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強:智慧威縣促進共建共享共治
—— 以信息化推動綜合體製創新的“威縣探索”
發稿時間:2019-09-24 14:41:02 來源:开云kaiyun
編者按:2019年9月21日,由中國經濟體(ti) 製改革研究會(hui) 、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hui) 指導,由中國經濟體(ti) 製改革雜誌社、中共淄博市委聯合主辦的“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推動改革再出發——信息化推動製度創新暨‘淄博實踐’現場會(hui) ”在山東(dong) 省淄博市淄川區召開。本文為(wei) 河北省威縣縣委常委、改革辦主任李東(dong) 強圍繞“信息化推進製度創新”的地方實踐經驗交流內(nei) 容。
河北省威縣縣委常委、改革辦主任 李東(dong) 強
威縣位於(yu) 河北省南部黑龍港流域,總麵積1012平方公裏,轄11鎮5鄉(xiang) 1個(ge) 省級高新區,總人口65萬(wan) ,是kaiyun官方地址開放先驅之一任仲夷、中國核工業(ye) 奠基人之一劉傑的故鄉(xiang) 。威縣過去是一個(ge) 農(nong) 業(ye) 大縣、工業(ye) 小縣、財政窮縣,近年來實現了較快發展,2014年1月成為(wei) 河北省唯一的縣級綜合改革試點,期限至2017年,2018年11月又獲批延長三年至2020年。近年來,還累計承擔各級各類單項試點40多個(ge) 。
一、信息化智慧化為(wei) 威縣綜合改革提供了堅實支撐
威縣以綜改試點為(wei) 契機,在行政體(ti) 製、城鄉(xiang) 一體(ti) 、現代農(nong) 業(ye) 、招商園區、產(chan) 業(ye) 扶持、扶貧開發、破解瓶頸、社會(hui) 治理、幹部管理九個(ge) 方麵持續探索。2015年,河北省推廣行政審批、市場監管、農(nong) 業(ye) 園區管理體(ti) 製、城鄉(xiang) 醫保四項經驗,入選“2015年度中國十大改革案例”;2016年又推廣市民服務中心、公共檢驗檢測中心、河道確權及“五網(路網、綠網、水網、產(chan) 業(ye) 網、旅遊網)合一”建設、資產(chan) 收益扶貧模式四項經驗,行政審批、資產(chan) 收益扶貧模式還在全國推廣。2017年,中國經濟體(ti) 製改革雜誌社在威縣舉(ju) 辦“全國首屆縣級綜合體(ti) 製改革暨威縣創新實踐高層研討會(hui) ”;2018年入選潘社長和賈主任主編的《开云kaiyun官方創新實踐案例研究》一書(shu) ,成為(wei) “改革開放40年40开云kaiyun官方創新案例”。2019年,“兩(liang) 不見麵”改革被國務院通報表揚;承諾辦、網上辦、就近辦、全程代辦“四辦”模式全省推廣;成為(wei) 河北省鄉(xiang) 鎮綜合改革試點,9月10日在威縣召開“全省鄉(xiang) 鎮綜合便民服務中心規範化建設現場會(hui) ”。行政審批局榮獲第九屆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ti) ”,局長蔣誌華受到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親(qin) 切接見。
威縣綜合改革取得的成效,離不開信息化智慧化的支撐保障。改革伊始,威縣就順應大勢,把信息化作為(wei) 係統動力貫穿始終。2014年以來,以智慧城市為(wei) 抓手,著力推動雲(yun) 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促進縣域規劃管理信息化、基礎設施智能化、公共服務便捷化、產(chan) 業(ye) 發展現代化和社會(hui) 治理精細化,成為(wei) “國家遙感技術中心威縣基地”“河北省智慧城市試點”、科技部和住建部“十三五”科研項目課題。2018年鄔賀銓院士指導,徐振強教授主編的《數字中國說----智慧城市高質量案例精選》在全國範圍內(nei) 共遴選出20個(ge) 高質量案例,智慧威縣是唯一討論縣域智慧城市建設問題與(yu) 措施的案例。沒有信息化,就沒有威縣的改革。
