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從二元模式到積分落戶 戶籍製度應時而變釋放紅利

發稿時間:2019-06-12 15:16:22   來源:法製日報  

  2018年,曾有一張公示名單走紅網絡,名單上的6019人將通過積分落戶政策,成為(wei) 名副其實的新北京人。這一年,是北京探索實行積分落戶政策第一個(ge) 年頭。

  “民之大紀,國之治端”。戶籍製度是一項基本社會(hui) 治理製度,戶口承載著生老病死、上學就業(ye) 、婚喪(sang) 嫁娶、社保福利等方方麵麵生活內(nei) 容,牽動著千家萬(wan) 戶的喜怒哀樂(le) 。

  戶籍製度在我國有著悠久的發展曆史。傳(chuan) 統戶籍製度始終與(yu) 土地直接聯係,是以家庭為(wei) 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

  新中國成立後,對戶籍製度進行了探索與(yu) 完善,現代戶籍製度也成為(wei) 國家依法收集、確認公民人口基本信息法律製度,以保障公民在就業(ye) 、教育、社會(hui) 福利等方麵權益為(wei) 目的的新型人口管理方式。

  從(cong) 1951年第一部戶口管理條例出台,到“農(nong) ”與(yu) “非農(nong) ”二元格局確立;從(cong) 改革開放後戶籍製度流動性趨勢日漸明顯,到2013年新型戶籍製度改革目標確立,各地進行著各種實踐探索……

  特別是近年來戶籍製度改革,猶如激活了一池春水,為(wei) 群眾(zhong) 安居樂(le) 業(ye) 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帶來實實在在的紅利。

  新中國新探索

  以法律形式規範戶籍管理

  新中國成立後,亟待構建起與(yu) 之相匹配的戶籍製度,實現對人口有序管理,加強對人民群眾(zhong) 各項生活的相關(guan) 保障。

  1951年7月16日,公安部公布《城市戶口管理暫行條例》,規定了對人口出生、死亡、遷入、遷出、“社會(hui) 變動”(社會(hui) 身份)等事項的管製辦法。

  作為(wei) 新中國成立後第一部戶口管理條例,《城市戶口管理暫行條例》基本統一了全國城市戶口登記製度,在新中國戶籍製度史上有著奠基石般重要意義(yi) 。從(cong) 此,戶籍製度建設開始大踏步前進。

  在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基礎上,1953年,大部分農(nong) 村建立起戶口登記製度;1954年,

  中國頒布實施第一部憲法,其中規定公民有“遷徙和居住的自由”;1955年,《國務院關(guan) 於(yu) 建立經常戶口等級製度的指示》的發布統一了全國城鄉(xiang) 戶口登記工作,規定全國城市、集鎮、鄉(xiang) 村都要建立戶口登記製度,戶口登記統計時間為(wei) 每年1次。

  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在1958年1月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規定戶口登記工作由各級公安機關(guan) 主管。

  這是一套相當完備的戶口管理製度,包括常住人口登記、暫住人口登記、出生登記、死亡登記、遷出登記、遷入登記、變更更正登記7項內(nei) 容,戶口管理的任務是證明公民身份、維護治安秩序、服務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

  “戶口登記條例以法律形式規範了全國戶口登記管理製度,可以視為(wei) 全國城鄉(xiang) 統一戶籍製度正式形成的重要標誌,也是當代中國戶籍製度發展史上一座重要裏程碑。”中國城市經濟學會(hui) 常務理事、欽點智庫創始人兼理事長陳柳欽教授說,戶口登記條例也第一次明確將城鄉(xiang) 居民區分為(wei) “農(nong) 業(ye) 戶口”和“非農(nong) 業(ye) 戶口”兩(liang) 種不同戶籍,奠定了我國現行戶籍管理製度基本格局,城鄉(xiang) 二元經濟模式確立。

  1964年8月,《公安部關(guan) 於(yu) 處理戶口遷移的規定(草案)》出台,集中體(ti) 現了當時對戶口遷移兩(liang) 個(ge) “嚴(yan) 加限製”基本精神——對從(cong) 農(nong) 村遷往城市、集鎮的要嚴(yan) 加限製,對從(cong) 集鎮遷往城市的要嚴(yan) 加限製。

  陳柳欽認為(wei) ,這一時期內(nei) 的戶籍製度仍以管理為(wei) 重點,戶籍管理主要特點是嚴(yan) 格控製農(nong) 村人口盲目流入城市,壓縮城市人口,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製了農(nong) 民向城市流動。

