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總書記對嘉庚先生和集美大學情有獨鍾”
發稿時間:2019-07-31 14:23:52 來源:學習(xi) 時報 作者:沈淩
采訪對象:任鏡波,1934年6月生,福建福州市人。原交通部集美航海學院黨(dang) 委統戰部部長,集美大學校董會(hui) 一至四屆常務校董、副秘書(shu) 長,研究員。從(cong) 1981年1月起,一直參加集美校友總會(hui) 工作,曾任三屆13年理事長,現為(wei) 永遠名譽會(hui) 長。廈門市陳嘉庚教育基金會(hui) 顧問。
采訪組:任先生您好!您長期在集美校友總會(hui) 工作,習(xi) 近平同誌在福建省裏工作期間曾擔任集美大學校董會(hui) 主席,請您談談對他的最初印象是怎樣的。
任鏡波:我了解近平同誌的事跡,不隻是他擔任集美大學校董會(hui) 主席那三年。實際上,從(cong) 他1985年到廈門工作以後,我和很多人一樣,對他都是比較關(guan) 注的。我當時是省政協委員,又是廈門市政協委員,通過各種方式對他有所了解。
那時廈門設立特區時間不長,城市景觀還比較落後,人們(men) 的思想觀念還比較保守。他當副市長分管體(ti) 製改革,負責牽頭製定《1985年—2000年廈門經濟社會(hui) 發展戰略》,這些都是市人大、政協比較關(guan) 心的事情。他到任後不久,中央就確定廈門為(wei) 全國率先進行機構改革的14個(ge) 重點城市之一,他挑起了這個(ge) 擔子,經過一段時間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和縝密思考,提出了一套機構改革方案。他把一些長期以來本應該屬於(yu) 企業(ye) 但政府又管得過“死”的權力下放給一些專(zhuan) 業(ye) 公司,將一些原來政府管理工業(ye) 和國有企業(ye) 的職能按照市場經濟原則進行簡化和調整,這樣一來,有效精簡了機構和編製。經過機構改革和製定規劃這樣的工作,他的領導能力和工作作風很快就引起人們(men) 的注意。
他後來到寧德,我也很關(guan) 注他。因為(wei) 寧德在我們(men) 福建是有名的老、少、邊、島、窮(老區、少數民族地區、邊疆、海島、貧困)地區。我當時是集美航海學院黨(dang) 委統戰部長,在省裏參加統戰部長會(hui) 議的時候,寧德的統戰部長告訴我,近平同誌到寧德,先用一個(ge) 多月時間把全地區的9個(ge) 縣都跑了一遍,還順帶考察了毗鄰的浙江溫州、蒼南等縣。寧德的一些地方非常偏僻,比如壽寧縣、周寧縣一些鄉(xiang) 村,新中國成立以來連縣一級幹部都很少去過,但他都跑到了。他提出了“弱鳥可望先飛、至貧可能先富”的思想,認為(wei) 人可以貧困,觀念不能貧困,不能言必稱貧,處處說貧。“安貧樂(le) 道”的“窮自在”不可取,“等、靠、要”或怨天尤人更不應該。他每到一個(ge) 地方,總是反複對當地幹部群眾(zhong) 講這番道理,扶他們(men) 的誌氣,在閩東(dong) 這個(ge) 貧困地區掀起了一場思想解放和觀念更新的大討論,極大調動了那裏幹部群眾(zhong) 投身經濟建設、走致富之路的積極性。
他還提出“弱鳥先飛、滴水穿石”,要搞經濟大合唱,抓廉政、反腐敗。當時,寧德的幹部有很多違規占地建私房現象,開會(hui) 的時候近平同誌就說,要把違規建的私房退出來,退完以後把這些房子分給沒有房子或者缺房子的人。他狠刹幹部違紀建私房的歪風,查處了一批幹部,清退了大量多占的公房,許多無房戶、缺房戶搬進那些退出的公房時,都感動得熱淚盈眶。當時《人民日報》以《辦好一件事贏得萬(wan) 人心》為(wei) 題報道了這件事。
雖然近平同誌在寧德工作時間不長,但那裏出現的變化卻讓人感到振奮。幾年後,記者在采訪近平同誌時提到這段往事,他並沒有輕鬆之感。他說:“這些變化相距我們(men) 的理想和目標隻能說是起步,閩東(dong) 地區要徹底擺脫貧困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需要再接再厲、奮鬥不息。我是崇尚行動的。實踐高於(yu) 認識的地方正在於(yu) 它是行動。”多年來,他實際上一直在行動中踐行著這種理念。
