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方領導演講

文章

敬茂明:探索“信息化+改革”的四川路徑

發稿時間:2019-09-24 14:48:14   來源:开云kaiyun  

  編者按:2019年9月21日,由中國經濟體(ti) 製改革研究會(hui) 、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hui) 指導,由中國經濟體(ti) 製改革雜誌社、中共淄博市委聯合主辦的“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推動改革再出發——信息化推動製度創新暨‘淄博實踐’現場會(hui) ”在山東(dong) 省淄博市淄川區召開。本文為(wei) 四川省委改革辦副主任敬茂明圍繞“信息化推進製度創新”的地方實踐經驗交流內(nei) 容。


四川省委改革辦副主任 敬茂明 


  在即將迎來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華誕之際,非常有幸來到二千六百年前發生過管仲變法的齊國故都,學習(xi) 淄博改革創新經驗,享受改革創新思想盛宴,交流研討“信息化+改革”這一前沿性、現實性重大課題。站在這塊具有濃厚改革基因又持續澎湃著改革浪潮的土地,既倍覺會(hui) 議舉(ju) 辦方中國經濟體(ti) 製改革雜誌社用心良苦、用意深邃,淄博市先行勇毅、探索寶貴;更受到“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的思想洗禮和深刻啟迪。近些年來,四川認真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創新理論和中央的決(jue) 策部署,順應信息化時代的改革發展大勢,以“後發地區也要高點起步”的堅定決(jue) 心,對“信息化+改革”進行了多方麵探索,有力促進了深改工程係統化實施、地方政府向數字化轉型、經濟發展向高質量轉軌。

  一、堅定以信息化促進新時代改革協同共振,探索創新地方全麵深化改革的運行平台

  全麵深化改革這項工程非常浩大,惟有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才能確保各領域改革係統推進、協同推進、聯動推進。在省委的高度重視下,省委改革辦2017年在全國較早建立“清單製+責任製”的信息化平台。圍繞任務分解清單化、責任分工具體(ti) 化、進度掌控實時化、督察督辦高效化、工作推進協同化的目標,較好實現改革任務全程監管、改革方案過程監控、改革事項流程監督。平台建立兩(liang) 年多來,四川省級已出台專(zhuan) 項改革方案248個(ge) ,部門出台改革方案超過500個(ge) ,涉及改革任務超過2萬(wan) 項。平台設置的8個(ge) 功能平台,將“對接中央改革方案進度監控、全省改革任務進度監控、中央部署在川重大改革試點任務監控、年度改革台賬進度監控、市州督察考核”等具體(ti) 工作“一網打盡”。所有改革方案和具體(ti) 改革事項的推進、完成、落實等情況按年度在平台實現了“一眼清”。從(cong) 而直觀、清晰地壓實了各級各方麵的改革責任、定實了改革任務、做實了改革工作。目前,我們(men) 正在對接四川省政府政務雲(yun) 大平台建設要求,進一步推動平台向“雲(yun) 平台”轉變。現已對界麵形象進行美化及重構,新開發出了改革大數據模塊“四川改革概覽”,建立一鍵搜索、一鍵導出、一鍵督辦、一鍵報送、自動提醒(手機短信)等實用功能;係統升級原有部份子平台,並逐步開通市、縣平台。

