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時期如何推進黨的建設
發稿時間:2022-04-19 14:11:00 來源:學習(xi) 時報 作者:劉衛平 崔苗
延安時期,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肩負民族民主革命的雙重任務,隻有偉(wei) 大政黨(dang) 才能擔負起這個(ge) 偉(wei) 大使命。1939年,毛澤東(dong) 在《〈共產(chan) 黨(dang) 人〉發刊詞》中明確提出“建設一個(ge) 全國範圍的、廣大群眾(zhong) 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的布爾什維克化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這一目標。之後,通過不斷推進黨(dang) 的建設偉(wei) 大工程,為(wei) 指導中國革命從(cong) 勝利走向勝利提供重要的理論價(jia) 值和實踐經驗。
核心要義(yi) 是政治建黨(dang)
延安時期,毛澤東(dong) 首次強調“黨(dang) 的建設必須密切聯係黨(dang) 的政治路線”。瓦窯堡會(hui) 議實現了黨(dang) 的性質由“一個(ge) 先鋒隊”到“兩(liang) 個(ge) 先鋒隊”的轉變,擴大了黨(dang) 的群眾(zhong) 基礎。六屆六中全會(hui) 是一次具有重大曆史意義(yi) 的會(hui) 議,強調必須堅持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原則,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逐漸成為(wei) 抗日戰爭(zheng) 的中流砥柱。為(wei) 了迎接抗戰最後勝利,七大製定正確的政治路線:放手發動群眾(zhong) ,壯大人民力量,在我黨(dang) 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ge) 新民主主義(yi) 的中國。正是在正確政治路線的指引下,我們(men) 黨(dang) 取得新民主主義(yi) 革命的偉(wei) 大勝利。另外,政黨(dang) 成熟與(yu) 否,與(yu) 是否形成領導核心密切相關(guan) 。遵義(yi) 會(hui) 議選舉(ju) 毛澤東(dong) 為(wei) 中央政治局常委,此後領導黨(dang) 和紅軍(jun) 由被動轉為(wei) 主動。六屆六中全會(hui) 肯定了毛澤東(dong) 的領導地位,是加強黨(dang) 內(nei) 政治建設的顯著標誌。1943年3月,調整中央領導機構,確定毛澤東(dong) 為(wei) 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書(shu) 記處主席,規定書(shu) 記處討論問題,主席有最後決(jue) 定權,從(cong) 組織程序上確立毛澤東(dong) 的核心地位。七大最終確立毛澤東(dong) 的領袖地位,形成成熟的穩定的第一代領導集體(ti) ,這是政治建設的最大成果。
首要任務是思想建黨(dang)
黨(dang) 中央剛落腳陝北時,黨(dang) 員人數由土地革命戰爭(zheng) 高峰時的30多萬(wan) 銳減到4萬(wan) 。1938年3月,陳雲(yun) 起草《關(guan) 於(yu) 大量發展黨(dang) 員的決(jue) 議》,決(jue) 定大量的數十百倍地發展黨(dang) 員。但是,在黨(dang) 員數量激增的同時,帶入非無產(chan) 階級思想。同時,老黨(dang) 員的文化水平普遍低,而且還存在教條主義(yi) 、宗派主義(yi) 、山頭主義(yi) 等問題。六屆六中全會(hui) 提出發展黨(dang) 組織的方針是“大膽發展而又不讓一個(ge) 壞分子侵入”,號召開展學習(xi) 運動,提高理論水平。在延安整風前,黨(dang) 內(nei) 思想不統一,不少高級幹部理論上不清醒,采取模糊態度。之後,通過開展整風運動,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六屆七中全會(hui) 通過了《關(guan) 於(yu) 若幹曆史問題的決(jue) 議》,進一步統一了全黨(dang) 思想。七大將毛澤東(dong) 思想寫(xie) 入黨(dang) 章並確立為(wei) 全黨(dang) 的指導思想。另一方麵,延安時期注重增強黨(dang) 員黨(dang) 性修養(yang) 。通過學習(xi) 陳雲(yun) 的《怎樣做一個(ge) 共產(chan) 黨(dang) 員》、劉少奇的《論共產(chan) 黨(dang) 員的修養(yang) 》、張聞天的《共產(chan) 黨(dang) 員的權利與(yu) 義(yi) 務》等論著,實現了黨(dang) 員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提高,加強了思想建設。
鮮明特色是抓關(guan) 鍵少數、管絕大多數