近平同誌在寧德工作兩(liang) 年多以後,又調到福州當市委書(shu) 記。他在福州,倡導修護“三坊七巷”,抓舊城改造,建長樂(le) 機場,搞馬尾港擴建,引進僑(qiao) 資,發展民營企業(ye) ,還抓環衛包括汙水和垃圾的處理,組建閩江學院並任首任校長等等。他注重保護文物,當時有一個(ge) 房地產(chan) 商要在當地一處有文物價(jia) 值的地方搞房地產(chan) 開發,近平同誌就說,那個(ge) 地方不能開發,要進行文物保護。因為(wei) 我是福州人,尤其關(guan) 心這些讓人津津樂(le) 道的事。
後來他到省委省政府,先當副書(shu) 記,然後當省長。他當省委副書(shu) 記時,統戰工作歸他管,所以開全省統戰工作會(hui) 議時,他會(hui) 來代表省委講話。他出席會(hui) 議很準時,從(cong) 來不讓別人等。對此,參加會(hui) 議的同誌都感到自己受到了尊重。所以,在他當集美大學校董會(hui) 主席之前,我對他的了解和印象就已經比較深刻了。後來通過在集美大學校董會(hui) 的接觸,我對他的人格魅力有了更深的體(ti) 會(hui) 。
采訪組:那麽(me) ,就請您談談習(xi) 近平同誌擔任集美大學校董會(hui) 主席期間,他所做的工作和您對他的印象吧。
任鏡波:我本人是集美大學校董會(hui) 籌備辦主任,後來又被聘為(wei) 校董會(hui) 第一屆至第四屆一共16年的常務校董兼副秘書(shu) 長,因此對集美大學校董會(hui) 的情況比較了解。1999年至2001年,近平同誌連續3年擔任集美大學校董會(hui) 主席。他盡職盡責,不掛空名,注重調研。他先後來集美大學7次,其中參加校董會(hui) 會(hui) 議3次,另外4次都是帶著問題來搞調研的。我覺得在他身上有幾個(ge) 很突出的特點。
一是語言風格樸實無華。他講話從(cong) 不念稿,就好像跟大家平等交換意見一樣。1999年10月17日,他參加集美大學校董會(hui) 首屆二次常務校董會(hui) 議,並在會(hui) 上講話。後來,我們(men) 根據錄音整理,他的講話不到兩(liang) 千字,樸實無華,十分貼心。他說:“加快集美大學的改革和發展,是本屆董事會(hui) 負有的義(yi) 不容辭的責任,承蒙各位董事的信任和工作的需要,讓我接任董事會(hui) 主席,我一定盡職盡責,把工作做好。我衷心地希望各位董事們(men) ,特別是在座的各位常務校董加強對集大的指導和幫助,在陳嘉庚先生愛國興(xing) 學的旗幟下,帶動海內(nei) 外一切關(guan) 心集美大學的友好人士為(wei) 學校的改革和發展建言獻策,像李尚大(注:印尼僑(qiao) 領)先生這樣,添磚加瓦,支持學校改善辦學條件,加快學校的各項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對外交流,並且不斷去完善我們(men) 的體(ti) 製,深化我們(men) 的改革,把現在還存在的一些沒有完全解決(jue) 的問題進一步加以解決(jue) ,使我們(men) 工作進一步完善,使緊密型的集美大學越辦越好。”他講的這些內(nei) 容非常符合當時集美大學發展的實際。還有一次,他在講話中說道:“我現在掛一個(ge) 校董會(hui) 主席,這是因襲下來的,當省長都掛這個(ge) 銜。但我這個(ge) 人不願意掛空頭銜,在其位謀其政,掛了就要關(guan) 心、就要過問,所以會(hui) 經常來看看,最起碼一年來一次。否則就不掛。”實際上,他當校董會(hui) 主席期間,總共來集美大學7次,是曆任校董會(hui) 主席中來得最多的一位。
二是注重調查研究。每次開校董會(hui) 前他都先來學校調研。我還記得2000年的校董會(hui) 定在11月召開,當年8月14日他就帶人來集美大學調研,還帶上副省長潘心城、副省長兼廈門市長朱亞(ya) 衍、省政府秘書(shu) 長陳芸以及有關(guan) 部門的領導。他聽了學校領導的匯報後說:“今天我們(men) 擠時間來看一看集美大學,不僅(jin) 因為(wei) 我兼任集美大學校董會(hui) 主席,而且這個(ge) 學校也傾(qing) 注著省委、省政府的心血和汗水。我到省委工作以後,還參加了很多次研究集美大學問題的會(hui) 議,可見省委省政府對你們(men) 的重視。”