  全麵深化改革,人民是中心。為(wei) 了讓全省幹部群眾(zhong) 更好地了解和支持改革,形成黨(dang) 心與(yu) 民心在改革問題上的同頻共振,2018年12月,我們(men) 同四川報業(ye) 集團合作,共同創辦了全國首家以全麵深化改革為(wei) 主題的新媒體(ti) 專(zhuan) 業(ye) 宣傳(chuan) 平台“改革視界”APP。這一新平台在功能定位上,集宣傳(chuan) 平台、工作平台、互動平台為(wei) 一體(ti) ,既聚焦學習(xi) 宣傳(chuan) 黨(dang) 的創新理論特別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全麵深化改革重要論述,突出宣傳(chuan) 中央改革部署落實、四川改革特色和亮點、基層改革經驗,深入解讀中央改革方針政策,發布全麵深化改革最新部署,充分展示全麵深化改革成果;又充分依托移動互聯渠道,與(yu) 人民群眾(zhong) 廣泛互動交流,開放讓群眾(zhong) 建言獻策,匯聚各方智慧,凝聚改革正能量。在欄目設置上,根據受眾(zhong) 需求和改革特點,突出專(zhuan) 業(ye) 性、功能性、服務性,增強可讀性、共享性、及時性,目前設置“首頁”“瞭望台”“試驗田”“改革者”“他山石”“資料庫”“薈議室”“名人堂”“互動台”等9個(ge) 欄目,體(ti) 現出濃厚的改革氣息。在運行管理上,成立省委改革辦、四川日報報業(ye) 集團雙方人員組成的編審委員會(hui) 共同管理,委托川報集團組建運營團隊負責日常運轉,監督管理由省委改革辦宣傳(chuan) 信息處承擔。編審委員會(hui) 定期召開聯席會(hui) 議,共同研究解決(jue) 運行中的困難問題;暢通改革信息交流渠道,建立與(yu) 四川日報等傳(chuan) 統媒體(ti) 的信息推送機製,實現聯動共享。“改革視界”APP上線運行九個(ge) 月來,客戶端下載安裝量1萬(wan) 餘(yu) 人次,累計點擊率超過100萬(wan) 人次,初步發揮了新媒體(ti) 傳(chuan) 播優(you) 勢,提升了改革宣傳(chuan) 輿論引導力。

  二、堅定以信息化驅動地方政府變革,加快構建“一網通辦”和“網購式”的政務服務新機製新體(ti) 係

  人類社會(hui) 向信息文明形態演進,必然催生數字政府的加快到來。近些年來,四川認真貫徹中央關(guan) 於(yu) 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的相關(guan) 要求,積極借鑒浙江、廣東(dong) 等省的相關(guan) 先進經驗,以信息化助推政務服務由封閉管理向開放運行、由部門協調向整體(ti) 協同、由手工作業(ye) 向智能智慧的曆史性轉變。

  加快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步伐。按照權責法定原則全麵梳理規範全省政務服務事項,共梳理行政權力10類6385項、公共服務事項539項,實現省市縣事項名稱、類型、依據、編碼“三級四同”。根據同一辦事事項不同辦理情形,配套編製審查工作細則3000餘(yu) 個(ge) ,有效減少審批自由裁量權。通過一係列標準化建設舉(ju) 措,為(wei) 電子政務服務提供了堅實的保障和支持。

  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建成省一體(ti) 化政務服務平台,除涉密事項以外行政權力事項全部上網運行。發揮四川政務服務網總門戶作用,統一網上政務服務進出口、政務服務事項庫和實名身份認證,網上可辦率省級達87%、市縣兩(liang) 級達84%,政務服務網累計注冊(ce) 用戶已超過997萬(wan) ,APP下載量超過356萬(wan) 。推進信息數據開放共享,基本建成“一平台兩(liang) 網站”(省級共享交換平台、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網站、公共數據開放網站),開放2300萬(wan) 條部門數據。同時,強化政務服務實體(ti) 大廳的“一站式”功能,政務服務事項基本納入大廳集中辦理,市縣“一窗分類受理”率達到67%以上。今年7月,省政府還專(zhuan) 門建立了省大數據中心,由省政府辦公廳牽頭,統籌省委編辦、省發改委、省政務服務和資源交易中心等部門,進一步推進“放管服”“最多跑一次”等改革。

  推廣“網購式”審批服務便民化改革經驗。近年來,成都市武侯區創新借鑒電子商務服務理念,對標“網購理念”推進標準化,製定經濟、社會(hui) 、網上審批共365項操作標準,讓各環節分段計時、人員隨機分配、行為(wei) 實時監控、流程可查可溯。對標“網購速度”推進主題化,企業(ye) 和群眾(zhong) 隻需按主題提出申請,實現證照組合辦理和多證並聯審批,現已推出70個(ge) 主題服務包,壓減辦事材料49%、環節58%、時限39%。對標“網購體(ti) 驗”推進自助化,廣泛布點自助服務一體(ti) 機,實現70餘(yu) 項便民服務事項、14種證照和16種通知書(shu) 函自助打印,有61個(ge) 事項已能實現全流程自助辦理。對標“網購趨勢”推進無人化,通過“機器看材料”,對申請資料進行自動識別和對比,自動完成審批材料的審查,立即出具審批結果,26個(ge) 事項達到“秒辦”“秒批”的效果。在不久前召開的全省重點領域改革推進會(hui) 上,我們(men) 已將武侯經驗推廣全省。