延安時期,黨(dang) 創辦了30多所幹部學校,形成了學校教育和在職幹部教育整體(ti) 推進的格局,培養(yang) 了一批對黨(dang) 忠誠、信仰堅定的幹部隊伍。首先,黨(dang) 的建設緊緊抓住高級幹部這個(ge) 關(guan) 鍵少數,從(cong) 哲學上講就是牽住了“牛鼻子”。整風運動按照高級幹部—全黨(dang) —高級幹部的部署展開,通過抓關(guan) 鍵少數,達到管絕大多數的目的。其次,在領導幹部中大興(xing) 密切聯係群眾(zhong) 之風。領導幹部關(guan) 心群眾(zhong) 疾苦,解決(jue) 實際困難,形成水乳交融的黨(dang) 群、幹群關(guan) 係。再次,領袖以身作則、率先垂範。毛澤東(dong) 每月僅(jin) 有5元菜金,給客人管飯要從(cong) 他的夥(huo) 食標準中扣除,因此有“來賊不怕來客怕”的說法。續範亭曾寫(xie) 詩稱讚朱德:“時人未識將軍(jun) 麵,樸素渾如田舍翁。”經曆兩(liang) 次鐵窗的任弼時,身體(ti) 虛弱,但他有“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麻煩人;三怕多用錢。
鮮明主題是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延安時期,黨(dang) 的建設“嚴(yan) ”字當頭。一是堅持製度從(cong) 嚴(yan) 。針對張國燾的分裂主義(yi) 、王明的宗派主義(yi) 以及其他自由主義(yi) 和分散主義(yi) ,六屆六中全會(hui) 決(jue) 定撤銷長江局,另設中原局和南方局,把“四個(ge) 服從(cong) ”列為(wei) 民主集中製的主要內(nei) 容,強調在言論行動上同黨(dang) 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原則。1941年,出台了邊區第一部憲法性文件——《陝甘寧邊區施政綱領》,規定:“共產(chan) 黨(dang) 員有犯法者從(cong) 重治罪”。二是堅持從(cong) 嚴(yan) 執行。黃克功因談戀愛未成功,殺害了女青年劉茜,被判死刑。毛澤東(dong) 指出:“共產(chan) 黨(dang) 與(yu) 紅軍(jun) ,對於(yu) 自己的黨(dang) 員與(yu) 紅軍(jun) 成員不能不執行比較一般平民更加嚴(yan) 格的紀律。”劉振球1938年升任某團政委,拿公款購買(mai) 私人奢侈品,甚至與(yu) 山西反動分子秘密往來,被開除黨(dang) 籍。肖玉璧利用職務之便貪汙3050元,被依法處以死刑。《解放日報》發文指出:“在‘廉潔政治’的地麵上,不允許有一個(ge) ‘肖玉璧’式的莠草生長!有了,就拔掉它!”三是堅持監督從(cong) 嚴(yan) 。延安時期,我們(men) 找到了跳出曆史周期率的途徑,實踐了以人民為(wei) 主的監督形式,形成由黨(dang) 內(nei) 監督、黨(dang) 外監督、參議會(hui) 監督和群眾(zhong) 監督等組成的監督體(ti) 係。
偉(wei) 大成果是批評和自我批評
土地革命戰爭(zheng) 時期,用“肅反”來統一思想,不僅(jin) 沒有鍛造黨(dang) 員幹部,而且削弱了黨(dang) 組織的戰鬥力。延安整風期間,創造了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方式。通過“紅臉出汗”,黨(dang) 風得到明顯好轉。《解放日報》是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的一個(ge) 陣地,一直跟蹤報道各地、各部門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情況,總結經驗,彌補不足,推動整風運動順利進行。另外,寫(xie) 筆記是一個(ge) 創造之舉(ju) 。整風期間,周恩來進行深刻自我解剖,寫(xie) 了5萬(wan) 字筆記。張聞天對六屆四中全會(hui) 後犯的錯誤進行深刻檢討,寫(xie) 了約4萬(wan) 字的《1943年延安整風筆記》。毛澤東(dong) 在《論聯合政府》中將批評和自我批評概括為(wei) 三大優(you) 良作風之一。陳雲(yun) 在黨(dang) 的七大發表題為(wei) 《要講真理,不要講麵子》的講話,指出:“有的時候你愈要麵子,將來就愈要丟(diu) 臉。隻有你不怕丟(diu) 臉,撕破了麵皮,誠心誠意地改正錯誤,那時候也許還有些麵子。”通過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基本解決(jue) 了“一條心”和“半條心”問題,增強了全黨(dang) 的團結力和凝聚力。
有效載體(ti) 是教育活動
延安時期,學習(xi) 運動、整風運動、土改整黨(dang) 是加強黨(dang) 建的實踐方式。毛澤東(dong) 在六屆六中全會(hui) 向全黨(dang) 發出開展學習(xi) 競賽的號召,之後一段時間出現“吃小米飯,攻理論山”的催人振奮局麵。但在黨(dang) 員幹部中還存在教條主義(yi) 傾(qing) 向,解決(jue) 實際問題能力仍然較低。為(wei) 此,黨(dang) 開展了延安整風,開創了通過學習(xi) 教育加強無產(chan) 階級政黨(dang) 建設的有效途徑。1947年9月,蔣介石在國民黨(dang) 六屆四中全會(hui) 暨黨(dang) 團聯席會(hui) 議上說:“現在共產(chan) 黨(dang) 力量增強,大半是由於(yu) 他這個(ge) 整風運動而發生的”,這可以說是共產(chan) 黨(dang) 訓練“最大的成功”。解放戰爭(zheng) 時期,針對如何動員人民打倒國民黨(dang) 的核心任務,開展土改整黨(dang) 運動,極大地激發了農(nong) 民革命和生產(chan) 積極性。在“參軍(jun) 保田”口號下,各地農(nong) 民不僅(jin) 上前線,而且組成運輸隊、擔架隊等,加快了打敗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進程。■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