要了解哪些是禁令,哪些是紀律不許可的東(dong) 西。這個(ge) 層次很重要,是基本的。但孟子更強調人的高度自覺,這個(ge) 覺悟狀態應該是黨(dang) 風廉政建設更加根本的保障。它不是講幾條禁令,而是綜合的覺悟,綜合的人生觀,人格的提升。

  孟子講君子,“由仁義(yi) 行,非行仁義(yi) 也”。君子對仁義(yi) 基本價(jia) 值的踐行,如同我們(men) 對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踐行,他不是把仁義(yi) 看作外在的規範,一種律令、外在的要求,強迫自己去履行、貫徹和實行,而是把仁義(yi) 看作是人類內(nei) 在的本性。我做這件事不是被外界社會(hui) 強迫去做,而是順由我自己的本性,自主地去實踐它,這種狀態才是達到君子的水平。所以,孟子對廉政的解決(jue) ,不是從(cong) 一個(ge) 個(ge) 別的德行(比如說廉潔這麽(me) 一個(ge) 德行),而是從(cong) 人格整體(ti) 、士的整體(ti) 要求、君子全德的方麵,整體(ti) 提升人的品格和覺悟,包含廉潔奉公和廉政建設。如果從(cong) 黨(dang) 風廉政建設的角度說,孟子的特點不是從(cong) 一件具體(ti) 事或一個(ge) 具體(ti) 德行,像隻講廉潔主題,它是更注重通過整體(ti) 思想覺悟的提高來解決(jue) 。我個(ge) 人體(ti) 會(hui) ,這是孟子思想對當前黨(dang) 風廉政建設的一個(ge) 啟發。

  孟子強調:“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達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三天下”和“三不能”,集中體(ti) 現了士君子宏大和弘毅的境界,“三天下”可見其胸懷廣闊,“三不能”可見其士君子所代表的凜然正氣。

  孟子所講的人格,不僅(jin) 包含我們(men) 今天講的強調自由獨立的人格,而且還強調正大的人格、道義(yi) 的精神,應該說這二者互為(wei) 一種補充。僅(jin) 僅(jin) 講自由獨立的人格,雖然也是很珍貴的,但那還是不夠的;同時我們(men) 還要有“三天下”、“三不能”、正大的心胸和道義(yi) 的力量,這是孟子思想的特點。有了這樣的心胸,士君子才能有浩然之氣。這樣的人所體(ti) 驗到的身心精神狀態是一種至大至剛的氣,能夠塞於(yu) 天地,也就是文天祥所講的“天地有正氣,於(yu) 人曰浩然。”正氣就是我們(men) 今天講的社會(hui) 正能量,所以,孟子思想裏充滿了道德正氣,有滿滿的正能量,這一點永遠富有時代意義(yi) 。

  文天祥說“士氣所磅礴,凜然萬(wan) 古存”,孟子思想裏凜然大義(yi) 的心胸和人格,應該說是孟子對儒家價(jia) 值觀人格精神表達的重要貢獻。■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