  三、堅定以信息化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在數字經濟與(yu) 支柱產(chan) 業(ye) 深度融合中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

  一是加快建設數字經濟引領的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四川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hui) 作出“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的重要部署,著力建設“5+1”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把數字經濟作為(wei) 關(guan) 鍵的“1”來抓,與(yu) 電子信息、裝備製造、食品飲料、先進材料、能源化工五大支柱產(chan) 業(ye) 統籌謀劃、融合推進。2018年成立推進數字經濟發展領導小組,突出抓好數字產(chan) 業(ye) 化,堅持抓龍頭、鑄鏈條、建集群、強配套,積極創建國家數字經濟示範區,推動數字產(chan) 業(ye) 鏈式聚集和聯動發展,加快建成網絡強省、數字四川;突出抓好產(chan) 業(ye) 數字化,推動製造業(ye) 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加快培育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大力實施“企業(ye) 上雲(yun) ”行動,提升工業(ye) 企業(ye) 數字化轉型的服務供給能力;突出抓好基礎設施建設,電信普遍服務已惠及19個(ge) 市(州)120個(ge) 縣(區)2939個(ge) 行政村,成功爭(zheng) 取成都納入國家5G規模化組網建設及應用示範工程範圍。

  二是將信息化嵌入其中,加快建設體(ti) 製機製創新係列重大平台。係統推進全麵創新改革試驗區域建設,建立健全軍(jun) 民融合戰略合作機製,深化與(yu) 國家部委、軍(jun) 工集團的戰略合作,與(yu) 12家中央軍(jun) 工集團和中物院簽署戰略協議,共建十大軍(jun) 民融合產(chan) 業(ye) 基地,布局項目40個(ge) 、完成投資430億(yi) 元。高起點建設中國(四川)自貿試驗區,推出159項改革舉(ju) 措,加快建設中法、中德、中韓、中意等國別合作園區,在川落戶世界500強企業(ye) 超過300家。加快建設多層次科技創新平台,推進天府新區、綿陽科技城、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建設,著力打造一批重點實驗室和創新聯盟,建成國省科技創新平台1500餘(yu) 個(ge) 。

  三是以信息設施和信息技術為(wei) 支撐,全力推進要素保障改革。創新推進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建設,健全信用基礎數據統一平台,推進信用記錄建設和信用信息征集共享,加快推進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hui) 誠信、司法公信建設。推廣科技金融創新模式,采取平台化、市場化運營,“盈創動力”平台為(wei) 1.6萬(wan) 餘(yu) 家企業(ye) 提供服務、債(zhai) 權融資規模超過400億(yi) 元。完善民營經濟政策信息平台和“四川小微企業(ye) 名錄”,錄入小微企業(ye) 基礎信息343萬(wan) 條,民營經濟規模達2.3萬(wan) 億(yi) 、占GDP的56.2%。深入實施“千人計劃”“天府高端引智計劃”,電子科大打造海歸“人才高原”,建立“三站多點一論壇”的全球人才物色網絡,成立10餘(yu) 個(ge) 特色研究中心,賦予一定的人權財權,實行跨單位雙聘等特殊政策。

  通過大力推進數字產(chan) 業(ye) 化、產(chan) 業(ye) 數字化和數字化治理,四川信息化發展再上新台階,2018年全省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實現主營業(ye) 務收入1.7萬(wan) 億(yi) 元,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主營業(ye) 務收入實現9258億(yi) 元,數字經濟總量達到1.26萬(wan) 億(yi) 。信息化和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確保了“六穩”目標實現,2019年上半年全省實現地區生產(chan) 總值20517.2億(yi) 元、增長7.9%,其中第二產(chan) 業(ye) 增加值8421.1億(yi) 元、增長7.5%;第三產(chan) 業(ye) 增加值10464.6億(yi) 元、增長9.1%。

  尊敬的各位專(zhuan) 家、各位領導、各位同行,四川是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的故鄉(xiang) ,也是中國農(nong) 村改革的重要策源地,在新時代改革再出發中更應當謀在新處、幹在實處、走在前列。本次會(hui) 議後,我們(men) 將充分汲取淄博和其他省市經驗,充分吸收專(zhuan) 家們(men) 的真知灼見,進一步探索回答好“信息化+改革”這一改革創新的曆史之問、時代之問,促進新時代治蜀興(xing) 川再上新台階。

  謝謝大家!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