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賈康

文章

金融創新與高質量鄉村振興

發稿時間:2022-04-19 14:19:14   來源:《財政監督》2019年20期   作者:賈康

  一、金融的核心作用與(yu) 金融風險防範

  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曾指出“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對金融給出如此高度的評價(jia) ,筆者認為(wei) 這和鄧小平早年曾留學歐洲,其知識結構中有對於(yu) 整個(ge) 經濟社會(hui) 以及全局發展的通盤考慮有密切關(guan) 係。對這句簡潔的話稍作詮釋,就是鄧小平非常清晰地意識到在推進現代化建設的現代經濟體(ti) 係中,金融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且帶有特殊的核心地位。用研究者的語言來說,金融以信用和契約的方式來提供資金,實際上是可以把貨幣這一經濟運行的血液聯係成為(wei) 整個(ge) 國民經濟運行的心血管係統助力全生命機體(ti) 的發展,因此具有核心地位。金融在現代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巨大作用,我們(men) 在實際生活中已經可以感受到。比如美國綜合國力不僅(jin) 體(ti) 現在其製造業(ye) 的實力、科技創新的能力上,也同金融領域中的主導地位即所謂“美元霸權”息息相關(guan) ——必須承認美國金融的影響力、輻射力在全球就是最高水平。中國若要奮起直追,在“大踏步跟上時代”的改革開放發展中越來越增強信心,使現代化之路越走越寬,當然要看重金融。

  通過改革創新讓金融發展,更好地發揮其核心作用的同時,又必須警惕,不能讓核心變成空心。人類社會(hui) 幾百年的經濟發展過程中,已經屢次出現金融危機,最近幾十年我們(men) 則經曆了亞(ya) 洲金融危機和世界金融危機的衝(chong) 擊,這種危機一旦發生,金融的核心作用就會(hui) 陡然轉為(wei) 具有破壞性的負麵作用,核心一下子變為(wei) 空心。

  中國本土的強勁增長極區域浙江溫州,其以民間家庭工業(ye) 起步和專(zhuan) 業(ye) 化市場的方式發展非農(nong) 產(chan) 業(ye) 的“溫州模式”,從(cong) 充滿爭(zheng) 議走到上世紀90年代末期形成普遍的肯定意見。千年之交之後,大家普遍認為(wei) “溫州模式”在和“蘇南模式”的競爭(zheng) 中勝出了,突出表現在其更好地調動了基層草根層麵的創新活力,使民營經濟、縣域經濟更蓬勃地發展起來了。但是後來在世界金融危機的衝(chong) 擊之下,溫州卻出現了轄區之內(nei) 金融鏈條斷裂的“跑路”事件,當地老板“跑路潮”發生後,形成局部的危機局麵,當時的應急方式是國務院領導同誌坐鎮杭州,以視察的方式臨(lin) 近前沿指揮,地方政府施以各種手段平息事態。在事後評價(jia) 上,這一事件表現的局部金融危機,暴露出了溫州的產(chan) 業(ye) 空心化,那裏的實體(ti) 經濟發展到相當高的水平之後卻不能繼續在金融的支持下,往上突破天花板升級發展。出現產(chan) 業(ye) 空心化之後,溫州可謂痛失好局。現在溫州也在繼續努力重拾升勢,但是這一局部的經驗教訓卻足以使我們(men) 警惕金融在發揮其應有的特殊重要作用時,始終要注意打造真正健康可持續的金融生態,防範金融風險,為(wei) 實體(ti) 經濟的升級版高質量發展服務。中央這幾年也特別強調了防範係統性風險是三大攻堅戰之一。這是現如今綜合看待金融可做出的粗線條勾畫。

  防範金融風險,推進金融的創新,要以製度創新帶動整個(ge) 金融供給體(ti) 係及其聯係的經濟社會(hui) 供給體(ti) 係質量和效率的提高,這涉及中央所提出的構建現代化經濟體(ti) 係的主線是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這一重大命題。

