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久文:推動淮河生態經濟帶區域經濟一體化與徐州高質量發展
發稿時間:2019-07-16 16:29:57 來源:开云kaiyun
編者按:2019年7月13日,由中國經濟體(ti) 製改革雜誌社與(yu) 中共徐州市委、市人民政府聯合舉(ju) 辦的“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 推動新時代改革再出發——全麵踐行新發展理念實現高質量發展暨‘徐州實踐’高層研討會(hui) ”在江蘇省徐州市召開。本文為(wei) 全國經濟地理研究會(hui) 會(hui) 長、中國區域科學協會(hui) 理事長孫久文主題演講整理,未經作者審核。
全國經濟地理研究會(hui) 會(hui) 長、中國區域科學協會(hui) 理事長 孫久文
十分高興(xing) 到徐州參加我們(men) 改革的會(hui) 議,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推動淮河生態經濟帶區域經濟一體(ti) 化與(yu) 徐州高質量發展》。
經濟帶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骨架和支撐。這種經濟帶和我們(men) 原先四大板塊還是有一定的區別。四大板塊是東(dong) 中西加上東(dong) 北,是塊塊經濟。經濟帶是貫穿不同的經濟板塊所形成的帶狀的經濟空間形式。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2019年指出,積極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同時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戰略穩步實施。因此,研究經濟帶問題十分關(guan) 鍵也十分重要。今年上半年淮河經濟帶的發展規劃獲得中辦國辦的批複,標誌著淮河流域上升為(wei) 國家層麵的區域發展戰略。我今天講四個(ge) 問題。
第一個(ge) 問題:中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現狀。
中國從(cong) 全國大的區域經濟發展來說,有三個(ge) 特點我們(men) 要給予比較高的重視。
第一個(ge) 特點,多年來所一直存在的、東(dong) 西部絕對的發展差距仍在擴大。在過去30多年的高速增長當中,東(dong) 部地區總得來講發展速度比較快。從(cong) 2000年以後國家進行西部大開發、東(dong) 北振興(xing) 、中部崛起這樣的戰略,特別是2011年以後我們(men) 在一些數據中可以看到區域經濟“西比東(dong) 快”的格局存在,西部地區發展速度要略快於(yu) 東(dong) 部地區,特別是最近幾年西南地區發展速度明顯比其他區域快一些。雖然說西部地區的增長速度快,但是由於(yu) 各種各樣的原因,特別是基數的原因,東(dong) 西部之間相對差距可能在逐年有所縮小,至少說這種差距沒有擴大得太快,但是它的絕對差距仍然還在加大。
從(cong) 經濟發展質量來看,中西部其實和東(dong) 部地區存在比較大的差距。當然最近幾年西部地區人均的收入也是增長相對比較快,所以它的經濟發展質量提升應該說也是在不斷追趕東(dong) 部地區。最近幾年東(dong) 北地區的發展相對緩慢一些,大家重視的是東(dong) 北地區經濟規模整體(ti) 的發展速度,最近幾年下降比較快,有人叫做斷崖式下跌。我們(men) 仔細去看一看東(dong) 北地區人均的增長率的話,這個(ge) 問題會(hui) 更嚴(yan) 重。我們(men) 對最近幾年東(dong) 北地區人均增長率的計算,發現年均隻有3.51%,這個(ge) 比東(dong) 部地區、西北、西南、中部地區都要慢,這也是值得我們(men) 關(guan) 注的問題。
