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常紀文

文章

推進垃圾分類要保持曆史耐心

發稿時間:2019-06-18 14:42:41   來源:中國科學報   作者:常紀文

  垃圾分類看起來像一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但它是經濟社會(hui) 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chan) 物,是保護生態環境、節約自然資源、改善生活環境、增強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需要,是社會(hui) 文明自我提升的需要,因而對一個(ge) 國家和民族來說是一件大事。垃圾分類是現代生態文明建設的行為(wei) 共識,是中國生態文明發展史的必然產(chan) 物。因此,必須予以高度重視。

  各國垃圾分類的啟動與(yu) 實施,須放在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時代大潮中統籌考慮。因為(wei) 缺乏意識基礎,垃圾分類開始太早了不行;因為(wei) 環境汙染的危害和自然資源的短缺,垃圾分類開始太晚了也不行,所以各國必須結合自己發展階段,尋找最佳的垃圾分類啟動時間窗口,妥善製定垃圾分類戰略推行的階段性目標。

  縱觀歐美發達國家垃圾分類的曆史,垃圾分類的全麵推進及其法製化都是在工業(ye) 化的關(guan) 鍵階段即經濟和社會(hui) 轉型期全麵啟動並發力的。如日本從(cong) 1975年靜岡(gang) 縣沼津市開始垃圾分類,僅(jin) 將垃圾分為(wei) 可燃燒與(yu) 不可燃燒兩(liang) 類,後逐漸在全國普及和深化。經過40多年的發展,日本目前的垃圾分類已經做得很好了。德國盡管早在1904年就實施了粗放化的城市垃圾分類收集製度,但因為(wei) 廢物總量太多,到了20世紀80年代中期,垃圾填埋場全麵告急,聯邦政府於(yu) 1991年發布了包裝條例,隨後工業(ye) 界建立了促進垃圾分類工作細致化的垃圾回收和再加工係統。

  在工業(ye) 化的關(guan) 鍵時期即轉型期,有了前期的生態環境宣傳(chuan) 教育,特別是環境汙染教訓,社會(hui) 公眾(zhong) 接受垃圾分類的規則相對容易一些;有了工業(ye) 化前中期積累的科技和經濟成果,各方麵配合政府推行垃圾分類有了經濟、技術和管理基礎。關(guan) 鍵是,在這一時期推進垃圾分類,有助於(yu) 補齊自然資源的短板,有利於(yu) 通過全程減量減少垃圾的產(chan) 出,減少環境負荷,得到各方麵的支持。這一曆史規律不能違背。

  我國垃圾分類的決(jue) 策部署,與(yu) 發達國家普遍開展垃圾分類的時間窗口是基本一致的,須放在生態文明建設的時代大潮中統籌考慮。2017年3月18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部《生活垃圾分類製度實施方案》,決(jue) 定在46個(ge) 重點城市開展垃圾分類的先行先試,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類相關(guan) 法律法規和標準體(ti) 係,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生活垃圾分類模式。2018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指出要加強生活垃圾分類。201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加強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2019年6月,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部等9部門在46個(ge) 重點城市先行先試的基礎上,印發《關(guan) 於(yu) 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麵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決(jue) 定自2019年起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麵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到2025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係統。這意味著,中國的城鄉(xiang) 全麵開展垃圾分類拉開帷幕。

  目前,我國正處於(yu) 生態文明建設的關(guan) 鍵期、攻堅期和窗口期。窗口期是指目前是我國生態文明改革的最佳時機。在這一時期,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對垃圾分類作出統籌部署,設計出階段性目標和實現目標的路線圖,是符合我國生態環境保護規律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規律的。放眼世界,這與(yu) 發達國家完成工業(ye) 化轉型的時間窗口期也是基本一致的。因此,可以得出一個(ge) 結論,我國從(cong) 分區試點到全麵部署的垃圾分類決(jue) 策是科學、及時、合理的。

  我國垃圾分類的統籌部署,需要把握好時間節奏,保持必要的曆史耐心。垃圾分類的物質裝備容易建設和配備,但因其涉及社會(hui) 文明觀念的轉型,涉及人們(men) 生活方式的改變,因此是一個(ge) 慢工細活的係統工程,在推進時既要保持戰略定力,也要保持一定的曆史耐心。在推進方式上,宜穩中求進,不斷深入,不宜“大躍進”地搞勞民傷(shang) 財的麵子工程。從(cong) 國際上看,垃圾分類從(cong) 試點到全麵順暢運行,至少需要一到兩(liang) 代人的時間。考慮到我國是後發追趕型國家,發達國家開展環境保護的很多經驗和教訓可供我國參考和借鑒。在生態文明方麵,目前黨(dang) 和國家生態文明製度建設的四梁八柱基本建成,生態文明的監管和司法體(ti) 係已經完備,生態文明的社會(hui) 公眾(zhong) 格局初步呈現,與(yu) 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的經濟社會(hui) 發展方式正在全麵培育。

  與(yu) 此相適應的是,生態文明的成效相當顯著,全民的生態文明共識已基本形成。具體(ti) 到垃圾整治方麵,與(yu) 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全民形成垃圾分類意識、各地健全垃圾分類體(ti) 係的時間會(hui) 大大縮短,進程會(hui) 大大加快。如在發達地區的農(nong) 村和大城市的郊區,以浙江金華市金東(dong) 區、湖南省寧鄉(xiang) 市為(wei) 例,在短短的三五年時間內(nei) ,就在農(nong) 村建成了基本完備的垃圾分類裝備體(ti) 係、垃圾清掃和管理評價(jia) 體(ti) 係、垃圾分類打分評價(jia) 與(yu) 獎懲體(ti) 係、垃圾轉運和分類處理體(ti) 係、資金籌集和經濟激勵體(ti) 係,鄉(xiang) 村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村容村貌和鄉(xiang) 村風尚大為(wei) 改觀。一些大中城市,如上海、廣州、深圳、北京、寧波等,有的已經製定了垃圾分類的地方條例或者規章,違者處罰。如廣州市人大常委會(hui) 於(yu) 2017年12月27日通過了《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上海市人大常委會(hui) 於(yu) 2019年1月31日通過了《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兩(liang) 者對適用範圍、責任主體(ti) 、分類方法、管理部門職責、源頭減量、無害化處置、資源化利用、獎勵與(yu) 處罰等都做了詳細的規定。有的準備修改現行的生活垃圾管理地方立法,如北京市準備修訂《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對不按照規定分類投放垃圾,予以勸阻或者罰款,將已分類垃圾混裝運輸的,嚴(yan) 懲重罰。在社會(hui) 主義(yi) 生態文明新時代,用法製來保障和推進綠色生活方式改革的深化,全力推動城鄉(xiang) 垃圾分類,將大大加快我國垃圾城鄉(xiang) 環境整治、改善城鄉(xiang) 環境質量的進程。

  (作者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yu) 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