  隨發展而改變

  消除農(nong) 村與(yu) 城鎮戶口差別

  “1979年那是一個(ge) 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ge) 圈……”正如《春天的故事》這首歌唱到的那樣,以特區建設為(wei) 標誌,改革開放的偉(wei) 大變革如畫卷般徐徐展開。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我國逐步放開了市場經濟,社會(hui) 發展開始突飛猛進,戶籍製度也隨之進行了新的調整。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隨著農(nong) 村包產(chan) 到戶經濟改革的變化,農(nong) 民獲得更多自主權,農(nong) 民思想也有了轉變,進城打工的人開始多起來。

  1984年10月,《國務院關(guan) 於(yu) 農(nong) 民進入集鎮落戶問題的通知》頒布,規定農(nong) 民可以自理口糧進集鎮落戶,並同集鎮居民一樣享有同等權利,履行同等義(yi) 務,戶籍嚴(yan) 控製度開始鬆動;1985年7月,《公安部關(guan) 於(yu) 城鎮暫住人口管理的暫行規定》出台,標誌著城市暫住人口管理製度走向健全。

  同年9月,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條例》,按照條例規定,人不分城鄉(xiang) 均發身份證驗證身份,這極大地方便了人口流動。

  在陳柳欽看來,此舉(ju) 意義(yi) 十分重大,標示著流動是身份管理的新方向。

  不過,人口流動增強的同時,也使城鎮戶口成了稀缺資源,一些中小城鎮開始出現買(mai) 賣戶口行為(wei) ,從(cong) 此,“農(nong) 轉非”成了“高頻詞”。

  至今很多人還記得當年的“盛況”,每個(ge) “農(nong) 轉非”戶口從(cong) 幾千元到數萬(wan) 元不等,但大量農(nong) 村戶口居民為(wei) 了能夠享受到和“城裏人”一樣的權益,甚至傾(qing) 其所有爭(zheng) 相購買(mai) 。

  1992年5月4日,國務院授權公安部發布了《關(guan) 於(yu) 堅決(jue) 製止公開出賣非農(nong) 業(ye) 戶口的錯誤做法的緊急通知》,開始嚴(yan) 厲製止這種行為(wei) 。與(yu) 此同時,政府也在努力探索新型戶籍製度,努力彌合城鄉(xiang) 二元之間的鴻溝。

  5年後,《國務院批轉公安部小城鎮戶籍管理製度改革試點方案和關(guan) 於(yu) 完善農(nong) 村戶籍管理製度意見的通知》出台,規定已在小城鎮就業(ye) 、居住並符合一定條件的農(nong) 村人口,可以在小城鎮辦理城鎮常住戶口。

  1998年7月,《國務院批轉公安部關(guan) 於(yu) 解決(jue) 當前戶口管理工作中幾個(ge) 突出問題意見的通知》發出,讓戶籍製度進一步鬆動。根據上述通知,新生嬰兒(er) 隨父落戶、夫妻分居、老人投靠子女以及在城市投資、興(xing) 辦實業(ye) 、購買(mai) 商品房的公民及隨其共同居住的直係親(qin) 屬,凡在城市有合法固定的住房、合法穩定的職業(ye) 或生活來源,已居住一定年限並符合當地政府有關(guan) 規定的,可準予落戶。

  進入21世紀後,我國戶籍製度改革繼續向前推進。2001年3月,《國務院批轉公安部關(guan) 於(yu) 推進小城鎮戶籍管理製度改革意見的通知》發布,標誌著小城鎮戶籍製度改革全麵推進。通知規定,對辦理小城鎮常住戶口的人員不再實行計劃指標管理。

  “各地先後進行的改革試點,重點都是取消戶口的二元結構,消除農(nong) 村戶口與(yu) 城鎮戶口的差別。”陳柳欽說。

  2010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關(guan) 於(yu) 積極穩妥推進戶籍管理製度改革的通知》指出,要引導非農(nong) 產(chan) 業(ye) 和農(nong) 村人口有序向中小城市和建製鎮轉移,逐步滿足符合條件的農(nong) 村人口落戶需求,逐步實現城鄉(xiang)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陳柳欽認為(wei) ,從(cong) 中不難看出,戶籍製度改革可謂是我國現代化改革的攻堅戰,涉及每個(ge) 人的切身利益,但改革不是取消戶籍,而是剔除戶籍管理中不合理的部分,讓人民群眾(zhong) 能夠從(cong) 中享受到改革紅利,安居樂(le) 業(ye) 。