二、河北省第一個(ge) 實施智慧城市建設的縣份
2014年10月,與(yu) 北京北京數立通公司合作,總投資3.63億(yi) 元,超前啟動智慧威縣建設,是河北省第一個(ge) 啟動縣級智慧中心的縣份。圍繞破解建設資金瓶頸,實現五年領先十年不落伍,重點把握了三點:①高標定位、規劃引領。與(yu) 住建部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hui) 、中科院計算所及軟件所、清華大學、河北省省測繪院合作,編製《智慧威縣總體(ti) 發展規劃(2015-2020)》,目標是實現城市信息係統由局部單點向集中集成轉變,由自建自用向共建共享轉變。②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堅持政府引導,企業(ye) 為(wei) 實施主體(ti) 。通過一張政府自控的網絡、一個(ge) 數據(產(chan) 業(ye) )中心、一個(ge) 統一使用的雲(yun) 平台、一個(ge) PPP模式下的SPV(特殊目的)運營公司,以政府購買(mai) 服務方式,解決(jue) 持續更新、改進、維護和專(zhuan) 業(ye) 性問題。③城鄉(xiang) 統籌、信息共享。堅持城鄉(xiang) 一體(ti) 推進,基礎設施建設一次性整體(ti) 覆蓋,總長1000公裏的100兆光纖鋪設到全縣522個(ge) 行政村。操作中堅持組織管理、標準規範、軟硬件、數據庫、應用技術體(ti) 係“五統一”,實現多網融合、信息共享。
重點實施“6+N”建設:6即“6個(ge) 一”。一網:建立一張政府自控網,聯接所有鄉(xiang) 鎮和主要業(ye) 務單位,實現各端口自主控製,各類應用和指令隨時通達,已為(wei) 多網合一、雪亮工程、黨(dang) 政直通、精準扶貧、教育聯網和智慧農(nong) 業(ye) 等節省大量投資。一雲(yun) :建成總麵積1700平方米、存儲(chu) 能力10PB級的雲(yun) 計算數據中心,對各類數據匯總、分析、運算和存儲(chu) ,為(wei) 各種應用提供支撐,還可為(wei) 各部門隨時劃撥出雲(yun) 服務。除特殊需要外,不再單獨分散批準硬件采購預算,一律由雲(yun) 計算數據中心提供。一網、一雲(yun) ,還可為(wei) 入威企業(ye) 提供出全部的信息化支撐與(yu) 服務。一號:整合政府各類熱線電話,開通縣域“961860市民服務熱線”,全天候24小時受理群眾(zhong) 訴求,統一調度處理城市管理、社會(hui) 治理、公共服務等問題,實現一號對外、集中受理、分類處置、限時辦結和跟蹤反饋。一網格:使“多責任網格治理”,是科技部、住建部“十三五”科研項目----“智慧城市網格化綜合服務管理平台關(guan) 鍵技術研究與(yu) 綜合示範”課題,即通過信息化手段,將原單一責任網格變為(wei) 多責任大網格,實行一崗多責,解決(jue) 資源分散和管理效率低下問題,目前劃分基礎網格597個(ge) ,開發“威縣事事通”手機APP,組建1592的名專(zhuan) 職網格員隊伍,實施精細化精準化管理。一係統:即綜合感知係統,由3060路各類探頭和智能傳(chuan) 感設備組成,保持在線率95%以上,今年將新增2181路。通過權限管理和數據脫敏做到資源共享,支撐公安、城管、交通、綜治、維穩、安監、食藥、住建等職能部門使用。一中心:即智慧威縣指揮調度中心,集綜治中心、網格化管理中心和961860市民服務熱線中心於(yu) 一體(ti) ,實現了各類事件上報處理的流程化、一體(ti) 化。
