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改革人物

文章

聶榮臻入黨:為四萬萬同胞均能享安樂

發稿時間:2019-06-26 13:48:46   來源:學習(xi) 時報   作者:衛惠笈

  1919年12月9日,聶榮臻和同伴們(men) 乘法國郵輪“司芬克司號”,從(cong) 上海楊樹浦碼頭啟程,前往法國。萬(wan) 裏遠行,聶榮臻經受了精神和體(ti) 力上的磨煉。1920年1月14日抵達馬賽港。聶榮臻被分到蒙塔爾紀中學學習(xi) 法文。在這裏,他認識了蔡和森、蔡暢、向警予、陳毅等人。不久,因蒙塔爾紀中國學生太多,聶榮臻被轉到法國北方的德洛,繼續補習(xi) 法文。生活在法國學生群裏,逼著他必須很快掌握法語。他買(mai) 了個(ge) 小鏡子,隨身攜帶,經常麵對小鏡,讀法文、講法語、觀察自己的發音口型。不到半年,法語水平就有了很大提高,開始學習(xi) 數理化。當年秋,進了胡乃爾中學。這年底,積蓄將盡,他便去工廠做工,掙了錢再學習(xi) 。

  當時法國缺少勞動力,找工作比較容易。報紙上每天都有招工的廣告,隻要去封信,得到回信後,經過考試合格即可去做工。聶榮臻當過汽車輪胎檢驗工、鉗工、車工、煉焦工等。無論讀書(shu) 還是做工,他都是在附近租間房子,幾個(ge) 人擠在一起,自己做飯,條件艱苦。

  1921年,聶榮臻的生活出現了大的轉折,現實鬥爭(zheng) 使他毅然投入到3次學生運動中去。

  半年多時間裏,聶榮臻參加了3次大的鬥爭(zheng) 。他看到了學友們(men) 為(wei) 國家民族利益付出了沉重的代價(jia) ,經受了極大的痛苦。在鬥爭(zheng) 中,他思索著:祖國的前途何在?出路何在?進占“裏大”鬥爭(zheng) 的失敗,對勤工儉(jian) 學生衝(chong) 擊很大,有些人相繼申請回國。而聶榮臻則在1921年12月8日的家信中宣告:“學不成,死不歸”。他於(yu) 1921年11月底離開法國,前往比利時,進入沙洛瓦勞動大學補習(xi) 班。沙洛瓦大學設有工程、機械、化學等課程。他於(yu) 1922年暑期考入該校化學工程係。

  沙洛瓦大學校園寬闊,環境優(you) 美,設備齊全,師資力量雄厚,又有學生宿舍,再不用為(wei) 住房而憂慮了。但聶榮臻卻不能潛心讀書(shu) 。因為(wei) 他正在經曆著世界觀的轉變。20世紀20年代初期,由於(yu) 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西歐各國宣傳(chuan) 馬克思主義(yi) 的活動出現了熱潮,在中國國內(nei) ,一批先進人物也積極傳(chuan) 播馬列主義(yi) ,促成了工人運動的蓬勃發展和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誕生。國際國內(nei) 資產(chan) 階級、小資產(chan) 階級各派代表人物也紛紛登場,竭力宣傳(chuan) 各自的觀點和主張。這就形成了各種社會(hui) 思潮相互衝(chong) 擊、各種觀點相互爭(zheng) 鳴的紛紜局麵。而這時的法國,馬克思主義(yi) 十分流行,出版的書(shu) 籍和刊物很多。除了馬克思主義(yi) 以外,還有各種思潮,相互展開著激烈的爭(zheng) 論。1000多名留法勤工儉(jian) 學生差不多都被卷進去了。他們(men) 不是擁護這個(ge) 黨(dang) 派,就是擁護那個(ge) 黨(dang) 派,像國家主義(yi) 派、無政府主義(yi) 派,社會(hui) 民主黨(dang) 、國民黨(dang) ,還有共產(chan) 黨(dang) 。留學生們(men) 一麵做工、學習(xi) ,一麵參加各種活動。在各種思潮衝(chong) 擊麵前,聶榮臻對“實業(ye) 救國”的思想有了新的認識。他反複思索究竟應當選擇什麽(me) 樣的道路。出國以來,他遇到的問題很多,思想經常處在矛盾中,覺得一切都同原來的設想不一樣。他就懷著這種矛盾的思緒,閱讀了《共產(chan) 黨(dang) 宣言》《共產(chan) 主義(yi) 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國家與(yu) 革命》《共產(chan) 主義(yi) ABC》等著作,還經常閱讀從(cong) 國內(nei) 傳(chuan) 到歐洲的《向導》等刊物。《向導》把傳(chuan) 播馬列主義(yi) 同分析研究中國問題結合了起來,對聶榮臻啟發很大。經過反複的學習(xi) 思考,終於(yu) 他在思想上發生了飛躍,多年來目睹封建社會(hui) 的腐敗,軍(jun) 閥統治的殘暴,帝國主義(yi) 給殖民地和附屬國造成的貧窮落後等等大量感性認識,上升到了馬克思主義(yi) 的理性認識。他感到,出國勤工儉(jian) 學時所抱的那種“實業(ye) 救國”的願望,是非常不現實的。中國的經濟命脈和工業(ye) 係統幾乎都被帝國主義(yi) 和它們(men) 的走狗所控製。中國的民族資產(chan) 階級十分軟弱,要發展民族工業(ye) ,不推翻軍(jun) 閥統治的政權,隻能是一種幻想,科學技術學得再好,即使是成為(wei) 工程師,回國以後又有什麽(me) 用呢?