  落實放寬政策

  引導農(nong) 業(ye) 人口合理有序流動

  早在2006年,在時任浙江省委書(shu) 記、省人大常委會(hui) 主任習(xi) 近平同誌主政下,浙江省就率先在全國出台了統一城鄉(xiang) 戶口登記製度的改革政策。

  戶籍製度改革,涉及億(yi) 萬(wan) 人民群眾(zhong) 的切身利益和公平發展。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高度關(guan) 注民生問題。推進戶籍製度改革,正是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立足我國基本國情、著眼改革開放和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全局作出的重大決(jue) 策部署。

  2013年11月,《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全麵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jue) 定》指出,要創新人口管理,加快戶籍製度改革,全麵放開建製鎮和小城市落戶限製,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製,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條件,嚴(yan) 格控製特大城市人口規模。

  經過近1年時間醞釀,《國務院關(guan) 於(yu) 進一步推進戶籍製度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於(yu) 2014年7月30日正式發布。《意見》明確了建立城鄉(xiang) 統一的戶口登記製度,此舉(ju) 標誌著我國實行了半個(ge) 多世紀的“農(nong) 業(ye) ”和“非農(nong) 業(ye) ”二元戶籍管理模式將退出曆史舞台,進一步推進戶籍製度改革開始進入全麵實施階段。

  “此次戶籍製度改革意義(yi) 深遠,旨在通過落實放寬戶口遷移政策,合理引導農(nong) 業(ye) 人口有序向城鎮轉移流動,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帶來更多動力。”盤古智庫理事長易鵬認為(wei) 。

  進一步推進戶籍製度改革,是涉及億(yi) 萬(wan) 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的重大舉(ju) 措。對此,各地區、各有關(guan) 部門紛紛按照《意見》要求,切實落實戶籍製度改革各項政策措施,抓緊製定相關(guan) 配套政策。

  2016年9月,《北京市人民政府關(guan) 於(yu) 進一步推進戶籍製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公布,提出北京將建立城鄉(xiang) 統一戶口登記製度,取消農(nong) 業(ye) 戶口和非農(nong) 業(ye) 戶口性質區分,統一登記為(wei) 居民戶口,體(ti) 現戶籍製度的人口登記管理功能。

  據不完全統計,從(cong) 那時起,全國出台戶籍製度改革方案的省份就已達30個(ge) 。

  廣東(dong) 、廣西、貴州等省區在各自製定的實施意見中,還提出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的落戶任務,安徽等省甚至提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的實現目標。

  此外,不少省份戶口遷移條件比國版《意見》更加寬鬆:如在對中等城市和大城市的落戶條件上,國版《意見》對參加城鎮社會(hui) 保險年限的要求分別為(wei) 不得超過3年和5年,安徽省縮短到不得超過1年和3年,河南、黑龍江、河北等省也適當縮短了繳納社保的年限。

  對人口在500萬(wan) 人以上的特大城市落戶政策,國務院提出建立完善積分落戶製度。繼北上廣深等特大城市出台積分落戶政策外,如今已有越來越多城市開始加入積分落戶行列中:如雲(yun) 南省規定,合理確定昆明市主城區落戶條件並推行積分製落戶辦法;河南省規定,省會(hui) 城市要根據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需要,建立完善積分落戶製度等。

  國版《意見》發布後,城鄉(xiang) 二元戶籍製度將退出曆史舞台被視為(wei) “裏程碑式的進步”。地方版意見中,幾乎所有地區都明確提出取消農(nong) 業(ye) 戶口與(yu) 非農(nong) 業(ye) 戶口性質區分,統一登記為(wei) 居民戶口。

  此外,為(wei) 彌合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與(yu) 戶籍人口間權益差距,國版《意見》提出的解決(jue) 方案是建立居住證製度。《意見》指出,要以居住證為(wei) 載體(ti) ,建立健全與(yu) 居住年限等條件相掛鉤的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機製。

  眾(zhong) 多省區也跟緊精神,普遍規定,居住證持有人享有與(yu) 當地戶籍人口同等勞動就業(ye) 、基本公共教育、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計劃生育服務、公共文化服務、證照辦理服務等權利。

  2016年1月,《居住證暫行條例》正式實施;2018年9月,《推動1億(yi) 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方案》正式印發;2019年1月1日,新修改的《農(nong) 村土地承包法》正式實施……隨著相關(guan) 配套政策相繼出台,越來越多的群眾(zhong) 開始享受到改革帶來的利好。

