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轉型發展“天地寬”
發稿時間:2019-10-21 15:24:39 來源:中國經濟網
閱讀提示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營經濟快速發展,由小到大、由弱變強,影響力不斷增強,已成為(wei) 促進經濟發展、調整產(chan) 業(ye) 結構、繁榮城鄉(xiang) 市場、擴大社會(hui) 就業(ye) 的重要力量,民營經濟正走向更加廣闊的舞台。但是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民營經濟同樣麵臨(lin) 著高質量發展的轉型要求。近日,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跟隨“新時代民營經濟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宣傳(chuan) 活動走訪調研團,先後走訪了浙江、福建、廣東(dong) 、江蘇等多地。所到之處,政府主動紓困,敢於(yu) 擔當;企業(ye) 自主轉型,迎接挑戰。在強大的合力之下,民營經濟的活力充分釋放,正成為(wei) 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
政策“及時雨”解後顧之憂
如果沒有那場“及時雨”,重慶南電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喬(qiao) 道難以想象,今天的公司會(hui) 是怎樣。幾年前,王喬(qiao) 道從(cong) 學校辭職“下海”,拿著重慶市政府補貼的4.25萬(wan) 元和個(ge) 人信用貸款,加入創業(ye) 大軍(jun) 。沒想到,公司成立不久便遇到資金難題。
“那時公司接了個(ge) 大項目,但需要墊付的資金比較多。”眼看著送到嘴邊的“肉”就要飛了,王喬(qiao) 道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向有關(guan) 部門反映了企業(ye) 的遭遇。很快,工作人員就登門了解情況,並幫忙聯係銀行。就這樣,僅(jin) 用3天時間,南電科技就從(cong) 銀行貸到20萬(wan) 元,解了燃眉之急。當年,南電科技開發出第二代智能安全帽,實現了盈利。“若是沒有政府那次救急,公司恐怕早就關(guan) 門了。”王喬(qiao) 道說。
在重慶,類似南電科技這樣的故事近年來越來越多。2017年,重慶市啟動科技型企業(ye) 知識價(jia) 值信用貸款改革試點工作。截至今年6月底,該項改革試點範圍已覆蓋全市四分之三左右區域,累計為(wei) 1412家科技型企業(ye) 發放貸款40.7億(yi) 元,充實了企業(ye) 流動資金。
打造公平競爭(zheng) 環境,為(wei) 民企發展創造充足市場空間,各地都在積極行動。“我們(men) 用行政權力‘減法’換取市場活力‘加法’。”江蘇省發改委投資處王樹海說:“今年1月份,優(you) 化營商環境政策的‘1+10’大禮包向社會(hui) 公開;5月份,圍繞150項任務清單又出台方案,著力降低企業(ye) 運營成本,優(you) 化營商環境。”
據江蘇省財政廳副巡視員徐洪林介紹,截至今年6月底,江蘇省政府投資基金累計已投資項目570個(ge) ,投資金額525億(yi) 元,帶動社會(hui) 投資2146.35億(yi) 元,其中95%以上投向了民營企業(ye) 。得益於(yu) 政策的助力,江蘇民營經濟發展活力不斷增強。
為(wei) 幫助民營企業(ye) 解決(jue) 發展中的困難,福建省出台了係列政策鼓勵銀行加大對民營企業(ye) 的貸款支持力度,省級分期設立和發行總規模150億(yi) 元的紓困基金和20億(yi) 元的紓困專(zhuan) 項債(zhai) ,並拓寬融資渠道,加強產(chan) 融對接。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盤和林表示,為(wei) 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政府須不斷優(you) 化職能,將工作重心放在維護公平有效的市場機製上,減少對市場交易的直接幹預。
創新“發動機”作用凸顯
一粒砂能有多大價(jia) 值?走進重慶再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chan) 車間,從(cong) 一粒砂到一根纖維,再到一張“紙”、一個(ge) 濾芯……小小的一粒砂做出了“大文章”。“我們(men) 的原材料是‘一粒砂’,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矽,和半導體(ti) 的原料一樣。”再升科技董事長郭茂介紹,通過熔製,砂粒可以被加工成超細玻璃纖維,繼而做成濾膜。