在這次調研中,他主要強調加強體(ti) 製創新,包括領導體(ti) 製的創新。因為(wei) 集美大學的前身是交通部、農(nong) 業(ye) 部、省體(ti) 委、省財政廳、廈門市政府等屬下的五所高校。五個(ge) 學校、五個(ge) 管理部門,麻雀雖小、五髒俱全。合並以後人員眾(zhong) 多,尤其是黨(dang) 政部門人員很多,所以麵臨(lin) 一個(ge) 很嚴(yan) 峻的問題就是學校體(ti) 製如何改革。他當時提到,集美大學要不斷完善新體(ti) 製,不斷進行配套改革和體(ti) 製創新,給學校創造發展空間。他還指出,集美大學一大特點就是華僑(qiao) 辦學和海外鄉(xiang) 賢辦學。集美大學是根據陳嘉庚先生的遺願組建的,而且還有一個(ge) 很有凝聚力、很有影響力的校董會(hui) ,所以一定要弘揚“嘉庚精神”,充分發揮校董會(hui) 作用。因為(wei) 這是一所非常有特色的學校,既能夠在體(ti) 製創新方麵爭(zheng) 取新的突破,又能爭(zheng) 取上級給予一些特殊的寬鬆政策,各方麵相輔相成,推動集美大學實現新的發展。
2001年12月,他又來學校一次,上午調研,下午參加校董會(hui) 。調研主要是看學校新建的工科實驗室和最新的航海模擬器。他到航海模擬實驗室,看到計算機可以模擬海上的大風大浪,船在模擬的海上乘風破浪,讓人身臨(lin) 其境,他十分高興(xing) ,還動手掌舵體(ti) 驗。隨後,他聽說學校新建實驗室和圖書(shu) 館的經費十分短缺,便從(cong) 省長基金拿出一部分補貼給學校。這也算集美大學“吃小灶”吧。
三是很注重與(yu) 校董們(men) 的接觸與(yu) 溝通,也很尊重其他工作人員。海外來的校董在會(hui) 上發言時,他不僅(jin) 注意聽,還主動跟他們(men) 交流。1999年10月首屆二次常務校董會(hui) 上,印尼華社的著名人士、校董會(hui) 副主席李尚大發言之後,他就給予充分的肯定。2000年,在校董會(hui) 上頒發“王瑞庭海上專(zhuan) 業(ye) 助學金”,因為(wei) 捐助者印尼船王王景祺先生(王瑞庭是王景祺的祖父)沒來,我作為(wei) 這項助學金的引進者和信托人,本來是坐在台下的,他卻招呼我到台上跟他一起頒獎。我上去後先站在主席台最旁邊的位置,他招呼我過去站在他身邊。當時我非常激動,在場的校董們(men) 也感同身受。他是大領導,如此尊重搞具體(ti) 工作的人員,完全是他的品格使然。
開校董會(hui) 期間,他提倡節儉(jian) ,提出不要擺酒席,他跟我們(men) 一起吃自助餐。吃自助餐時,他又利用取餐、吃飯的機會(hui) 跟大家聊天交流,顯得非常自然和融洽。
四是非常尊重教師。2002年教師節前一天,他專(zhuan) 程到集美大學慰問教師並與(yu) 教師代表座談。座談會(hui) 結束,他還特意去看望他在清華大學時的老師劉翠琴。劉老師住在集美大學航海學院宿舍樓的4層樓,沒有電梯,他便拾級而上,給老師送上鮮花,並且深情地說:“謝謝您當年的教育和培養(yang) 。”劉老師和當時在場的人都感動得熱淚盈眶。
他離任校董會(hui) 主席以後,依舊對集美大學的事情十分上心。就在2002年9月9日來校前一天,他在廈門98投洽會(hui) 上見到幾位來自集美大學的大學生誌願者,就問道:“你們(men) 認識我嗎?”學生們(men) 回答:“您是習(xi) 近平省長。”他笑著說:“我還是你們(men) 集美大學校董會(hui) 主席呢!”簡簡單單一句話,充分體(ti) 現了他對校董會(hui) 主席這一份責任的重視與(yu) 擔當,同時也說明他心裏時刻裝著集美大學,牽掛著集美大學。學生回來說起這件事,大家心裏都感到暖洋洋的。2014年11月18日,他在澳大利亞(ya) 訪問,到停泊在霍巴特港區的中國“雪龍號”科考船參觀。聽說船長趙炎平、領隊袁紹宏、站長徐寧都是集美大學航海學院畢業(ye) 的,他非常高興(xing) ,便對大家說他當過集美大學校董會(hui) 主席。
他離開福建時,海外好多僑(qiao) 領都致函向他表示祝賀和感謝。印尼僑(qiao) 領李尚大在信中說:“您在福建工作期間,實實在在為(wei) 福建做了許多關(guan) 係民生、關(guan) 係改革發展的好事、實事,這是福建人民和海外鄉(xiang) 親(qin) 的最大福氣。福建人民和海外鄉(xiang) 親(qin) 會(hui) 永遠感謝您!”