N:即多領域應用係統。應用建設部分(二期工程)全部完成,三期工程(深度應用和更廣泛共享)正在實施。針對三大對象需求,構架出善政、惠民、興(xing) 業(ye) 為(wei) 主題的應用係統。政府需求方麵:主要建設電子政務、黨(dang) 政直通、公共安全、應急指揮、行政審批、多規合一、智慧城管、食藥監管、交通管理、警務監督、教育聯網和多責任大網格等應用,讓政務更高效;企業(ye) 需求方麵,主要建設智慧農(nong) 業(ye) 、智慧物流、電子商務、互聯網+製造、互聯網+金融等應用平台,讓產(chan) 業(ye) 更具活力;群眾(zhong) 需求方麵,主要建設醫療衛生、社會(hui) 保障、遠程看護、智慧教育、交通出行、居家養(yang) 老等應用平台,讓生活更智慧。目前,地理空間、機構數據、人口數據、建築物數據、標準地址、企業(ye) 數據、網格數據7大類基礎數據庫,以及視頻監控、手機及軌跡、車輛及軌跡、城鄉(xiang) 管理事件、市場監管事件、角色權限、法律法規等23大類共性數據庫建設已全部建成,開通了40項具體(ti) 應用工程。
三、威縣信息化推動製度創新典型案列
信息化應用涉及內(nei) 容眾(zhong) 多,匯報幾個(ge) 典型案例。
1.“網上辦”模式。是威縣“四辦(承諾辦、網上辦、就近辦、全程代辦)”模式的組成部分,通過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改革,有效實現了審批服務“加速度”。具體(ti) 內(nei) 容:一是“一窗受理”。升級審批係統,縣鄉(xiang) 兩(liang) 級政務服務平台全部接通河北政務外網,所有413項政務服務事項均開通網辦,網上申請率、審核率均100%;二是網上辦理。在全省縣級層麵率先研發政務服務手機APP,申請人在河北政務服務網提出申請、填寫(xie) 信息後,通過手機APP進行人臉認證、手機簽字、視頻承諾,即可網上辦結、快遞送達,目前16個(ge) 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一次不用跑”;三是自助辦理。建成全省一流的智慧自助服務大廳,為(wei) 民服務由8小時延伸至全天候,實現了“零等待”,打造了“永不打烊”的政府。
2.多規合一。威縣是河北省唯一的縣級“多規合一”試點。以建立健全空間管控體(ti) 係為(wei) 核心,在全省率先探索全域空間規劃“一張藍圖”,圍繞解決(jue) 規劃自成體(ti) 係、內(nei) 容衝(chong) 突問題,對經濟社會(hui) 發展、城鄉(xiang) 建設、土地利用、生態保護四大類規劃,進行數據分析、協調空間處理,布局落實到“一張圖”,引導多規從(cong) “合一”走向“統一”。在此基礎上,發揮智慧威縣雲(yun) 平台、行政審批局集中審批優(you) 勢,整合“多規合一”編製成果,搭建起“1+1+X”信息應用平台:①一個(ge) 智慧數據中心。通過智慧威縣數據中心雲(yun) 平台,錄入衛星影像圖、政務電子地圖、“多規合一”成果、審批管理資料等數據,建成多規空間數據庫、項目審批數據庫、公共服務數據庫、決(jue) 策支持數據庫。②一個(ge) 集中審批係統。實現規劃與(yu) 審批信息跨部門共享,推行“一窗受理、並聯審批”,優(you) 化了審批流程,提高了審批效率;③“X”。即麵向發改、自然資源和規劃、住建、環保等多個(ge) 業(ye) 務部門,集規劃數據查詢、控製線檢測、項目聯合審批於(yu) 一體(ti) 的在線信息應用係統,有效實現“一張藍圖”管控,探索形成“項目全周期”管理服務機製。同時,引入三維信息、衛星遙感等手段,實現項目批後管理、動態監管、移動執法監控全覆蓋,取得保護生態、集約用地、保障發展、提升治理能力的成效,盤活潛力用地625.67公頃,提質存量用地1963.2公頃,消除生態侵占用地325.8公頃,保障重點區域用地1012.5公頃,保障重點項目用地2659.8公頃,保障民生事業(ye) 用地432.25公頃。