第二個(ge) 特點我們(men) 談關(guan) 於(yu) 區域發展,南方與(yu) 北方發展不平衡。這是現在學術界很多人都在關(guan) 注的問題。首先我們(men) 看它的範圍,範圍現在大體(ti) 上南方16個(ge) 省市區,北方15個(ge) 省市區,南方麵積占40%,北方60%,人口南方是55%多,北方是44%多,所以它的人口和麵積是調過來的。從(cong) 產(chan) 值來看南方是60%,北方將近40%。我們(men) 看它的人均產(chan) 值,南方大概比北方人均高5000多塊錢。這是2017年的數據。2018年的數據可能比這個(ge) 還要更進一步繼續拉大。
我們(men) 看到,在全國產(chan) 值增速前10位的省區當中,南方有9個(ge) ,北方隻有1個(ge) ,所以這個(ge) 問題可能更嚴(yan) 重一些。在產(chan) 值總量前十位的省市區當中,南方是7個(ge) ,北方隻有3個(ge) ,南方的廣東(dong) 和江蘇到2018年現在都是9萬(wan) 億(yi) 的水平了,北方的山東(dong) 比廣東(dong) 和江蘇差一個(ge) 萬(wan) 億(yi) 級,所以現在從(cong) 這樣產(chan) 值來看,南北方的差距確實應當引起我們(men) 的注意。
為(wei) 了說明這個(ge) 問題,我們(men) 再看一個(ge) 數據。我們(men) 看看超過萬(wan) 億(yi) 元GDP城市產(chan) 值對比。我這裏麵有一個(ge) 表格,2017年的時候全國超萬(wan) 億(yi) 元GDP的城市一共是14所,南方11個(ge) ,北方是3個(ge) ,北方3個(ge) 超萬(wan) 億(yi) 元GDP城市就是北京、天津、青島,北京和天津都是直轄市,你直轄市如果連萬(wan) 億(yi) 都不到這個(ge) 說不過去,所以北方在2017年的時候真正超萬(wan) 億(yi) 元GDP的城市就是青島一個(ge) 。南方我們(men) 把上海和重慶兩(liang) 個(ge) 直轄市除去,還有9個(ge) 超萬(wan) 億(yi) 的城市。2018年增加了3個(ge) 超萬(wan) 億(yi) 元GDP的城市,鄭州、寧波、佛山,其中寧波和佛山是南方的,隻有鄭州是北方的,從(cong) 萬(wan) 億(yi) 來看南北方差異就更大了,這是我們(men) 需要關(guan) 注的大問題。
第三個(ge) 特點是區域發展分化與(yu) 發展機會(hui) 不均等。在全國經濟增速整體(ti) 回落的過程當中,有些城市發展快,總得來講這些年西南地區相對比較好一些,東(dong) 北、華北、西北近些年它的經濟,它的問題都比較突出。由於(yu) 時間關(guan) 係我不詳細分析了。
第二個(ge) 問題: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現狀與(yu) 問題。
我們(men) 今天研究淮河和徐州問題,我下麵分析一下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現狀和問題。
經濟帶形成的機理主要是三個(ge) 要素,就是交通基礎設施、產(chan) 業(ye) 、城鎮。這三個(ge) 要素組成一個(ge) 經濟帶,它的表現形式在空間上,我們(men) 叫作點軸經濟帶的形式。我們(men) 看淮河生態經濟帶現狀看到,經濟發展總體(ti) 上是滯後的,淮河生態經濟帶涉及到五個(ge) 省,江蘇、山東(dong) 、安徽、河南、湖北,29個(ge) 市,這裏沒有一個(ge) 省會(hui) 城市。經濟發展水平比較強的城市徐州排在第一,然後是揚州、泰州、鹽城。淮河生態經濟帶有一個(ge) 很大的問題,是它和其他經濟區域之間發展不平衡表現的特別明顯。
