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改革人物

文章

愛兵愛民的皮定均

發稿時間:2019-07-15 10:50:41   來源:學習(xi) 時報   作者:張世貴

  皮定均於(yu) 1914年出生在安徽省金寨縣戴家嶺的一個(ge) 貧苦農(nong) 民家庭,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nong) 紅軍(jun) ,在近半個(ge) 世紀的戎馬生涯中,他南征北戰,屢建奇勳,傳(chuan) 奇頗多。徐向前讚譽他“多謀善戰,英勇虎將”。李先念稱讚他“智勇兼優(you) ,光明磊落”。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首次評定軍(jun) 銜時,皮定均按資曆隻能評少將軍(jun) 銜,但毛澤東(dong) 特批:“皮有功,少晉中”,因而直接晉升中將軍(jun) 銜。皮定均不僅(jin) 英勇善戰、治軍(jun) 有方,而且愛兵愛民真摯深切,令人景仰。

  “沒有戰士,哪來的首長?”

  “愛民愛兵永留芳”,這是張愛萍在悼念詩中對皮定均的評價(jia) 。長征路上過草地時,有個(ge) 姓方的戰士連餓帶累走不動,把背包丟(diu) 了。晚上,皮定均查鋪,發現他沒有被子,一個(ge) 人蜷伏在土堆旁。皮定均非常心痛,便將自己的被子拿來蓋在他的身上。小方吃力地擺著手,低聲說道:“我已經快不行了,不要凍壞了首長。”皮定均說:“沒有戰士,哪來的首長?”說著,往他身邊一躺,用被子蓋住了兩(liang) 個(ge) 人,說道:“我倆(lia) 一塊兒(er) 睡,這該行了吧。”就這樣,兩(liang) 人相互依偎著取暖,抵禦著草地上的嚴(yan) 寒。一覺醒來,天已微明。皮定均推了推身旁的小方,發現他已經犧牲了。皮定均站起來,細細地把小方的遺容打量了一番:隻見他已經僵硬的身體(ti) 微微佝僂(lou) 著,在熹微的晨光中,蒼白的臉上似乎還帶著溫暖的微笑。皮定均默默脫下軍(jun) 帽,向他深深鞠了一躬。

  據濟南軍(jun) 區原政治委員宋清渭回憶,1964年8月,他在霞浦某邊防團任政委,一天,皮定均冒著炎炎烈日,坐著卡車到他下屬的一個(ge) 連隊視察。中午11時多,皮定均轉到了這個(ge) 連隊的豬圈,看到一個(ge) 飼養(yang) 員正冒著酷暑在外麵剁豬草。皮定均停住了,大聲喊道:“宋清渭!”宋清渭立即回答:“到!”皮定均笑眯眯地看著他說:“你過來,給我站在這裏,站一個(ge) 小時!”宋清渭馬上意識到皮定均的用意,他立即說:“首長,您是不是批評我們(men) 讓戰士在大太陽底下剁豬草,連個(ge) 棚子也不搭?”

  皮定均笑道:“你說的差不多,就是這個(ge) 事!”他接著說:“我們(men) 當幹部的要處處關(guan) 心戰士,時刻裝著官兵的疾苦。天這麽(me) 熱,太陽這麽(me) 毒,讓戰士長時間在沒有遮擋的地方勞動,不近人情嘛!我們(men) 常說要關(guan) 心戰士,關(guan) 心戰士不是空的,是實的。愛護戰士不是光講講就行了,要體(ti) 現在解決(jue) 具體(ti) 的實際問題上。”宋清渭當即表示:“我們(men) 立即給他搭個(ge) 棚子,先用樹枝、涼席搭個(ge) 簡易的,然後再搭好的。”晚飯後,皮定均又悄悄派秘書(shu) 檢查棚子的落實情況。秘書(shu) 回來向他報告說棚子已經搭好,皮定均滿意地說:“那好,布置的事辦了就好,就應該這樣。”皮定均愛兵愛得實在、具體(ti) ,抓工作深入、細致、到位,使大家終身難忘。

  “能解決(jue) 多少算多少,總比知道了不管要強”

  皮定均對人民群眾(zhong) 始終懷有深厚的感情。抗日戰爭(zheng) 時期,在豫北、豫西遭受嚴(yan) 重蝗災時,他指示部隊每人每天要節約一兩(liang) 糧,幫助人民克服困難,度過災荒。那時,他自己每天也隻以半斤糧合著野菜度日,還帶領部隊利用作戰和訓練間隙,消滅蝗蟲,保護莊稼。皮定均十分重視部隊的生產(chan) 建設和改善戰士的生活。他常說,把部隊的生產(chan) 搞好了,不僅(jin) 可以減輕人民的負擔,還可減輕地方壓力,有利於(yu) 做好部隊的思想政治工作。1971年,寧夏固原地區遭受自然災害,他慷慨解囊,把自己的所有便衣和部分積蓄捐獻給災區人民。在兼任甘肅省委書(shu) 記時,他了解到張掖地區有不少人沒有衣服穿,就搜羅家裏所有舊衣服與(yu) 配發的布票,全部捐出,還發動幹部募捐了一些衣被鞋襪送去。有人說,那地方太窮,這些東(dong) 西也解決(jue) 不了什麽(me) 問題。皮定均回答說:“能解決(jue) 多少算多少,總比知道了不管要強。”

