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密紮牢全民共享的社會保障安全網
發稿時間:2019-09-24 16:25:21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中共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黨(dang) 組
社會(hui) 保障是民生安全網,與(yu) 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關(guan) ,關(guan) 係國家長治久安。新中國成立70年來,在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建設取得舉(ju) 世矚目的成就,覆蓋城鄉(xiang) 居民的多層次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基本建立,民生福祉日益增進,民生保障日趨牢靠,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hui) 保障道路。
我國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建設成就斐然
新中國成立之初,民生凋敝、百業(ye) 待興(xing) 。在恢複經濟、穩定社會(hui) 的同時,黨(dang) 中央提出實行勞動保險製度,保障勞動群眾(zhong) 基本權利、增進社會(hui) 福利的主張,逐步建立了與(yu) 計劃經濟體(ti) 製相適應、以城鎮職工單位保障為(wei) 主要特征的社會(hui) 保障製度。在改革開放進程中,為(wei) 適應從(cong) 計劃經濟體(ti) 製向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轉軌要求,我國穩步推進各項社會(hui) 保障製度改革,社會(hui) 保障在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展全局中的地位不斷強化,逐步發展成為(wei) 一項重要的社會(hui) 經濟製度。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社會(hui) 保障工作,以增強公平性、適應流動性、保證可持續性為(wei) 重點,作出一係列重大決(jue) 策部署,推動社會(hui) 保障事業(ye) 取得曆史性成就。
中國特色社會(hui) 保障製度體(ti) 係日趨完善。新中國成立後,陸續建立了企業(ye) 勞動保險製度、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人員退休養(yang) 老和公費醫療製度等。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從(cong) 探索企業(ye) 職工退休費用社會(hui) 統籌起步,相繼建立養(yang) 老、醫療、失業(ye) 、工傷(shang) 、生育保險製度,現代社會(hui) 保障的框架體(ti) 係基本形成。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社會(hui) 保障製度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全麵建立統一的城鄉(xiang) 居民基本養(yang) 老保險製度,推進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養(yang) 老保險製度改革,建立企業(ye) 職工基本養(yang) 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製度,啟動養(yang) 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製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續性顯著增強。經過不懈努力,我國社會(hui) 保障實現了從(cong) 企業(ye) 單位保障到社會(hui) 保障,從(cong) 企業(ye) 單一責任到國家、單位、個(ge) 人三方責任共擔,從(cong) 城鎮到農(nong) 村,從(cong) 城鎮職工到城鄉(xiang) 居民的曆史性轉變,逐步形成了與(yu) 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相適應,獨立於(yu) 用人單位之外,資金來源多元化、保障製度規範化、管理服務社會(hui) 化的現代社會(hui) 保障製度體(ti) 係。在這一進程中,國家陸續頒布實施了勞動法、社會(hui) 保險法、失業(ye) 保險條例、工傷(shang) 保險條例、社會(hui) 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出台了一係列行政法規和配套規章,社會(hui) 保障法治化進程持續推進,各項法律法規不斷健全完善,為(wei) 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建設營造了穩定健康的運行環境。
全民覆蓋的目標正在穩步實現。新中國成立之初,社會(hui) 保障覆蓋群體(ti) 較小,參保人數不多。1951年,參加勞動保險的職工人數僅(jin) 為(wei) 269萬(wan) 人,絕大多數勞動群眾(zhong) 還不能享受基本社會(hui) 保障。改革開放以來,社會(hui) 保障製度改革穩步推進,覆蓋範圍逐步擴大,參保人數持續增長。特別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持把社會(hui) 保障全民覆蓋作為(wei)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新要求,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各項社會(hui) 保障的覆蓋人數大幅增加。目前,我國基本養(yang) 老保險覆蓋人數超過9.5億(yi) 人,失業(ye) 、工傷(shang) 保險的參保人數均達到2億(yi) 人左右,覆蓋絕大多數職業(ye) 群體(ti) 。我國在擴大社會(hui) 保障覆蓋麵方麵取得的巨大成就得到國際社會(hui) 高度評價(jia) ,國際社會(hui) 保障協會(hui) 授予中國政府“社會(hui) 保障傑出成就獎”。
保障水平隨經濟發展不斷提高。新中國成立之初,經濟發展落後,物質基礎薄弱,勞動者的保障待遇水平比較低。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快速發展,社會(hui) 保障水平顯著提升。全國企業(ye) 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yang) 老金穩步增長,城鄉(xiang) 居民養(yang) 老保險基礎養(yang) 老金標準持續提高。2018年,全國月人均失業(ye) 保險金水平為(wei) 1266元,工傷(shang) 保險待遇穩步提高。群眾(zhong) 的基本生活得到較好保障,人們(men) 的後顧之憂明顯減輕,廣大人民群眾(zhong) 能夠更好分享經濟社會(hui) 發展成果。
製度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更加穩固。新中國成立之初,由於(yu) 參保人數少,勞動保險基金規模比較小,防範風險能力比較弱。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各項保險製度逐步建立健全,參保人數快速增加,基金規模持續擴大。2018年,全國養(yang) 老、失業(ye) 、工傷(shang) 三項社會(hui) 保險基金總收入已達5.7萬(wan) 億(yi) 元,基金累計結存近6.6萬(wan) 億(yi) 元,支付能力顯著增強。我國積極推動養(yang) 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合同投資規模近1萬(wan) 億(yi) 元,促進了基金保值增值。多層次養(yang) 老保險體(ti) 係不斷完善,補充保險作用逐步顯現。2018年底,全國企業(ye) 年金基金累計結存1.48萬(wan) 億(yi) 元。為(wei)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建立了全國社會(hui) 保障基金,基金權益達到1.81萬(wan) 億(yi) 元,儲(chu) 備更加充裕。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開辟了新的資金來源渠道。持續強化基金監管,打擊侵蝕基金不法行為(wei) ,有力維護基金安全。基金規模的逐步擴大,夯實了社會(hui) 保障製度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
