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新時代民營經濟?看北大原副校長怎麽說
發稿時間:2019-10-10 15:20:26 來源:中國經濟網
【新時代民營經濟和高質量發展】
2019年10月9日,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中國管理科學學會(hui) 會(hui) 長、北京大學原副校長張國有做客中國經濟網,暢談“新時代民營經濟和高質量發展”話題。中國經濟網整理張國有教授訪談內(nei) 容,以饗讀者。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中國管理科學學會(hui) 會(hui) 長、北京大學原副校長張國有做客中國經濟網“新時代民營經濟和高質量發展”係列訪談。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張鵬/攝
民營經濟體(ti) 現社會(hui) 主義(yi) 特征
問:如何評價(jia) 民營經濟70年來發展成就?
張國有: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的一個(ge) 基本看法是,民營經濟一直是中國經濟的重要基礎,它是一直是,不是有時是。中國經濟主要由兩(liang) 部分組成,一個(ge) 是國營經濟,一個(ge) 是民營經濟。70年來我們(men) 一直是兩(liang) 條腿走路,而不是一條腿,隻不過有時候一個(ge) 腿長一個(ge) 腿短,但70年來民營經濟一直都是中國經濟的重要基礎。
問:有一種聲音認為(wei) “民營經濟越來越發展會(hui) 影響公有製”,該如何看待?
張國有:完全不會(hui) 。不但不會(hui) ,這個(ge) 民營經濟還是我們(men) 新的社會(hui) 主義(yi) 理念、規則和機製下孕育的一個(ge) 主體(ti) ,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ye) 體(ti) 現了社會(hui) 主義(yi) 體(ti) 製的特征,不必擔心民營經濟發展會(hui) 影響公有製,實際上它會(hui) 產(chan) 生新的形態。改革開放以來出現的新民企、新經濟現象是,個(ge) 人占有份額很小,但是占有的人數很多,即社會(hui) 成員合作共有的一種形態,我稱之為(wei) 社會(hui) 成員合作共有製,這種形態將成為(wei)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當中的一個(ge) 典型形態。對於(yu) 這種方式,未來還應進行更多的探索和發展,這是很有價(jia) 值的。
問:如何更好發揮國有企業(ye) 的作用?
張國有:1992年對國營企業(ye) 的稱呼改為(wei) 國有企業(ye) ,我認為(wei) 國有企業(ye) 在數量上可以不太多,但在整個(ge) 社會(hui) 當中要起到穩定經濟,帶頭示範、試驗的作用。國有企業(ye) 也要盈利,但不能把盈利作為(wei) 首要目的。對國有企業(ye) 的地位和作用還需要進行更加深入的探討。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中國管理科學學會(hui) 會(hui) 長、北京大學原副校長張國有。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張鵬/攝
部分民企經營困難不必看得過分嚴(yan) 重
問:去年社會(hui) 上出現了一些懷疑和動搖民營經濟的錯誤言論,給民營企業(ye) 帶來更多困擾。出現這些錯誤言論的原因是什麽(me) ?
張國有:近幾年國際經濟形勢發生了一些變化,國內(nei) 市場形勢也發生了一些變化,這些變化集中起來可能對民營企業(ye) 帶來較大挑戰,因為(wei) 民營企業(ye) 體(ti) 量比較小、技術基礎比較弱,產(chan) 品技術更新換代的實力不是那麽(me) 強,所以有些民營企業(ye) 經營不下去,大家感覺到形勢不太好。
我覺得這個(ge) 階段遲早會(hui) 過去,但同時也要正視我們(men) 所麵臨(lin) 的問題。政府要為(wei) 民營企業(ye) 去製定更好的政策,去創造更好的環境,民營企業(ye) 自身要轉型升級,適應新理念、新規則、新技術、新發展。現在民營企業(ye) 遇到了一些困難,但不能把一些民營企業(ye) 由於(yu) 各種各樣的困難經營不下去的現象看得過分嚴(yan) 重。民營企業(ye) 、國營企業(ye) 都會(hui) 遇到經營上的困難,該怎麽(me) 解決(jue) 就怎麽(me) 解決(jue) ,這是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正常現象,前提是做好自己的事情,心態調整到經濟正常發展的軌道上,有起有伏,有漲有落,不要到漲的時候特高興(xing) ,落的時候又是“國進民退”,又是“民進國退”,並不是這樣。
問:如何更好地解決(jue) “三座大山”的問題?