  從(cong) 親(qin) 身經曆的鬥爭(zheng) 實踐中,從(cong) 馬克思、列寧的學說中,聶榮臻終於(yu) 認識到,要想拯救國家和民族的危亡,使四萬(wan) 萬(wan) 同胞都能有衣有食,隻有建立勞工專(zhuan) 政,實行社會(hui) 主義(yi) 。1922年6月3日他給父母親(qin) 的信中,有這樣一段話:

  不得手諭久矣,海外遊子,懸念何如?又聞川戰複起,兵自增,而匪複猖!水深火熱之家鄉(xiang) ,父老之苦困也何堪?狼毒野心之列強!無故侵占我國土!二十一條之否認被拒絕,而租地期滿,又故意不肯交還!屍位飽囊之政府,隻知自爭(zheng) 地盤,擁數十萬(wan) 之雄兵,無非殘殺同胞,熱血男兒(er) 何堪睹此?男也,雖不敢雲(yun) 以天下為(wei) 己任,而拯父老出諸水火,爭(zheng) 國權以救危亡,是青年男兒(er) 之有責!況男遠出留學,所學何為(wei) !決(jue) 非一衣一食之自為(wei) 計,而在四萬(wan) 萬(wan) 同胞之均有衣有食也。亦非自安自樂(le) 以自足,而在四萬(wan) 萬(wan) 同胞之均能享安樂(le) 也。此男之素抱之誌,亦即男視為(wei) 終身之事業(ye) 也!

  這封信中所體(ti) 現的強烈社會(hui) 責任感,成為(wei) 聶榮臻世界觀轉變的起點,由“實業(ye) 救國論”者變為(wei) 以天下為(wei) 己任的社會(hui) 革命論者。

  1922年6月,旅歐中國少年共產(chan) 黨(dang) 在巴黎成立。8月,由劉伯堅和熊味耕介紹,聶榮臻參加了旅歐中國少年共產(chan) 黨(dang) ,開始走上了為(wei) 共產(chan) 主義(yi) 事業(ye) 奮鬥的道路。

  1923年2月17日至20日,旅歐中國少年共產(chan) 黨(dang) 在巴黎召開臨(lin) 時代表大會(hui) ,聶榮臻出席了這次大會(hui) 。會(hui) 議由趙世炎主持,主要討論接受國內(nei) 社會(hui) 主義(yi) 青年團中央領導和團員學習(xi) 馬列主義(yi) 的問題。在這次代表大會(hui) 上,聶榮臻第一次見到了周恩來。經過4天討論,會(hui) 議通過了由周恩來起草的章程,改名為(wei) “旅歐中國共產(chan) 主義(yi) 青年團(中國社會(hui) 主義(yi) 青年團旅歐支部)”,選出5人為(wei) 新的執行委員,周恩來為(wei) 書(shu) 記。

