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改革人物

文章

管仲打“貿易戰”的啟示

發稿時間:2019-06-20 13:49:46   來源:學習(xi) 時報    作者:王厚明

  早在2700多年前,《管子·輕重》中就記載了管仲發起的多起“貿易戰”,為(wei) 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建立霸業(ye) ,立下汗馬功勞。

  春秋時期,齊桓公想攻占魯、梁兩(liang) 國,請教於(yu) 管仲,管仲獻計由桓公帶頭穿上綿綈衣服,使全國百姓跟風穿綿綈,且高價(jia) 收購魯、梁兩(liang) 國綿綈,魯、梁兩(liang) 國百姓見有利可圖,於(yu) 是放棄農(nong) 業(ye) 而大織綿綈,齊國則大力發展農(nong) 業(ye) 。一年後,管仲讓桓公改穿帛料衣服,帶領百姓不再穿綿綈,並與(yu) 魯、梁斷絕經濟往來。10個(ge) 月後,魯、梁的百姓短期內(nei) 無法生產(chan) 糧食而陷於(yu) 饑荒,買(mai) 糧每石要花上千錢,齊國糧價(jia) 才每石10錢。2年後,魯、梁的百姓有6/10投奔齊國。3年後,魯、梁的國君也向齊俯首稱臣。

  類似的“貿易戰”,管仲曾多次導演並不戰而勝,如“買(mai) 狐降代”“求鹿於(yu) 楚”等。

  為(wei) 了征服代國,管仲讓桓公派人高價(jia) 到代穀地區收購狐白的皮張。代王認為(wei) 齊國收購狐皮是代國的福氣,下令百姓多以狐皮換取齊國錢幣。代國人因此放棄農(nong) 業(ye) ,走進山林獵取狐皮,但狐白半年才出現一次,時過2年也沒有湊夠幾張,離枝國聽到以後,乘機侵入代國北部。代王難以保衛,隻好率領士兵歸順齊國。

  征服了周邊幾個(ge) 小國,齊桓公並不滿足,開始轉向強國——楚國,管仲又獻計打起了“貿易戰”,他首先通過民間買(mai) 賣大量貯藏國內(nei) 糧食,再興(xing) 建百裏鹿苑,派人到楚國高價(jia) 購買(mai) 生鹿,同時派左司馬伯公率民夫到莊山鑄幣。楚王果然通知百姓盡快獵取生鹿,換取齊國錢財。楚國百姓便放棄農(nong) 業(ye) 而從(cong) 事獵鹿。當齊國百姓藏糧增加5倍,楚國賣鹿存錢也增加5倍時,管仲說:“楚可下矣(可以取下楚國了)。”於(yu) 是封閉齊楚關(guan) 卡,當楚國開始恢複農(nong) 業(ye) 時,糧食卻無法3個(ge) 月內(nei) 產(chan) 出,導致楚國糧價(jia) 高達每石400錢,內(nei) 饑外困之下楚國最終被降服。

  追古鑒今,管仲之所以在對周邊諸國大打“貿易戰”而屢屢得手,有幾處值得思考警醒的。

  急功近利=舍本逐末。處於(yu) 農(nong) 耕文明的春秋諸國,農(nong) 業(ye) 是其定國安邦之根本,管仲的“貿易戰”之所以能屢試不爽,就在於(yu) 魯、梁、代、楚等國隻求眼前之利,而舍社稷之要,把農(nong) 業(ye) 這個(ge) 根本拋棄了。這也傳(chuan) 遞著古老的警示,無論是一個(ge) 國家還是政黨(dang) ,一個(ge) 企業(ye) 抑或一個(ge) 人,守住根本,守牢底線至關(guan) 重要。任何時候都要分清主次,掂量輕重,把握大小,既要有高瞻遠矚的眼光,更要有不為(wei) 所惑的定力。外界的誘惑無處不在,往往利益之下隱藏風險,好處背後設了圈套,如果急功近利拋棄根本,追名逐利閑置主業(ye) ,長此以往就將自己置於(yu) 危機和險境之中。

  經濟財富≠綜合實力。管仲用高價(jia) 收購各諸侯國特產(chan) ,盡管魯、梁、代、楚等國賺了滿盆缽,但忽略國防和農(nong) 業(ye) ,隻能是經濟上的“虛胖”,當齊國攻其軟肋,就如遭受釜底抽薪的致命一擊。而1800多年後的宋朝雖然經濟文化高度繁榮發展,但卻崇文弱武,重商輕防,病態式的發展最終導致了“靖康之恥”的可悲結局。曆史與(yu) 現實反複警示,經濟財富並不等同國家綜合實力,不注重全麵可持續發展,一旦失去核心競爭(zheng) 力的堅實支撐,就如沙丘上的空中樓閣,繁華中的浮光掠影。

  交流互鑒≠盲目依賴。“重商通貨”是管仲富國強兵的重要指導思想,但他重視經濟貿易的同時,不忘發展農(nong) 業(ye) 和鞏固國防,而魯、梁、代、楚等國之所以在貿易戰中一敗塗地,就是國之要害的農(nong) 業(ye) 過於(yu) 依賴於(yu) 齊。在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hui) 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的今天,各國政治、經濟、文化交流更加密切,相互依存、相互影響日益加深,逐漸形成利益和命運共同體(ti) ,任何國家也難以置身其外。但如若把關(guan) 係國計民生的支柱產(chan) 業(ye) 、核心利益過於(yu) 依賴他國,關(guan) 鍵時就會(hui) 自毀長城。

  逆時代潮流=衰敗滅亡。管仲的“貿易戰”看似以征服周邊國家為(wei) 目的,但管仲並不閉關(guan) 自守搞貿易保護主義(yi) ,對經濟商貿可謂異常重視。他主張“為(wei) 國不能為(wei) 天下之財,致天下之民,則國不可成”。他采取各種積極措施,為(wei) 外來商旅提供便利條件。如下令為(wei) 諸侯商賈建立客舍,外商來車1乘者免費供應夥(huo) 食,來車3乘者外加供應草料,來車5乘者,另外服役人員照顧等,為(wei) 鼓勵進出口貿易可謂無所不用其極。當今世界是共商、共建、共享的時代,“地球村”的世界決(jue) 定了各國日益利益交融、命運與(yu) 共,合作共贏是大勢所趨,誰逆時代潮流而動,大搞單邊主義(yi) 、貿易保護主義(yi) ,行一己之私,終會(hui) 陷入被曆史拋棄的困境和厄運。正如管仲死後,齊國反其道而行之,“逼介之關(guan) ,暴征其私”,貿易的關(guan) 卡越開越多,稅率也越來越高。到齊景公時期,甚至連都城臨(lin) 淄附近也增設了關(guan) 卡。而當時晏子“數諫景公,景公弗聽”,以致“齊國之霸業(ye) 悉歸於(yu) 田氏矣”。■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