  二、製度創新是金融創新發展的龍頭

  中國如今的實質問題是必須完成經濟社會(hui) 的轉軌,主線上必須順應孫中山先生當年所說“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中蘊含的認清人類文明發展的主潮流,乘勢推進工業(ye) 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和高科技化,以及政治文明的民主化、法治化——這是隻可順應不可違拗的人類文明主潮流。在這個(ge) 過程中,中國的製度創新是要以供給側(ce) 的有效製度供給來支撐中國潛力活力的釋放,以順天應人實現現代化。其中,與(yu) 金融相關(guan) 的製度創新是一個(ge) 非常重大而嚴(yan) 肅的命題,實際討論中會(hui) 出現不同意見的爭(zheng) 議。

  筆者認為(wei) 近幾十年來中國金融的發展在改革這一概念上應受到高度肯定。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中國就提出了要嚐試政策性金融的創新,雖然相對而言挑戰性很大,但當時畢竟明確樹立了全局概念上的金融供給體(ti) 係。到如今,我們(men) 已經有了與(yu) 國際慣例對接的中央銀行垂直調節的商業(ye) 金融體(ti) 係,而且這些年間,中國在直接融資方麵建立了上海、深圳兩(liang) 個(ge) 證券交易所,開放股票市場,近日一直推進到科創板。政策性金融和開發性金融方麵,也已有諸多的探索與(yu) 初步經驗。

  但除了要看到金融發展的進步,還要看到中國金融創新的問題所在。筆者認為(wei) ,簡要地說,一大突出問題是中國的金融領域裏仍然存在要素流動受到明顯阻礙的過度壟斷問題。據披露,2017年底中國銀行業(ye) 金融機構近4500家,雖然數目較多,從(cong) 數字上表現出了銀行金融機構多樣化的發展進步,但是離較合意的充分競爭(zheng) 狀態,仍然有非常明顯的差距。中國需要得到融資支持的主體(ti) ,在這些年所麵臨(lin) 的突出問題就是融資難、融資貴,甚至跟融資完全搭不上界。大量與(yu) “三農(nong) ”相關(guan) 的創業(ye) 、創新發展,在草根層麵有很多融資訴求,許多科技創新型小企業(ye) 也迫切需要融資支持,但它們(men) 在得到融資支持方麵一直是難上加難。雖然有關(guan) 部門多次表態要解決(jue) 這一問題,但到現在為(wei) 止,仍然沒有得到很好解決(jue) 。這表明金融供給從(cong) 機構到產(chan) 品的多樣化不足,還沒有形成好的機製來解決(jue) 這個(ge) 問題,使其充分多樣化起來。

  2016年中國所有上市公司盈利水平排名中,前10位都是銀行。美國同樣的排名中,第一位是高科技公司,第二位才是銀行,前10位隻有3家銀行和金融機構。這種對比可說明,中國的銀行依靠特定製度安排,比如較大利差,輕易地產(chan) 生了極高的盈利水平,而這由經濟學分析來解釋,恰恰是表明要素流動在這方麵遇到了過度壟斷因素的阻礙,使金融行業(ye) 利潤率鶴立雞群。雖然銀行和金融機構作為(wei) 特殊行業(ye) 的市場主體(ti) ,其發放牌照的標準高於(yu) 一般行業(ye) ,在這個(ge) 概念之下具有一定的壟斷因素,但是過度的壟斷,會(hui) 使得能夠放開的競爭(zheng) 因素沒有得到應有的空間。所以,這才造成中國上市公司中盈利水平最高的前10家都是銀行的局麵。

  另一方麵的數據也可佐證:中國上市公司按各個(ge) 行業(ye) 來區分,圖表所表現出的行業(ye) 盈利水平中,銀行業(ye) 是一枝獨秀,其他行業(ye) 要遠遠低於(yu) 銀行業(ye) 的盈利水平。對比地看,美國上市公司的行業(ye) 盈利水平中,第一是高科技行業(ye) ,第二才是銀行業(ye) ,而且整體(ti) 表現出的是比較平滑的曲線,符合正常競爭(zheng) 中有差異但可接受的盈利水平分布。中國的這一“銀行賺錢太容易”的局麵多年沒有改變,說明製度安排方麵的過度壟斷因素沒有得到有效破除。因此,中國金融製度的創新,必須推進金融機構和金融產(chan) 品的多樣化,其中最關(guan) 鍵的是使各種金融產(chan) 品和金融服務可以無縫對接於(yu) 現實生活中的多樣化需要,包括農(nong) 村區域鄉(xiang) 村振興(xing) 和草根層麵創業(ye) 創新所應得到的金融支持和金融服務。農(nong) 村生產(chan) 經營活動融資方麵,即便不能有求必應,但至少某一品目所對應的種類,應在金融供給體(ti) 係中能夠找到,這個(ge) 境界,從(cong) 製度供給層麵來說,隻有最大限度地消除過度壟斷才能達到。

