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名舟:確保我國能源安全的五大關鍵
發稿時間:2012-07-17 00:00:00
中國能源改革與(yu) 發展向何處去?如何保障能源安全?反省我國曆史上幾次轟轟烈烈的體(ti) 製改革,反思原能源部的撤銷及本世紀初電力工業(ye) 第二次改革峰頭的消落,我們(men) 付出了沉重的體(ti) 製代價(jia) 。站在曆史的高度,筆者認為(wei) 保障能源安全應把握體(ti) 製、戰略、市場、結構和觀念五大關(guan) 鍵問題。
基礎:推進能源體(ti) 製改革
能源發展麵臨(lin) 的諸多問題歸根到底是體(ti) 製問題。當前,成立能源部的呼聲再起,但關(guan) 鍵不在於(yu) 何時成立,而在於(yu) 成立一個(ge) 什麽(me) 樣的能源部。
設立能源部和能源監管委員會(hui) ,作為(wei) 推進能源體(ti) 製改革的突破口,建立起新的能源體(ti) 製與(yu) 機製,走一條政監分離的新路子,是現實而明智的選擇。能源監管委員會(hui) 不是行政部門下的機構設置,是依法成立的具有獨立監管權的技術性專(zhuan) 家型的權威機構。我國監管體(ti) 製8年的教訓深刻,關(guan) 鍵是職能不明晰,錯把監管機構當政府。國內(nei) 外改革成功的經驗也證明,推行職能有機統一、協調配合的大部門製和大監管,是保證能源可持續協調發展、資源優(you) 化配置、改善政府公共服務和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是政府行政體(ti) 製改革的重要舉(ju) 措。監管機構由國家主席提名,由全國人大批準任命,既符合吳邦國委員長提出的完善和建設好人民代表製度的要求,又避免了在政府機構下,監管機構無職無權、形同虛設、處境為(wei) 艱的情況,這樣有利於(yu) 監管體(ti) 製行權和保證事業(ye) 的發展。隻有下決(jue) 心摒棄舊製,組建一個(ge) 全新的適應市場化改革的現代化的能源管理體(ti) 製,從(cong) 根本上處理和理順幾十年來職能交叉、政出多門、權責糾纏不清、紛爭(zheng) 不已的沉重的體(ti) 製老賬,才能為(wei) 能源發展和保障能源安全奠定高效的現代化的體(ti) 製框架和基礎。
長遠大計:統籌製定能源發展戰略
一個(ge) 國家沒有統籌全局的長遠的能源發展戰略是要吃虧(kui) 的,更談不上保障能源安全了。目前,能源投資和建設亂(luan) 象滋生,某些領域要麽(me) 一哄而上,要麽(me) 門庭冷落,究其原因,關(guan) 鍵是缺乏一個(ge) 立足長遠的能源發展戰略。實踐中常常出現項目驅動政策,而不是政策驅動項目的情況,更難以使能源發展與(yu) 經濟發展、環境、資源相協調。特別是某些地方政府片麵追求發展規模,在沒有國家統籌的前提下,出台本省的能源規劃,推動了一輪又一輪的跑馬圈地、盲目發展。
堅持科學發展觀,保證能源安全,從(cong) 全球視野製定一個(ge) 長遠的、符合國情的、可操作的能源發展大戰略,必須貫徹統籌思想:
一是統籌能源與(yu) 經濟發展。既要保障經濟社會(hui) 的發展需要,又要對化石能源消費提出總量控製目標,確定合理的發展速度、產(chan) 業(ye) 結構和消費模式,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二是統籌國內(nei) 與(yu) 國外。既要發展全球性多元能源供應體(ti) 係,又要立足國內(nei) 解決(jue) 能源缺口,明確全球視野的石油發展戰略,包括節油作為(wei) 節能重點、國內(nei) 穩產(chan) 、油氣共舉(ju) 、爭(zheng) 取替代、擴大海外、確保進口的綜合發展戰略。根據戰略思路和地緣政治現狀,從(cong) 國家長遠戰略利益出發,陸上,建議堅持先新疆、後內(nei) 蒙古的開發方針,放緩內(nei) 蒙古的能源開發,規範目前混亂(luan) 無序的狀況,穩礦護礦,加快蒙西的煤炭通道建設,為(wei) 以後的大開發做好因應;同時下大力氣開發大新疆,實施能源優(you) 先發展戰略,實行煤、油、氣並舉(ju) ,大規模發展,帶動新疆經濟建設的全麵繁榮和發展。海上,應先南海、東(dong) 海,後渤海,渤海無爭(zheng) 議,可留給子孫後代開發;海上能源利益是我國的核心利益,東(dong) 海、南海是我國神聖不可侵犯的領海,應舉(ju) 全民族之力大舉(ju) 開發。