我們(men) 看淮河生態經濟帶周邊的地方,上海、南京、武漢都比它水平高。北邊黃河沿岸包括濟南、鄭州也都比它水平高,所以淮河生態經濟帶實際上在經濟上是一個(ge) 低穀。為(wei) 了說明這個(ge) 問題我們(men) 做了一個(ge) 比較,淮河生態經濟帶、京津冀和長江經濟帶的對比,紅色最深就是長江經濟帶,其次深度是京津冀,最淺的是淮河生態經濟帶。我們(men) 一眼可以看到淮河生態經濟帶比起京津冀和長江經濟帶確實差距巨大。我們(men) 計算淮河生態經濟帶人均GDP不到5萬(wan) 塊錢,長江經濟帶和京津冀基本上人均GDP都在7萬(wan) 以上。淮河生態經濟帶它是中東(dong) 部地區最具潛力的發展地區,現在是一個(ge) 低穀,但是它的潛力是不容低估的。我們(men) 看淮河生態經濟帶的區位條件,它是整個(ge) 中國南北方最重要的交界地帶,南邊長江流域,北邊淮河流域,它在南北中間位置,這個(ge) 區位很優(you) 越。現在我們(men) 的東(dong) 部地區正在建設大運河的文化帶,也正好從(cong) 淮河整個(ge) 通過,而淮河這幾個(ge) 省基本上都是大運河經濟帶的組成部分,除了湖北不是,河南、安徽、山東(dong) 、江蘇都是大運河文化帶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通江達海的區位條件很重要。
第二,它的文化底蘊很深厚。楚漢文化都在這交會(hui) ,再有人力資源十分豐(feng) 富。京津冀的人口密度是比較密集的區域,每平方公裏522人,淮河生態經濟帶人口密度是558人,長江經濟帶是297人。淮河生態經濟帶人口相對比較密集,人力資源相對比較豐(feng) 富。
現在淮河生態經濟帶也存在很多問題,一是工業(ye) 汙染和農(nong) 業(ye) 的麵源汙染都還很嚴(yan) 重。再有就是城鎮化的發展水平相對比較低,交通體(ti) 係也亟待完善,區域發展的不平衡,資源流動也不是很通暢,這些問題都是嚴(yan) 重存在的。
第三個(ge) 問題,區域經濟一體(ti) 化的階段與(yu) 高質量發展的轉型。
我們(men) 現在講淮河生態經濟帶也好,京津冀與(yu) 長江經濟帶一樣,大家都在講區域經濟一體(ti) 化。我們(men) 說區域經濟一體(ti) 化到底包括什麽(me) 一體(ti) 化?我個(ge) 人的觀點,我覺得區域經濟一體(ti) 化理論來講包括四個(ge) 部分:第一是取消商品流動的限製,實現貿易的一體(ti) 化。這是區域經濟一體(ti) 化的第一個(ge) 過程;第二是生產(chan) 要素的自由流動實現要素的一體(ti) 化。比如,投資、基礎設施建設等等這些都是要素一體(ti) 化;第三是區域內(nei) 的經濟政策的協調一致,實現政策一體(ti) 化。當這三個(ge) 一體(ti) 化都實現之後,隻有到這個(ge) 程度的時候,我們(men) 才能叫做區域經濟一體(ti) 化。從(cong) 理論上我們(men) 可以從(cong) 這樣一個(ge) 角度講什麽(me) 叫做區域經濟一體(ti) 化。我們(men) 可以用這樣幾個(ge) 階段看淮河生態經濟帶的現狀。我覺得淮河生態經濟帶現在可能是處在要素一體(ti) 化為(wei) 主的階段,而政策一體(ti) 化可能還沒有完全開始。現在京津冀的政策一體(ti) 化推進比較快,大致是這樣一個(ge) 情況。
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我們(men) 從(cong) 區域經濟角度提出“四個(ge) 轉變”:一是區域發展導向的轉變;二是區域發展機製的轉變;三是區域經濟結構的轉變;四是區域空間功能的轉變。也就是說,你僅(jin) 僅(jin) 從(cong) 產(chan) 業(ye) 上,從(cong) 結構上的改變還不夠,可能從(cong) 機製上,從(cong) 空間上都要實現轉變,這樣才能實現一個(ge) 地區的高質量發展。
第四個(ge) 問題:促進淮河生態經濟帶區域經濟一體(ti) 化途徑的探討。
如何促進淮河生態經濟帶一體(ti) 化的發展?