  三、金融製度創新應結合科技創新

  中國的改革已經到了深水區,破除過度壟斷因素不容易,實際推進過程中往往步履維艱,所能做的十分有限。但是現在麵臨(lin) 的是新經濟時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有目共睹,哪怕尚無更多製度方麵的突破性進展和政策支持方麵較為(wei) 明顯的政府介入,隻要讓科技創新活動更好地開展起來,就有可能打開一定的空間使商業(ye) 性金融的邊界擴展。

  例如這幾年間,一些已經在經濟和社會(hui) 中形成巨大影響力的電商公司,比如阿裏巴巴,已經在積極推進互聯網上的小貸發放。小額貸款對應實際生活中草根層麵的創業(ye) 創新一線,而阿裏等公司憑借著大數據、雲(yun) 計算和風控體(ti) 係的設計,可以在網上接受小額貸款的申請,以“零人工幹預”的方式讓軟件係統處理,不斷批出小額貸款。一筆貸款可以低到隻有三千塊錢,也可以高到20萬(wan) 元——這些申請者都是過去注定無法得到金融支持的草根層麵的創業(ye) 創新主體(ti) ,比如個(ge) 體(ti) 工商戶等等,包括農(nong) 村區域現在已經加入創業(ye) 創新過程的淘寶戶,都可以通過這個(ge) 係統得到小額貸款支持。在這樣的實踐過程中,阿裏巴巴公司設計的貸款利率水平隻比一般的常規金融即低利貸的水平稍高一點,就可以滿足風控要求,能夠可持續運轉。這些年這一係統還在不斷優(you) 化,其他類似的互聯網公司,也在更多開拓互聯網金融的支持形式。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三農(nong) ”概念之下各種各樣創業(ye) 創新活動的發展,都應積極對接以此類新技術支持的金融供給體(ti) 係的發展,這樣金融創新和實體(ti) 經濟的發展可以相得益彰,並得到風險防控方針的較好貫徹。金融最終應達到支持實體(ti) 經濟發展而不出現空心化的基本要求。

  四、重視政策性融資對高質量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支持

  阿裏小貸這樣“互聯網+”式的融資支持,雖然擴展了商業(ye) 性金融的邊界,但是仍有局限性。比如申請小貸的主體(ti) 如果是農(nong) 村的淘寶戶,最開始他們(men) 在過去沒有什麽(me) 經營活動、未在數據庫形成金融痕跡時,往往是難以得到貸款的。如果是在邊遠農(nong) 村的純農(nong) 業(ye) 種植、養(yang) 殖領域裏開始創業(ye) 創新的,更是無法提供任何數據庫中的金融痕跡。這些應該得到支持的對象,無法通過網上零人工幹預的風控環節,靠金融方麵有科技創新支撐的小貸,仍然難以覆蓋。因此製度創新和科技創新結合之後,仍然要注重製度創新的升級版中如何形成政策性融資的支持。

  有別於(yu) 商業(ye) 性金融“錦上添花”追求投資回報的性質,隻要體(ti) 係可運行,政策性融資更多是注重“雪中送炭”,以解決(jue) 市場失靈的現實問題。商業(ye) 性金融發揮釋放潛力活力的作用,應得到正麵評價(jia) 和高度肯定,但其不足以解決(jue) 全部問題。銀行金融機構、商業(ye) 性金融機構首先是要成為(wei) 真正的企業(ye) ,其投資力求高回報是無可非議的。但是很多的“三農(nong) ”、小微企業(ye) 的活動,以及一些特定的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初期階段的活動,需要設計和發展出一套可持續的、健康的融資機製。這樣的融資機製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很重要的推動力,能幫助其通過瓶頸期。

