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籍製度大變革時代,二線城市或成最大贏家
發稿時間:2019-06-24 14:35:11 來源:第一財經
從(cong) 總體(ti) 上看,二線熱點城市的樓市發展前景已經超過了一線城市。一方麵,二線城市的人口增量空間更大,另一方麵,二線城市原有樓價(jia) 較一線城市要低很多。
放寬落戶並不等於(yu) 要放鬆房地產(chan) 調控。不管戶籍製度怎麽(me) 改,都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不動搖,保持房地產(chan) 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國家發改委發展戰略和規劃司司長陳亞(ya) 軍(jun) 此前的這個(ge) 表態,,說清了中央放寬落戶與(yu) 房地產(chan) 調控之間的關(guan) 係。
放寬城市落戶並不是為(wei) 了炒高房價(jia) ,這是中央明確釋放的信號。4月19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工作會(hui) 議再次為(wei) 樓市定調: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落實好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城市政府主體(ti) 責任的長效調控機製。
政策對於(yu) 房地產(chan) 的調控未變,不過,有一個(ge) 信息點不可忽視,那就是,今年以來,中央連續發文要放開放寬落戶限製,在戶籍製度迎來大變革的同時,城市發展尤其是都市圈、城市群的成長中,哪些城市有發展前景,又將產(chan) 生什麽(me) 樣的機會(hui) ?
放寬放開城市落戶限製意味著什麽(me)
其實,放開城市落戶限製早已不是新鮮詞了,而是近年來的一個(ge) 高頻詞。
本輪戶籍製度改革全麵開啟的標誌性文件,應該是國務院2014年7月發布的《關(guan) 於(yu) 進一步推進戶籍製度改革意見》,走的是打通二元戶籍製路線,提高城鎮化質量。因為(wei) 此前的改革一直走的也是放寬路線,但學界認為(wei) ,城鎮化率質量不高,而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直接反映城鎮化的健康程度,是一個(ge) 關(guan) 鍵指標。
2016年9月,國務院正式發布《推動一億(yi) 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方案》,要求“十三五”期間,城鄉(xiang) 區域間戶籍遷移壁壘將加速破除,配套政策體(ti) 係要進一步健全,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年均要提高1個(ge) 百分點以上,年均轉戶1300萬(wan) 人以上。
到如今,留給這個(ge) 目標完成的時間已開始顯得緊迫起來。今年以來,國家政策頻出,城鎮化已開始提速,或者說進入倒計時。
例如,今年5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guan) 於(yu) 建立健全城鄉(xiang) 融合發展體(ti) 製機製和政策體(ti) 係的意見》(下稱《意見》),要健全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市民化機製。有力有序有效深化戶籍製度改革,放開放寬除個(ge) 別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戶限製。到2022年,城市落戶限製逐步消除。
而這與(yu) 4月8日國家發改委發布《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下稱《任務》)才隔了一個(ge) 月。《任務》明確了相關(guan) 城市放寬落戶的具體(ti) 要求:城區常住人口100萬(wan) ~300萬(wan) 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麵取消落戶限製;城區常住人口300萬(wan) ~500萬(wan) 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麵放開放寬落戶條件,並全麵取消重點群體(ti) 落戶限製。超大特大城市要調整完善積分落戶政策,大幅增加落戶規模、精簡積分項目,確保社保繳納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數占主要比例。

今年2月21日,國家發改委發布的《關(guan) 於(yu) 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也提出,要放開放寬除個(ge) 別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戶限製。同日,公安部召開的全國治安管理工作座談會(hui) 上,公安部副部長孫力軍(jun) 表示,要全麵深化以戶籍製度為(wei) 重點的治安管理改革,加快建立新型戶籍製度。除落戶超大、特大城市和跨省遷移戶口實行審批製外,積極探索試行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製度。
國家頻提放開放寬落戶限製,尤其是放開大城市的落戶限製,是目前戶籍製度改革的重點。數據顯示,截至2018底,仍有2.26億(yi) 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已成為(wei) 城鎮常住人口但尚未落戶城市,其中65%分布在地級以上的城市,基本上是大城市。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yu) 環境研究所原所長牛鳳瑞將這部分人群的現狀稱為(wei) “半城市化”。
都市圈、城市群崛起
在目前小城市戶籍已全麵放開、中小城市吸引力不夠的情況下,放開大城市戶籍顯得尤為(wei) 重要。陳亞(ya) 軍(jun) 說,要解決(jue) 好落戶的問題,需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聯動,光靠小城鎮、小城市其實解決(jue) 不了這個(ge) 問題,需要推動大中小城市放開放寬落戶限製。
雖然我國從(cong) 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就鼓勵發展中小城市,但實際上人口一直在往大城市走,現在學界更傾(qing) 向於(yu) 走發展大都市圈的道路。畢竟大型都市在經濟資源的集聚、效率和節約發展等方麵更具優(you) 勢。近年來,國家中心城市、城市群、都市圈的發展,也彰顯著國家要將中心大城市引領作用發揮到最大的決(jue) 心。