采訪組:2014年9月,您主筆以集美校友總會(hui) 名義(yi) 給習(xi) 近平同誌寫(xie) 了一封信。10月,習(xi) 近平同誌回了信。請您談談這件事。
任鏡波:關(guan) 於(yu) 集美校友總會(hui) 給近平同誌寫(xie) 信和近平同誌的回信,這是眾(zhong) 所周知的事了。有人曾經問我,你怎麽(me) 會(hui) 想起給近平同誌寫(xie) 信?是不是心血來潮?
我寫(xie) 這封信有個(ge) 信念原因。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福建工作期間,許多勤政愛民的故事,尤其他對陳嘉庚先生和集美大學的情懷,讓我非常感動。2000年,他當集美大學校董會(hui) 主席的第二年,我就請好朋友夏蒙寫(xie) 了一篇《鴻鵠之誌為(wei) 蒼生》的文章,簡要記述了他在廈門、寧德、福州所做的主要工作,發表在我主編的《集美校友》雜誌上,以此表達我們(men) 對他的欽佩之意。還有一個(ge) 原因,就是我的忘年之交項南同誌對他的推崇。他離任寧德地委書(shu) 記時,寫(xie) 了一本書(shu) 叫《擺脫貧困》,是項南作的序。項南回到北京以後,有一次我去看他,項南問我讀沒讀過這本書(shu) ,我老老實實地說沒有讀過。項南說:“這本書(shu) 值得讀,現在社會(hui) 上有的人喜歡講大話、空話,而這本書(shu) 講的都是實實在在的東(dong) 西,非常難得。”項南的這席話,大大強化了我對習(xi) 近平同誌的崇敬之情。
2014年10月是陳嘉庚先生誕辰140周年。這年8月,廈門市有關(guan) 部門的領導來集美召開座談會(hui) ,征求舉(ju) 行紀念陳嘉庚先生誕辰140周年活動的意見,我就建議要給近平同誌寫(xie) 信,由市委市政府來寫(xie) ,或由籌委會(hui) 來寫(xie) ,或請一位以個(ge) 人的名義(yi) 來寫(xie) 。過了一個(ge) 多月,沒人給我答複,於(yu) 是我就決(jue) 定自己寫(xie) 。
我先以集美校友總會(hui) 和《集美校友》雜誌社的名義(yi) 寫(xie) 了一封約300字的信,開門見山,明確提出我們(men) 的請求。同時,我又以個(ge) 人的名義(yi) 寫(xie) 了一封近千字的信,誠摯表達了自己的心情和想法,同時也結合說明集美校友總會(hui) 是陳嘉庚先生於(yu) 1920年創辦的,《集美校友》是具有國內(nei) 統一刊號的僑(qiao) 刊鄉(xiang) 訊。當時我還考慮到一點,以我個(ge) 人名義(yi) 來寫(xie) ,可能更合適。我身在民間社團,而且已經退休,寫(xie) 起來更加方便。其實,我寫(xie) 這封信的目的就是想向近平同誌報告一個(ge) 信息:2014年10月21日是陳嘉庚先生誕辰140周年。我自信,他知道了一定會(hui) 有所表示。
社會(hui) 上有人說這封信肯定是通過關(guan) 係送上去的,否則怎麽(me) 可能收到呢?其實,我是請一起在集美校友總會(hui) 當義(yi) 工的鍾老師幫我拿到集美郵政局用快遞寄去的。至今,我還記得這封快遞的郵政編號。
信寄出以後,我倒有一種擔心。信封寫(xie) 的是中共中央辦公廳轉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收。中央機關(guan) 這麽(me) 大,層次那麽(me) 多,這封信近平同誌能看到嗎?後來又想想,黨(dang) 的十八大以後我們(men) 黨(dang) 的信訪工作有了很大改變,這封信應該會(hui) 送到。總之,那段時間我總是忐忑不安。