  比如,這樣用於(yu) 精準扶貧的案例有很多,扶貧幹部專(zhuan) 門介紹的扶貧貸款,實際上是有政策性金融屬性的融資支持,但被幫扶對象甚至還沒有金融概念,金融意識尚未培育起來。在這一階段上,中國政策性金融體(ti) 係的建設,客觀上必然還具有支持中國超常規“追趕型”發展的特殊戰略意義(yi) 。過去已經有一些財政貼息、政策性信用擔保的實踐探索,農(nong) 村區域早就嚐試過形式上是有償(chang) 使用、周轉使用的財政周轉金等。近幾年地方政府層麵更為(wei) 注重產(chan) 業(ye) 引導基金,產(chan) 業(ye) 政策、技術經濟政策可以通過政府出錢的母基金,帶動吸引民間資本進來形成的一群子基金,共同產(chan) 生放大效應、乘數效應,通過權責利結合的約束機製防範風險,支持特定的支持對象。這些都值得進一步總結。

  又如,前幾年廣西恭城在農(nong) 村循環經濟發展的形勢之下探索了對接社會(hui) 化生產(chan) 特征的創新機製。最初,地方政府為(wei) 了改變當地農(nong) 戶通過砍樹來燒水做飯的習(xi) 慣,避免破壞植被,有意識地幫助願意養(yang) 豬的農(nong) 戶,通過專(zhuan) 家指導將豬糞放入沼氣池產(chan) 生沼氣,沼氣入戶改變了原來破壞植被的生態問題。這一物質條件的改變,使得農(nong) 戶的生活質量得到提高,同時對於(yu) 環境保護和農(nong) 村的長期發展具有正麵效應,是政府引導之下值得肯定的一項工作。其後,每隔一段時間沼氣池要清理沼液和沼渣,這些很好的有機肥,又可以用在給農(nong) 戶增加收入的經濟作物上,當地多種柑橘,肥入果園提升了果子品質,又給農(nong) 戶增加了收入。這一延伸環節符合循環經濟特征,既保護了生態,又提高了農(nong) 戶收入水平,從(cong) 豬-沼-燃料-有機肥-果品推導下來,又還有進一步的發展空間:有企業(ye) 注意到可以在恭城已經形成的自然村落裏引入專(zhuan) 家進行設計,將一家一戶養(yang) 豬變成規模化的養(yang) 豬廠,形成供給體(ti) 係,繼續用沼氣給入戶農(nong) 民提供方便使用的燃料,同時配合廣西桂林旅遊業(ye) 的發展啟示,規劃農(nong) 家樂(le) 。個(ge) 別有經營思維的農(nong) 戶此前已經開始嚐試騰出一定的住宅空間,配備一些基本的生活用品,以新鮮空氣、農(nong) 家飯以及果園采摘等活動吸引城裏人前來度假,以此進一步增加收入。因此,企業(ye) 試圖在此基礎上將這一鏈條推廣為(wei) 社會(hui) 化的形式,使整個(ge) 農(nong) 村社區發展出規模化的養(yang) 豬廠,更合理地將有機肥用於(yu) 當地的經濟作物,並促進果園、大棚等觀光農(nong) 業(ye) 的發展,再對接桂林周邊全域旅遊、黃金旅遊路線一條龍的開發。這一思路非常值得肯定,但無論是農(nong) 戶還是企業(ye) ,在升級開發環節上,都缺少足夠的資金,而商業(ye) 性金融由於(yu) 項目風險較高,絕對不敢貿然貸款,這時就需要政府的政策性融資給予一定支持。因此商業(ye) 性金融匹配政策性融資,能體(ti) 現中國在推進現代化的過程中,於(yu) 市場充分發揮作用的同時,政府更好地發揮作用,是以供給側(ce) 經濟學研究中的“守正”,結合“出奇”的方式,力求開創超常規發展的新局麵。尊重市場、順應市場是“守正”,承擔一定的風險,設計超常規發展的可行方式,比如政策性融資的體(ti) 係支持,是尋求出奇製勝,這是中國在發展過程中最應看重的超常規機製。筆者認同地方政府所普遍化的發展戰略設計中表述的超常規發展、跨越式發展、彎道超車式的發展等說法的精神實質:中國真正實現現代化的出路,就在於(yu) 要鼓勵守正出奇的超常規發展。常規發展不解決(jue) 中國實現現代化的問題,這些年是已經通過超常規發展縮小了同發達經濟體(ti) 之間的距離,若要繼續縮小距離,應鼓勵鄉(xiang) 村振興(xing) ,鼓勵地方政府在自己的地方轄區之內(nei) 積極開拓、探索超常規發展的機製。對於(yu) “三農(nong)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命題之下一係列成長性尚不明確的創業(ye) 創新活動,除了探求商業(ye) 性融資支持之道外,一定要匹配政策性融資,而且通常必取兩(liang) 者合理協調匹配、相得益彰的方式。不必諱言,政策性融資的後盾是財政,無論是貼息、信用擔保還是產(chan) 業(ye) 引導基金,政策性資金都要“市場化運作、專(zhuan) 業(ye) 化管理、杠杆式放大”,尋求“四兩(liang) 撥千斤”的作用。廣西恭城的案例帶來的啟示,是非常重要的——通過政府出資來產(chan) 生乘數放大作用,拉動政府體(ti) 外的社會(hui) 資本、企業(ye) 資金的力量,調度農(nong) 戶的積極性,走超常規發展的道路。