  “黨(dang) 中央和國務院目前出台的一係列戶籍製度改革新政,重點都在於(yu) 釋放人口的流動性,進而增強經濟社會(hui) 發展活力,這樣既能讓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人口享受基本公共服務紅利,也能更進一步促進經濟社會(hui) 長足發展,由此惠及全國民眾(zhong) ,讓更多人都能從(cong) 中受益。”易鵬說。

  不斷創新舉(ju) 措

  為(wei) 群眾(zhong) 安居提供有力保障

  今年1月7日,作為(wei) 北京首批公示的積分落戶“幸運兒(er) ”之一,在北京打拚十多年的薑先生終於(yu) 等到實錘落地,順利拿到了自己和兒(er) 子戶口進京的遷移證。

  積分落戶,圓了太多在大城市打拚的外地人一個(ge) 安家夢,讓他們(men) 切切實實享受到改革紅利。

  來自河南農(nong) 村的劉先生也在江蘇南京拿到了居住證。劉先生和愛人背井離鄉(xiang) 多年在南京打拚,如今不僅(jin) 能夠享有城裏的25項公共服務,老家的兩(liang) 畝(mu) 土地流轉出去後,村裏定期還會(hui) 給分紅。

  一張居住證在手,持有人從(cong) 此在社保、醫療、養(yang) 老、子女就學、異地高考等重要民生領域均可享受當地居民待遇。今年,隨著新修改農(nong) 村土地承包法的實施,進城落戶農(nong) 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ti) 收益分配權等均以法律名義(yi) 予以確認,農(nong) 民進城再沒後顧之憂。

  2014年,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某公司工作的河南籍市民郝先生,拿到居住證成為(wei) 當地新居民,一家人定居後孩子和當地兒(er) 童一樣就近入學,還申請到兩(liang) 室一廳的公租房。

  “越來越多的新居民已把這裏當成第二故鄉(xiang) ,我們(men) 都融入了德清,不再是外地人、外來務工人員、農(nong) 民工等,這些都要感謝當地政府和公安部門為(wei) 我們(men) 實施的惠民政策。”郝先生感激地說。

  還是在德清,2013年,當地人蔡大伯因交通事故受傷(shang) ,按照當地農(nong) 村戶口的賠償(chang) 標準,原本隻能享受5萬(wan) 多元賠償(chang) ,恰巧此時趕上取消農(nong) 業(ye) 戶口,統一為(wei) 居民戶口,蔡大伯的賠償(chang) 由此增加了9萬(wan) 多元。

  浙江省作為(wei) 全國戶籍製度改革的試點,德清縣在2013年9月30日就取消了農(nong) 業(ye) 與(yu) 非農(nong) 業(ye) 戶口性質劃分,統一登記為(wei) “居民戶口”,讓每個(ge) 戶口含金量相同。

  怪不得蔡大伯事後感慨地說:“這樣一來就公平了!”

  “新事物符合曆史潮流不斷湧現,舊事物退出曆史舞台逐漸消亡。”陳柳欽認為(wei) ,隨著戶籍製度改革不斷推進,“農(nong) 轉非”“農(nong) 民工”“藍印戶口”“暫住證”等不符合當前發展實際的事物將漸漸從(cong) 人們(men) 的視野中消失,隨之而來的是群眾(zhong) 在戶籍製度改革大潮中擁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

  全民期盼,眾(zhong) 望所歸。

  作為(wei) 全麵深化改革任務中一項最基礎的改革,戶籍製度改革牽涉著全國億(yi) 萬(wan) 同胞的生活幸福,對於(yu) 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具有重大現實意義(yi) 和深遠的曆史意義(yi) ,廣大人民群眾(zhong) 對此給予厚望。

  幸運的是,在中央改革精神指導下,各地各部門正在不斷努力,通過將改革精神貫徹落地,結合自身實際不斷創新舉(ju) 措,全麵推進戶籍製度改革,為(wei) 群眾(zhong) 安居幸福提供更多有力保障。

  記者點評

  戶口就像陽光和空氣,與(yu) 群眾(zhong) 生活息息相關(guan) 。

  黨(dang) 的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以來,戶籍製度改革全麵提速,讓越來越多群眾(zhong) 共享改革成果,贏得社會(hui) 各界廣泛讚譽。

  但是,我們(men) 必須認識到,戶籍製度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破冰,才剛剛開始,且任重道遠。

  我們(men) 堅信,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央頂層設計、地方積極創新,我們(men) 有能力、有智慧探索出一條符合我國基本國情和城鎮化發展需求的新型戶籍管理之路,讓更多的群眾(zhong) 能夠享受到改革發展帶來的紅利。

友情鏈接: