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賈康

文章

通證經濟學:一個經濟學的新分支

發稿時間:2019-11-07 16:23:45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賈康

  我拿到書(shu) 稿之初,對書(shu) 名《通證經濟》略感困惑,及至展讀其內(nei) 容,則隨作者行文的條分縷析而興(xing) 味盎然,新知與(yu) 聯想紛至遝來。

  “通證”對應於(yu) 英文的“token”,是人們(men) 高度關(guan) 注區塊鏈以來需重新認識並力求嚴(yan) 謹定義(yi) 的一個(ge) 基本概念。過去曾有多種譯法,較熟悉的有代幣、令牌、專(zhuan) 用輔幣、象征標誌等。在區塊鏈被視為(wei) 信息革命的前沿概念後,不少專(zhuan) 家更讚成把這個(ge) “新技術革命”語境裏的詞匯,譯作“通證”,意為(wei) “可通行的憑證”。本書(shu) 作者的表述是:通證是可流通的加密數字憑證,是區塊鏈網絡的記賬方式,在網絡上可自由流通且由密碼學加持;並且指出,通證並不直接是貨幣(通貨),也不可能取代貨幣,但可以作為(wei) 經濟價(jia) 值體(ti) 係中的補充而存在,並在論述中一步步向我們(men) 展示這一概念足可引出一個(ge) 經濟學的分支——通證經濟學。這就很有意思了——細思、跟讀而感到相關(guan) 的學問與(yu) 機遇,都非比尋常。

  經濟活動是以交易來形成供需雙方互動中的實際對應,來滿足社會(hui) 成員的最終消費,這個(ge) 循環而繼起的永續過程,使人們(men) “主觀努力而落實於(yu) 客觀”地形成了資源配置,而研究資源配置的學問,即稱為(wei) 經濟學。循本書(shu) 章節讀來,三位作者(徐明星、李霽月、王沫凝)正是在經濟學的“資源配置”嚴(yan) 謹定義(yi) 基礎上討論“通證”:首先於(yu) “概念篇”交待了通證的定義(yi) 後,接著以“理論篇”勾畫性闡述了這種加密數字憑證作為(wei) 技術手段,在降低交易費用(與(yu) 以尊重和保護產(chan) 權的製度變遷創新互為(wei) 表裏)、提高效率方麵的功能,又結合“經濟生態”“社會(hui) 生態”和可升級的“文化藝術生態圈”點明了其“社區自治”(點對點、去中心化)特征。其後的“技術篇”,解釋了從(cong) 互聯網到區塊網的邏輯、區塊鏈的共識機製,再推進到“設計篇”的主要討論,可歸結於(yu) 如何設計一個(ge) 以交換經濟為(wei) 內(nei) 核、交換媒介通證化、實現區塊鏈疊加的“合理的”通證經濟形態或係統。落在這個(ge) “通證經濟”核心概念上,作者於(yu) 最後的“未來篇”,概略討論了通證經濟與(yu) 未來公司、政府、國家治理和生產(chan) 關(guan) 係變革、宏觀經濟調控與(yu)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相結合的前景展望。

  這樣,在為(wei) 數眾(zhong) 多的人們(men) (包括我自己)還在努力弄懂區塊鏈為(wei) 前沿概念的新技術革命、以求在新經濟日新月異發展大潮中至少不要嚴(yan) 重落伍的當下,本書(shu) 作者為(wei) 我們(men) 提供了一本非常及時、層次清楚、把經濟學原理和相關(guan) 技術知識打通、深入淺出的關(guan) 於(yu) “通證”的讀物。這正是專(zhuan) 家學者為(wei) 適應社會(hui) 強烈的現實需要所應做(卻很不容易做好)的非常有益的工作。

  從(cong) 經濟學資源配置的內(nei) 在邏輯來說,其基本線索似可最簡要地勾畫為(wei) :社會(hui) 分工中的生產(chan) 經營(由個(ge) 體(ti) 、公司承擔組織成本)形成產(chan) 出→交換(其中需以信息盡可能對稱的信任機製來降低交易成本——市場主體(ti) 在此方麵更多地是順應市場競爭(zheng) 優(you) 勝劣汰約束條件的倒逼;同時,現代社會(hui) 的央行則依托政府公權來實現法定貨幣符號的可信任與(yu) 普通接受)→借助貨幣形式實行純收入與(yu) 財富的分配→最終的消費實現。可知,從(cong) 一個(ge) 個(ge) 社會(hui) 成員的參與(yu) ,到最終還是一個(ge) 個(ge) 社會(hui) 成員的消費,全鏈條中如何以“人與(yu) 人的關(guan) 係和人與(yu) 生產(chan) 資料的關(guan) 係”的優(you) 化處理來“解放生產(chan) 力”的關(guan) 鍵,實為(wei) 人們(men) 之間信任的取得與(yu) 維護:所有的矛盾、衝(chong) 突(從(cong) 交易費用、財產(chan) 安全成本、貿易衝(chong) 突的調控、商業(ye) 與(yu) 金融欺詐的防範……一直到“經濟問題政治化”的戰爭(zheng) )根子都在源於(yu) 人性的“不信任”和很難在博弈中形成共贏的方案與(yu) 結果。

  然而,人類社會(hui) 供給側(ce) 創新引出的新技術革命,會(hui) 以“通證”來最大限度地消減不信任,自然就等於(yu) 是以技術創新及其與(yu) 製度創新、管理創新的呼應,來改善生產(chan) 關(guan) 係、解放生產(chan) 力,降低交易費用,促進經濟繁榮,增加社會(hui) 總福利。這其實反映的是人類社會(hui) 供給側(ce) 創新從(cong) 農(nong) 業(ye) 革命、工業(ye) 革命遞進到信息革命時代的基本原理,也是進而爭(zheng) 取一步步消減“人的異化”而走向“自由人聯合體(ti) ”的未來理想社會(hui) ,仍將遵循的基本原理。人與(yu) 人“信任”的有效形成、有效供給,是人類社會(hui) 共同體(ti) 進步和增進福祉的根本問題,而“通證”在這一根本問題優(you) 化解決(jue) 路徑上,其可能的、巨大的貢獻已露端倪,自然要值得我們(men) 高度重視,深刻理解,深入研究。

  本書(shu) 作者在這一新興(xing) 概念關(guan) 聯的新生事物領域,以“通證經濟”命名的條理化、係統化論述,順天應時,難能可貴。雖然書(shu) 中的一些認識和表述現在所代表的,仍是初步的思想結晶和實踐認知、技術發展成果的階段性概略總結,但我完全相信,此書(shu) 對於(yu) 廣大讀者、社會(hui) 公眾(zhong) 所能提供的關(guan) 於(yu) 通證概念的“啟蒙”和“啟發”,及其必然匯入的今後這一創新領域中見仁見智的“百花齊放、百家爭(zheng) 鳴”,在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創新中,將不可回避並應當積極鼓勵——本書(shu) 當屬這個(ge) 正在形成和發展的百花園中的一枝新開的鮮豔花朵。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