首先,淮河生態經濟帶確定了很明確的目標。這個(ge) 目標在規劃當中講得很明確,到2035年生態環境根本好轉,這是它所提出的最根本的目標。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大幅度提升,人民更加富裕,鄉(xiang) 村振興(xing) 取得進展,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如何分工等等,這些目標在規劃當中講的十分明確的。
第二,對於(yu) 整個(ge) 淮河生態經濟帶空間格局也做了總體(ti) 的規劃。總結起來就是“一帶三區四軸多點”這樣一個(ge) 規劃格局。三區裏麵北部淮河經濟區第一個(ge) 城市提到徐州,作為(wei) 一個(ge) 中心城市。四軸當中提到毗鄰棗莊、徐州、淮北、宿州、蚌埠、淮南,這是很重要的一個(ge) 位置。
第三,要建設區域中心城市,整個(ge) 淮河生態經濟帶在規劃裏麵突出強調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這樣一個(ge) 基本的理念。為(wei) 什麽(me) 要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因為(wei) 在淮河生態經濟帶五個(ge) 省當中沒有一個(ge) 是省會(hui) 城市,不可能說在這裏麵形成國家中心城市,那不現實。但是需要建設一個(ge) 比較好一點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徐州很早就提出來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很早就從(cong) 這個(ge) 角度進行研討、進行規劃了。
第四,建立特色產(chan) 業(ye) 基地。我們(men) 規劃當中對於(yu) 特色產(chan) 業(ye) 講了很多,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文化產(chan) 業(ye) ,還有產(chan) 業(ye) 技術創新等等。
第五,培育發展的新動能。主要是在轉型的過程當中,哪些東(dong) 西是新的能夠作為(wei) 促進我們(men) 區域產(chan) 業(ye) 和整個(ge) 區域高質量發展的一些動力,包括產(chan) 業(ye) 的動力,機製的動力,也包括領軍(jun) 企業(ye) 的動力。
第六,加快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整個(ge) 淮河航道的打通,以及大運河航道的打通都十分重要,包括港口鐵路的建設。
第七,搶抓發展機遇,厚植政策疊加優(you) 勢。除了淮河生態經濟帶這樣一個(ge) 國家戰略之外,我們(men) 其他方麵還有一些國家級的戰略。這些國家級別戰略都為(wei) 徐州在內(nei) 的整個(ge) 淮河經濟區,淮河生態經濟帶帶來發展機會(hui) ,我們(men) 把政策優(you) 勢疊加起來。
第八,補齊短板,增加流域帶動能力。
第九,加強際域合作。
最後,我談下關(guan) 於(yu) 徐州高質量發展的幾點思考。
一、幾點討論。一是淮河生態經濟帶各地區GDP,還有一個(ge) 是淮河生態經濟帶各地人均GDP。這裏麵我們(men) 發現徐州在生態經濟帶GDP總量當中,20多個(ge) 地級市是排第一位的。二是徐州作為(wei) 整個(ge) 淮河生態經濟帶龍頭老大區域性中心城市的地位,確實應該要進一步的鞏固提高。三是再看發展水平,徐州2018年人均GDP是76747元,在淮河生態經濟帶是在第三位,前麵一個(ge) 是揚州一個(ge) 是泰州,都是江蘇的城市,也就是說提高它的發展潛力上,在人均產(chan) 值上還是有很多的潛力可以挖掘的,這是第一個(ge) 討論。
第二,隨著淮河生態經濟帶規劃的出台,為(wei) 徐州帶來幾個(ge) 難得的機遇。第一個(ge) 機遇是淮河生態經濟帶進入到國家的戰略,徐州成為(wei) 核心的節點城市,這是最根本的機遇。
第二個(ge) 機遇是規劃指出實施核心城市引領,中心城市帶動的戰略,規劃當中也明確了提出徐州要打造世界級的工程機械的產(chan) 業(ye) 集群,培育新型的農(nong) 業(ye) 、農(nong) 機、石化裝備、紡織裝備、礦山裝備等產(chan) 業(ye) 集群,這對徐州的資源型城市的改造,對於(yu) 產(chan) 業(ye) 結構的調整指明了方向。
第個(ge) 三機遇是規劃指出要建設濟寧、棗莊一直到滁州的發展軸,徐州在區域經濟區域合作的空間上會(hui) 空前的拓展。
第四個(ge) 機遇是規劃明確指出支持徐州建設交通樞紐,包括鐵路、高速、港口和航空港,這樣徐州整個(ge) 的交通設施都已經完備之後,作為(wei) 樞紐型的區域性中心城市,我覺得它的地位應該更能夠提高。
目前徐州已經進入到了加快發展的快速通道,利好的政策不斷地疊加,將使徐州形成更加優(you) 越的發展環境。已經出台的規劃有淮河生態經濟帶的發展規劃,還有大運河文化帶的發展規劃。目前正在製定的長三角一體(ti) 化的發展規劃徐州也在其內(nei) 。目前來看,徐州作為(wei) 三大規劃疊加的節點城市,提升定位向樞紐型的中心城市發展我覺得應該是今後重要的城市定位和方向。(整理:《改革內(nei) 參》記者孫錚)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