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漢權: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升級麵臨的挑戰與對策
發稿時間:2019-07-17 16:42:17 來源:开云kaiyun
編者按:2019年7月13日,由中國經濟體(ti) 製改革雜誌社與(yu) 中共徐州市委、市人民政府聯合舉(ju) 辦的“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 推動新時代改革再出發——全麵踐行新發展理念實現高質量發展暨‘徐州實踐’高層研討會(hui) ”在江蘇省徐州市召開。本文為(wei) 國家發改委產(chan) 業(ye) 與(yu) 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黃漢權主題演講整理,未經作者審核。
國家發改委產(chan) 業(ye) 與(yu) 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 黃漢權
我今天講三方麵的內(nei) 容:1、資源型城市發展的困局;2、資源型城市產(chan) 業(ye) 升級的誤區;3、資源型城市產(chan) 業(ye) 發展的方向和路徑。
一、資源型城市發展的困局
資源型城市因資源而興(xing) 因資源而衰,這是大家常講的資源詛咒陷阱。怎麽(me) 破解這個(ge) 困局?答案是構建多元現代化的產(chan) 業(ye) 體(ti) 係,打破過去資源獨大的格局,推動產(chan) 業(ye) 升級,推進多個(ge) 產(chan) 業(ye) 支撐,多元優(you) 勢互補,建立內(nei) 在競爭(zheng) 充分的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
我們(men) 調研發現,資源型城市升級麵臨(lin) 四缺、一不活等多種問題。四缺是缺人才、缺科技、缺資金、缺產(chan) 業(ye) 配套。一不活是產(chan) 業(ye) 體(ti) 製機製不夠靈活。
首先從(cong) 科技和人才方麵看。一般資源型城市以往注重於(yu) 通過資源來發展產(chan) 業(ye) ,特別包括區位上的劣勢、科技創新平台不多、高科技企業(ye) 不足。同時,掌握這種核心技術的中高端人才也是缺乏的。從(cong) 資產(chan) 來說,一般資源型城市的產(chan) 業(ye) 多是重資產(chan) 、設備老化、引入資金不足。在新時期,外部資金不去,自己內(nei) 部的資金往外流。過去產(chan) 業(ye) 往往集中在上遊,中下遊缺乏,產(chan) 業(ye) 配套不完善,結構單一,價(jia) 值鏈多屬於(yu) 低端,粗放型發展比較多。以前靠資源活得都挺好,不注重向高精尖產(chan) 業(ye) 或產(chan) 業(ye) 下遊發展。機製方麵我們(men) 講過去很多以國有企業(ye) 為(wei) 主導,或者說偏重政府的驅動,所以體(ti) 製機製沒有像沿海地區靈活。
比如,我們(men) 分析南北方現在的發展差異來看,我們(men) 國家資源型城市分布比較多的是北方、三北,還有西部地區。2002年之前,南北方的發展速度基本上差不多,增長速度差不多,但到2012年以後南北方速度發展差距口子越來越大了,2012年以後南方和北方占全國GDP的比重差越來越大了。南方2012年占全國GDP大概是56%,到2018年上升到62%,每年增長將近0.8個(ge) 百分點。差距原因我們(men) 分析主要是產(chan) 業(ye) 結構的差異,北方資源型為(wei) 主、重化工為(wei) 主,從(cong) 勞動密集型、消費品、服務業(ye) ,創新能力、人力資源、高技術企業(ye) 、體(ti) 製機製幾個(ge) 要素角度來講,都能夠理解南方地區快速發展的產(chan) 業(ye) 背景。
二、資源型城市產(chan) 業(ye) 升級的誤區
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現在有四個(ge) 誤區:一是喜新厭舊,片麵追求發展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很多資源型城市把傳(chuan) 統的產(chan) 業(ye) 與(yu) 企業(ye) 視為(wei) 雞肋,認為(wei) 沒有發展前景了。
二是急功近利,追求立竿見影效果。事實是,發展一個(ge) 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兩(liang) 三年、三五年就想有成效,這比較難。我認為(wei) ,培育或者形成一個(ge) 新產(chan) 業(ye) 往往需要五到十年,甚至更長時間。
三是越俎代庖,替企業(ye) 做主決(jue) 策。一個(ge) 產(chan) 業(ye) 的轉型升級,關(guan) 鍵靠企業(ye) ,隻有企業(ye) 自己有積極性,這種轉型才可持續,才有生命力。