  愛心不僅(jin) 體(ti) 現了本色,更在於(yu) 真心實意為(wei) 民想辦法找路子。在福州部隊工作期間,皮定均經常深入基層,調查研究,總結了一套搞好連隊生產(chan) 和改善連隊生活的措施。在蘭(lan) 州軍(jun) 區期間,當時西北部隊從(cong) 基層到機關(guan) 生活比較艱苦。冬季取暖普遍用的是煤爐子,放在屋裏,煤煙汙染嗆人不說,煤氣中毒事件也時有發生,奪去了多名年輕戰士的生命。對此,皮定均既非常難過,又心急如焚。那個(ge) 年代經費奇缺,不可能像現在一樣改善取暖條件,於(yu) 是,他下部隊時常帶著這個(ge) 問題尋求答案。在某師,他發現有一種火牆比較安全,便在部隊普遍推廣這個(ge) 做法。火牆修好後,基本上沒有再發生煤氣中毒事故。作為(wei) 我軍(jun) 的高級指揮員,皮定均始終保持了普通一兵的革命本色。他很少使用上級配備的專(zhuan) 用紅旗轎車,說它招眼,外出時他多是乘坐吉普車。他到基層檢查工作,不準事先打招呼,不準搞特殊招待。有一次去銀川,寧夏軍(jun) 區的同誌想把他安排在賓館住宿,他硬是要住到連隊去,說那樣高級的房間,一晚上幾十塊錢,想想老百姓的收入,自己就舍不得住。皮定均從(cong) 不利用職權謀私利、走後門。“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學校停課,他就把三個(ge) 孩子都送到軍(jun) 墾農(nong) 場去鍛煉。後來,為(wei) 了不讓孩子們(men) 有優(you) 越感,給組織上添麻煩,他又建議把孩子們(men) 分到外地工作。他還經常教育身邊工作同誌,不能對下屬指手畫腳,不準向基層打招呼辦私事,要把為(wei) 人民服務從(cong) 自己和身邊人做起。

  “我本來就是大別山上的小放牛娃”

  1966年春,皮定均帶領福州軍(jun) 區機關(guan) 部分同誌到江西省修水縣農(nong) 村幫助工作。當時,地、縣的一些領導勸他:“您年紀大了,不能和青年人一起搞‘三同’,住在縣招待所裏,走一走,看一看,就行了。”皮定均婉言謝絕了這番好意,再三堅持要下基層和農(nong) 民群眾(zhong) 同吃、同住、同勞動。進村的那一天,他身背背包,肩扛鋤頭,和機關(guan) 幹部一起進村,住進了離縣城50多裏的赤江公社福聯大隊飼養(yang) 員羅大爺家裏。他和社員一起出工、收工,吃的是紅薯絲(si) 摻雜大米的薯絲(si) 飯,睡的是稻草鋪。雖然白天勞動很累,但他每晚還和社員拉家常。早上天蒙蒙亮,他就起床到村子周圍去為(wei) 農(nong) 田拾糞施肥。羅大娘說:“老皮不像官,像個(ge) 老農(nong) 民!”特別是他親(qin) 手用竹片精心製作的牛鼻栓,更深受全大隊飼養(yang) 員的讚賞,羅大爺說:“老皮呀!你是真放過牛的呀!我放了一輩子牛,做的牛鼻栓還不如你做的好用啊!”皮定均說:“我本來就是大別山上的小放牛娃,是穿著開襠褲在牛背上長大的,地主、老財不讓我活,逼我出來鬧革命,現在當了官,可不能忘了本呀!”

  羅大爺支氣管有老毛病,夜裏怕冷經常咳嗽。當時雖已春天,但夜晚仍有涼意,每天晚上,皮定均總要把自己的棉大衣讓羅大爺蓋在被子上。羅大爺幾次推辭,但經不住皮定均一再誠懇勸說,終於(yu) 接受了。多年後他還記得“老皮的棉大衣暖和”。就這樣,從(cong) 紫雲(yun) 英開花的3月,到稻花飄香的7月,皮定均在赤江公社當了5個(ge) 月的農(nong) 民。直到他離開之後,群眾(zhong) 才知道,住在羅大爺家的“老皮”,原來就是指揮閩贛兩(liang) 省千軍(jun) 萬(wan) 馬的皮定均司令員!

  “怎不想在家多住幾日?”

  1953年夏,皮定均離別家鄉(xiang) 24年後首次返鄉(xiang) 探親(qin) 。他攜妻帶子,榮歸故裏,四鄉(xiang) 八鄰都趕過來了,父老鄉(xiang) 親(qin) 前來探望者,從(cong) 早到晚絡繹不絕。皮定均一夜未眠。第二天清晨,他斷然決(jue) 定率全家離鄉(xiang) 返回,許多鄉(xiang) 親(qin) 對此感到納悶不解,有的甚至說他不近人情。其後皮定均再也沒有回鄉(xiang) 。據說,當天返回的途中,遇上大雨,山洪暴發,雷聲如炸。當地人還傳(chuan) 將軍(jun) 無情無義(yi) ,恐遭天怒。對此,皮定均的夫人張烽多年後坦言:“當時我也不明白,未回鄉(xiang) 時他朝思暮想,回鄉(xiang) 後隻住一日便走。返回途中,他一言未發,任我牢騷滿腹。數年後,他才吐露心跡。”張烽說到這事時哽咽不已:“他說怎不想在家多住幾日?但見與(yu) 其一起參加革命者都已戰死沙場,僅(jin) 自己一人生還,榮歸故裏,如何向先死者家人交代!回鄉(xiang) 後,鄉(xiang) 親(qin) 們(men) 紛紛詢問其親(qin) 人下落,心裏怎受得了?”據金寨縣誌記載,上世紀30年代,全縣曾有10萬(wan) 青年參加紅軍(jun) ,幸存者僅(jin) 數千。與(yu) 皮定均一同參軍(jun) 有14人,其餘(yu) 無一生還。皮定均感念於(yu) 此,返鄉(xiang) 情怯,時人哪裏知道皮定均內(nei) 心的痛苦?戎馬一生,丹心一片,隻是無以言表。■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