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投資支出績效綜合評價框架研討
發稿時間:2019-10-21 14:55:32 來源:中國財經報 作者:賈康
在公共財政建設發展中,追求財政資金(也即其所代表的公共資源)配置使用的績效最大化,是必然的邏輯起點與(yu) 運行目標。我國財政資金的績效問題,特別是政府使用財政資金的投資績效,已日益成為(wei) 社會(hui) 各方關(guan) 注的熱點。筆者認為(wei) ,應以全麵的財政效益觀認識財政投資資金綜合效益的內(nei) 涵。
財政效益有別於(yu) 微觀效益,它體(ti) 現在宏觀、中觀、微觀各層麵,貫穿於(yu) 相關(guan) 資源配置的各個(ge) 環節和財政資金運用的全過程。運用財政資金安排投資,在確定財政政策的大方向和力度、製定具體(ti) 政策要領、確定資金在項目群與(yu) 具體(ti) 項目上的配置、監督資金使用、公共工程項目竣工交付使用的運營和維護等各個(ge) 環節,都與(yu) 效益有關(guan) 。以這種全周期(事前、事中、事後)、全要素式的整體(ti) 考量,才能無遺漏地反映和把握全麵的財政效益觀和完整地認識財政投資資金的綜合效益問題。
追求財政投資支出績效,必須把握以下六大環節:
一是在財政政策的基本思路上,首先大方向必須正確。
每當在宏觀經濟形勢發生重大變化時,決(jue) 策層能否見事快、方向明,及時下決(jue) 心,確定實行適應客觀規律和客觀需要的財政政策,是決(jue) 定和影響財政投資支出綜合效益的基礎。實踐證明,每當處於(yu) 這種抉擇關(guan) 頭,“擴張”還是“收縮”首先表現為(wei) 政策大方向的認定,社會(hui) 上可能眾(zhong) 說紛紜,各種聲音都有,如何相機抉擇,自然成為(wei) 對決(jue) 策的一種考驗。
二是在財政政策力度安排上,要量度適當。
在總體(ti) 思路和方向正確之後,還需要力度適當。力度不夠,難以實現預定效果;而力度過大,又會(hui) 造成對非公共部門的經濟產(chan) 生擠出效應和公共部門負債(zhai) 率過高等風險因素,可能過猶不及。這是在政策大方向之後對財政資金綜合效益的第二重保障因素。但這種力度的掌握,不可能十分精確,對決(jue) 策的考驗,是要做到“八九不離十”。
三是在政策實施中,具體(ti) 的項目選擇要正確。
資金投入項目的合理選擇和盡可能充分的可行性論證,成為(wei) 保障財政投資支出效益的又一個(ge) 重要環節。而這與(yu) 項目群的通盤“頂層規劃”及各個(ge) 項目盡可能充分的可行性論證密切相關(guan) 。
“頂層規劃”如同整個(ge) 棋盤上的通盤布局,不看全盤隻講某一棋子是否應該部署,是無法形成合理答案的。比如要在某地建設一座主力火電廠(用煤發電),其合理性必然涉及我國電力產(chan) 能的通盤布局問題,首先涉及火電、水電、核電、風電等的大全景規劃。其次涉及火電概念下煤炭資源的分布與(yu) 坑口電站、非坑口電站、電網、運煤幹線的全局性合理規劃;最後涉及在諸種製約條件下此方案與(yu) 其他各種可選方案之間在中長期內(nei) 的預期利弊對比,等等。隻有這個(ge) “頂層規劃”到位並具備了應有水準,其中各個(ge) 局部的正確性,包括這座主力火電廠建設的正確性,才有討論的前提。
有了合理的、有前瞻性和統籌協調應有水準的“頂層規劃”,還需在具體(ti) 項目上進行可行性論證。具體(ti) 項目方案的決(jue) 策正確與(yu) 否,往往是在“細節決(jue) 定成敗”的層麵上直接關(guan) 係各個(ge) 工程實際造價(jia) 的高低與(yu) 總體(ti) 上投資支出效果的好壞,從(cong) 而關(guan) 係財政政策預期效應的發揮和財政綜合效益的高低。
四是在項目資金管理上,要防止挪用、厲行節約。
資金(所代表的資源)是具體(ti) 落實財政政策的物質基礎與(yu) 手段。追求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需要在前述政策方向、力度正確和項目可行的基礎上,保證資金的準確合規使用,使已確立的項目資金按進度撥付到位不被挪用。還要在資金的使用中嚴(yan) 防浪費、厲行節約,通過財政管理和監督製度的細化完善,把有限的財政資金使用好。這方麵應積極總結多年的管理經驗,並運用國庫直接支付係統、內(nei) 外多重監察審計係統和中期績效考評機製,來提高資金管理精細化水平。
五是在項目施工建設中,要嚴(yan) 格監理,保證質量。
政府投資的公共工程、建設項目,不論是道路、橋梁、堤防、水庫等公共產(chan) 品、準公共產(chan) 品,還是產(chan) 業(ye) 領域如大鋼鐵、大化工之類的重點企業(ye) 設施,一般都工程量大,投資金額高。如果前麵一切正確,但施工單位在施工過程中由於(yu) 一線施工人員素質較低,沒有按相關(guan) 規定要求保證質量,監理單位未認真履行職責,把關(guan) 不嚴(yan) ,導致不按圖施工、野蠻施工、偷工減料等問題出現,造成質量低劣的豆腐渣工程,也會(hui) 導致財政資源的巨大浪費而使資金綜合效益歸零,甚至帶來由於(yu) 額外拖累、收拾殘局而形成的負效益乃至極高昂的補救成本。
六是在項目建成運營後,要創新運營中的保養(yang) 維護機製。
公共工程項目竣工投入運營後,還需要形成適當的運營機製,保證項目效益和公共工程效能的正常發揮,使相應公共服務可及時提供,發揮公共資金投入的放大輻射效應和支持全麵發展的應有後勁。
可以預見,我國公共工程運營期搞好保養(yang) 維護的客觀需要將進一步凸顯,公眾(zhong) 對公共服務質量的需求會(hui) 不斷提升,未來我國將麵臨(lin) 公共工程運營維護機製創新的更大製度需求壓力。重視公共工程運營中的保養(yang) 維護,加快完善相關(guan) 製度,創新運營模式,積極采用PPP模式下的BOT、TOT、服務外包等建設與(yu) 運營維護機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yi) 。這些方式所包含的新機製,既能憑借專(zhuan) 業(ye) 資質和內(nei) 在的激勵約束機製,培育盡心盡力做好項目運營中保養(yang) 維護的法人主體(ti) ,如PPP中的SPV(特殊項目公司),又能以頗為(wei) 可觀的乘數發揮政府資金“四兩(liang) 撥千斤”的放大效應,在“融資模式”層麵“少花錢多辦事”,甚至利用民間資本和社會(hui) 資金使政府“不花錢也辦事”,同時還會(hui) 產(chan) 生在“管理模式”層麵政府、企業(ye) 、專(zhuan) 業(ye) 機構風險分擔、優(you) 勢互補的“1+1+1>3”的績效升級效應,顯著地提升財政資金支出的綜合效益水平。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