四是新瓶裝舊酒,換湯不換藥。有的東(dong) 西接了互聯網,有了幾台電腦,弄了幾個(ge) 大學生,好像這個(ge) 產(chan) 業(ye) 就變成了新興(xing) 的高技術產(chan) 業(ye) ,實際上它裏麵的內(nei) 容好多並沒有變。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其實經過改造升級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第一個(ge) 例子,佛山的家具行業(ye) 是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通過互聯網個(ge) 性化定製,解決(jue) 了個(ge) 性化需求和批量化生產(chan) 的矛盾,把成本降下來了,市場前景很好。別的地區的家具企業(ye) 是個(ge) 位數增長,甚至不增長,佛山的家具行業(ye) 卻是百分之五六十的速度在增長。所以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升級還是有空間的,不能大家都去弄新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這是片麵的。
第二個(ge) 例子是發展型產(chan) 業(ye) 要有耐心,不能急功近利。比如,株洲原來也是重化工業(ye) 比較多,化工企業(ye) 造成了湘江汙染。2003年時株洲開始探索產(chan) 業(ye) 轉型,轉向發展科創、文旅等產(chan) 業(ye) ,搬遷了很多企業(ye) ,也經曆了轉型的痛苦。經過十幾年的培育發展,目前已經打造形成了“一股三城”,建設成中國動力股,以軌道交通、通用航空和新能源汽車三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崛起來替換過去的重化工產(chan) 業(ye) 。這是我們(men) 值得借鑒的地方。
三、資源型城市產(chan) 業(ye) 發展的方向和路徑
產(chan) 業(ye) 發展轉型升級有什麽(me) 方向?我們(men) 判斷,中國經濟已經走過重化工業(ye) 發展階段,正在進入到深度工業(ye) 化時期。我們(men) 產(chan) 業(ye) 結構從(cong) 低端勞動密集型產(chan) 業(ye) 、資源型產(chan) 業(ye) 為(wei) 主導,向技術創新密集型轉變。過去我們(men) 說工業(ye) 化是淺層次的,因為(wei) 我們(men) 是規模、量,現在我們(men) 要深度的工業(ye) 化。
產(chan) 業(ye) 發展有五個(ge) 趨勢:一是向“質、優(you) ”去轉,這是大的趨勢。
第二個(ge) 趨勢是中國製造業(ye) 的發展可能會(hui) 穩下來,過去一直是降的。
第三個(ge) 趨勢是服務業(ye) 占比提升的勢頭應該會(hui) 趨緩。過去服務業(ye) 快速發展因為(wei) 金融和房地產(chan) 發展太快,把服務業(ye) 帶起來。現在金融去杠杆,房地產(chan) 是房住不炒,將來也會(hui) 穩。整個(ge) 國家推進製造業(ye) 的高質量發展,我們(men) 還沒有建設成為(wei) 製造強國,所以我們(men) 必須把製造業(ye) 穩下來,讓它的比重進一步下降。這是第三個(ge) 趨勢。
第四個(ge) 趨勢是重化工時代接近尾聲,製造業(ye) 行業(ye) 分化在加劇。煤炭、水泥、鋼鐵、有色這些重化工業(ye) 的需求增速在下降,機械行業(ye) 也在下降。汽車、電子信息、房地產(chan) 這些投資品行業(ye) 在分化。與(yu) 消費升級相關(guan) 的產(chan) 業(ye) 增值潛力得到快速釋放,後小康社會(hui) 居民社會(hui) 由低端向中高端,由物質型向服務型消費轉型。我們(men) 看到,與(yu) 人民群眾(zhong) 美好生活相關(guan) 的消費升級的行業(ye) 得到了快速發展。
第五個(ge) 趨勢是我國的生產(chan) 型服務業(ye) 在補短板和走出去過程當中得到快速發展。生產(chan) 型服務業(ye) 一直是製造業(ye) 轉型升級的重大製約,以前被外國企業(ye) 控製,現在我們(men) 兩(liang) 業(ye) 融合,加快走出去。
產(chan) 業(ye) 升級方向有六方麵。第一是高端化,進口替代。過去的高端產(chan) 品、複雜產(chan) 品我們(men) 造不了,現在美國不賣給你了。我們(men) 製造業(ye) 必須要能夠製造航空發動機、高端芯片,各種裝備設備等複雜產(chan) 品、精密產(chan) 品。
第二是智能化,智能製造。
第三是融合化。服務業(ye) 和製造業(ye) 融合,信息化工業(ye) 化的融合。
第四是綠色化,推進綠色製造。
第五是品牌化。通過個(ge) 性化的定製,流線化生產(chan) 把我們(men) 品牌做起來。
第六是全球化,走出去進行國際合作。
產(chan) 業(ye) 升級路徑有四方麵。第一是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機遇,培育麵向未來的新產(chan) 業(ye) ,特別是資源型城市要更加重視新產(chan) 業(ye) 的培育。
