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發稿時間:2019-08-13 13:49:39 來源:新華社 作者:新華社評論員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解決(jue) 好十幾億(yi) 人口的吃飯問題,始終是我們(men) 黨(dang) 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1949年到2018年間,我國糧食生產(chan) 單產(chan) 增加4倍多,在同期人口增加一倍多的情況下人均糧食占有量翻了一番多,糧食供給由全麵短缺轉變為(wei) 供求總量基本平衡。70年來,我們(men) 端穩自己的飯碗,創造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奇跡,輝映著我們(men) 黨(dang) 的初心使命和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優(you) 越性。
“立政之本則存乎農(nong) ”。農(nong) 業(ye) 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根本。70年來,黨(dang) 中央始終把解決(jue) 好“三農(nong) ”問題作為(wei) 重中之重,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改革開放以來,為(wei) 完善農(nong) 村基本經營製度,黨(dang) 中央先後發布21個(ge) 指導“三農(nong) ”工作的一號文件,構建起較為(wei) 完善的強農(nong) 惠農(nong) 富農(nong) 政策體(ti) 係。從(cong) 全麵取消農(nong) 業(ye) 稅到出台農(nong) 業(ye) 支持保護補貼政策,再到運用價(jia) 格杠杆推動農(nong) 業(ye) 供給側(ce) 改革,一係列做好“減法”、做足“加法”、做優(you) “乘法”的有力舉(ju) 措,既“輸血”又“造血”,不斷加大強農(nong) 惠農(nong) 政策保障力度,為(wei) 促進糧食生產(chan) 、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實施夯實了根基。
改革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糧食生產(chan) 的重要引擎。從(cong) “一大二公”到“包產(chan) 到戶”,地還是那塊地,人還是那些人,糧食產(chan) 量卻如芝麻開花節節高,其根源就在於(yu) 改革充分調動了億(yi) 萬(wan) 農(nong) 民的積極性,充分激活了糧食生產(chan) 的巨大潛力。“苟利於(yu) 民,不必法古;苟周於(yu) 事,不必循舊。”在尊重農(nong) 民意願、遵循市場規律的基礎上,既保持土地承包關(guan) 係穩定並長久不變,又與(yu) 時俱進深化農(nong) 村改革,實行農(nong) 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改革,為(wei) 不斷解放和推動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力發展帶來新的契機與(yu) 動力。改革不停頓,發展不止步。以深化改革清淤除障,讓製度創新助力騰飛,推動我國糧食生產(chan) 和農(nong) 業(ye) 發展不斷邁上新台階。
“農(nong) 業(ye) 的發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學。”我國以不到世界9%的耕地、6.4%的淡水資源,養(yang) 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一方麵成績來之不易,一方麵也凸顯我國農(nong) 業(ye) 資源臨(lin) 近承載極限。唯有全麵實施藏糧於(yu) 地、藏糧於(yu) 技戰略,通過輪作休耕保護和提升耕地質量,打造綠色農(nong) 業(ye) ,方能讓過度透支的耕地喘口氣、歇歇腳,使糧食生產(chan) 擺脫資源瓶頸製約,走上穩產(chan) 高產(chan) 優(you) 產(chan) 的可持續發展道路。立足國情農(nong) 情,依靠科技進步,把更多專(zhuan) 家的“試驗田”變成農(nong) 民的“生產(chan) 田”,讓更多農(nong) 業(ye) 科技成果為(wei) 糧食生產(chan) 強動力、增活力,不斷築牢糧食安全保障的基座,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