3.精準扶貧防貧大數據平台。采用“縣級層麵規劃設計、各級各部門共同參與(yu) 、幫扶責任人具體(ti) 落實、平台建設分步實施”模式,開發“威縣精準扶貧大數據管理係統”,包括手機移動APP、電腦PC端信息、電子地圖及大屏幕顯示三個(ge) 子係統,通過手機、大屏幕、電腦,登錄精準扶貧大數據管理係統平台,可精確看到貧困戶脫貧過程中的精準管理。手機移動APP係統:是集貧困戶信息采集、貧困戶幫扶措施及成效、幫扶日誌及定位適時上傳(chuan) 、貧困村幫扶過程、統計查詢功能於(yu) 一體(ti) 的手機客戶終端;電腦PC端信息係統:主要起管理作用;電子地圖及大屏幕顯示係統:主要起顯示和警示作用。管理係統完善了貧困人口基本情況數據庫,率先將扶貧工作大數據與(yu) “互聯網+”實現有機結合,將碎片化數據與(yu) 精準扶貧基礎數據緊密結合,助力了精準脫貧,2018年9月威縣實現高標準脫貧摘帽,代表河北省接受2018年度國家第三方評估考核。今年以來,又探索實施了精準防貧防返貧信息係統,8月12日,國務院扶貧辦和河北省扶貧辦,聯合對防止和治理返貧進行調研。
4.鄉(xiang) 鎮綜合改革。威縣是河北省推進基層整合審批服務執法力量改革試點,依托智慧城市雲(yun) 平台,統籌推進鄉(xiang) 鎮審批服務、綜合執法、社會(hui) 治理改革。①審批服務。在鄉(xiang) 鎮原有15項直接審批基礎上,又下放直接審批事項57項、審批前延98項;創新一窗辦、網上辦、就近辦、一章辦“四辦”模式,前移審批關(guan) 口,構建快速通道。在此基礎上,又把48項與(yu) 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密切相關(guan) 的事項(41項鄉(xiang) 鎮直接審批事項,7項縣行政審批局在鄉(xiang) 鎮受理前延事項),下沉到村綜合服務站受理。下沉到村的事項,群眾(zhong) 直接填寫(xie) 表格即可申請,村幹部初審合格後,把申請材料通過延伸到村綜合服務站的河北政務服務網,上傳(chuan) 至縣一窗受理係統平台,發至所在鄉(xiang) 鎮審核或審批,需縣級審批的由鄉(xiang) 鎮轉至有關(guan) 部門審批,全過程網上流轉,村幹部也少跑了路。鄉(xiang) 鎮直接審批辦理的,村代辦員直接領證送到群眾(zhong) 手中,需行政審批局等縣直部門審批辦理的,證件由快遞公司快遞送達、送證上門、一次辦好,實現了申請、初審、領證“三個(ge) 不出村”。②社會(hui) 治理。依托縣級智慧指揮調度中心,實施“三個(ge) 整合”,實現信息互聯互通:整合平台係統,實行“多網合一”,將部門分散的信息係統和指揮平台,接入縣級智慧指揮調度中心,為(wei) 鄉(xiang) 鎮開通端口,授權實時監控本鄉(xiang) 鎮全域動態,為(wei) 網格員開通掌上通功能,實現信息共享;整合網格職責,將部門設立的各領域網格,設置為(wei) 一套綜合統一、覆蓋全域的網格,實現“多格合一、一格多責”;整合人員隊伍,將農(nong) 村專(zhuan) 職條塊管理人員,按居住位置、結合鄉(xiang) 村意見劃轉為(wei) 網格員,堅持地域、職責全覆蓋,統籌負責涉及的各項事務和階段性重點任務,實現“一員多能”。創新“三項機製”,實現基層治理跨部門、跨層級協同運轉:問題搜集機製,網格員對排查出的民生訴求、矛盾糾紛、問題隱患等信息,通過手機事事通APP、微信公眾(zhong) 號等,及時上傳(chuan) 至鄉(xiang) 鎮網格管理平台;研判交辦機製,鄉(xiang) 鎮網格管理平台對收集監控到的問題,進行匯總梳理、分析研判,根據事件類別和情況,派發給鄉(xiang) 鎮相關(guan) 職能機構或包村幹部進行處置;必要時呈報鄉(xiang) 鎮主管或主要領導,協調鄉(xiang) 鎮多個(ge) 機構共同解決(jue) ;重要情況按程序上報縣級智慧指揮調度中心預警,指揮調度中心呈報相關(guan) 縣領導協調督辦,辦結完畢的及時在平台上反饋銷號。構建了全覆蓋、精準化、智能化的基層社會(hui) 治理體(ti) 係,提升了社會(hui) 治理能力。
其它如智慧監管(環境保護、應急管理、食品藥品監管)、智慧農(nong) 業(ye) 、智慧教育等也深入推進,教育部2019年教育廳局長教育信息化專(zhuan) 題培訓班在我縣召開。雖然進行了積極探索,但仍存在基礎差、隊伍缺等問題。我們(men) 將繼續探索,請各位領導批評指正!歡迎有機會(hui) 蒞臨(lin) 威縣調研指導工作。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