第二是改造提升我們(men) 傳(chuan) 統優(you) 勢產(chan) 業(ye) ,推動老產(chan) 業(ye) 煥發新活力。
第三是發揚工匠精神,做優(you) 產(chan) 品,做強質量,做響品牌。
第四是鼓勵跨界融合發展,打造1+1大於(yu) 2的賦能增值效應。
我解釋一下各個(ge) 路徑的具體(ti) 內(nei) 容。第一個(ge) 路徑是關(guan) 於(yu) 產(chan) 業(ye) 培育。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快速推進中。現在新一代的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智能製造技術都在突破,都可能產(chan) 生一些新的應用場景。比如現在5G、物聯網、大數據、雲(yun) 計算等這些領域都會(hui) 產(chan) 生新的產(chan) 業(ye) ,就看誰能夠抓住。不是所有人都去搞新能源汽車、物聯網,但是你總得找到某個(ge) 你特長的領域切進去。世界經濟在弱增長中重塑新動能,科技、場景、產(chan) 業(ye) 三大變革是同步交互、鏈群傳(chuan) 導,數字化時代新技術的應用步伐更快。電腦普及用了16年,手機普及用了13年,互聯網普及用了7年,下一步人工智能普及可能也就是五六年。變更迭代步伐速度越來越快,需要我們(men) 好好把握抓住。中國是強大的市場、完整的產(chan) 業(ye) 鏈,我們(men) 在新技術應用監管方麵還比較寬鬆。
我們(men) 講產(chan) 業(ye) 無中生有。比如,貴陽培育新產(chan) 業(ye) 方麵就做得比較好。
第二個(ge) 是產(chan) 業(ye) 改造提升。改造提升傳(chuan) 統優(you) 勢產(chan) 業(ye) ,推動老產(chan) 業(ye) 煥發新活力,也有很多空間和文章可做,因為(wei) 畢竟任何一個(ge) 時代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都是主導的產(chan) 業(ye) 。每個(ge) 時代吃穿用住行都要靠這些產(chan) 業(ye) 支撐。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要用新的技術,特別是數字化的技術,智能化的技術來改造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才能讓老的產(chan) 業(ye) 注入新的活力,煥發新的生機。這裏頭我們(men) 有一個(ge) 好的案例。佛山的產(chan) 業(ye) 結構以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為(wei) 主,去年GDP接近一萬(wan) 億(yi) ,人口700多萬(wan) 人口,人均GDP接近2萬(wan) 美元。佛山的製造業(ye) 很強,製造業(ye) 總產(chan) 值超過萬(wan) 億(yi) ,主導產(chan) 業(ye) 就是家電、陶瓷、家具、鋁材加工、照明等。2015年佛山成為(wei) 全國製造業(ye) 轉型升級綜合改革試點後,以三位一體(ti) 推動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搞質量第一、標準引領、品牌帶動,高質量發展做得很不錯。
第三個(ge) 路徑是弘揚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做優(you) 產(chan) 品質量和品牌。這裏頭可以學德國、日本、瑞士,在自己領域做行業(ye) 的細分冠軍(jun) ,把這個(ge) 東(dong) 西做到最好,做到極致,肯定有市場。
第四個(ge) 路徑是跨界融合發展。現在產(chan) 業(ye) 也好,農(nong) 業(ye) 、工業(ye) 、服務業(ye) 各方麵界限越來越模糊,不能分割很清楚,隻要通過跨界融合,讓這種要素、技術、人才、資金能夠互相流動就能形成1+1大於(yu) 2的賦能增值。這裏頭就是兩(liang) 化融合、兩(liang) 業(ye) 融合、數字技術製造技術的融合、線上線下的融合、農(nong) 村裏麵三產(chan) 的融合等等,這種融合都會(hui) 給產(chan) 業(ye) 發展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帶來更好更高的效益。隻要能夠按照這幾個(ge) 方向和路徑至少我們(men) 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會(hui) 在保持耐心定力情況下,久久為(wei) 功,綿綿用力,肯定會(hui) 取得好的效果。謝謝。
(整理:《改革內(nei) 參》記者孫錚)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