  五、PPP創新促進鄉(xiang) 村超常規發展

  中國發展到現在的階段,PPP(政府和社會(hui) 資本合作)機製的創新勢在必行。2014年以來,李克強總理要求財政部、發改委作為(wei) 主管部門,將PPP作為(wei) 創新的重中之重,迅速打開了局麵。在財政部入庫的PPP項目規模已達到十幾萬(wan) 億(yi) 元,落地項目規模也已超過八萬(wan) 億(yi) 元,而且數字還在不斷增長。同時,還必須防範必要的風險,使其健康可持續發展。如今國際形勢變動,壓力明顯,中國別無選擇必須擴大內(nei) 需,從(cong) 增加有效投資入手,而有效投資的項目俯拾皆是,隻是需要好的機製來運作,因此可望PPP迎來一輪出現升浪的機遇。對應公共工程、基礎設施的地方政府專(zhuan) 項債(zhai) 務,乃至對應連片開發項目的專(zhuan) 項地方公債(zhai) ,都在抓緊布置,籌措資金,如何讓資金的使用“四兩(liang) 撥千斤”,比如能否對應到一些政府轄區之內(nei) 的連片開發項目,成為(wei) 許多地方政府考慮的事情。連片開發過去有標杆式樣例,比如河北固安是北京南邊距離50公裏的一個(ge) 過去的農(nong) 區,在千年之交之後,華夏幸福公司和當地政府開始的十幾年的合作過程,使這一區域改天換地,迅速崛起為(wei) 增長極區域。通過產(chan) 業(ye) 新城建設和運營,在引入高科技導向的產(chan) 能的同時,將固安幾十平方公裏內(nei) 的交通體(ti) 係、綠化帶、宜居城市建設中各種類型的住宅,醫療水平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在綜合作出高水平規劃的前提下,給出好的解決(jue) 方案。醫院方麵,企業(ye) 穿針引線,利用其靈活性,使固安的醫院和北京高水平的醫院形成同盟關(guan) 係,北京高水平醫院的中年主任醫師每周過來看診,並指導當地醫生,使固安醫療水平迅速得到提高;教育方麵,將著名的北京八中的骨幹教師引導過來,示範講課並帶領指導當地老師,迅速提高當地的中等教育水平。這使得過去被稱為(wei) 農(nong) 區的固安迅速崛起,其中可知政策性融資在裏麵發揮了明顯的乘數效應、放大效應。可以說當地政府起步時並沒有多少資金,是在企業(ye) 參與(yu) 後認可批準了通盤發展規劃,提供地皮,使發展過程在自己的監督之下和績效考評的約束之下,按照設計藍圖健康推進的。這種連片開發的PPP,對於(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意義(yi) 不言自明。筆者認為(wei) ,這樣的PPP模式值得借鑒,特別是特色小鎮建設概念下PPP創新所可能帶來的超常規發展前景,十分值得探究。