依靠創新,再升科技讓一粒砂的附加值增長了成百上千倍。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銷售收入6.16億(yi) 元,同比增長11.47%,淨利潤增長37%。“圍繞幹淨空氣與(yu) 高效節能兩(liang) 大領域繼續發力,我們(men) 將從(cong) 單一的材料提供商轉變為(wei) 提出解決(jue) 、應用方案及設備的供應商。”郭茂表示。
創新就像“發動機”,推動著民營企業(ye) 不斷成長壯大。在浙江奧康鞋業(ye) 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羅會(hui) 榕看來,無論市場環境好不好都會(hui) 有好的企業(ye) ,關(guan) 鍵靠企業(ye) 自己創新發展、苦練內(nei) 功。奧康“智造工廠”自投產(chan) 以來,日產(chan) 鞋麵可達3500雙至4000雙,是傳(chuan) 統針織車間150名工人的日產(chan) 量。通過推廣使用進口切割機,原來6個(ge) 人的工作量,現在1個(ge) 人便可完成。
2隻機械手靈巧地起落,一曲曲悠揚的古典鋼琴樂(le) 便在空中回蕩。在廈門宏發電聲股份有限公司的工廠內(nei) ,一台可用靈活的“手指”彈鋼琴的機器人總能吸引參觀者的目光。
近年來,宏發股份從(cong) 產(chan) 品研發、模具製造、零件製造到自動化成品裝配、在線檢測,打造了一體(ti) 化的產(chan) 品研發製造全產(chan) 業(ye) 鏈。通過加大研發與(yu) 創新,這家繼電器領域“隱形冠軍(jun) ”的繼電器銷售額已占全球的14.1%。
走進正泰集團的數字化車間,已經看不到工人們(men) 守著流水線忙碌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機械手精準而快速裝配零部件,裝載自引導裝置的運輸車沿著既定線路運送零部件和包裝好的產(chan) 品。據介紹,通過“機器換人”,正泰集團每年節約人力成本近億(yi) 元。麵對國內(nei) 外的諸多挑戰和不確定性,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表示,“唯一的不變就是變,‘不確定性’也蘊含著發展機遇”。
國家發改委產(chan) 業(ye) 所高技術室副主任、副研究員張於(yu) 喆表示,站在高質量發展的十字路口,民營企業(ye) 更需要加強開放合作、創新治理,以新視野、新觀念、新思維,提升企業(ye) 自主創新能力。
發揮自身優(you) 勢回報社會(hui)
在貴陽南明老幹媽風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調研,空氣中飄來濃鬱的醬香味。上世紀80年代,“老幹媽”的故事隨著一瓶瓶別具風味的辣椒醬傳(chuan) 遍大江南北。今天,聲名遠播的“老幹媽”做到了“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力於(yu) 脫貧攻堅及困難戶的幫扶工作。
“目前公司在冊(ce) 員工5000餘(yu) 人,其中80%來自貴州貧困鄉(xiang) 鎮,在一定程度上幫助解決(jue) 了農(nong) 村剩餘(yu) 勞動力就業(ye) 問題。”貴陽南明老幹媽風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助理李鑫告訴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在原材料供應方麵,“老幹媽”結合貴州當地情況,正積極發展生薑、大蒜、蔬菜生產(chan) 基地等。
以現代物流與(yu) 供應鏈服務為(wei) 主業(ye) 的卓爾控股有限公司,把社會(hui) 責任內(nei) 化為(wei) 企業(ye) 基因,累計投入救災、助學、文化體(ti) 育事業(ye) 及產(chan) 業(ye) 扶貧資金約25億(yi) 元。近年來,通過“產(chan) 業(ye) 投資促進就業(ye) 創業(ye) ,電商平台打造一村一品,資源嫁接培育特色產(chan) 業(ye) ,扶貧基金托底教育醫療”的精準幫扶機製,卓爾控股不斷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和脫貧攻堅。
蘇寧集團發揮O2O平台優(you) 勢,線上開設400多家蘇寧易購中華特色館,覆蓋百餘(yu) 個(ge) 國家級貧困縣。線下,運營團隊深入貧困鄉(xiang) 村“出謀劃策”,助力打造特色產(chan) 業(ye) ,已打造出讚皇板栗、湘西蜜柚、廣元核桃等一批貧困地區特色產(chan) 業(ye) 。蘇寧推動貧困縣工業(ye) 品下鄉(xiang) 和農(nong) 產(chan) 品進城,通過線上線下渠道助力農(nong) 產(chan) 品銷售,累計銷售農(nong) 產(chan) 品超70億(yi) 元。
據介紹,目前福建70%的地區生產(chan) 總值、70%的稅收、70%的科研成果、80%的就業(ye) 均是由民營企業(ye) 創造的。作為(wei) 民營經濟大省的廣東(dong) ,民營經濟貢獻了省內(nei) 60%左右的投資、70%以上的創新成果、80%以上的新增就業(ye) 和95%以上的市場主體(ti) 。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