為(wei) 民服務能力顯著增強。在改革發展進程中,我國社會(hui) 保險經辦管理服務事業(ye) 從(cong) 小到大、服務範圍從(cong) 城到鄉(xiang) 、管理規範從(cong) 粗放逐步走向精準,人民群眾(zhong) 享有的公共服務越來越多、越來越優(you) 。目前,從(cong) 中央到省、市、縣、鄉(xiang) 鎮(街道)的五級社會(hui) 保障管理體(ti) 係和服務網絡基本形成,為(wei) 參保單位和群眾(zhong) 廣泛開展社保登記、待遇支付、政策谘詢等服務。以信息化為(wei) 支撐,加強“金保工程”建設,全麵實施“互聯網+人社”行動計劃,積極推動數據共享和互聯互通。社會(hui) 保險關(guan) 係轉移接續更加順暢,流動就業(ye) 勞動者的社保權益得到更好維護。省級、地市級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門普遍開通網上服務,12333電話谘詢服務實現地市全覆蓋。社會(hui) 保障卡持卡人數超過12.86億(yi) 人,電子社會(hui) 保障卡已在99%的發卡地區開通服務,應用範圍不斷拓展。全國統一的社會(hui) 保險公共服務平台上線運行。基層經辦機構能力建設不斷加強,作風持續改進,為(wei) 民服務品質不斷提升。
我國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建設的經驗和啟示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社會(hui) 保障事業(ye) 不斷開拓創新,有力保障了群眾(zhong) 基本生活、提升了經濟社會(hui) 包容發展水平,形成了彌足珍貴的經驗和啟示。
堅持黨(dang) 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保障事業(ye) 蓬勃發展的堅強政治保證。黨(dang) 對社會(hui) 保障事業(ye) 發展的正確領導,決(jue) 定於(yu) 黨(dang) 的性質和宗旨,來源於(yu) 黨(dang) 對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所處曆史方位的科學把握和對社會(hui) 保障客觀規律的深刻認識。我們(men) 黨(dang) 堅持立黨(dang) 為(wei) 公、執政為(wei) 民,堅守為(wei) 中國人民謀幸福、為(wei) 中華民族謀複興(xing) 的初心和使命,準確把握時代脈搏,適應發展潮流,在改革創新中不斷完善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領導我國社會(hui) 保障事業(ye) 不斷取得輝煌成就。在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曆史進程中,我們(men) 必須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增強“四個(ge) 意識”,堅定“四個(ge) 自信”,做到“兩(liang) 個(ge) 維護”,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推進社會(hui) 保障事業(ye) 持續健康發展,更好造福人民。
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保障製度的根本價(jia) 值取向。我們(men) 黨(dang) 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wei) 黨(dang) 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推進社會(hui) 保障製度建設過程中,強調保障基本民生、兜牢民生底線,切實解決(jue) 人民群眾(zhong) 最關(guan) 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發展為(wei) 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wei) 發展經濟的根本目的,不斷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麵發展,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覆蓋人數最多的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我們(men) 必須堅決(jue) 站穩人民立場,始終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讓人民群眾(zhong) 更加公平地享有經濟社會(hui) 發展成果,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堅持立足我國基本國情和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的必然要求。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建設是國家治理體(ti) 係建設的重要內(nei) 容,與(yu) 我國曆史傳(chuan) 承、文化傳(chuan) 統、經濟社會(hui) 發展水平緊密相連。我們(men) 黨(dang) 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立足我國基本國情和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穩步推進社會(hui) 保障事業(ye) 改革發展。新中國成立後,探索建立與(yu) 計劃經濟體(ti) 製相適應的保障模式。改革開放後,積極吸收借鑒國際經驗教訓,確立了我國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的基本架構,並在實踐中不斷發展完善。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持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基本方針,堅持盡力而為(wei) 、量力而行,推動社會(hui) 保障事業(ye) 發展與(yu) 經濟發展同步、與(yu) 經濟發展階段和財力水平相適應。我們(men) 必須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cong) 實際出發,根據經濟發展和財力狀況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從(cong) 保障基本權益做起,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
堅持與(yu) 時俱進、改革創新,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不斷走向成熟穩定的根本路徑。我們(men) 黨(dang) 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guan) 係,合理把握改革的節奏和力度,堅持試點先行、由點及麵,以改革創新推動社會(hui) 保障事業(ye) 發展不斷取得突破。從(cong) 上世紀80年代的退休費用社會(hui) 統籌試點,到本世紀初完善城鎮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試點,再到新型農(nong) 村社會(hui) 養(yang) 老保險製度試點等,一係列改革創新為(wei) 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的建立健全奠定了堅實基礎。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中央加強頂層設計,穩步推進一係列重大改革,有力推動了社會(hui) 保障製度體(ti) 係可持續發展。我們(men) 必須始終保持銳意進取的精神,以改革創新破解社會(hui) 保障事業(ye) 發展中的新矛盾、新問題,推動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不斷走向成熟穩定,維護好改革發展穩定大局。
黨(dang) 的十九大提出,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製的要求,全麵建成覆蓋全民、城鄉(xiang) 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我們(men) 必須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決(jue) 貫徹落實習(xi) 近平同誌關(guan) 於(yu) 社會(hui) 保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dang) 中央重大決(jue) 策部署,積極進取、擔當作為(wei) ,持續深化改革,為(wei) 構建全民共享的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而不懈奮鬥。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