信是2014年9月5日寄出去的。10月8日下午,我坐車出門辦事,突然接到一個(ge) 電話,一個(ge) 男同誌的聲音:“任老先生嗎?我是中辦的工作人員,您寄給近平同誌的信收到了。”當時,我喜出望外,看了一下手表,是15點10分。他還問我市裏今年有什麽(me) 紀念活動?於(yu) 是,我便把我知道的廈門市政協準備開一個(ge) 紀念座談會(hui) ,廈門市委、集美區委的宣傳(chuan) 部、統戰部還準備開展一些宣傳(chuan) 活動等告訴他。事後,我立馬把這個(ge) 情況向集美校友總會(hui) 的主管部門作了報告。
10月13日上午,中辦一位女同誌又掛來電話,問我手頭有沒有近平同誌當年講話的資料。當天下午,我又把近平同誌當年在集美大學每次講話的錄音記錄稿,全部傳(chuan) 真給她。10月19日上午,廈門市政協秘書(shu) 長給我掛電話說:“任老,祝賀你!”20日上午,福建省委辦公廳有一位同誌掛電話問我,“嘉庚精神”的內(nei) 涵怎麽(me) 表述?這些跡象,都讓我心裏有了數。但是,我沒有表現出來。
10月21日上午,福建省政協和廈門市政協在廈門聯合舉(ju) 辦“紀念陳嘉庚先生誕辰140周年座談會(hui) ”。省領導在座談會(hui) 上宣讀“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國家主席、中央軍(jun) 委主席習(xi) 近平給廈門市集美校友總會(hui) 回信”,頓時,所有在場的人都感到振奮。回信宣讀之後,雷鳴般的掌聲經久不息。陳嘉庚先生的七公子、兩(liang) 個(ge) 孫子、一個(ge) 孫女都感動得熱淚盈眶。當天晚上的福建電視台新聞和第二天的《福建日報》都全文發布了這封回信,福建省委書(shu) 記還做了關(guan) 於(yu) 學習(xi) 貫徹回信精神的批示,要求全省各級黨(dang) 政部門都要認真學習(xi) 貫徹回信精神。我們(men) 把學習(xi) 貫徹回信精神作為(wei) 頭等大事來抓。到現在快3年了,我們(men) 一直堅持著、堅定不移。
采訪組:請您談談這封回信產(chan) 生了哪些影響,你們(men) 又是如何學習(xi) 和貫徹回信精神的。
任鏡波:這封回信的文字,包括標點符號在內(nei) 近300字,字字珠璣,貴為(wei) 經典。回信在海內(nei) 外反響很大。大家讀到這個(ge) 信都感到非常親(qin) 切,大家普遍認為(wei) :
第一,在新的曆史時期,黨(dang) 和國家的最高領導人繼續肯定陳嘉庚先生是“華僑(qiao) 旗幟、民族光輝”,是“僑(qiao) 界的一代領袖和楷模”,這是黨(dang) 和國家的最高領導人向全世界華僑(qiao) 華人宣示,祖國沒有忘記陳嘉庚,祖國沒有忘記華僑(qiao) 華人,希望廣大華僑(qiao) 華人進一步發揮獨特作用。這對於(yu) 進一步凝聚僑(qiao) 心匯聚僑(qiao) 力、落實“一帶一路”倡議和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都有著非常現實和深遠的意義(yi) 。
1945年,毛主席讚譽陳嘉庚先生是“華僑(qiao) 旗幟、民族光輝”。1983年,鄧小平題寫(xie) “華僑(qiao) 旗幟、民族光輝陳嘉庚”。近平同誌在回信中再次高度評價(jia) 陳嘉庚先生,對“嘉庚精神”作出了精辟闡述,這在黨(dang) 和國家的最高領導人中還是第一次。
第二,這封回信是黨(dang) 和國家最高領導人第一次把“嘉庚精神”提到國家層麵,成為(wei) 中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重要內(nei) 容。回信對怎樣弘揚“嘉庚精神”、要向陳嘉庚先生學習(xi) 什麽(me) 也作了非常實際、非常大眾(zhong) 化的概括。以前我們(men) 講弘揚“嘉庚精神”,有的人就覺得,自己沒有那麽(me) 多錢,很難做得到。近平同誌的回信非常接地氣,他講“嘉庚精神”不僅(jin) 體(ti) 現在用大量的財富回報祖國回報社會(hui) ,同時也強調了嘉庚先生艱苦創業(ye) 、自強不息的精神,以國家為(wei) 重、以民族為(wei) 重的品格,還有關(guan) 心國家大事、傾(qing) 心教育事業(ye) 的誠心。