牛鳳瑞認為(wei) ,突出中心城市的帶動引領作用,更符合經濟發展客觀規律和城市化發展規律。城市規模與(yu) 輻射帶動能力成正比。應該通過支持一些核心重點城市率先發展,帶動周邊地區發展,以提升我國經濟發展的整體(ti) 競爭(zheng) 力,促進產(chan) 業(ye) 結構的轉型升級。
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guan) 於(yu) 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製的意見》提出,要以北京、天津為(wei) 中心引領京津冀城市群發展,帶動環渤海地區協同發展;以上海為(wei) 中心引領長三角城市群發展,帶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以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為(wei) 中心引領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帶動珠江-西江經濟帶創新綠色發展;以重慶、成都、武漢、鄭州、西安等為(wei) 中心,引領成渝、長江中遊、中原、關(guan) 中平原等城市群發展,帶動相關(guan) 板塊融合發展。
一方麵是要放開放寬大城市的落戶限製,另一方麵要突出中心大城市的帶動引領作用。在這種情況下,顯而易見,未來大城市的發展更受看好。
但問題是,大城市的發展和落戶也不是沒有限製的。盡管中央密集發文要放開放寬落戶限製,但都附加了一定的限定詞,落戶的全麵放開,是將個(ge) 別超大城市、特大城市除外的。
根據《2017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鑒》,目前,城區人口超過500萬(wan) 的城市有13座,除北上廣深這四個(ge) 超大城市,還有天津、重慶、武漢、成都、南京、鄭州、杭州、沈陽、長沙9個(ge) 特大城市。

結合政策,也就是說,在未來,除了上述13個(ge) 城市外,其他城市都將全麵放開放寬落戶限製。這個(ge) 過程中,一大批二線城市將受益最大,包括西安、蘇州、合肥、濟南、青島、大連、廈門、寧波、昆明、石家莊、南昌、福州等。
一方麵,大城市戶籍放開後,中小城市的發展前景會(hui) 更受限。另一方麵,相比京滬等超大城市,二線城市還有大把的發展空間。這些二線城市崛起後,不僅(jin) 可以承擔、疏解一線城市過於(yu) 集中的部分功能,還可以起到區域發展龍頭的作用,帶動更多區域相對均衡地發展。
放開放寬落戶帶來的機會(hui)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意見》明確,要全麵落實支持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市民化的財政政策、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與(yu) 吸納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鉤政策,以及中央預算內(nei) 投資安排向吸納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落戶數量較多的城鎮傾(qing) 斜政策。
這裏必須要說明的一點是,過去國家強調中小城市戰略的結果是:一線和部分熱點二線城市人口快速增長、土地供給不足,三四線城市人口增長緩慢、土地供給過多,由此造成土地供需錯配。現如今,人地掛鉤的政策更符合人口與(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真實需求,對輸入城市將起到很好的激勵作用,有利於(yu) 輸入地城市的建設和發展,這個(ge) 過程中,對一二線城市也是一大利好。
《意見》提到,到2022年,城鄉(xiang) 統一建設用地市場基本建成,經濟發達地區、都市圈和城市郊區在體(ti) 製機製改革上率先取得突破。
這意味著,未來城市更新改造,有望成為(wei) 房地產(chan) 發展的重點。什麽(me) 樣的城市更新改造尤其是舊村改造會(hui) 有價(jia) 值?哪裏的農(nong) 村戶口有價(jia) 值?當然不可能是小城市的農(nong) 村或者貴州、東(dong) 北、淮河流域等地的偏遠農(nong) 村,而是一二線大城市的城中村或近郊區的農(nong) 村。
今年,珠三角,廣州、東(dong) 莞等地的舊村改造如火如荼。這些地方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也會(hui) 極大地增加一二線大城市的土地供應。
從(cong) 總體(ti) 上看,二線熱點城市的樓市發展前景已經超過了一線城市。一方麵,二線城市的人口增量空間更大,另一方麵,二線城市原有樓價(jia) 較一線城市要低很多。實際上,從(cong) 2015年以來的表現來看,二線熱點城市的房價(jia) 漲幅甚至超過了一線城市。這也符合近年來熱點二線城市經濟崛起的趨勢。
春江水暖鴨先知。今年以來,熱點二線城市的土地市場火爆,各大開發商鏖戰二線城市。中原地產(chan) 研究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50大城市合計在2019年前5月土地出讓1.59萬(wan) 億(yi) 元,同比2018年同期上漲了12.3%。其中,5月杭州土地出讓金收入266億(yi) 元,位列榜首。此外,今年以來,天津、武漢、蘇州、濟南、鄭州、福州等二線城市的土地市場表現也十分搶眼。
一線城市也不是沒有機會(hui) 。上述《任務》提出,超大特大城市要立足城市功能定位、防止無序蔓延,合理疏解中心城區非核心功能,推動產(chan) 業(ye) 和人口向一小時交通圈地區擴散。也就是說,未來一線城市的重點在都市圈的發展上。
尤其是隨著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的軌道交通尤其是跨城地鐵、市域快軌的發展,將會(hui) 極大縮短周邊地區、鄰近板塊到大城市中心城區的時間,讓這些區域變成也可以變成人們(men) 常住的區域,從(cong) 而有利於(yu) 超大城市疏解中心城區人口,也可以帶動周邊區域發展。比如北京周邊的北三縣、保定等地,上海周邊的南通、嘉興(xing) 、昆山、太倉(cang) 等地,深圳周邊的惠州等,都將是未來樓市發展的重點。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