  入團以後,聶榮臻和劉伯堅一起,負責團的旅比利時支部工作。他既要學習(xi) 專(zhuan) 業(ye) ,又做革命工作,十分忙碌。專(zhuan) 業(ye) 學習(xi) 時斷時續,以致他的學生登記表上校方注明:不怎麽(me) 上課。入團後他決(jue) 心放棄沙洛瓦勞動大學的專(zhuan) 業(ye) 學習(xi) ,集中精力做革命工作。至此,做一個(ge) 工程師的想法完全放棄了,他開始了無產(chan) 階級職業(ye) 革命家的生涯。1923年春,他由趙世炎和劉伯堅介紹,參加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這時,旅歐學生中團員發展很快,人數很多,但黨(dang) 員很少,在比利時隻有3個(ge) 黨(dang) 員:劉伯堅、熊味耕和聶榮臻。

  1923年暑假,聶榮臻到巴黎,擔任旅歐中國共產(chan) 主義(yi) 青年團委員會(hui) 委員和團的訓練部副主任,白天到工廠做工,晚上和節假日從(cong) 事團的活動。從(cong) 此,他與(yu) 李富春、鄧小平等人在周恩來的領導下,在勤工儉(jian) 學生和華工中宣傳(chuan) 馬克思主義(yi) ,對團員進行共產(chan) 主義(yi) 教育,同形形色色的反馬克思主義(yi) 的思潮作鬥爭(zheng) ,以鬥爭(zheng) 來不斷擴大馬克思主義(yi) 在勤工儉(jian) 學生和華工中的影響,爭(zheng) 取了大批有誌青年轉到社會(hui) 主義(yi) 方麵來。

  根據1923年6月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hui) 的決(jue) 定,旅歐80餘(yu) 名黨(dang) 團員均以個(ge) 人身份參加了國民黨(dang) 。1924年1月,成立國民黨(dang) 駐巴黎通訊處,聶榮臻被選為(wei) 處長。在這段時間裏,他繼續攻讀馬列主義(yi) ,進了法國共產(chan) 黨(dang) 機關(guan) 報《人道報》辦的夜校,和法國工人及法國共產(chan) 黨(dang) 員一起學習(xi) 政治經濟學等基礎理論課程。

  1924年7月13日至15日,聶榮臻參加了旅歐中國共產(chan) 主義(yi) 青年團第五次代表大會(hui) 。大會(hui) 改選了執行委員會(hui) ,並選送一批幹部回國。選送回國的幹部中就有聶榮臻。這樣,他於(yu) 同年9月22日離開了法國。1924年秋天,聶榮臻經德國去莫斯科。他在柏林住了一周。當時,德國工人運動高漲。小住中間,他還和德國工人一起上街遊行,高呼口號。德國工人的組織紀律性,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然後,他乘船取道波羅的海,經列寧格勒到莫斯科,10月份,奉命進東(dong) 方大學學習(xi) ,課程有十月革命史、俄共(布)黨(dang) 史、世界革命史、工人運動史以及政治經濟學等。

  3個(ge) 月後,於(yu) 1925年2月,聶榮臻被調到蘇聯紅軍(jun) 學校中國班學習(xi) 軍(jun) 事。學員全是從(cong) 東(dong) 方大學抽調的,和聶榮臻在一個(ge) 班的有葉挺、熊雄、王一飛、範易、顏昌頤等共二三十人,王一飛擔任翻譯,聶榮臻擔任中國班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這個(ge) 學校在莫斯科郊外,中國班對外是秘密的。學員著紅軍(jun) 服裝,進行嚴(yan) 格的軍(jun) 事訓練,野營、演習(xi) 、住帳篷、夜間站崗放哨。教員都是蘇軍(jun) 的高級幹部。在紅軍(jun) 學校中國班學習(xi) 5個(ge) 月。時間雖不長,但卻為(wei) 聶榮臻日後戎馬生涯打下了基礎。

  1925年,“五卅”運動爆發,國內(nei) 急需幹部,一年前成立的黃埔軍(jun) 校也需要加強。聶榮臻和中國班的同學們(men) ,根據共產(chan) 國際決(jue) 定,一起回國。他們(men) 8月上旬離開莫斯科,乘火車曆時兩(liang) 個(ge) 星期來到海參崴,從(cong) 海參崴上船,駛向日夜思念的祖國。

  聶榮臻在國外共度過了5年多時間,如今已經26歲。5年前,他懷著一顆憂國憂民的赤子之心,遠渡重洋,尋求富國強兵之路。現在,他已經作為(wei) 一個(ge) 職業(ye) 革命家踏上歸途。■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