三是統籌能源與(yu) 資源、運輸等外部因素。盡早建設煤炭運輸新通道(準格爾—集寧—正藍旗—多倫(lun) —圍場—淩源—綏中芷錨灣),年輸量在3億(yi) ~4億(yi) 噸,積極建設內(nei) 蒙古與(yu) 芷錨灣的電煤鐵路運輸線,將是我國解決(jue) 北煤南運和能源輸送梗阻等問題的重大決(jue) 策。曹妃甸和芷錨灣兩(liang) 個(ge) 深水港將成為(wei) 我國能源大通道的咽喉,現在開發曹妃甸隻注重了首鋼和中石化,建議預留3億(yi) 噸輸煤碼頭的岸線。
四是統籌能源各部門、各環節的發展。合理規劃輸煤與(yu) 輸電,合理布局火電與(yu) 核電,協調電源與(yu) 電網的發展。大基地建設、遠距離輸電不是唯一的方式,從(cong) 發展趨勢看應鼓勵小規模、低電壓、分散型、分布式、就地消納的新能源。
支撐: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
能源行業(ye) 的市場化改革是世界能源發展的主流,歐美等國早已完成電力、天然氣等市場化改革,能源市場的邊界和範圍進一步擴大,正在大力推進以完善定價(jia) 機製、建立綠色配額交易機製、低碳排放交易體(ti) 係等為(wei) 核心內(nei) 容的製度設計和調整。我國能源領域的體(ti) 製改革基本處於(yu) 停滯狀態,還未建立起靈活、公平、透明的能源交易市場機製,已成為(wei) 製約能源發展特別是新能源發展的障礙。當今,油氣供應依賴國際市場日重,國家三大石油企業(ye) 在海外上市,在國內(nei) 專(zhuan) 營,價(jia) 格畸高,其巨額利潤卻與(yu) 國外股東(dong) 派息分紅。不進行市場化改革,能源生產(chan) 和利用方式的根本變革就無法實現,能源安全也無從(cong) 保障。
電力行業(ye) ,建議堅持國務院[2002]國發5號文件精神,打破壟斷、引入競爭(zheng) 。推行逆向投資方式,在資產(chan) 上真正明確區域電網公司的主體(ti) 地位;采取果斷措施,建立競爭(zheng) 、開放的區域電力市場,推動輸配分開和農(nong) 電體(ti) 製改革;改革電價(jia) 形成機製,建立同網同質同價(jia) 的新的電價(jia) 體(ti) 係;加強配售電市場監管,形成電網吸納新能源的新體(ti) 製。
石油天然氣行業(ye) ,建議加快石油天然氣價(jia) 格形成機製的改革,減少政府對油品和天然氣價(jia) 格的直接幹預;打破地域壟斷,鼓勵三大石油天然氣集團進入對方區域開展業(ye) 務,形成全方位的競爭(zheng) 格局;以成立全國性的石油、天然氣管網公司為(wei) 突破口,加快油氣行業(ye) 的輸配分開,全麵開展油氣管網建設,完善區域網架和省市網架,在全國形成布局結構合理、資源配置優(you) 化、調度靈活便捷的油氣輸送網絡;放寬民營資本進入石油勘探、開采、管網輸送、石油化工、油品流通領域(包括批發和零售環節)的限製;鼓勵民營資本進入天然氣管網的建設,同時加強對具有自然壟斷特征的管網設施的價(jia) 格監管;建立完善石油安全預警機製和戰略石油儲(chu) 備製度。
煤炭行業(ye) ,建議建立煤炭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通過對市場主體(ti) 的再造,市場體(ti) 係的建立、統一與(yu) 完善,市場價(jia) 格機製的改革,市場秩序的規範與(yu) 監管,市場行為(wei) 的規製與(yu) 引導,使市場機製在引導煤炭產(chan) 業(ye) 和煤炭企業(ye) 發展方麵的主導性作用得以充分發揮。推動煤炭與(yu) 其他能源部門的供應與(yu) 消費結構的優(you) 化,促進煤炭清潔化技術的廣泛應用,使我國煤炭工業(ye) 在國家總體(ti) 能源戰略中的基礎性地位得以體(ti) 現。
核心:調整能源結構
能源結構的重大調整需要較長周期,我國要實現“十二五” 和2020年非化石能源比重分別達到11.4%和15%的目標,必須采取更加有效措施。目前,經濟發展趨緩,能源供需矛盾有所緩解,正是調整結構的大好時機。
解決(jue) 水電開發麵臨(lin) 的生態保護和移民安置等問題,關(guan) 鍵是創新機製。一是鼓勵投資各方組織覆蓋全流域的股份製開發公司,以效率最佳原則優(you) 化排定開發順序,切實落實統一規劃、統一標準、協調建設,做到有序發展。二是注重公眾(zhong) 參與(yu) ,建立並完善生態保護補償(chang) 機製。三是改變單純補償(chang) 移民的做法,推進移民的土地流轉權轉化為(wei) 資本投資的改革,切實維護移民權益。
