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創新開拓發展巨大空間——前三季度工業形勢觀察
發稿時間:2019-10-23 14:10:53 來源:新華網
智能的無人車“駛入”大眾(zhong) 視野,可折疊的柔性屏成為(wei) 前沿時尚,5G商用開啟萬(wan) 物互聯的世界……在經濟運行麵臨(lin) 壓力的當下,工業(ye) 生產(chan) 呈現穩健態勢,先進製造、智能製造等領域創新活躍。
縱然外部環境複雜多變、內(nei) 部麵臨(lin) 轉型升級陣痛,堅定創新升級,工業(ye) 發展質效不斷提升,新動能、新優(you) 勢正在疊加。
數據看點:先進製造“領跑”工業(ye)
直行、轉彎、掉頭……江南水鄉(xiang) 裏,無人駕駛汽車智能避開障礙,順利前行。在此間於(yu) 烏(wu) 鎮舉(ju) 行的世界互聯網大會(hui) 上,中國通用技術集團與(yu) 中國移動共同進行了5G遠程駕駛實際道路檢測。無人駕駛“漸行漸近”。
從(cong) 自動停泊到智能網聯,一輛車的變革囊括了信息技術的更迭與(yu) 製造體(ti) 係的升級。
盡管外部環境總體(ti) 趨緊,經濟發展的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但依靠創新,新動能逐漸壯大,工業(ye) 發展向著更加智慧、綠色、高效的方向邁進。
22日國新辦發布會(hui) 上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我國工業(ye) 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8.4%,高技術製造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8.7%,增速均明顯快於(yu) 規模以上工業(ye) ,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ye) 比重比上半年有所提升。太陽能電池、新能源汽車產(chan) 量同比分別增長25.1%和21.4%。先進製造實現“領跑”。
數據得到了市場的印證。工業(ye) 互聯網讓市場與(yu) 工廠實現精準對接;5G商用加快超清視頻發展;共享製造推動原創設計加速落地……今年以來,新產(chan) 品、新模式、新產(chan) 業(ye) 加速孕育、快速迭代,信息技術與(yu) 製造業(ye) 深度融合,創新成為(wei) 工業(ye) 運行的關(guan) 鍵詞。
“目前我國共有300餘(yu) 個(ge) 智能製造試點示範項目,在原材料、裝備、電子、消費品等領域探索形成了一批新模式,以先進製造為(wei) 牽引,創新步伐不斷提速。”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黃利斌說。

投資的增加也彰顯了創新的活躍。前三季度,高技術製造業(ye) 投資同比增長12.6%,明顯快於(yu) 製造業(ye) 2.5%的投資增速。
“這既表明企業(ye) 創新動力加強,也反映了社會(hui) 對製造業(ye) 較好的預期,穩定了產(chan) 業(ye) 鏈布局和發展信心。”黃利斌說,隨著大規模減稅降費、優(you) 化營商環境等舉(ju) 措效應加快顯現,有利於(yu) 製造業(ye) 發展的因素將增多,工業(ye) 運行的新動能將不斷積聚。
形勢盤點:總體(ti) 平穩質效提升
“如果用四句話概括工業(ye) 形勢,就是總體(ti) 平穩、符合預期、頂住壓力、成績不易。”黃利斌說,麵對複雜多變的內(nei) 外部環境,工業(ye) 經濟保持了平穩的運行態勢,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的步伐不斷加快,質量和效率穩步提升。
前三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5.6%。41個(ge) 大類行業(ye) 中30餘(yu) 個(ge) 行業(ye) 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長,工業(ye) 經濟保持在合理區間。企業(ye) 效益下滑勢頭趨緩,工業(ye) 企業(ye) 杠杆率持續降低。
加快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工業(ye) 經濟不斷突破發展瓶頸。
在河北,曾經“粗笨”的鋼鐵正在向高附加值轉化。“現在京廣、京滬等線路高鐵列車上用的刹車片就是這款產(chan) 品。”河北博深軌道交通裝備公司負責人拿著彎月形刹車片介紹說,幾年前,這樣的刹車片還完全依賴進口,如今,我國企業(ye) 已經實現自主生產(chan) ,價(jia) 格大幅降低。
前三季度,我國鋼鐵、有色、建材等行業(ye) 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分別加快5.4、3.5、5.9個(ge) 百分點,製造業(ye) 技術改造投資增長8.9%,從(cong) 一個(ge) 側(ce) 麵印證了轉型升級的步伐。
“今年以來,工業(ye) 的‘穩’與(yu) 創新的‘進’相結合,凸顯了結構調整的力度。”賽迪智庫工業(ye) 經濟研究所所長秦海林說,加大力度鞏固去產(chan) 能成果,持續推進企業(ye) 減負激發創新力,加快信息技術與(yu) 實體(ti) 經濟融合增添新動能,工業(ye) 發展將麵臨(lin) 更多機遇。
記者點評:堅定創新開拓空間
小到一個(ge) 企業(ye) ,大到一個(ge) 產(chan) 業(ye) ,對待創新的態度,決(jue) 定了發展的潛力與(yu) 空間。
前三季度,工業(ye) 經濟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創新功不可沒。應對壓力與(yu) 挑戰的過程中,每一個(ge) 企業(ye) 、每一個(ge) 主體(ti) 所做的努力,共同匯聚了發展的動力。
瞄準市場需求,家電、服裝等實現個(ge) 性化定製;將信息技術與(yu) 生產(chan) 結合,遠程運維等模式不斷湧現……這些創新成果,或為(wei) 轉型突圍帶來先機,或給生產(chan) 方式帶來變遷,是經濟運行不可或缺的力量。
堅持創新,就是堅持發展;鼓勵和保護創新,就是為(wei) 發展積蓄動力。
不可否認,我國製造業(ye) 正處在轉型升級陣痛期,保持工業(ye) 平穩運行難度在加大,挑戰在增多。產(chan) 能過剩、綜合成本上升等問題疊加,讓很多企業(ye) 感到壓力,社會(hui) 對於(yu) 創新的容錯和扶持力度仍有待提升。
越是這個(ge) 時候,越要堅定不移創新,越要將政策重點放在增強微觀主體(ti) 的創新力上,加大力度減稅降負,著力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深化“放管服”改革,營造更加公平規範的市場環境和鼓勵創新的社會(hui) 氛圍。
我國擁有超億(yi) 戶的市場主體(ti) ,其中蘊藏廣闊的空間和潛力。充分釋放市場活力和社會(hui) 創造力,發展空間必將拓寬。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