  很多農(nong) 村區域屬於(yu) 欠發達地區,“欠發達”的概念表述了農(nong) 村農(nong) 業(ye) 為(wei) 主的產(chan) 業(ye) 結構中,工業(ye) 化大潮方麵存在短板,但同時“欠發達”又是具有發展空間的表現。如果利用資源稟賦裏的相對優(you) 勢,可以設立守正出奇的超常規、定製化解決(jue) 方案來推進地區發展,而且這種發展有希望在中央所說的“兩(liang) 步走”中體(ti) 現出特有的亮色。這就需要調動方方麵麵的潛力活力和聰明才智來完成。黨(dang) 的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中提到“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所謂“現代國家治理”是要把管理和自管理、組織和自組織、調控和自調控融為(wei) 一爐,把金融的多樣化支持、商業(ye) 化和政策性融資結合在一起的支持,落到千千萬(wan) 萬(wan) 從(cong) 草根層麵開始的創業(ye) 者身上。中國現在必須追求善治,將市場發揮決(jue) 定性作用和政府更好發揮作用結合在一起,無論是政策性融資還是PPP,都是追求把所有潛力活力調動起來的更高水平的製度安排。

  六、製度創新帶動供給創新

  農(nong) 副產(chan) 品相關(guan) 的物流方麵,筆者也願指出一定的思維視角。例如廣西靈山的特產(chan) 荔枝,要讓其相對優(you) 勢更好地表現在擴大市場份額上,一是必須加長保鮮期,這樣市場覆蓋的半徑才會(hui) 更大;二是更好地進行深加工,提升附加值,延長價(jia) 值鏈,比如可以提供占有一定市場份額的高品質荔枝罐頭產(chan) 品,在品質的基礎之上通過工藝處理好口感——海南椰汁的風行就與(yu) 口感的處理密不可分,再加上更先進更具現代氣息的包裝來推廣,讓人產(chan) 生購買(mai) 欲望,以避免包裝過於(yu) 粗笨帶來的市場局限性。這都是要靠市場一線的人發揮聰明才智,可能要在多次試錯中才能打開局麵。

  物流方麵可以先照貓畫虎。比如荷蘭(lan) 這樣的彈丸之地能在全球占領花卉市場的絕大部分份額,是由於(yu) 其形成了基於(yu) 有效市場的特定體(ti) 係,荷蘭(lan) 的花卉嚴(yan) 格要求保鮮,過去的特定體(ti) 係是每天從(cong) 田地裏采摘鮮花迅速通過航空分送到世界各地,如今物聯網又使其擁有插上了翅膀的信息體(ti) 係。我們(men) 的鄉(xiang) 村也應當考慮是否可以通過一些有經驗的市場主體(ti) 來進行設計溝通,形成良好的特殊供給體(ti) 係。這方麵也已經有成功的先例。比如,前些年在非洲尼羅河流域,小龍蝦泛濫成災,當地人稱其為(wei) “水中蟑螂”,非常厭惡。但這種小龍蝦品質很高,在中國擁有消費市場,於(yu) 是中國的商人在當地建立生產(chan) 基地,自然環境下小龍蝦產(chan) 出以後,以很好的機製讓分散的農(nong) 戶到水域中捕捉龍蝦,並使其快速進入供應鏈條,也會(hui) 加上“冷鏈式”的保鮮措施,並保證在36小時之內(nei) ,中國各地聯係好的餐飲場所中,食客能夠就餐。類似的思路絕不是憑空能想出的,一定是市場主體(ti) 在受到激勵後敢於(yu) 試錯、自擔風險的情況下,借鑒有益的經驗,才能打開新局麵的。在這時,如有必要政府應給予一定政策性融資的支持,放寬對承擔風險一方的約束。這就回到了製度創新帶動供給創新、“有效市場+有為(wei) 、有限政府”的概念上。這種多元主體(ti) 集合、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給我們(men) 提供了很開闊的想象空間,實際生活中各個(ge) 具體(ti) 場景下,怎麽(me) 樣把製度創新、技術創新結合好,掌握好金融和金融創新對於(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要支持作用,利用相對優(you) 勢實現超常規發展,顯然是需要定製化設計的當事者的大文章。

  參考文獻

  賈康.在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中加快金融創新 推動實體(ti) 經濟轉型升級[J].新疆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hui) 科學版),2017,38(06):7-16+2.

  賈康.金融科技要支持實體(ti) 經濟發展[J].中國國情國力,2019(08):1.

  賈康.數字經濟時代的企業(ye) 轉型[J].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hui) 科學版),2019,23(02):15-20.

  賈康.PPP與(yu) 特色小鎮項目的開發建設[J].中國招標,2019(14):4-7.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