他這麽(me) 一說,很多華僑(qiao) 華人都覺得“嘉庚精神”是可以弘揚的,嘉庚先生的善行嘉德是可以學習(xi) 的。以往我們(men) 講“嘉庚精神”,都是在民間和地方層麵來講,近平同誌的回信,一下子把弘揚“嘉庚精神”提升到國家的層麵,這對於(yu) 在全民中培養(yang) 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也將會(hui) 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三,這封回信寫(xie) 得非常動人。信中說在紀念陳嘉庚先生誕辰的時候,黨(dang) 和國家領導人對陳嘉庚先生表示深切的懷念,向陳嘉庚先生的親(qin) 屬致以誠摯的問候。還同時表示陳嘉庚先生永遠值得學習(xi) 。這封信的語言很平實,非常感人,充分體(ti) 現了當今中國最高領導人平易近人的親(qin) 民作風。兩(liang) 年多來,這封回信已經在海內(nei) 外產(chan) 生了強烈反響,已經在海內(nei) 外重新掀起了一股強勁的“嘉庚風”。
此外,他的回信對我們(men) 開展僑(qiao) 務工作也是新的啟示。近平同誌強調弘揚陳嘉庚先生艱苦創業(ye) 、自強不息的精神,就是希望華僑(qiao) 華人在當地要有很好的發展,能為(wei) 當地謀福祉,從(cong) 而更好地增進與(yu) 中國的民間交往,互利共贏。今年是近平同誌回信3周年,為(wei) 進一步學習(xi) 貫徹回信精神,廈門市委經過醞釀,決(jue) 定成立陳嘉庚獎學金,鼓勵“海上絲(si) 綢之路”沿線國家的華僑(qiao) 華人和港澳台地區集美校友的後裔來廈門深造。可以上廈門大學、集美大學、華僑(qiao) 大學、廈門理工學院、廈門海洋職業(ye) 技術學院、廈門工業(ye) 學校、集美中學。回來讀博士的,一年獎勵7萬(wan) 元,讀碩士的一年獎勵6萬(wan) 元,讀本科的一年獎勵5萬(wan) 元,讀高職和中職、高中的一年獎勵4萬(wan) 元。這樣下來一年要投入1000多萬(wan) 元。到第四年,大概要投入5000萬(wan) 元。這筆錢的主要來源,是來自當年陳嘉庚先生在香港創辦的集友銀行每年分給集美學校委員會(hui) 的部分股息。消息傳(chuan) 開,各地的華僑(qiao) 華人都說:這是中國吹來的“嘉庚風”。
三年來,我們(men) 一直在積極宣傳(chuan) 貫徹近平同誌回信精神。廈門市委、市政府從(cong) 2014年起,每年10月都作為(wei) “嘉庚精神”宣傳(chuan) 月,去年舉(ju) 辦了嘉庚交響樂(le) 音樂(le) 會(hui) 。集美區還舉(ju) 辦了國際嘉庚論壇,還以“人文集美、嘉庚文化”開展了各種宣傳(chuan) 活動。我們(men) 在海內(nei) 外有60多個(ge) 校友會(hui) ,對於(yu) 近平同誌的回信,我們(men) 選用《福建日報》發表的全文彩印單頁,開始印了1萬(wan) 份,後來又加印1萬(wan) 份,分發給海內(nei) 外校友、鄉(xiang) 親(qin) ,大家看了都非常激動。香港集美校友會(hui) 和由集美校友當會(hui) 長的香港建造業(ye) 總工會(hui) 就以這封信中的話“以國家為(wei) 重,以民族為(wei) 重”,發動了6萬(wan) 多名周圍的群眾(zhong) 投入“反占中”“反港獨”的鬥爭(zheng) 。
集美校友總會(hui) 以此為(wei) 契機,把學近平同誌回信、弘揚“嘉庚精神”,作為(wei) 永恒的主題。我先後應邀在省、市和海外作了11場學習(xi) 報告,出席了36場海內(nei) 外華僑(qiao) 華人校友參加的學習(xi) 回信精神座談會(hui) 、報告會(hui) ,建立了廣泛的聯絡網。
采訪組:根據您的理解,請您談談為(wei) 什麽(me) 習(xi) 近平同誌如此重視“嘉庚精神”?
