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完善中國特色收入分配理論
發稿時間:2019-06-24 14:30:12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權 衡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收入分配製度曆經多次變遷。改革開放前,我國參照蘇聯模式建立了與(yu) 計劃經濟體(ti) 製相適應、具有平均主義(yi) 特征的收入分配製度。改革開放後,打破平均主義(yi) “大鍋飯”成為(wei) 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方向。經過艱辛探索,我國形成了按勞分配為(wei) 主體(ti) 、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分配製度,奠定了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的激勵基礎。伴隨著收入分配製度的改革與(yu) 發展,我國學術界在堅持馬克思主義(yi) 政治經濟學收入分配基本原理的基礎上,逐漸探索出具有中國特色的收入分配概念體(ti) 係、理論體(ti) 係和理論創新方法,形成並不斷創新發展中國特色收入分配理論。
概念創新是一門學科創新發展的起點。恩格斯指出,“一門科學提出的每一種新見解都包含這門科學的術語的革命”。中國特色收入分配理論創新發展也始自概念創新這一“術語的革命”。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men) 形成了按勞分配、共同富裕、和諧勞動關(guan) 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共享發展等一係列新概念、新範疇;提出了先富帶後富,處理好政府、企業(ye) 、居民三者分配關(guan) 係,堅持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居民收入同步增長、在勞動生產(chan) 率提高的同時實現勞動報酬同步提高,讓發展成果惠及全體(ti) 人民等一係列新思想、新表述,大大豐(feng) 富了中國特色收入分配理論的概念體(ti) 係和研究內(nei) 容。
實踐是理論創新的源泉。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在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的實踐探索中不斷創新、發展、完善馬克思主義(yi) 政治經濟學收入分配理論,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收入分配理論體(ti) 係。在從(cong) 計劃經濟體(ti) 製向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轉型過程中,我國始終堅持“生產(chan) 方式決(jue) 定分配方式”這一馬克思主義(yi) 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積極探索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條件下按勞分配的實現形式和有效途徑,改革和完善包括收入分配關(guan) 係在內(nei) 的生產(chan) 關(guan) 係,形成了按勞分配為(wei) 主體(ti) 、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分配製度。在創新收入分配體(ti) 製機製過程中,始終堅持收入分配製度設計既要充分體(ti) 現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公平競爭(zheng) 與(yu) 效率導向的基本原則,又要充分體(ti) 現公平正義(yi) 這一社會(hui) 主義(yi) 的內(nei) 在要求,從(cong) 而突破了傳(chuan) 統西方主流經濟學關(guan) 於(yu) “公平與(yu) 效率不可兼得”的二分法。始終堅持正確處理收入分配領域中的政府與(yu) 市場關(guan) 係,創造性地將按勞分配和按生產(chan) 要素分配有機結合起來,堅持按勞分配原則,完善按要素分配體(ti) 製機製,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調節職能,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縮小收入分配差距,促進收入分配合理、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
在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新時代,推動中國特色收入分配理論進一步創新發展、豐(feng) 富完善,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yi) 指導地位,堅持在實踐探索中推進理論創新。一方麵,我國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應始終堅持運用生產(chan) 力和生產(chan) 關(guan) 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相互作用、相互製約的基本原理和矛盾分析方法,通過調整生產(chan) 關(guan) 係激發社會(hui) 生產(chan) 力發展活力,通過完善上層建築適應經濟基礎發展要求,使收入分配製度更加適應新時代生產(chan) 力發展要求、更有利於(yu) 促進高質量發展,正確處理公平和效率的關(guan) 係。另一方麵,應及時對我國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創新實踐進行經驗總結,從(cong) 中提煉出具有新時代特征的新概念、新範疇、新表述,提出能夠體(ti) 現時代特征、具備學理支撐的收入分配理論體(ti) 係和邏輯框架,不斷推動中國特色收入分配理論創新發展。(作者為(wei) 民進中央特邀研究員)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