張國有:市場的很大的問題是不確定性,要靠企業(ye) 家的智慧跟遠見去解決(jue) 。政府要不要管市場?一定要管,比如假冒偽(wei) 劣,企業(ye) 是沒法管的,必須由政府來管理不合市場競爭(zheng) 規則、擾亂(luan) 市場秩序的行為(wei) 。對於(yu) 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這裏邊問題比較複雜:有一些是政府的事情,但並不完全是政府的事情,有些是金融機構的事情,也不完全是金融機構的事情,有些是企業(ye) 的事情,也不完全是企業(ye) 的事情,所以一定要明確規則,而且要規定得很具體(ti) 。從(cong) 長遠考慮怎麽(me) 融資怎麽(me) 貸款,要製定一些比較好的規則。轉型涉及的問題很多,首先是根據需求去轉型,產(chan) 品、技術、人才、機製等方麵都要跟著轉。
問:民營經濟在今天需要什麽(me) 樣的保護?怎麽(me) 樣才能實現對民營經濟的平等對待?
張國有:我感覺以後不要再過多的提民營經濟跟國營經濟、民營企業(ye) 跟國有企業(ye) ,不要更多的去提所有製特征,因為(wei) 企業(ye) 就是生產(chan) 產(chan) 品,提供技術,為(wei) 社會(hui) 服務,應該有一個(ge) 統一的規則,比如說製定一個(ge) 企業(ye) 法,在這個(ge) 企業(ye) 法的框架下,大家共同享有所有的權利、規則、職責,然後共同去為(wei) 社會(hui) 服務。
40多年來,如果沒有黨(dang) 的領導不會(hui) 有改革開放新的局麵,如果沒有市場機製也不會(hui) 有如此的繁榮。未來還有很多事情需要政府來做,支持民營經濟有很多非常好的理念,一定要把理念轉化成規則,而且越具體(ti) 越好,規則除了可行外還要保持穩定。保護民營企業(ye) 的權益要通過規則去實現,讓民營企業(ye) 家有一個(ge) 穩定的預期,有一個(ge) 長期經營的心態。
高質量發展應重視人才
問:民營企業(ye) 要實現高質量發展,有哪些必要因素?
張國有:我特別的希望,民營企業(ye) 除了開闊眼界去製定新的規則以外,要把企業(ye) 建立在高素質人才的基礎上,要幹事在有人,要幹高質量的事,得有高素質的人才。當然這就有資金、招聘方式等等問題,但如果這些問題不解決(jue) ,高素質人才進不來,民營企業(ye) 的質量就上不去。所以說企業(ye) 要建立在高素質人才的基礎之上,這是民營企業(ye) 將來要特別重視的一個(ge) 問題。這些年凡是能夠發展起來的企業(ye) ,甚至在世界上能夠立足的企業(ye) ,都是高素質人才積聚的企業(ye) 。對人才的分布和使用上,民營企業(ye) 需要看的長遠,製定規則和發展預期,讓人才有穩定的心態做研究。
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是大趨勢,民營企業(ye) 也必須朝著品質方向發展。應考慮未來市場需求如何,產(chan) 品更新換代是否有技術支持,生產(chan) 流程是否要智能化,同樣涉及到需要引進培養(yang) 哪類人才,如何使用好的規則和機製把人才團隊組織起來,有了高品質的產(chan) 品、技術和人才,才能將企業(ye) 建立在高品質軌道上。
問:政府和高校在更好發揮人才作用方麵應如何做?
張國有:大學要盡可能培養(yang) 出畢業(ye) 5年、10年還能用的著的知識跟技術,傳(chuan) 授新的課程、新的手段、新的技術、新的知識給學生,讓他們(men) 能在未來10年、20年、30年的時間裏都能發揮作用。政府除了改革教育,還應及時發布一些供求信息給民營企業(ye) ,提供一個(ge) 人才信息平台。
(整理/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李方)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