任鏡波:近平同誌在回信中說:“我曾長期在福建工作,對陳嘉庚先生為(wei) 祖國特別是為(wei) 家鄉(xiang) 福建作出的貢獻有切身感受。”這可以作為(wei) 他如此重視“嘉庚精神”的詮釋。
2000年,中國僑(qiao) 聯、福建省委宣傳(chuan) 部、福建電視台聯合攝製電視文獻紀錄片《民族之光——陳嘉庚先生歸來的歲月》,集美校友總會(hui) 是主要協作單位,我是主創人員之一。當時近平同誌是福建省省長,攝製組去采訪他,他非常熱情,一點都沒有省長的架子。他一再說:“拍陳嘉庚的電視紀錄片是一件好事。”圍繞對陳嘉庚的認識和弘揚“嘉庚精神”,他講了許多。他說:“實現祖國完全統一,任務十分艱巨。在實現祖國統一的道路上,我們(men) 弘揚嘉庚精神,就能進一步激發民族精神,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於(yu) 激勵海峽兩(liang) 岸全體(ti) 中國人從(cong) 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出發,攜手共進,為(wei) 完成祖國的完全統一和中華民族的全麵振興(xing) 而奮鬥。”
從(cong) 我們(men) 老百姓的角度來看,我認為(wei) 近平同誌重視“嘉庚精神”,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心裏永遠記著老百姓。他在寧德當地委書(shu) 記時說:“為(wei) 官一任、造福一方。”2000年1月,他當選為(wei) 福建省長時,在新聞發布會(hui) 上說:“我深感自己肩上的責任重大,深怕福建人民的生活在我任內(nei) 提高得不夠快。”黨(dang) 的十八大閉幕那一天,他在中外記者見麵會(hui) 上說:“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men) 的奮鬥目標。”他還曾說過:“對於(yu) 我們(men) 共產(chan) 黨(dang) 人來說,老百姓是我們(men) 的衣食父母。要像愛自己的父母那樣愛老百姓,為(wei) 老百姓謀利益,帶老百姓奔好日子。”這些話都說明他是把老百姓時刻放在心上。
陳嘉庚先生也是這樣,他心裏也是永遠裝著老百姓。1940年,他在重慶出席八路軍(jun) 重慶辦事處召開的歡迎茶會(hui) 上說:“我不是一個(ge) 共產(chan) 黨(dang) 員,不過你們(men) 共產(chan) 黨(dang) 革命的目的,辛辛苦苦,流血犧牲,也不過是為(wei) 改造社會(hui) ,使國家民族好。我呢,這些年來也掙了一些錢,都拿來辦學校,所謂取諸社會(hui) ,用諸社會(hui) 。我的希望也不過是為(wei) 社會(hui) 好。”他還說過:“服務社會(hui) 是吾人應盡之天職。”陳嘉庚先生要求學生“在校盡學生之職務,出校盡國民之職務”。陳嘉庚先生向學生作報告時說:“我培養(yang) 你們(men) ,並不想要你們(men) 替我做什麽(me) ,我更不願你們(men) 是國家的害蟲、寄生蟲;我希望於(yu) 你們(men) 的隻是要你們(men) 依照著‘誠毅’校訓,努力地讀書(shu) ,好好地做人,好好地替國家民族做事。”我想,陳嘉庚先生的人生觀與(yu) 他一生的實踐,都是符合近平同誌治國理政的理念。
我用一句話來概括:學習(xi) 近平同誌關(guan) 於(yu) 弘揚“嘉庚精神”的指示,就是要堂堂正正地做一個(ge) 中國人,是非分明,無私無畏,恪盡天職,助力中國夢!■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