協調配套政策支持新能源發展,立足技術創新。一是建立新能源發展協調機製。二是調整政策支持重點,從(cong) 支持上規模轉到支持技術進步。目前政策支持的重點和補貼大部分集中於(yu) 產(chan) 業(ye) 中遊及設備製造環節,對上遊研發和下遊應用補貼較少,雖然刺激了產(chan) 能的迅速擴大,但不利於(yu) 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對新能源產(chan) 業(ye) 的可持續發展產(chan) 生了不利影響。
把發展天然氣作為(wei) 優(you) 化能源結構的重要途徑。一是調整當前的天然氣依附於(yu) 石油的發展戰略,出台扶持天然氣發展的政策,提高天然氣的市場競爭(zheng) 力。二是大力加強天然氣輸送管網和終端消費的開拓,積極落實下遊用戶,協調天然氣上、中、下遊的規劃,盡早建立公正、靈活的天然氣價(jia) 格形成機製,實行天然氣生產(chan) 、淨化、輸送、配送分開核算,並按照天然氣產(chan) 業(ye) 鏈不同環節的特點實行不同的定價(jia) 方式。三是積極推動煤層氣、頁岩氣規模化開發利用,統一對煤層氣、頁岩氣開發的資源和基礎設施管理,使煤層氣和非常規天然氣成為(wei) 重要的補充氣源。四是將儲(chu) 氣庫建設納入能源和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內(nei) 容,及早做好儲(chu) 氣庫選址及建設工作,確保供氣安全。
核電安全是核電發展最重要的因素,應在確保安全和自主創新的前提下發展核電。一是建立有效機製,對安全可靠性、核廢料處理、環境影響、核燃料供應等風險進行控製。完善興(xing) 建核電站的前置許可製度,全麵評估安全和可靠性等問題,並給公眾(zhong) 提供參與(yu) 評估的機會(hui) 。二是盡早實現關(guan) 鍵部件國產(chan) 化,加快核電設備設計和製造的自主化步伐,構建以核電機型設計為(wei) 龍頭的中國核電設計、生產(chan) 、供應產(chan) 業(ye) 群,特別要注重和加強標準化建設。
關(guan) 鍵:樹立新能源安全觀
早期能源安全主要指石油安全,現在包括油、氣、煤、核、電網等在內(nei) ;過去是預防石油供應中斷,現在關(guan) 注供應安全;過去消費國和生產(chan) 國對抗,現在要求合作互利。在地緣政治日趨複雜的背景下,獲得能源開發權及保障通道安全成為(wei) 重要目標,必須樹立和落實互利合作、多元發展、協同保障的新的能源安全觀。
提高煤炭的安全、高效、清潔開采和利用水平。煤炭是我國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基礎能源,如果不能實現安全清潔發展,煤炭的開發利用將麵臨(lin) 更加嚴(yan) 峻的環境和碳排放製約,將是不可持續的。煤炭開發要從(cong) 以擴大生產(chan) 規模為(wei) 主調整為(wei) 建設安全高效現代化煤炭工業(ye) 為(wei) 主。
采取綜合措施保障石油安全。一是加強國內(nei) 油氣資源的勘探開發,保持石油供應長期穩定;二是盡可能加入到國際合作架構中,全麵進入國際市場,特別是積極參與(yu) 期貨和現貨交易,將市場作為(wei) 獲得石油產(chan) 品的主要手段;三是逐步建立和完善石油戰略儲(chu) 備體(ti) 係和預警體(ti) 係,在建立完善現貨儲(chu) 備的同時,抓緊建設石油期貨儲(chu) 備;四是把金融安全與(yu) 石油安全合並考慮,建立外匯儲(chu) 備與(yu) 石油儲(chu) 備的轉換機製,統籌協調相關(guan) 金融機構和石油石化企業(ye) ,爭(zheng) 取國際石油定價(jia) 權,有效規避國際油價(jia) 風險;五是積極穩妥推進石油替代。
建立鈾儲(chu) 備機製,建成首批儲(chu) 備庫。加快國內(nei) 鈾資源的勘察,在保有一定儲(chu) 量條件下,盡量多地利用國外鈾資源。
堅持正確的電網發展方向,建設安全、經濟、穩定、智能的電網和電力係統,提高電網抵禦軍(jun) 事打擊、恐怖活動、自然災害的能力。加強和鞏固500千伏直流電網網架基礎和建設,推進經濟性聯網,在確需提高電網電壓等級且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可采取點對點的方式建設長距離直流特高壓電網,形成國家、大區、省以500千伏電網為(wei) 主幹的、各自相對獨立又相互支撐的、強大有序的堅強的現代化輸配電網。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